廿四篇 一個垂危笨教徒的更生
關燈
小
中
大
!
上師莊嚴住我頂,金剛兄妹環圍繞。
首應厭惡世無常,舍棄此生無少顧; 次應善讀古德傳,最後廣覽大小經, 擇要精心善究讨,心中所知莫顯耀。
我此贊頌供奉儀,若有不全不周處,愚蒙錯謬諸過失, 尚祈來會諸聖衆,憫我愚劣祈宥恕。
現以主人之身份,唱一自豪之小曲。
最初罹此重病時,曾遣行者往問蔔, 渠乃精進瑜伽士,帶回蔔筮之預記, 施作贖命之祭祀,善巧施儀得圓滿。
最後祭儀謝恩時,始知渠為大富人,産業财寶無窮盡。
當渠招待客人時,尊卑次序如禮法, 故知渠乃具覺受,真正修行瑜伽士。
宴畢謝客談論時,出語不凡具義理,堪為衆人之上師。
滿足客人離宅時,謝語合宜離卑亢,發願輪回畢竟空! 噫戲!何者為‘笨’?誰之‘笨’?家人廿二之‘笨’也。
被困厄者以笨解,被束縛者以笨脫,被壓迫者以笨釋, 此我飯後之閑話,勸君痛飲法性酒,妥噶[7]覺受自娛樂。
二種自在之小歌,唱時不覺喜怡怡。
修行加持大力降,慈心醉語笑哈哈! 我唱此歌甚快樂,樂極不禁笑呵呵! 樂極似醉大嘔吐,嘔吐身心大快活! 佛力加持大聲吼,善哉!善哉!上師恩! 此我頌曲第九章,略說宴畢結尾語。
尊者這樣挪揄的仿效笨波教念誦腔調和祭儀方式予病人以大力加持。
罹患重症的垂危富人,竟霍然不藥而愈。
他的兒女親朋、奴仆和善知識等大家都歡喜欲狂,雀躍萬狀,難以形容。
街坊鄰居也都說道:“能把垂死的人救活過來,真不可思議!看來佛法的加持力确實要比笨波教殊勝得多啊!”大家因此對尊者生起了不動搖的信心。
于是那富人說道:“師傅啊!您剛才所念誦的儀軌和唱贊骨子裡都是佛教的,并不是笨波教的。
我以前對笨波教十分信仰,從此以後我當一意殷誠皈信佛法。
我的子女家屬也一齊皈依佛法,尚祈攝受。
” 尊者見其至誠,也就應允了他的請求,攝受富人和他的八個兒子一齊皈依佛教,傳以佛法。
其中一子曾于笨教之法多學廣聞,圓滿通達。
他對尊者和佛法生起了不可動搖的信心,對尊者說道:“外表看起來,佛法和笨教在語句上和形式上差别好似不大[8]。
但慈悲、事業和利益卻大不相同。
特别是笨教在修持任何一個儀軌或祭祀時,一定要殺生來祭神。
笨教的那些享食殺生之血肉的神祇們最多也隻是世間有漏的天神而已。
皈依笨教的人于臨命終時大都自己毫無把握,在恐懼無依的情況下死去。
我現在決定舍棄笨教,專志學佛,尚懇尊者慈悲攝受我為徒仆。
” 尊者觀察他确是一個具有善根的弟子,就答應了他的請求,以灌頂和口訣、使之成熟解脫,取名為顯恭惹巴。
以後成為尊者的親弟子之一。
他的父親和親友們于尊者在龍果綠杜堡,白普八莫和八庫及堡靜修時都用上妙供養及各種承事侍奉尊者,以此善根之力他們皆能永斷諸惡趣門,趨入解脫及一切智道。
這是尊者在白普馬堡和和那普白馬堡與具覺證者茲吾惹巴等人相遇之經過和攝受親近侍弟子顯恭惹巴的故事。
本篇注解: ①笨教徒,即是笨波教徒之縮寫,為西藏之原始宗教,遠在佛教輸入前,即在西藏存在。
②此句無有文義,是苯教開始念經時的一種音調子。
③由此句看來,漢地之八卦等星占學早已傳入西藏,恐在唐朝或唐以前即已傳入,至米拉日巴時(宋朝),八卦及漢地之占蔔、星像等學,已盛行西藏矣。
譯者在康藏時,曾見喇嘛學習漢地及印度兩種不同之星占術。
④九乘道:此為紅教,或舊教“甯瑪派”對整個佛法之區别判教:1)聲聞乘2)緣覺乘3)菩薩乘4)事部密乘5)行部密乘6)瑜伽密乘7)麻哈瑜伽乘8)阿努瑜伽乘9)阿底瑜伽乘。
⑤笨教祭祀常懸頭顱作為法器。
⑥此篇密師外表上仿效笨教之念誦,實際上則利用笨教之每一儀式或名詞以表揚佛法,全歌之“笨”字,可用“佛”字或“法”字末代替,如笨性即是佛性或法性,笨體即是佛體或法體等: ⑦妥噶:藏文此處為:Thod.rGal,一義為忿怒本尊,但此處恐系大圓滿之修光明之法。
即現證中有或引生内具光明之法。
⑧此處少年顯恭惹巴之話并非毫無道理,西藏佛教有前傳與後傳二種不同,在朗達瑪王毀佛法前之佛教統你為舊教或甯瑪派(俗稱紅教),毀法後重建之佛法則為新派或新傳佛教。
此時派别甚多,如“噶舉”、“薩迦”“格魯”、“覺朗”等派皆是新傳佛教。
米拉日巴與瑪爾巴同時,此時剛在新傳興起之初期,新傳佛教尚未普及。
在朗達瑪王毀佛後,西藏笨波教偷竊佛教之種種教法及名詞,幾與甯瑪派差别甚小,有人謂:若以“笨”字改為“佛”字,則笨教就成為佛教了,笨教與佛教合流,或受佛教影響較大者為“白笨”,保持原有作風者為“黑笨”。
首應厭惡世無常,舍棄此生無少顧; 次應善讀古德傳,最後廣覽大小經, 擇要精心善究讨,心中所知莫顯耀。
我此贊頌供奉儀,若有不全不周處,愚蒙錯謬諸過失, 尚祈來會諸聖衆,憫我愚劣祈宥恕。
現以主人之身份,唱一自豪之小曲。
最初罹此重病時,曾遣行者往問蔔, 渠乃精進瑜伽士,帶回蔔筮之預記, 施作贖命之祭祀,善巧施儀得圓滿。
最後祭儀謝恩時,始知渠為大富人,産業财寶無窮盡。
當渠招待客人時,尊卑次序如禮法, 故知渠乃具覺受,真正修行瑜伽士。
宴畢謝客談論時,出語不凡具義理,堪為衆人之上師。
滿足客人離宅時,謝語合宜離卑亢,發願輪回畢竟空! 噫戲!何者為‘笨’?誰之‘笨’?家人廿二之‘笨’也。
被困厄者以笨解,被束縛者以笨脫,被壓迫者以笨釋, 此我飯後之閑話,勸君痛飲法性酒,妥噶[7]覺受自娛樂。
二種自在之小歌,唱時不覺喜怡怡。
修行加持大力降,慈心醉語笑哈哈! 我唱此歌甚快樂,樂極不禁笑呵呵! 樂極似醉大嘔吐,嘔吐身心大快活! 佛力加持大聲吼,善哉!善哉!上師恩! 此我頌曲第九章,略說宴畢結尾語。
尊者這樣挪揄的仿效笨波教念誦腔調和祭儀方式予病人以大力加持。
罹患重症的垂危富人,竟霍然不藥而愈。
他的兒女親朋、奴仆和善知識等大家都歡喜欲狂,雀躍萬狀,難以形容。
街坊鄰居也都說道:“能把垂死的人救活過來,真不可思議!看來佛法的加持力确實要比笨波教殊勝得多啊!”大家因此對尊者生起了不動搖的信心。
于是那富人說道:“師傅啊!您剛才所念誦的儀軌和唱贊骨子裡都是佛教的,并不是笨波教的。
我以前對笨波教十分信仰,從此以後我當一意殷誠皈信佛法。
我的子女家屬也一齊皈依佛法,尚祈攝受。
” 尊者見其至誠,也就應允了他的請求,攝受富人和他的八個兒子一齊皈依佛教,傳以佛法。
其中一子曾于笨教之法多學廣聞,圓滿通達。
他對尊者和佛法生起了不可動搖的信心,對尊者說道:“外表看起來,佛法和笨教在語句上和形式上差别好似不大[8]。
但慈悲、事業和利益卻大不相同。
特别是笨教在修持任何一個儀軌或祭祀時,一定要殺生來祭神。
笨教的那些享食殺生之血肉的神祇們最多也隻是世間有漏的天神而已。
皈依笨教的人于臨命終時大都自己毫無把握,在恐懼無依的情況下死去。
我現在決定舍棄笨教,專志學佛,尚懇尊者慈悲攝受我為徒仆。
” 尊者觀察他确是一個具有善根的弟子,就答應了他的請求,以灌頂和口訣、使之成熟解脫,取名為顯恭惹巴。
以後成為尊者的親弟子之一。
他的父親和親友們于尊者在龍果綠杜堡,白普八莫和八庫及堡靜修時都用上妙供養及各種承事侍奉尊者,以此善根之力他們皆能永斷諸惡趣門,趨入解脫及一切智道。
這是尊者在白普馬堡和和那普白馬堡與具覺證者茲吾惹巴等人相遇之經過和攝受親近侍弟子顯恭惹巴的故事。
本篇注解: ①笨教徒,即是笨波教徒之縮寫,為西藏之原始宗教,遠在佛教輸入前,即在西藏存在。
②此句無有文義,是苯教開始念經時的一種音調子。
③由此句看來,漢地之八卦等星占學早已傳入西藏,恐在唐朝或唐以前即已傳入,至米拉日巴時(宋朝),八卦及漢地之占蔔、星像等學,已盛行西藏矣。
譯者在康藏時,曾見喇嘛學習漢地及印度兩種不同之星占術。
④九乘道:此為紅教,或舊教“甯瑪派”對整個佛法之區别判教:1)聲聞乘2)緣覺乘3)菩薩乘4)事部密乘5)行部密乘6)瑜伽密乘7)麻哈瑜伽乘8)阿努瑜伽乘9)阿底瑜伽乘。
⑤笨教祭祀常懸頭顱作為法器。
⑥此篇密師外表上仿效笨教之念誦,實際上則利用笨教之每一儀式或名詞以表揚佛法,全歌之“笨”字,可用“佛”字或“法”字末代替,如笨性即是佛性或法性,笨體即是佛體或法體等: ⑦妥噶:藏文此處為:Thod.rGal,一義為忿怒本尊,但此處恐系大圓滿之修光明之法。
即現證中有或引生内具光明之法。
⑧此處少年顯恭惹巴之話并非毫無道理,西藏佛教有前傳與後傳二種不同,在朗達瑪王毀佛法前之佛教統你為舊教或甯瑪派(俗稱紅教),毀法後重建之佛法則為新派或新傳佛教。
此時派别甚多,如“噶舉”、“薩迦”“格魯”、“覺朗”等派皆是新傳佛教。
米拉日巴與瑪爾巴同時,此時剛在新傳興起之初期,新傳佛教尚未普及。
在朗達瑪王毀佛後,西藏笨波教偷竊佛教之種種教法及名詞,幾與甯瑪派差别甚小,有人謂:若以“笨”字改為“佛”字,則笨教就成為佛教了,笨教與佛教合流,或受佛教影響較大者為“白笨”,保持原有作風者為“黑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