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三篇 惹瓊巴的開悟
關燈
小
中
大
。
輪回涅槃中有處,佛陀衆生無差别, 我于果位無希冀,現前苦痛顯大樂,此我乞兒之‘果’也; 縱然面對成就者,此心安然無少愧。
語言意義中有處,學者文語我已離, 懷疑揣測根斷絕,當下萬有顯法身,此我乞兒‘證悟’也; 百千學者雖聚義,我心坦然無少愧。
尊者聽了十分歡喜說道:“惹瓊巴啊!如量的覺證應該像這樣才對啊!像你這樣才是有根器的弟子!一般說來,使上師歡喜的方法有三個步驟:最初要以信心和智慧使上師歡喜,然後由無謬的聞思薰習趨入大乘和真言乘,堅毅的如法修持,最後就會有殊勝的覺受和證解次第生起。
今後你不會對文字的教理心生喜愛了,你将緻力于實際的修持。
因此你以後要多閉嘴,少講話;常常一心内觀去用功。
我的上師馬爾巴曾對我說過:學佛的人不懂顯密經典亦非決定不可[4]。
隻要他能不落言诠,謹依上師的教敕和修法,一心内觀;永不忘記那些緊要的特殊口授,厭離生死輪回,這樣行持就必定能産生種種功德。
你也應該如是依照馬爾巴上師的教敕去修行才好。
” 惹瓊巴道:“尊者啊!馬爾巴祖師是怎樣說的呢?請您為我講述一番吧!” 為酬其請,尊者就唱了一首《馬爾巴上師口授歌》: 馬爾巴恩師對我言, 最勝依靠為佛陀,最佳伴侶為信心, 最惡妖魔為妄念,最厲惡鬼為我慢, 最大罪業為毀謗,行道大障為妒忌,少作無義之言行; 不依四力[5]行忏悔,流轉六道無了期。
若不積聚福資糧,解脫妙樂不可得。
若不斷除十惡業,必受惡趣之極苦。
不修空性及大悲,究竟佛果不能得。
若欲即身成佛位,無散專一觀自心。
密續了義之精華,六法攝盡應勤修。
究竟口訣之精義,應修密乘方便道。
若求利養與承事,終将成為魔眷屬。
若行自贊與毀他,必堕恐怖之險處。
不能調伏狂亂心,語句口訣有何用? 因地發心極緊要,空見無生最殊勝。
密法修觀[6]深邃故,應修氣脈明點道。
俱生智慧應争取,殊勝上師勤依止。
自心無生應徹觀,人壽易盡莫蹉跎。
勿求輪回短暫樂,苦樂亦有利益面! 明心即是成佛道,廣聞多為有何益? 百千法師縱聚義,難說較此更勝法,汝應依此善修持。
惹瓊巴聽了,心境得到很大的進益。
此後,尊者師徒節食苦行的在山中繼續修持,許多空行母都顯身出來奉獻供食,說道:“密勒日巴啊!你在修習見修行的時候,如果吃用一點人間的食物,穿着一點衣服,同時服用一點點空行的妙食,對你的禅修和善行都會有很大的幫助的。
這些衣食我們都會替你籌備的。
” 尊者說道:“世人所有的财物和資具是不能與我們修行人的覺受和證解相比的。
因為我們有了禅定的悅食,所以世間的衣食和享受有沒有都無所謂!” 敬禮如父諸上師。
瑜伽行者我密勒,心住實相歌此曲。
意契無體法界性,由彼鼓興亢高歌,空行衆母請垂聽。
深信因果佛教法,普通信心焉能比? 深山隐居獨自修,普通三昧焉能比? 無有能所此禅觀,普通知見焉能比? 日用之中[7]無妄失,普通修觀焉能比? 不落言诠此正念,普通觀行焉能比? 空性大悲融一體,普通成就焉能比? 布衣一衫無寒冷,錦緞輕裘焉能比? 心入三昧無饑餓,普通酒肉焉能比? 恒飲汨汨菩提露,普通飲料焉能比? 樂然自足由内生,普通财食焉能比? 我父馬爾巴大譯師,諸成就士焉能比? 親見自心佛陀面,觀想本尊焉能比? 瑜伽行者我密勒,一般行者焉能比? 無有疾病此肉身,依賴藥物焉能比? 谛聽谛聽空行衆!不明之處現已明,此心光明極光明! 無暖之處皆溫暖,單衫暖樂樂熾然; 無樂之處皆成樂,幻化此身即大樂; 不喜愉處成喜愉,夢幻人生亦喜愉! 密勒日巴樂融融,樂在灰崖頂高峰。
金剛灰崖聳雲霄,兀鷹拔地翺翔處, 金剛灰崖若不高,蒼應豈能展翅遊? 歲末寒風若不烈,山泉谷水豈凍結? 若無拙火暖布衣,單衫一襲怎禦寒? 我若不食三昧食,豈能忍受饑餓苦? 我若不飲菩提露,何能斷水離幹渴? 上師口訣不深邃,豈能無魔亦無障? 行者若不具證悟,無人山穴怎安居? 此皆上師之恩賜,善巧教授所出生,故我一心勤修觀。
衆空行母說道:“你能如是行解,實在稀有難得,明天将有一個具宿根的弟子前來,你應予以攝受。
”言畢如虹彩般的消失于天空中。
次日,古通的施主和徒衆前來朝谒尊者,請尊者傳給他們法要。
尊者就傳給他們皈依的禱文,并解釋皈依的種種利益。
施主們懷疑的問道:“尊者你自己也念皈依文嗎?你也以三寶為身心之皈依處嗎?” 密勒日巴說道:“我的一切善行和皈依處,也是完全仰仗
輪回涅槃中有處,佛陀衆生無差别, 我于果位無希冀,現前苦痛顯大樂,此我乞兒之‘果’也; 縱然面對成就者,此心安然無少愧。
語言意義中有處,學者文語我已離, 懷疑揣測根斷絕,當下萬有顯法身,此我乞兒‘證悟’也; 百千學者雖聚義,我心坦然無少愧。
尊者聽了十分歡喜說道:“惹瓊巴啊!如量的覺證應該像這樣才對啊!像你這樣才是有根器的弟子!一般說來,使上師歡喜的方法有三個步驟:最初要以信心和智慧使上師歡喜,然後由無謬的聞思薰習趨入大乘和真言乘,堅毅的如法修持,最後就會有殊勝的覺受和證解次第生起。
今後你不會對文字的教理心生喜愛了,你将緻力于實際的修持。
因此你以後要多閉嘴,少講話;常常一心内觀去用功。
我的上師馬爾巴曾對我說過:學佛的人不懂顯密經典亦非決定不可[4]。
隻要他能不落言诠,謹依上師的教敕和修法,一心内觀;永不忘記那些緊要的特殊口授,厭離生死輪回,這樣行持就必定能産生種種功德。
你也應該如是依照馬爾巴上師的教敕去修行才好。
” 惹瓊巴道:“尊者啊!馬爾巴祖師是怎樣說的呢?請您為我講述一番吧!” 為酬其請,尊者就唱了一首《馬爾巴上師口授歌》: 馬爾巴恩師對我言, 最勝依靠為佛陀,最佳伴侶為信心, 最惡妖魔為妄念,最厲惡鬼為我慢, 最大罪業為毀謗,行道大障為妒忌,少作無義之言行; 不依四力[5]行忏悔,流轉六道無了期。
若不積聚福資糧,解脫妙樂不可得。
若不斷除十惡業,必受惡趣之極苦。
不修空性及大悲,究竟佛果不能得。
若欲即身成佛位,無散專一觀自心。
密續了義之精華,六法攝盡應勤修。
究竟口訣之精義,應修密乘方便道。
若求利養與承事,終将成為魔眷屬。
若行自贊與毀他,必堕恐怖之險處。
不能調伏狂亂心,語句口訣有何用? 因地發心極緊要,空見無生最殊勝。
密法修觀[6]深邃故,應修氣脈明點道。
俱生智慧應争取,殊勝上師勤依止。
自心無生應徹觀,人壽易盡莫蹉跎。
勿求輪回短暫樂,苦樂亦有利益面! 明心即是成佛道,廣聞多為有何益? 百千法師縱聚義,難說較此更勝法,汝應依此善修持。
惹瓊巴聽了,心境得到很大的進益。
此後,尊者師徒節食苦行的在山中繼續修持,許多空行母都顯身出來奉獻供食,說道:“密勒日巴啊!你在修習見修行的時候,如果吃用一點人間的食物,穿着一點衣服,同時服用一點點空行的妙食,對你的禅修和善行都會有很大的幫助的。
這些衣食我們都會替你籌備的。
” 尊者說道:“世人所有的财物和資具是不能與我們修行人的覺受和證解相比的。
因為我們有了禅定的悅食,所以世間的衣食和享受有沒有都無所謂!” 敬禮如父諸上師。
瑜伽行者我密勒,心住實相歌此曲。
意契無體法界性,由彼鼓興亢高歌,空行衆母請垂聽。
深信因果佛教法,普通信心焉能比? 深山隐居獨自修,普通三昧焉能比? 無有能所此禅觀,普通知見焉能比? 日用之中[7]無妄失,普通修觀焉能比? 不落言诠此正念,普通觀行焉能比? 空性大悲融一體,普通成就焉能比? 布衣一衫無寒冷,錦緞輕裘焉能比? 心入三昧無饑餓,普通酒肉焉能比? 恒飲汨汨菩提露,普通飲料焉能比? 樂然自足由内生,普通财食焉能比? 我父馬爾巴大譯師,諸成就士焉能比? 親見自心佛陀面,觀想本尊焉能比? 瑜伽行者我密勒,一般行者焉能比? 無有疾病此肉身,依賴藥物焉能比? 谛聽谛聽空行衆!不明之處現已明,此心光明極光明! 無暖之處皆溫暖,單衫暖樂樂熾然; 無樂之處皆成樂,幻化此身即大樂; 不喜愉處成喜愉,夢幻人生亦喜愉! 密勒日巴樂融融,樂在灰崖頂高峰。
金剛灰崖聳雲霄,兀鷹拔地翺翔處, 金剛灰崖若不高,蒼應豈能展翅遊? 歲末寒風若不烈,山泉谷水豈凍結? 若無拙火暖布衣,單衫一襲怎禦寒? 我若不食三昧食,豈能忍受饑餓苦? 我若不飲菩提露,何能斷水離幹渴? 上師口訣不深邃,豈能無魔亦無障? 行者若不具證悟,無人山穴怎安居? 此皆上師之恩賜,善巧教授所出生,故我一心勤修觀。
衆空行母說道:“你能如是行解,實在稀有難得,明天将有一個具宿根的弟子前來,你應予以攝受。
”言畢如虹彩般的消失于天空中。
次日,古通的施主和徒衆前來朝谒尊者,請尊者傳給他們法要。
尊者就傳給他們皈依的禱文,并解釋皈依的種種利益。
施主們懷疑的問道:“尊者你自己也念皈依文嗎?你也以三寶為身心之皈依處嗎?” 密勒日巴說道:“我的一切善行和皈依處,也是完全仰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