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篇 女弟子巴達朋的故事
關燈
小
中
大
能一樣的成佛。
” 幸運姑娘巴達朋,有福具信之弟子,且聽老密說法要。
取喻周遍之虛空,廣大遍滿離中邊, 汝應觀心如虛空,無有方所離邊際。
取喻空中之日月,光明普照離遮蔽, 汝應觀心如日月,光明昭昭極炳晔。
取喻面前之山嶺,堅固不移無動搖, 汝應觀心如山峨,堅固安住離動蕩。
取拟大海為譬喻,深廣無底難可測, 汝應觀心如大海,深深無底亦無邊, 汝應如是觀自心,離諸分别與尋伺。
于是尊者就傳授了巴達朋修身和修心的各種口訣,命她去修行。
過了不久,巴達朋産生了許多美妙覺受和證解。
為了祛(qū)除心中的疑惑和障礙,她來到密勒日巴面前請示: 至尊勝妙上師寶,諸佛化身人中尊! 我觀虛空雖安樂,想及雲霧心不适!祈示如何觀雲霧? 我觀日月雖安樂,想及星曜心不适!祈示如何觀星曜? 我觀山領雖安樂,想及草木心不适!祈示如何觀草木? 我觀大海雖安樂,想及波濤心無适!祈示如何觀波濤? 我觀自心雖安樂,妄念起時感不适!祈示如何觀妄念? 密勒日巴聽了,知道她是真正在修行中産生了覺受與疑問,為了除遣她的疑惑和增進她的覺受,密勒日巴說道: 噫!善哉問也[14]!幸運姑娘巴達朋。
具信弟子當谛聽。
汝觀虛空若安樂,應知雲霧起于空, 虛空遊戲之變化,即于虛空而安住! 汝觀日月若安樂,應知星曜不離彼, 乃是日月之返照,即于光明而安住! 汝觀山嶺若安樂,應知草木不離山, 皆為山力所顯現,即于不動而安住! 汝觀大海若安樂,應知波濤不離海, 大海興用所變化,即于廣大而安住, 汝觀自心若安樂,應知妄念不離心, 無非心變之遊戲,即于心性坦然住! 巴達朋依照指示而修,深觀自心法性之實相,終于即生得大成就。
最後她離開此世時,舉身騰空,手搖鈴鼓[15],樂聲遍空,即此肉身往生空行淨土[16]。
在密勒日巴的衆大弟子中,她是領袖女衆的四大姐妹之一。
這是密勒日巴在绛地的格巴勒桑處攝受女弟子巴達朋的故事。
本篇注解: [1]空行母不僅指密乘之護法天女,任何具足密宗根性之女人,亦可以稱為空行母,或具有空行種性的人。
[2]法身普賢王如來:此處密師似用紅教的說法,以本初普賢王如來表示法身。
普賢王如來普賢二字與大乘之普賢菩薩相同,似有深長之象征意義。
[3]金剛持:西藏朗達爾瑪王滅佛法後之後期西藏佛教之各派,如嘎居派、薩迦派、格魯派等,皆稱為新派密教。
此與舊教或甯瑪派相對而言之,新派密乘皆稱一切密法均由金剛持佛傳出。
[4]化身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依大乘說,乃是化身佛,其清淨報身乃毗盧遮那佛,或大日如來,如華嚴經所言者。
但小乘佛法則不承認法、報、化三身之說。
[5]無生法身:無生,即諸法本來不生之意,凡夫所見諸法生滅乃屬幻境。
此”無生理”即是空性或實相,亦即佛之法身。
[6]明體:心之本性明朗而空寂,大手印稱之為”明體”。
[7]如實性:如實之性,即如其實相之性也。
[8]瓶灌頂:無上密宗之第一步,初入門之灌頂,說明修本尊及壇城之觀法。
見第一篇注六。
[9]内灌頂:無上密宗之第二步,說明修氣、脈、明點及六種成就法。
[10]心性本來面:心性本來圓成,不假造作及一切有為,當下具足。
本來面目之語,禅宗亦處處用之。
[11]呸字訣:于習定時偶高呼一聲”呸”字,能斷妄念之流,開顯光明。
此種修法亦不得已而為之者耳,自己呼”呸”,不如别人呼”呸”來得好,突然、離作意,效果較大也。
[12]仁波且:‘寶’之義。
[13]善逝:佛的名号之一。
[14]原文無此句,但含意有此,此為譯者所加,使情境較為生動。
[15]鈴、鼓:密乘行人,修儀軌時,皆用鈴、鼓作樂,為一種密乘之表記也。
[16]空行淨土:密乘之淨土亦稱為空行淨土,淨土中人皆為空行種性故。
男者又稱勇父,女者稱勇母或空行母。
” 幸運姑娘巴達朋,有福具信之弟子,且聽老密說法要。
取喻周遍之虛空,廣大遍滿離中邊, 汝應觀心如虛空,無有方所離邊際。
取喻空中之日月,光明普照離遮蔽, 汝應觀心如日月,光明昭昭極炳晔。
取喻面前之山嶺,堅固不移無動搖, 汝應觀心如山峨,堅固安住離動蕩。
取拟大海為譬喻,深廣無底難可測, 汝應觀心如大海,深深無底亦無邊, 汝應如是觀自心,離諸分别與尋伺。
于是尊者就傳授了巴達朋修身和修心的各種口訣,命她去修行。
過了不久,巴達朋産生了許多美妙覺受和證解。
為了祛(qū)除心中的疑惑和障礙,她來到密勒日巴面前請示: 至尊勝妙上師寶,諸佛化身人中尊! 我觀虛空雖安樂,想及雲霧心不适!祈示如何觀雲霧? 我觀日月雖安樂,想及星曜心不适!祈示如何觀星曜? 我觀山領雖安樂,想及草木心不适!祈示如何觀草木? 我觀大海雖安樂,想及波濤心無适!祈示如何觀波濤? 我觀自心雖安樂,妄念起時感不适!祈示如何觀妄念? 密勒日巴聽了,知道她是真正在修行中産生了覺受與疑問,為了除遣她的疑惑和增進她的覺受,密勒日巴說道: 噫!善哉問也[14]!幸運姑娘巴達朋。
具信弟子當谛聽。
汝觀虛空若安樂,應知雲霧起于空, 虛空遊戲之變化,即于虛空而安住! 汝觀日月若安樂,應知星曜不離彼, 乃是日月之返照,即于光明而安住! 汝觀山嶺若安樂,應知草木不離山, 皆為山力所顯現,即于不動而安住! 汝觀大海若安樂,應知波濤不離海, 大海興用所變化,即于廣大而安住, 汝觀自心若安樂,應知妄念不離心, 無非心變之遊戲,即于心性坦然住! 巴達朋依照指示而修,深觀自心法性之實相,終于即生得大成就。
最後她離開此世時,舉身騰空,手搖鈴鼓[15],樂聲遍空,即此肉身往生空行淨土[16]。
在密勒日巴的衆大弟子中,她是領袖女衆的四大姐妹之一。
這是密勒日巴在绛地的格巴勒桑處攝受女弟子巴達朋的故事。
本篇注解: [1]空行母不僅指密乘之護法天女,任何具足密宗根性之女人,亦可以稱為空行母,或具有空行種性的人。
[2]法身普賢王如來:此處密師似用紅教的說法,以本初普賢王如來表示法身。
普賢王如來普賢二字與大乘之普賢菩薩相同,似有深長之象征意義。
[3]金剛持:西藏朗達爾瑪王滅佛法後之後期西藏佛教之各派,如嘎居派、薩迦派、格魯派等,皆稱為新派密教。
此與舊教或甯瑪派相對而言之,新派密乘皆稱一切密法均由金剛持佛傳出。
[4]化身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依大乘說,乃是化身佛,其清淨報身乃毗盧遮那佛,或大日如來,如華嚴經所言者。
但小乘佛法則不承認法、報、化三身之說。
[5]無生法身:無生,即諸法本來不生之意,凡夫所見諸法生滅乃屬幻境。
此”無生理”即是空性或實相,亦即佛之法身。
[6]明體:心之本性明朗而空寂,大手印稱之為”明體”。
[7]如實性:如實之性,即如其實相之性也。
[8]瓶灌頂:無上密宗之第一步,初入門之灌頂,說明修本尊及壇城之觀法。
見第一篇注六。
[9]内灌頂:無上密宗之第二步,說明修氣、脈、明點及六種成就法。
[10]心性本來面:心性本來圓成,不假造作及一切有為,當下具足。
本來面目之語,禅宗亦處處用之。
[11]呸字訣:于習定時偶高呼一聲”呸”字,能斷妄念之流,開顯光明。
此種修法亦不得已而為之者耳,自己呼”呸”,不如别人呼”呸”來得好,突然、離作意,效果較大也。
[12]仁波且:‘寶’之義。
[13]善逝:佛的名号之一。
[14]原文無此句,但含意有此,此為譯者所加,使情境較為生動。
[15]鈴、鼓:密乘行人,修儀軌時,皆用鈴、鼓作樂,為一種密乘之表記也。
[16]空行淨土:密乘之淨土亦稱為空行淨土,淨土中人皆為空行種性故。
男者又稱勇父,女者稱勇母或空行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