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篇 惹瓊巴初遇尊者
關燈
小
中
大
刻對尊者生起了不可動搖的信心,從此以後他把講故事得來的收入和禮物都供養給尊者,開始與尊者住在一起,向尊者學法。
他的母親和叔叔知道他在尊者處住,但卻不見他拿任何收入回家,就覺得很奇怪,他們忖道:“難道施主們沒有供養給小子任何東西嗎?”于是就挨門挨戶地向那些經常聽故事的施主們詢問是否他們這一向根本沒有給惹瓊巴任何供養?施主們都回答說:“不是呀!我們還是像往常一樣的供養他了呀!”惹瓊巴的母親和叔叔知道一定是惹瓊巴把全部的收入都供養給尊者了,他們就想盡各種辦法去阻止,但毫不生效。
他倆非常惱怒,對惹瓊巴作出了許多憤恨敵意的行為。
惹瓊巴亦不以為意,繼續與尊者同住;一面學習法要,一面實際修持。
不久惹瓊巴就生起了許多美妙的覺受和證解;他已能随時生起丹田拙火的暖熱,隻需要穿一件布衫就夠了,因此就得了惹瓊巴(小布衣行者)的綽号。
惹瓊巴的母親和叔叔,因為非常氣惱的緣故,就費了很大的心力在一個食罐内下了咒詛過的毒蠱送給惹瓊巴,因此惹瓊巴竟染上了麻瘋病[6]。
他希望能由禅定治愈此病,就在尊者處閉關習定。
有一天,來了五個印度密宗行者向惹瓊巴乞食,惹瓊巴就把母親和叔叔送來的一袋青稞炒粉送給他們吃。
他們一邊吃,一邊驚奇的叫道:“啊呀!好毒的病症!好可怕的病症呀!”原來他們已經由食物的氣味中發現了惹瓊巴已染上麻瘋病。
惹瓊巴就問他們知不知道有什麼辦法可以治愈此病。
那領頭的一位行者說道:“你實在可憐呀!我就告訴你吧!我有一位上師名叫瓦那真達,你應該去會他!因為他一時不會到西藏來,所以你應該快到印度找他去!” 于是惹瓊巴就請求尊者的許可到印度去,尊者答應了他的請求,并為他唱了一首《法行歌》: 祈請大恩我上師,加持吾子惹瓊巴! 子兮!汝應盡形壽,一心向道修正法! 汝應真心非口頭,摯誠祈請上師尊,本尊佛陀與三寶。
當汝遊行印度時,應食三昧苦行食, 身依拙火着布衣,腿胯風心之良駒,漫遊天竺諸勝處。
無垢之心勤拂拭,恒持光潔三昧耶, 心無悔尤常觀察,如是周遊天竺國。
多言招惹[7]外寇傷,應于八法平等觀, 深藏功德莫顯露,持善柔心而遊行。
我今發願祝福汝,無病長壽得安樂。
歌罷,尊者即于洞中安住,惹瓊巴就用泥土将洞門封閉。
随着行者們前往印度,見到了上師瓦那真達。
瓦那真達把金剛手忿怒鹫翅法之全部口訣傳與了惹瓊巴。
惹瓊巴依法修持,病即痊愈,随即回返西藏,來到快樂村詢問密勒日巴的情況。
一個村民說道:“過去倒是聽說有一個名叫密勒日巴的瑜伽行者,以後就不太聽說了。
” 惹瓊巴聽了驚忖道:“難道說我的上師圓寂了嗎?”心中十分憂慮,急忙來到彩絲洞前,看見洞口仍然被泥土完全封閉着,一點都沒有動過的樣子。
惹瓊巴想道:“上師一定在洞中圓寂了。
”當即打開碎泥,進入洞内,卻看見尊者正在座上垂然入定。
惹瓊巴不覺狂喜萬狀,立即向尊者叩頭問安,密勒日巴答道: 敬禮恩師馬爾巴足,斷絕親屬關系故,此心舒怡常安樂; 無有家園眷戀故,身心自在常安樂, 不争僧伽資财故,我心坦蕩常安樂; 不做一家舍宅主,心無牽挂常安樂; 無需此彼任何物,心無欲求常安樂; 富有佛法聖财故,此心滿足常安樂; 不必守護财富故,心無憂慮常安樂; 得失與我
他的母親和叔叔知道他在尊者處住,但卻不見他拿任何收入回家,就覺得很奇怪,他們忖道:“難道施主們沒有供養給小子任何東西嗎?”于是就挨門挨戶地向那些經常聽故事的施主們詢問是否他們這一向根本沒有給惹瓊巴任何供養?施主們都回答說:“不是呀!我們還是像往常一樣的供養他了呀!”惹瓊巴的母親和叔叔知道一定是惹瓊巴把全部的收入都供養給尊者了,他們就想盡各種辦法去阻止,但毫不生效。
他倆非常惱怒,對惹瓊巴作出了許多憤恨敵意的行為。
惹瓊巴亦不以為意,繼續與尊者同住;一面學習法要,一面實際修持。
不久惹瓊巴就生起了許多美妙的覺受和證解;他已能随時生起丹田拙火的暖熱,隻需要穿一件布衫就夠了,因此就得了惹瓊巴(小布衣行者)的綽号。
惹瓊巴的母親和叔叔,因為非常氣惱的緣故,就費了很大的心力在一個食罐内下了咒詛過的毒蠱送給惹瓊巴,因此惹瓊巴竟染上了麻瘋病[6]。
他希望能由禅定治愈此病,就在尊者處閉關習定。
有一天,來了五個印度密宗行者向惹瓊巴乞食,惹瓊巴就把母親和叔叔送來的一袋青稞炒粉送給他們吃。
他們一邊吃,一邊驚奇的叫道:“啊呀!好毒的病症!好可怕的病症呀!”原來他們已經由食物的氣味中發現了惹瓊巴已染上麻瘋病。
惹瓊巴就問他們知不知道有什麼辦法可以治愈此病。
那領頭的一位行者說道:“你實在可憐呀!我就告訴你吧!我有一位上師名叫瓦那真達,你應該去會他!因為他一時不會到西藏來,所以你應該快到印度找他去!” 于是惹瓊巴就請求尊者的許可到印度去,尊者答應了他的請求,并為他唱了一首《法行歌》: 祈請大恩我上師,加持吾子惹瓊巴! 子兮!汝應盡形壽,一心向道修正法! 汝應真心非口頭,摯誠祈請上師尊,本尊佛陀與三寶。
當汝遊行印度時,應食三昧苦行食, 身依拙火着布衣,腿胯風心之良駒,漫遊天竺諸勝處。
無垢之心勤拂拭,恒持光潔三昧耶, 心無悔尤常觀察,如是周遊天竺國。
多言招惹[7]外寇傷,應于八法平等觀, 深藏功德莫顯露,持善柔心而遊行。
我今發願祝福汝,無病長壽得安樂。
歌罷,尊者即于洞中安住,惹瓊巴就用泥土将洞門封閉。
随着行者們前往印度,見到了上師瓦那真達。
瓦那真達把金剛手忿怒鹫翅法之全部口訣傳與了惹瓊巴。
惹瓊巴依法修持,病即痊愈,随即回返西藏,來到快樂村詢問密勒日巴的情況。
一個村民說道:“過去倒是聽說有一個名叫密勒日巴的瑜伽行者,以後就不太聽說了。
” 惹瓊巴聽了驚忖道:“難道說我的上師圓寂了嗎?”心中十分憂慮,急忙來到彩絲洞前,看見洞口仍然被泥土完全封閉着,一點都沒有動過的樣子。
惹瓊巴想道:“上師一定在洞中圓寂了。
”當即打開碎泥,進入洞内,卻看見尊者正在座上垂然入定。
惹瓊巴不覺狂喜萬狀,立即向尊者叩頭問安,密勒日巴答道: 敬禮恩師馬爾巴足,斷絕親屬關系故,此心舒怡常安樂; 無有家園眷戀故,身心自在常安樂, 不争僧伽資财故,我心坦蕩常安樂; 不做一家舍宅主,心無牽挂常安樂; 無需此彼任何物,心無欲求常安樂; 富有佛法聖财故,此心滿足常安樂; 不必守護财富故,心無憂慮常安樂; 得失與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