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法受持分第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應該怎麼答呢?須菩提大約一看,他解悟空理了。
解悟空理,他叫空生,他解空第一。
于是乎,他明白這個真正的般若是沒有、無所說,所以他就說,無所說,“如來無所說”。
那麼一般人哪,看這個經文,就會不明白。
明明佛說法,又問有沒有說法。
須菩提就說,沒有所說法。
什麼道理呢?須菩提和釋迦牟尼佛,這互相問答,這是講真正的般若。
談到真正的般若,既然不立文字,離開語言,那麼又有什麼可說的呢?一切法空相,是無言說的。
所以佛說法四十九年,臨到圓寂的時候,入涅槃的時候,他說,沒說一字,一個字也沒講。
說,要有人說,說佛說法,這就是謗佛。
這就是謗佛。
那麼說,佛既然沒有說法,為什麼又有這麼多經典是佛所說的?這個道理,對着有為的人說有為法,對着無為人要說無為法。
《金剛經》所說的:“法尚應舍。
何況非法。
”就是法也應該舍了它,何況不是法呢?佛所以說,他沒有說法,就怕人執着這個法相,有了法執。
有法執和這個我執是一樣的;那麼法執、我執都沒有了,連這空執也要沒有了。
所以現在講般若法門,是連這個空也都不要執着。
“須菩提。
于意雲何”:他說,須菩提,在你的意思裡怎麼樣子呢?“三千大千世界。
所有微塵。
是為多不”:在你意思裡,所有這個三千大千世界,這個小的是鄰虛塵;鄰虛塵,就是和虛空是一樣的,你看不見的。
我們眼睛能看見這個微塵,再剖成七分,這叫鄰虛塵,就和虛空是一樣的。
好像在這個虛空裡邊,那個塵根本很多很多的,不過我們眼力看不見而已。
但是這叫鄰虛塵,與這個虛空做鄰居了,這叫鄰虛塵。
那麼鄰虛塵和能看見這個微塵,“是為多不。
”那麼三千大千世界這個微塵你說多不多?“須菩提言。
甚多”:須菩提說,這個微塵甚多,“世尊。
”他說很多。
那佛又叫一聲“須菩提”,說“諸微塵。
如來說非微塵。
”說這個微塵,所有一切的微塵,“如來說非微塵”。
也是按照實相來講,說它是微塵;要按照真谛來講,它就非微塵,沒有了。
按照俗谛講,那麼它不過“是名微塵”而已,是個微塵的名。
所以,“如來說世界。
”那麼這個積微塵而為世界。
微塵,就是這個依報的最小的;世界呢,這是一個依報的最大的。
最大的這個依報,是從最小的積聚而成的。
你這一個世界怎麼有的?由這個衆微塵,衆多的微塵積聚而成的這麼一個世界。
要把這個微塵分開,這個世界也沒有了。
所以說,“如來說世界。
非世界。
是名世界”而已。
前邊所說這些個道理,都不外這個空假中。
你知道一切法空,這是個空谛;你知道一切法是假,這是個俗谛。
你一切法空,這是個空谛;一切法是個假的,這是個俗谛。
你要知道這個非空,非假,也不是空,也不是假,這合中道中谛,這叫中谛。
那麼現在所說這個般若,說來說去,沒有說。
所以,須菩提善說般若;那個梵天的天王善聽般若。
須菩提問他,說,我說什麼來着?梵天說是,尊者無所說。
那麼須菩提問,那麼你聽的什麼?他說,我也無所聽。
須菩提說,這是真般若。
無說無聽是名真般若。
所以佛,“佛說般若波羅蜜。
即非般若波羅蜜。
是名般若波羅蜜。
”這都是假名而已。
須菩提。
于意雲何。
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
不也。
世尊。
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
何以故。
如來說三十二相。
即是非相。
是名三十二相。
須菩提。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
若複有人。
于此經中。
乃至受持四句偈等。
為他人說。
其福甚多。
釋迦牟尼佛又叫一聲須菩提。
須菩提,在你的想像怎麼樣呢?“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
不也。
世尊”:說你,你可以用如來這三十二相而見如來的法身嗎?你見着這個三十二相,你以為這就是佛的法身嗎?“不也。
世尊”:須菩提聽釋迦牟尼佛這樣子再問他,他說:“不也。
”說,不可以的。
不可以以這個三十二相,佛的三十二種相好就當是如來的法身了。
“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你不可以三十二
解悟空理,他叫空生,他解空第一。
于是乎,他明白這個真正的般若是沒有、無所說,所以他就說,無所說,“如來無所說”。
那麼一般人哪,看這個經文,就會不明白。
明明佛說法,又問有沒有說法。
須菩提就說,沒有所說法。
什麼道理呢?須菩提和釋迦牟尼佛,這互相問答,這是講真正的般若。
談到真正的般若,既然不立文字,離開語言,那麼又有什麼可說的呢?一切法空相,是無言說的。
所以佛說法四十九年,臨到圓寂的時候,入涅槃的時候,他說,沒說一字,一個字也沒講。
說,要有人說,說佛說法,這就是謗佛。
這就是謗佛。
那麼說,佛既然沒有說法,為什麼又有這麼多經典是佛所說的?這個道理,對着有為的人說有為法,對着無為人要說無為法。
《金剛經》所說的:“法尚應舍。
何況非法。
”就是法也應該舍了它,何況不是法呢?佛所以說,他沒有說法,就怕人執着這個法相,有了法執。
有法執和這個我執是一樣的;那麼法執、我執都沒有了,連這空執也要沒有了。
所以現在講般若法門,是連這個空也都不要執着。
“須菩提。
于意雲何”:他說,須菩提,在你的意思裡怎麼樣子呢?“三千大千世界。
所有微塵。
是為多不”:在你意思裡,所有這個三千大千世界,這個小的是鄰虛塵;鄰虛塵,就是和虛空是一樣的,你看不見的。
我們眼睛能看見這個微塵,再剖成七分,這叫鄰虛塵,就和虛空是一樣的。
好像在這個虛空裡邊,那個塵根本很多很多的,不過我們眼力看不見而已。
但是這叫鄰虛塵,與這個虛空做鄰居了,這叫鄰虛塵。
那麼鄰虛塵和能看見這個微塵,“是為多不。
”那麼三千大千世界這個微塵你說多不多?“須菩提言。
甚多”:須菩提說,這個微塵甚多,“世尊。
”他說很多。
那佛又叫一聲“須菩提”,說“諸微塵。
如來說非微塵。
”說這個微塵,所有一切的微塵,“如來說非微塵”。
也是按照實相來講,說它是微塵;要按照真谛來講,它就非微塵,沒有了。
按照俗谛講,那麼它不過“是名微塵”而已,是個微塵的名。
所以,“如來說世界。
”那麼這個積微塵而為世界。
微塵,就是這個依報的最小的;世界呢,這是一個依報的最大的。
最大的這個依報,是從最小的積聚而成的。
你這一個世界怎麼有的?由這個衆微塵,衆多的微塵積聚而成的這麼一個世界。
要把這個微塵分開,這個世界也沒有了。
所以說,“如來說世界。
非世界。
是名世界”而已。
前邊所說這些個道理,都不外這個空假中。
你知道一切法空,這是個空谛;你知道一切法是假,這是個俗谛。
你一切法空,這是個空谛;一切法是個假的,這是個俗谛。
你要知道這個非空,非假,也不是空,也不是假,這合中道中谛,這叫中谛。
那麼現在所說這個般若,說來說去,沒有說。
所以,須菩提善說般若;那個梵天的天王善聽般若。
須菩提問他,說,我說什麼來着?梵天說是,尊者無所說。
那麼須菩提問,那麼你聽的什麼?他說,我也無所聽。
須菩提說,這是真般若。
無說無聽是名真般若。
所以佛,“佛說般若波羅蜜。
即非般若波羅蜜。
是名般若波羅蜜。
”這都是假名而已。
須菩提。
于意雲何。
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
不也。
世尊。
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
何以故。
如來說三十二相。
即是非相。
是名三十二相。
須菩提。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
若複有人。
于此經中。
乃至受持四句偈等。
為他人說。
其福甚多。
釋迦牟尼佛又叫一聲須菩提。
須菩提,在你的想像怎麼樣呢?“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
不也。
世尊”:說你,你可以用如來這三十二相而見如來的法身嗎?你見着這個三十二相,你以為這就是佛的法身嗎?“不也。
世尊”:須菩提聽釋迦牟尼佛這樣子再問他,他說:“不也。
”說,不可以的。
不可以以這個三十二相,佛的三十二種相好就當是如來的法身了。
“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你不可以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