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無我分第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
善男子善女人。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雲何應住。
雲何降伏其心。
佛告須菩提。
善男子善女人。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當生如是心。
我應滅度一切衆生。
滅度一切衆生已。
而無有一衆生實滅度者。
何以故。
須菩提。
若菩薩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
則非菩薩。
所以者何。
須菩提。
實無有法。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須菩提。
于意雲何。
如來于然燈佛所。
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
不也。
世尊。
如我解佛所說義。
佛于然燈佛所。
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當爾之時,就是佛說這個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這個時候。
這個須菩提,就對佛說了;須菩提聽見佛這樣贊歎這個經的功德,于是乎就又請問佛,說,“世尊。
善男子善女人。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這所有的善男子善女人,他發無上正等正覺這個心,“雲何應住”:他怎麼樣才能住心?怎麼樣他才能降心呢?要怎樣子令他這個心才能無所住呢?怎麼樣子才能令他心降伏了呢?要離開相而降伏其心呢?這個,前邊也有這麼一段經文,但是他那是問的自己怎樣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自利的。
現在呢,是說所有一切人,怎麼樣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怎麼樣降伏這個心,怎樣能住這個心。
“佛告須菩提”:佛告訴須菩提,說,“善男子善女人。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發無上正等正覺這樣心的人、這樣的人,“當生如是心”:他應該,生出這一種心來。
怎麼一種心呢?“我應滅度一切衆生”:他說,發這種菩薩心哪,就要滅度一切衆生,就要去度脫一切衆生,令一切衆生,皆共成佛道。
“滅度一切衆生已”:他把這一切衆生都度完了之後。
這個“已”;“已”就是度完了。
“而無有一衆生實滅度者”:那麼在這個菩薩的心裡頭,沒有一個衆生是他所滅度的。
為什麼呢?他無所執着。
如果要有所執着,那就有了四相了。
“何以故。
須菩提”:什麼緣故,他應該有這樣的想法呢?都滅度一切衆生已,還沒有一個衆生是他滅度的呢?“何以故。
” “須菩提。
若菩薩”:假設這個度生離相的菩薩、度生離相這一位菩薩,“有我相人相。
”怎麼叫“有我相”呢?他有一個我能度衆生,這就叫有了我相了。
怎麼叫有人相呢?他說,我能度人,這有了人相了。
我能度衆生,這是我相了;又我能去度一切的衆生,這個衆生是我所覺的。
那麼能有我度、自度、度他這種的相,就變成衆生相了。
你再要有自覺覺他的這種的心,這就變成了一個壽者相了。
所以也沒有能度,也沒有所度,也沒有一個被度的,要不着一切相。
所以,度一切衆生而實無有一衆生得滅度者。
如果有這四相呢,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這他就有所執着啦,不但法沒空,人也沒空;人也沒空,就有我執;法沒空,就有法執,所以即非菩薩。
“所以者何”呢?所以然的緣故是什麼緣故呢?“須菩提。
實無有法。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本來是沒有一法可得,沒有一個法相可得。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他祗是一個名而已。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呢? “須菩提。
于意雲何”:須菩提!在你的意思裡怎樣啊?“如來于然燈佛所”,在這個地方又恐怕一般的衆生懷疑,那麼既然三藐三菩提、成佛也無法可得,那麼為什麼又要發心呢?所以,佛又解釋,說,“如來于然燈佛所”:如來我呀,在于然燈佛那個地方,“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
”說,我在然燈佛給我授記的時候,我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嗎?我有法所得嗎?“不也。
世尊”:這個須菩提,聽到前邊釋迦牟尼佛這種種的議論、種種的發揮、種種的道理,他已經明白這個般若無法可得這種的道理了。
所以他說:“不也。
世尊。
”沒有法可得。
“如我解佛所說義”:這個“如我”;“如我”,他這沒有說是一個決定辭,他就是說好像
世尊。
善男子善女人。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雲何應住。
雲何降伏其心。
佛告須菩提。
善男子善女人。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當生如是心。
我應滅度一切衆生。
滅度一切衆生已。
而無有一衆生實滅度者。
何以故。
須菩提。
若菩薩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
則非菩薩。
所以者何。
須菩提。
實無有法。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須菩提。
于意雲何。
如來于然燈佛所。
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
不也。
世尊。
如我解佛所說義。
佛于然燈佛所。
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當爾之時,就是佛說這個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這個時候。
這個須菩提,就對佛說了;須菩提聽見佛這樣贊歎這個經的功德,于是乎就又請問佛,說,“世尊。
善男子善女人。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這所有的善男子善女人,他發無上正等正覺這個心,“雲何應住”:他怎麼樣才能住心?怎麼樣他才能降心呢?要怎樣子令他這個心才能無所住呢?怎麼樣子才能令他心降伏了呢?要離開相而降伏其心呢?這個,前邊也有這麼一段經文,但是他那是問的自己怎樣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自利的。
現在呢,是說所有一切人,怎麼樣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怎麼樣降伏這個心,怎樣能住這個心。
“佛告須菩提”:佛告訴須菩提,說,“善男子善女人。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發無上正等正覺這樣心的人、這樣的人,“當生如是心”:他應該,生出這一種心來。
怎麼一種心呢?“我應滅度一切衆生”:他說,發這種菩薩心哪,就要滅度一切衆生,就要去度脫一切衆生,令一切衆生,皆共成佛道。
“滅度一切衆生已”:他把這一切衆生都度完了之後。
這個“已”;“已”就是度完了。
“而無有一衆生實滅度者”:那麼在這個菩薩的心裡頭,沒有一個衆生是他所滅度的。
為什麼呢?他無所執着。
如果要有所執着,那就有了四相了。
“何以故。
須菩提”:什麼緣故,他應該有這樣的想法呢?都滅度一切衆生已,還沒有一個衆生是他滅度的呢?“何以故。
” “須菩提。
若菩薩”:假設這個度生離相的菩薩、度生離相這一位菩薩,“有我相人相。
”怎麼叫“有我相”呢?他有一個我能度衆生,這就叫有了我相了。
怎麼叫有人相呢?他說,我能度人,這有了人相了。
我能度衆生,這是我相了;又我能去度一切的衆生,這個衆生是我所覺的。
那麼能有我度、自度、度他這種的相,就變成衆生相了。
你再要有自覺覺他的這種的心,這就變成了一個壽者相了。
所以也沒有能度,也沒有所度,也沒有一個被度的,要不着一切相。
所以,度一切衆生而實無有一衆生得滅度者。
如果有這四相呢,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這他就有所執着啦,不但法沒空,人也沒空;人也沒空,就有我執;法沒空,就有法執,所以即非菩薩。
“所以者何”呢?所以然的緣故是什麼緣故呢?“須菩提。
實無有法。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本來是沒有一法可得,沒有一個法相可得。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他祗是一個名而已。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呢? “須菩提。
于意雲何”:須菩提!在你的意思裡怎樣啊?“如來于然燈佛所”,在這個地方又恐怕一般的衆生懷疑,那麼既然三藐三菩提、成佛也無法可得,那麼為什麼又要發心呢?所以,佛又解釋,說,“如來于然燈佛所”:如來我呀,在于然燈佛那個地方,“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
”說,我在然燈佛給我授記的時候,我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嗎?我有法所得嗎?“不也。
世尊”:這個須菩提,聽到前邊釋迦牟尼佛這種種的議論、種種的發揮、種種的道理,他已經明白這個般若無法可得這種的道理了。
所以他說:“不也。
世尊。
”沒有法可得。
“如我解佛所說義”:這個“如我”;“如我”,他這沒有說是一個決定辭,他就是說好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