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得無說分第七

關燈
,他又問如來有沒有說法。

    你說這個地方怎樣講呢?所以就問須菩提,看看須菩提有沒有智慧,有沒有般若。

    要有般若就懂這個道理了;要沒有般若呢,就不明白了。

    所以須菩提就說了,“須菩提言”:說了,“如我解佛所說義”呀,說,要是照着我的意見來解釋佛所說的這個意思,“無有定法”:沒有一定的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他不答他得了沒有得,他說,沒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麼個法的名,沒有的。

    既然沒有,又有什麼得,有什麼失呢?為什麼沒有呢?“亦無有定法。

    如來可說。

    ”因為,如來所說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祗不過是一個名而已。

    其實這個名也是個空的,根本就沒有啊!那麼根本沒有,哪有一個得?哪有一個失呢?“亦無有定法”:也沒有一定的法,“如來可說。

    ” 如來所說的法,都是因人施教,因病下藥。

    因為某一個人說某一種法;因為某一種病開某一個藥方,去治某一種病。

    這根本也沒有一定的法,“如來可說”。

    “何以故”呢?什麼緣故我這樣講呢?“如來所說法”:如來所說的法,“皆不可取”:随說随掃,就像掃地似的,有了塵土就掃去了。

    說出來這個法就是法塵。

    那麼如來又把它掃去了,掃去,掃幹淨了,沒有了。

    “皆不可取。

    ”“不可說”:如來說什麼法?無法可說。

    “非法。

    非非法”:不是法,也不是不是法。

    什麼法?沒有的,一切都沒有。

    “所以者何”:所以緣故是什麼道理呢?“一切賢聖”:所有的一切聖人和賢人,“皆以無為法。

    而有差别”:他都是,以這個無為法;“無為法”就是無所作為,沒有相的,沒有相而有差别,有一個分别。

     佛法根本就不用學,誰都有的,誰都會的。

    你就把你的執着去了,那個佛法就現出來了;你的執着不去,你越找,你越找不着。

    為什麼找不着?就因為你有所執着,你沒有放下;沒有放下,你就拿不起來。

    你必須要,左手放下這個執着,右手才能提起來實相的般若。

    所謂提起來是一種比喻,并不是,叫你真正有所,好像有一個東西似的,你可以用手把它拿起來。

    你要能拿起來實相般若,你把虛空,可以就一把抓到;把這個虛空抓到一起,那你就能把實相的般若拿起來。

    如果你抓不住虛空,一把抓不住這整個的虛空的話,那個實相般若不要拿的。

    實相般若是盡虛空遍法界的,你怎麼樣拿?你根本就是在這個實相般若裡邊的,你怎麼能,再把它拿起來?不過我們現在有所執着,就沒有得到這個法身的本體,沒有認識本來的面目。

    你要認識本來面目了,六祖所說的: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這四句偈頌說得盡善盡美。

    你要是真正能放下了,就體驗到這種的意思。

    那時候你也得到你真正本有的實相般若了。

    得到,所謂得到又是一個名詞,根本就無所得,因為我們沒有丢,所以就不要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