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信稀有分第六

關燈
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

    頗有衆生。

    得聞如是言說章句。

    生實信不。

    佛告須菩提。

    莫作是說。

    如來滅後。

    後五百歲。

    有持戒修福者。

    于此章句。

    能生信心。

    以此為實。

    當知是人。

    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

    已于無量千萬佛所。

    種諸善根。

    聞是章句。

    乃至一念生淨信者。

    須菩提。

    如來悉知悉見。

    是諸衆生。

    得如是無量福德。

    何以故。

    是諸衆生。

    無複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

    無法相。

    亦無非法相。

    何以故。

    是諸衆生。

    若心取相。

    則為着我人衆生壽者。

    若取法相。

    即着我人衆生壽者。

    何以故。

    若取非法相。

    即着我人衆生壽者。

    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

    如來常說。

    汝等比丘。

    知我說法如筏喻者。

    法尚應舍。

    何況非法。

    
那麼,方才所說這個四句偈頌就是“若以色見我”,這釋迦牟尼佛說的,以這個有形有色的,你在這個地方想見如來,想知道如來的法身。

    “以音聲求我”:這個音,就是聲音的音,不是因果的因。

    這個聲音的音,你以這個有聲音的這種的思想來,見如來,“是人行邪道”:這個人,所行的不是正道,不是真正佛法,“不能見如來。

    ”所以,說完了這個偈頌,這也就是表示“凡所有相。

    皆是虛妄。

    若見諸相非相。

    即見如來。

    ”現在釋迦牟尼佛,說完這話,須菩提就要說了,他又有了見解了。

     有什麼見解呢?他生出懷疑來了,他說,“須菩提白佛言。

    ”這個“須菩提”是結集經藏的人,說的;“白佛言。

    ”這也是結集經藏,阿難加上去的,這段文。

    說,“世尊”--這個“世尊”,是須菩提說的了--“頗有衆生”,說,可有這個衆生,“頗有”也就是可有衆生、或者有衆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

    ”他呀,聽見佛所說的這種言說和章句,也就是這個經典,“生實信不”:他能真真實實地生出一種信心嗎?會不會他不相信呢?這就是問釋加牟尼佛。

    “佛告須菩提”:他這樣一問,釋迦牟尼佛就告訴須菩提說了,“莫作是說”:說,你不要這樣講,你不要作這種的說法!為什麼呢? “如來滅後”:他說,如來滅度之後,等“後五百歲。

    ”如來在世的時候,這個五百歲,叫禅定堅固,也就是修行證果的人多。

    等如來滅後,再後五百歲,這是多聞堅固。

    那時候,人人都研究經典,多聞堅固。

    然後再有五百歲,就是寺廟堅固。

    等末法時代呢,就是鬥争堅固。

    現在我們這個時候就鬥争堅固。

    那麼釋迦牟尼佛,說是,等我滅度了,“後五百歲。

    有持戒修福者”:有人哪,他修持戒律,專門持戒修福。

    這個人,“于此章句。

    能生信心”,他對這《金剛經》,這一段經文,他能生信心。

    “以此為實”:他以這個經的道理,作為真實不虛的道理。

    “當知是人”:你應該要知道,知道這個人,他不是“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他不是于一劫、二劫、三、四、五劫,這個時候種的善根。

    “已于無量千萬佛所”,已在這無量千萬劫以前,“種諸善根”:他種這個一切的善根。

     怎麼樣叫種善根呢?種善根,就是要在三寶面前來種善根。

    供養三寶,這是種善根。

    你恭敬三寶,這是種善根。

    你信仰三寶,這是種善根。

    這個善根,就是和這個惡根是兩樣。

    你不供養三寶就增長你的惡根;你不信仰三寶也增長你的惡根。

    你對于三寶疏遠,那就是對你的善根疏遠;你對于三寶親近,那就是增長你的善根。

    所以,在北俱盧洲的人就不見佛,不聞法,不睹僧。

    在北俱盧洲那個人,所以他的善根就會斷了。

    你想要增加你的善根就要供養,恭敬,信仰三寶,皈依三寶。

    你皈依三寶,這是你種善根的一個初步。

    然後你再能受五戒、八戒、菩薩戒、十戒、十重四十八輕,這是菩薩戒。

    再能,盡受比丘二百五十條戒,這種種的,都是種善根的因緣。

    你還有,你去修這個五戒、守持五戒、行十善都是種善根。

     這個善根,你看是看不見的,你聽也聽不見的;視之不見,聽之不聞。

    你嗅之,它也無味,沒有什麼滋味。

    你做去,往前去種善根,也不覺得它有一種東西。

    因為它是無相的。

    前邊那不是說“凡所有相。

    皆是虛妄”?那麼有相是虛妄,無相就是真實了。

    所以我們一般的人,祗知道為這個身體來作打算,而不為善根作打算。

    這個善根是什麼呢?善根也就是你的法身,善根也就是你的智慧,不過它變變名而已。

    善根就是好的根機、好的基礎。

    你好的基礎,必須要你去修去。

     你有了好的基礎,你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