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篇 銀溪相遇記
關燈
小
中
大
敬禮上師。
一時,瑜伽自在主尊者密勒日巴于夏季時居住在寫日之北方處修行。
等到該年秋季農村秋收之時,就下山去化緣乞食,來到上郭通地區,即于該處休息小睡。
睡中見一位藍色的少女,兩眉之間和鬓發的顔色都是金黃色亮閃閃的,他牽着一位廿歲上下的青年,來到尊者的面前,說道:“密勒日巴!你的心輪有八瓣葉子,其中一瓣就是這個,你要好好的攝受他。
”說畢不見。
密勒日巴醒後忖道:“剛才夢見的少女一定是空行母示現,來告訴我将有如‘心’一般珍貴的有緣弟子八名,将來都會得究竟之大成就的。
今天我将遇到其中一個業障已盡的弟子,我要去利益他,予以度化。
” 于是就從崩地的低處向上方行去,來到了銀溪的岸邊[1]。
尊者就在溪岸休息,小睡了片刻。
不久,一位年輕人騎着一匹青灰色的駿馬,向溪水行來,他向尊者說道:“瑜伽行者!你在這裡睡覺作什麼呀?” 尊者反問他道:“施主!你要到哪裡去啊?” 年輕人答道:“我要過河到亭日去。
” 尊者道:“我這個瑜伽行人已經老邁不堪,自己很難涉水渡河了,你能否行個方便,把我載在你的身後,一起渡河呢?” 年輕人說:“我急着要趕到前面去參加幾個朋友的約會,非常急迫,如果你也騎在我的馬背上,我的馬會受傷的。
”說畢,不願再理睬尊者,迳自渡河而去。
密勒日巴當即作“上師相應法觀”,持一口氣,在水面輕輕走過,竟不入水。
不到片刻工夫,已經抵達對岸,回頭看時,隻見那年輕人,适才雖然早行一步,如今卻正騎着馬在河中間慢慢行來,馬蹄舉步,河水四濺,好像很吃力的樣子;這年輕人也同時看見了尊者在水面上走了過去,竟不下沉,且已經跑到自己的前面,抵達對岸了。
他不敢相信這是真的,自忖道:“難道我的眼花了嗎?還是此人根本天生的能夠在水裡不沉呢?”于是他就走到尊者前面,仔細查看尊者的腳,卻連足心也見不到什麼水迹。
他不禁生起了極大的信心,對尊者說道:“我不知道師傅您是一位大成就者,适才沒有讓您同乘坐騎渡河,十分悔歉!請您大量寬恕!”說着他就立刻下了乘騎,向尊者恭恭敬敬的頂禮多次,頭面禮足,生大恭敬殷重信心,詢問尊者:“師傅啊!您的家鄉是何處呀?您所學何法?您的上師如何稱呼?寶刹何處?修習何種妙法?今晨從哪裡來?今夜準備到何處去?” 密勒日巴答道: 年輕小友甚伶俐,好奇心重問題多, 我今答汝諸詢問,汝應凝神仔細聽。
汝亦知我是誰耶?我乃密勒日巴也! 降生之地下貢通,行腳衛藏學佛法。
吾父哦米以為主,乃至雍登那嘎處。
曾拜上師共十名,學法舊教之密續[2],解正法義習聞思。
特于拉結努瓊處,曾學誅法紅黑曜[3], 渠雖精通諸法術,未能除我心中惑。
我父譯師馬爾巴,盛名遠播于十方; 那若梅紀所加持,親見自心之法性, 配合身要之因緣,駐錫南方區切處; 我甫聞名毛孔豎,殷重信心油然生; 不顧途艱往朝師,一見尊顔生歡喜,終生上師心決定。
世間無匹羅紮巴,刻骨深恩師尊前, 愧我貧窮乏供養,粉碎身心勤供奉。
聞法深密喜金剛,得訣那諾方便道, 獲傳上樂四灌頂,我願圓滿得加持。
師傳直指大手印,洞見本來心體性,現證離戲之法性。
耳傳四河[4]之口訣,甚深秘密之精要,心中心法得融通; 依彼行持方便道,修觀氣脈及明點, 已于心氣得自在,成就殊勝瑜伽士, 身内四大皆融合,外界水火我無懼,為除汝迷答汝問, 甲境寫日有我居,中午将赴上郭通,今夜何往未決定。
此我行者之來由,答汝快樂青年問,汝應歡喜繼行程。
青年聽了此歌,不禁感動得滿目含淚,生起了殷重的信心,立即牽着他的青灰馬,把缰繩送到尊者的手中,唱道: 尊本隐世成就者,超越凡夫之聖人, 千載難逢似佛陀,說稀有法佛化身。
尊之大名似曾聞,又似未聞難決定; 尊顔似識似不識,似曾頂禮及問安,又似從來未瞻顔。
适才唐突之問句,我心甚悔祈寬恕。
我此青駒疾如風,頸懸小鈴出妙音, 此駒本屬貴罕種,特配寶鞍作莊嚴, 寶鞍暖柔極舒适,乘騎奔馳快人意。
堅固檀木作鞍身,蒙境綱繩作腹圍,馬臀美飾紅繩結; 缰辔絡頭之近處,額發圓旋似虎笑,雄首燦發似星光, 善騎握缰持輕鞭,緩急沖刺随人意。
藏河柳木懸高旗,競賽标幟甫升起, 嘶聲高嘯馳如飛,萬馬群中奪首魁, 吾輩世間之俗子,惟以良馬為榮傲, 我今至誠奉此駒,懇祈納受為坐騎, 願以悲護加持力,令我莫堕大地獄[5]。
歌畢就把馬送給尊者,但尊者不肯納受,說道:“我用不着,因為我有一匹比你這更好的馬。
” 施主少年聽我言,我有心氣之駿馬, 禅定彩纓作莊嚴,應物幻化為皮肉, 光耀明體作鞍辔,馬刺三種妙修觀[6], 二門[7]口訣作鞍鞯,運用命氣為缰繩, 三種要時[8]為額旋,内波寂靜為昂頭, 拳法運動作引導,覺證不斷為策鞭, 中脈廣大平原上,恣意奔馳奪标魁。
我乘如是之良駒,能脫生死爛泥沼,抵達菩提安隐地。
汝之駿馬我不需,汝請自便繼行程。
那少年聽了尊者的歌後想到:“它不肯要我的馬,但看他一雙赤腳連鞋子也沒有,我如果把自己的靴子送給他,他一定會接受的。
”于是他立即脫下一雙飾有精美緞花之靴子,準備供養尊者,歌道: 至尊成就瑜伽士,汝于外境無着故,漫遊山川及四方, 遊行城鎮鄉裡時,時逢暴惡之兇狗, 時涉荊棘傷尊足,赤足旅行甚艱辛, 我此忠誠藍靴上,以極昂貴之絲線, 滿繡悅目之花紋,踵置白銅之馬刺, 天下聞名之鞋匠,配合鹿豹及牛皮, 獅頭海波作圖案,妙手精工縫制成。
如斯高貴之美靴,吾輩少年之榮傲, 我今誠奉尊者前,祈以大悲攝受我。
尊者不肯接受他的靴子,說道:“我有一雙比你這還要好的靴子, 具信少年聽我言,三界輪回此家宅, 癡毒蒙蔽極黑暗,貪欲泥濘陷入深, 嫉妒荊棘刺人痛,嗔恨惡狗怒狂吠, 我慢山岩極險峻,生死病老四河川, 我已渡過得安穩,行抵大樂之平原。
無常幻化作鹿皮,厭離輪回作牛革, 深信因果作裁縫,欲樂萬境皆我仆。
不執一切心顯故,是為最上之絲繩; 修行成就為馬刺,三種修要作鞋夾[9],此我行者之妙靴。
汝之供養我不需,汝請自便返家園。
” 少年對密勒日巴說道:“尊者啊!你雖然不肯接受我的靴子,但我看您隻穿着一件單薄的布衣,一定會很冷的,我這件紫色袍子無論如何要請您納受。
” 尊乃成就上師寶,此心已離我執故, 無貪田地與宅園,心無挂礙遊山川。
有時行抵高山頂,有時睡卧街道邊, 薄衣一襲聊裹身,體近赤裸不
一時,瑜伽自在主尊者密勒日巴于夏季時居住在寫日之北方處修行。
等到該年秋季農村秋收之時,就下山去化緣乞食,來到上郭通地區,即于該處休息小睡。
睡中見一位藍色的少女,兩眉之間和鬓發的顔色都是金黃色亮閃閃的,他牽着一位廿歲上下的青年,來到尊者的面前,說道:“密勒日巴!你的心輪有八瓣葉子,其中一瓣就是這個,你要好好的攝受他。
”說畢不見。
密勒日巴醒後忖道:“剛才夢見的少女一定是空行母示現,來告訴我将有如‘心’一般珍貴的有緣弟子八名,将來都會得究竟之大成就的。
今天我将遇到其中一個業障已盡的弟子,我要去利益他,予以度化。
” 于是就從崩地的低處向上方行去,來到了銀溪的岸邊[1]。
尊者就在溪岸休息,小睡了片刻。
不久,一位年輕人騎着一匹青灰色的駿馬,向溪水行來,他向尊者說道:“瑜伽行者!你在這裡睡覺作什麼呀?” 尊者反問他道:“施主!你要到哪裡去啊?” 年輕人答道:“我要過河到亭日去。
” 尊者道:“我這個瑜伽行人已經老邁不堪,自己很難涉水渡河了,你能否行個方便,把我載在你的身後,一起渡河呢?” 年輕人說:“我急着要趕到前面去參加幾個朋友的約會,非常急迫,如果你也騎在我的馬背上,我的馬會受傷的。
”說畢,不願再理睬尊者,迳自渡河而去。
密勒日巴當即作“上師相應法觀”,持一口氣,在水面輕輕走過,竟不入水。
不到片刻工夫,已經抵達對岸,回頭看時,隻見那年輕人,适才雖然早行一步,如今卻正騎着馬在河中間慢慢行來,馬蹄舉步,河水四濺,好像很吃力的樣子;這年輕人也同時看見了尊者在水面上走了過去,竟不下沉,且已經跑到自己的前面,抵達對岸了。
他不敢相信這是真的,自忖道:“難道我的眼花了嗎?還是此人根本天生的能夠在水裡不沉呢?”于是他就走到尊者前面,仔細查看尊者的腳,卻連足心也見不到什麼水迹。
他不禁生起了極大的信心,對尊者說道:“我不知道師傅您是一位大成就者,适才沒有讓您同乘坐騎渡河,十分悔歉!請您大量寬恕!”說着他就立刻下了乘騎,向尊者恭恭敬敬的頂禮多次,頭面禮足,生大恭敬殷重信心,詢問尊者:“師傅啊!您的家鄉是何處呀?您所學何法?您的上師如何稱呼?寶刹何處?修習何種妙法?今晨從哪裡來?今夜準備到何處去?” 密勒日巴答道: 年輕小友甚伶俐,好奇心重問題多, 我今答汝諸詢問,汝應凝神仔細聽。
汝亦知我是誰耶?我乃密勒日巴也! 降生之地下貢通,行腳衛藏學佛法。
吾父哦米以為主,乃至雍登那嘎處。
曾拜上師共十名,學法舊教之密續[2],解正法義習聞思。
特于拉結努瓊處,曾學誅法紅黑曜[3], 渠雖精通諸法術,未能除我心中惑。
我父譯師馬爾巴,盛名遠播于十方; 那若梅紀所加持,親見自心之法性, 配合身要之因緣,駐錫南方區切處; 我甫聞名毛孔豎,殷重信心油然生; 不顧途艱往朝師,一見尊顔生歡喜,終生上師心決定。
世間無匹羅紮巴,刻骨深恩師尊前, 愧我貧窮乏供養,粉碎身心勤供奉。
聞法深密喜金剛,得訣那諾方便道, 獲傳上樂四灌頂,我願圓滿得加持。
師傳直指大手印,洞見本來心體性,現證離戲之法性。
耳傳四河[4]之口訣,甚深秘密之精要,心中心法得融通; 依彼行持方便道,修觀氣脈及明點, 已于心氣得自在,成就殊勝瑜伽士, 身内四大皆融合,外界水火我無懼,為除汝迷答汝問, 甲境寫日有我居,中午将赴上郭通,今夜何往未決定。
此我行者之來由,答汝快樂青年問,汝應歡喜繼行程。
青年聽了此歌,不禁感動得滿目含淚,生起了殷重的信心,立即牽着他的青灰馬,把缰繩送到尊者的手中,唱道: 尊本隐世成就者,超越凡夫之聖人, 千載難逢似佛陀,說稀有法佛化身。
尊之大名似曾聞,又似未聞難決定; 尊顔似識似不識,似曾頂禮及問安,又似從來未瞻顔。
适才唐突之問句,我心甚悔祈寬恕。
我此青駒疾如風,頸懸小鈴出妙音, 此駒本屬貴罕種,特配寶鞍作莊嚴, 寶鞍暖柔極舒适,乘騎奔馳快人意。
堅固檀木作鞍身,蒙境綱繩作腹圍,馬臀美飾紅繩結; 缰辔絡頭之近處,額發圓旋似虎笑,雄首燦發似星光, 善騎握缰持輕鞭,緩急沖刺随人意。
藏河柳木懸高旗,競賽标幟甫升起, 嘶聲高嘯馳如飛,萬馬群中奪首魁, 吾輩世間之俗子,惟以良馬為榮傲, 我今至誠奉此駒,懇祈納受為坐騎, 願以悲護加持力,令我莫堕大地獄[5]。
歌畢就把馬送給尊者,但尊者不肯納受,說道:“我用不着,因為我有一匹比你這更好的馬。
” 施主少年聽我言,我有心氣之駿馬, 禅定彩纓作莊嚴,應物幻化為皮肉, 光耀明體作鞍辔,馬刺三種妙修觀[6], 二門[7]口訣作鞍鞯,運用命氣為缰繩, 三種要時[8]為額旋,内波寂靜為昂頭, 拳法運動作引導,覺證不斷為策鞭, 中脈廣大平原上,恣意奔馳奪标魁。
我乘如是之良駒,能脫生死爛泥沼,抵達菩提安隐地。
汝之駿馬我不需,汝請自便繼行程。
那少年聽了尊者的歌後想到:“它不肯要我的馬,但看他一雙赤腳連鞋子也沒有,我如果把自己的靴子送給他,他一定會接受的。
”于是他立即脫下一雙飾有精美緞花之靴子,準備供養尊者,歌道: 至尊成就瑜伽士,汝于外境無着故,漫遊山川及四方, 遊行城鎮鄉裡時,時逢暴惡之兇狗, 時涉荊棘傷尊足,赤足旅行甚艱辛, 我此忠誠藍靴上,以極昂貴之絲線, 滿繡悅目之花紋,踵置白銅之馬刺, 天下聞名之鞋匠,配合鹿豹及牛皮, 獅頭海波作圖案,妙手精工縫制成。
如斯高貴之美靴,吾輩少年之榮傲, 我今誠奉尊者前,祈以大悲攝受我。
尊者不肯接受他的靴子,說道:“我有一雙比你這還要好的靴子, 具信少年聽我言,三界輪回此家宅, 癡毒蒙蔽極黑暗,貪欲泥濘陷入深, 嫉妒荊棘刺人痛,嗔恨惡狗怒狂吠, 我慢山岩極險峻,生死病老四河川, 我已渡過得安穩,行抵大樂之平原。
無常幻化作鹿皮,厭離輪回作牛革, 深信因果作裁縫,欲樂萬境皆我仆。
不執一切心顯故,是為最上之絲繩; 修行成就為馬刺,三種修要作鞋夾[9],此我行者之妙靴。
汝之供養我不需,汝請自便返家園。
” 少年對密勒日巴說道:“尊者啊!你雖然不肯接受我的靴子,但我看您隻穿着一件單薄的布衣,一定會很冷的,我這件紫色袍子無論如何要請您納受。
” 尊乃成就上師寶,此心已離我執故, 無貪田地與宅園,心無挂礙遊山川。
有時行抵高山頂,有時睡卧街道邊, 薄衣一襲聊裹身,體近赤裸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