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見不生分第卅一
關燈
小
中
大
,所以,就頭上安頭,在頭上又安一個頭;相上取相,本來已經有了相了,還在這個相上又加多一個相。
所以呀,就變成平等法而不平等了。
第一、生佛平等。
我以前在十六歲那時候,我說過,我寫了一幅對聯。
這幅對聯呢,為什麼寫的這個對聯呢?就因為看《六祖壇經》。
那時候看《六祖壇經》,越看越歡喜看;越歡喜看呢,就越看。
越看呢,才十六歲那個時候啊,就有一班的──我那時候還沒出家呢,做居士──啊!因為我十五歲才念書,我現在告訴你們,我以前的事情,十五歲才念書,十六歲呢,就講經。
我認了幾個字就講幾個字的經。
講什麼經?就講《六祖壇經》,講《金剛經》。
給什麼人講呢?哈!很奇怪的,給一些個和尚講。
我一個在家居士就給和尚講經。
為什麼呢?這些和尚,雖然是和尚,但是不認字。
所以,他不認字就想要學佛法,也沒有地方學去。
我這個一個十六歲的,也不是大人也不是小孩子了。
那麼因為認幾個字就給他們講經。
講《金剛經》,講《六祖壇經》,還有講《彌陀經》。
天天──因為我住在廟上──就給他們講經。
講到這個《六祖壇經》呢,那是“法有頓漸,迷悟有遲疾”那個地方,我就想了,我就想啊,我說,怎麼還有頓有漸?什麼叫頓,什麼叫漸呢?頓漸是不是一樣的呢?是兩樣的呢? 然後我就寫了一副對子。
這對子怎麼說的呢?我說,“頓漸雖殊”:頓漸,雖然是不一樣。
頓是立刻成佛;漸是慢慢成佛:這頓漸是兩樣的。
“成功則一”:等到成功的時候,頓而非頓;漸而非漸:頓漸都沒有了。
你一成功了,也沒有頓,也沒有漸了;漸也不漸,頓也不頓了,這“成功則一”。
“何分南北”,又何必分南、分北呢?南方就是六祖惠能大師,北方就是神秀大師。
那麼當時南方六祖的門人,六祖的徒弟就說,我們這兒才是真的呢!我們這兒才是地道的産品呢!地道,就是最正确了,是真的了。
南方六祖大師是講頓法,北方神秀大師,他講的是漸法。
這麼北方神秀大師的弟子,就說我們師父跟着五祖多少十年,五祖所有的心法都是傳給我們師父了。
兩方面的徒弟就争,你說你是真的,他就說他是真的。
我現在告訴你們這個法,你們無論遇着任何人,不要幫你們師父來争。
不要說,哦!我師父是中國來的,這是真正的佛法。
你就可以講,你師父所講的都是虛妄不實的法,沒有法可講;也沒有真,也沒有假;也沒有是,也沒有非,不和人講是講非的。
要講這個;不要像當時六祖和神秀大師那徒弟互相争。
你就批評我的師父不對,我就批評你的師父不對,這所以就分出有個頓漸。
因為我看見這個《六祖壇經》,我就覺得頓漸這個說法很不平等的。
怎麼又跑出來一個頓一個漸?所以我說:“頓漸雖殊,成功則一”:成功的時候,也沒有頓,也沒有漸了。
再者說,那個頓;頓從什麼地方來的?頓,他現在雖然頓然開悟了,他是以前修過,以前生生世世都在佛法裡頭薰修時間太久了,所以到這時候,他結果了,所以你說他是頓。
那個漸,他是漸漸地現在修呢,修成的時候,等他成功那一天也就是頓了嘛!所以我才說,也沒有頓,也沒有漸。
“何分南北”:你何必又分南分北,又有地方的這種區别呢?你說南,哪是南?你說這個地方是南,你到這個南邊,這個地方又變成北了。
《楞嚴經》上說,你什麼叫中?你這個中,東看則西,南觀成北。
哪個是個中?這南北也是,你說是這個是北,你到這個北邊,這個北又變成南了。
所以也沒有南北,“何分南北。
”你何必分别這麼多,有這麼多的分别心呢?這是第一。
第二、我說:“聖凡暫異”,“聖”就是佛,這叫聖人。
“凡”就是衆生,這叫凡。
“暫異
所以呀,就變成平等法而不平等了。
第一、生佛平等。
我以前在十六歲那時候,我說過,我寫了一幅對聯。
這幅對聯呢,為什麼寫的這個對聯呢?就因為看《六祖壇經》。
那時候看《六祖壇經》,越看越歡喜看;越歡喜看呢,就越看。
越看呢,才十六歲那個時候啊,就有一班的──我那時候還沒出家呢,做居士──啊!因為我十五歲才念書,我現在告訴你們,我以前的事情,十五歲才念書,十六歲呢,就講經。
我認了幾個字就講幾個字的經。
講什麼經?就講《六祖壇經》,講《金剛經》。
給什麼人講呢?哈!很奇怪的,給一些個和尚講。
我一個在家居士就給和尚講經。
為什麼呢?這些和尚,雖然是和尚,但是不認字。
所以,他不認字就想要學佛法,也沒有地方學去。
我這個一個十六歲的,也不是大人也不是小孩子了。
那麼因為認幾個字就給他們講經。
講《金剛經》,講《六祖壇經》,還有講《彌陀經》。
天天──因為我住在廟上──就給他們講經。
講到這個《六祖壇經》呢,那是“法有頓漸,迷悟有遲疾”那個地方,我就想了,我就想啊,我說,怎麼還有頓有漸?什麼叫頓,什麼叫漸呢?頓漸是不是一樣的呢?是兩樣的呢? 然後我就寫了一副對子。
這對子怎麼說的呢?我說,“頓漸雖殊”:頓漸,雖然是不一樣。
頓是立刻成佛;漸是慢慢成佛:這頓漸是兩樣的。
“成功則一”:等到成功的時候,頓而非頓;漸而非漸:頓漸都沒有了。
你一成功了,也沒有頓,也沒有漸了;漸也不漸,頓也不頓了,這“成功則一”。
“何分南北”,又何必分南、分北呢?南方就是六祖惠能大師,北方就是神秀大師。
那麼當時南方六祖的門人,六祖的徒弟就說,我們這兒才是真的呢!我們這兒才是地道的産品呢!地道,就是最正确了,是真的了。
南方六祖大師是講頓法,北方神秀大師,他講的是漸法。
這麼北方神秀大師的弟子,就說我們師父跟着五祖多少十年,五祖所有的心法都是傳給我們師父了。
兩方面的徒弟就争,你說你是真的,他就說他是真的。
我現在告訴你們這個法,你們無論遇着任何人,不要幫你們師父來争。
不要說,哦!我師父是中國來的,這是真正的佛法。
你就可以講,你師父所講的都是虛妄不實的法,沒有法可講;也沒有真,也沒有假;也沒有是,也沒有非,不和人講是講非的。
要講這個;不要像當時六祖和神秀大師那徒弟互相争。
你就批評我的師父不對,我就批評你的師父不對,這所以就分出有個頓漸。
因為我看見這個《六祖壇經》,我就覺得頓漸這個說法很不平等的。
怎麼又跑出來一個頓一個漸?所以我說:“頓漸雖殊,成功則一”:成功的時候,也沒有頓,也沒有漸了。
再者說,那個頓;頓從什麼地方來的?頓,他現在雖然頓然開悟了,他是以前修過,以前生生世世都在佛法裡頭薰修時間太久了,所以到這時候,他結果了,所以你說他是頓。
那個漸,他是漸漸地現在修呢,修成的時候,等他成功那一天也就是頓了嘛!所以我才說,也沒有頓,也沒有漸。
“何分南北”:你何必又分南分北,又有地方的這種區别呢?你說南,哪是南?你說這個地方是南,你到這個南邊,這個地方又變成北了。
《楞嚴經》上說,你什麼叫中?你這個中,東看則西,南觀成北。
哪個是個中?這南北也是,你說是這個是北,你到這個北邊,這個北又變成南了。
所以也沒有南北,“何分南北。
”你何必分别這麼多,有這麼多的分别心呢?這是第一。
第二、我說:“聖凡暫異”,“聖”就是佛,這叫聖人。
“凡”就是衆生,這叫凡。
“暫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