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關燈
寶的供養;供養僧有供養僧寶的供養。

    供養佛用什麼呢?用香、花、燈,點燈,或者水果,或者,莊嚴佛前:這都叫供養。

    或者供茶,供水,這都是供養佛。

    供養法呢?怎麼供養呢?就要好好地保護這個法,看這個經典,不要馬馬虎虎的,不要看這個經典很随便的,什麼地方都放。

    放這個經典,你一定要放一個潔淨處。

    你把它放的時候,要放得好好的,要放得規規矩矩的。

    不要這樣放,怎麼樣放?放得這一本經呢,放到這個台上一半,後邊還有一半這麼低下去。

    據這個開佛眼的人看,你這樣放這一部經不要緊,韋陀菩薩就要在這個地方,用他這個手來掫着這個經的;他不動彈的,韋陀菩薩。

    你要放到那個不幹淨的地方,就是不恭敬經典,這也不是供養。

    你放這個佛經,一定要比世間那個書籍高;世間書籍放在下邊,佛的經典放在上邊,放比較高的地方,放到那個清潔的地方。

    愛惜這個經典猶如我們的生命一樣,就像愛惜我們的生命一樣,不要拿這個經典随便就把它撕下去一張,随便就把它用火燒了,不可以的! 你要燒這個經典,會怎麼樣子呢?來生愚癡,沒有智慧。

    你燒經典,不要緊;你現在燒了,不曉得怎麼樣了?來生最笨最笨了!人家教你一遍也不記得,教兩遍也不記得,就像那個周利槃陀伽似的。

    可是周利槃陀伽,他雖然在以前壅塞經路,可是他以後,還種了很多善根,所以遇着釋迦牟尼佛,證果成阿羅漢了。

    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才可以見着佛?如果做這些毀壞經典的事情,愚癡,将來,那後果是不可設想的!所以這供養法。

     供養僧呢?這供養僧人,在暹羅、緬甸,都是供養吃的東西。

    那個出家人,都是托缽乞食,到外邊去化齋飯。

    每一家庭,都應該預備出來一碗飯、一碗菜,給這個僧人來乞食時,布施的。

    我們布施給出家人,在佛國的地方是飲食,可是這有四事供養,四種。

    四種是什麼呢?第一飲食。

    第二衣服,出家人要穿衣服,要這個在家人來供養。

    卧具,卧具就是sleepingbag。

    湯藥,就是指一種藥品;這種藥品供養給出家人,防備他有的時候有病,随時就可以吃一點這個藥,就沒有病了。

    這叫四事供養。

    那麼這供養,要在家人來供養,出家人是受供養的;受供養的,在吃飯的時候,所以就有三念五觀。

    出家人受供養的時候應該有三念五觀。

     什麼叫三念呢?易果容前天,他向我請問這個三念五觀的道理。

    我已經給他略略地講一講。

    那麼現在,再給大家講一講。

    三念,無論出家人、在家人吃東西的時候,應該作有這三種的念:第一是我要沒開始吃飯以前呢,要喝湯的。

    喝湯,要喝三調羹。

    這三調羹,第一調羹,這要說:願斷一切惡。

    這叫發願,把一切的惡事都斷了它,什麼惡念也不起;不單做去,就連這個惡念也要斷了它。

    這是第一個願。

    第二呢,是願修一切善。

    願意、發願做一切的好事;不是發這個願就算完了,要真去做去。

    我真要斷一切惡,我真要修一切善。

    第三、願度一切衆生,皆成佛道。

    我把一切衆生,都度他都成佛。

    這第三願。

    喝一調羹這個湯的時候,發一個願;喝兩調羹,發兩個願;喝三調羹的時候,發三個願。

    這是第三願。

     那在吃東西的時候,不是一邊吃,一邊看看,哦!你吃這個什麼菜啊?我看看我這碗裡有沒有你吃的東西,各處去&hellip。

    那人家觀世音,你去觀飲食。

    觀世音菩薩;你是觀飲食“菩薩”。

    看看所有人的這個飲食,你是觀飲食“菩薩”。

    這觀飲食“菩薩”,不是說,哦!你沒有,我把我有的給你一點。

    他看,我自己有沒有你吃的東西?是不是你吃得比我吃得好一點哪?不是要&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