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篇 旅店中的開示

關燈
尊者密勒日巴在北馬門(山崖)習定後,就決定到寫日地區去修行。

    行至中途的耶汝绛鎮,止息于該處的一所旅店中。

    那時,有一位名叫約如唐巴的格西(博士學者),帶領着許多和尚也住在該店中;還有一位名叫打哇挪布的商人和他的許多随從也恰巧住在一起。

    尊者就走到商人的面前向他們化緣。

    那商人很生氣的說道:“你們這些瑜伽行者就知道伸手向别人要錢來自己享受,為什麼不自己賺錢,自食其力,豈不心安理得快樂得多嗎?”尊者道:“目前說來你這個辦法是比較快樂,但是未來的果報卻會痛苦得多。

    這一點你根本沒有想到。

    且聽此歌,為汝說明。

    ” 城堡家宅皆具足,如今确然誠樂哉, 死後屋宅成廢墟,終必舍棄常憶念。

     仆從擁圍具聲勢,如今确然甚威風, 死時無依亦無怙,凄涼獨行常憶念。

     親眷子侄衆圍繞,如今确然甚快慰, 死後親人各他去,終必分離常憶念。

     子仆财寶皆具足,如今确然甚滿足, 死時一物帶不去,空手孑行常憶念。

     體力雄健精神爽,如今确然甚安康, 死時屍體成三摺,燒為灰燼常憶念。

     諸根明利皮肉緊,如今确然甚健美, 死時心識成昏迷,不能自主常憶念。

     食物佳馔甚甘鮮,如今确然享用豐, 死時口角留涎沫,凄然無助常憶念。

     我念世間無常故,專心一意修佛法, 世間享用不能縛,心自騰騰長安樂, 藏地嘎惹[1]旅舍中,為汝唱此八事歌, 汝應深思我善語,常念行持莫蹉跎! 商人打哇挪布聽了,升起極大的信心,對尊者說道:“師傅啊!您的開示對我非常有益,我很高興因為聽到此歌而想到佛法。

    現在請您慈悲指示我一條如何修持佛法的道路吧!” 尊者答道: 險崖茅蓬功德處,具足見行寶上師, 應禀恭敬求參訪,淨心祈禱彼師尊。

     無有錯謬之行者,能于妄念紛起時, 以空性見而印之,此心執相立解脫,如斯境界甚奇哉! 此心若覺不适時,應行等味之乞食, 随緣應物皆解脫,如是境界甚奇哉! 若于覺受不喜時,應覓修士作比較, 同道經驗益身心,故應虛心作研讨。

     若有不決及疑惑,應觀佛說之經典, 佛陀所說真實語,能除疑惑生信心。

     心中感覺不樂時,應求上師賜加被, 上師加持益汝心,故應祈禱如父師。

     複次應觀無信人,終日噩噩混光陰, 夜卧輪回之睡榻,五毒作枕自昏昏, 煩惱屎尿灑十方,思惟此境心恻隐, 應求對治此病藥,三門殷重作醫治。

     上師藥王六功德[2],能獲三身之指示, 五毒煩惱得解脫,酬恩常行真供養。

     商人聽畢此歌,對尊者生起了極大的信心,依法行持,以後成為一個極好的在家居士瑜伽行者。

     此時,格西約如唐巴在旅舍中說法。

    密勒日巴則現密乘行者像同時住于該舍。

    格西的和尚徒衆們晚間講法念經頻繁,忙碌萬狀;黃昏時以蹲坐狀修習禅定,連清晨一大早他們也不停的在說法和念經。

    某日中午,尊者到衆和尚處乞化一點食物,和尚們怨憤地說道:“表面上看起來像是一個瑜伽行者的樣子,但既不能修行,又不能學法,更不會打坐習禅,連一個咒子都不會念!卻要來分享出家人的食糧,真是極堪憐憫的人啊!” 密勒日巴回答道:“我能在同一時間觀想本尊,持誦真言,修道學法,入三摩地,此心十分安樂,你們稍安勿燥,聽我歌來!” 諸法所依之三寶,本來圓成光明中, 無整明體自然住,何需祈禱外三寶? 遠離念誦及言诠,如是瑜伽甚樂哉! 二種成就之寶藏[3],本尊諸佛全具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