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正宗分第三

關燈
佛告須菩提。

    諸菩薩摩诃薩。

    應如是降伏其心。

    所有一切衆生之類。

    若卵生。

    若胎生。

    若濕生。

    若化生。

    若有色。

    若無色。

    若有想。

    若無想。

    若非有想。

    非無想。

    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衆生。

    實無衆生得滅度者。

    何以故。

    須菩提。

    若菩薩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

    即非菩薩。

    
在上一段經文,釋迦牟尼佛告訴須菩提,說是“應如是住。

    如是降伏其心。

    ”須菩提說:“唯然。

    世尊。

    願樂欲聞。

    ”現在佛,又詳細對須菩提說,“佛告須菩提。

    諸菩薩摩诃薩。

    應如是降伏其心”:“諸菩薩”,這個“諸”字可以當“多”字講,許許多多的菩薩。

    也可以當“一切”菩薩講,也可以當就是“一個”菩薩。

    “諸菩薩”:這個“諸”,怎麼說可以當一個菩薩呢?是哪一個菩薩?就是要降伏其心那個菩薩。

    那麼說這個“多”字,這個“諸”字當“一切”講也可以,當“多”字講也可以。

    那麼怎麼又可以當“一個”講呢?你要明白,多就是一,一就是多。

     怎麼有的多呢?是由“一個”積聚而成的,是多了。

    一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六個、七個、八個、九個、十個!很多了。

    這很多從什麼地方來的?從一個那兒來的。

    所以我現在講這個“諸”字,就當“一個”講。

    哪一個呢?就是要降伏其心那個菩薩。

    那個菩薩是哪一個?你真想要知道?你真想要知道,就是你!你這個法師講經!盡是胡說八道,也不依文解義,也不依義說理。

    我就是不說理,我這個法師,我告訴你,就是不講道理的法師,沒有道理可講的。

    那麼怎麼說是就是你呢?你真想要知道這個菩薩是誰,你真想要認識他嗎?你要想真認識這個菩薩了,那不就是你,就是你自己。

    說是我現在呀,是個凡夫,還沒有成菩薩。

    那麼你信不信你會成佛呢?“信。

    ”信,佛都可成,何況菩薩呢?那菩薩更沒有問題了。

    所以,就可以當“一個”講。

     我講經就是這樣子,多我就當一個講,因為多,我數不過來了嘛;算不過來那麼多數,就拿一個。

    我這個沒有讀過數學的,這是一個最好的辦法,多了我就當一個來講。

    那麼這個“諸”字,的的确确可以當“一個”講。

    為什麼呢?這個諸字,可以當語助詞,當語助詞-- 語就是言語的語,助就是幫助的那個助--幫助這個話,一個虛字,不實在的。

    “諸菩薩”:就是那個菩薩。

    所以,現在明白這個菩薩了吧?這個菩薩就是諸菩薩。

     “摩诃薩”:這個菩薩不是個小菩薩,是個大菩薩。

    大菩薩有多大?有大菩薩那麼大嗎?大菩薩還有多大?就是大菩薩那麼大。

    你不知道有多大,現在我告訴你,有七個意思,這是大菩薩的意思。

    這七個意思以前已經講過了,聽過的人,會聽得耳朵都塗油了,就是聽得多了。

    那麼沒有聽過的呢?還想叫這個耳朵,歡喜歡喜,所以呀,我現在再把這七個意思大略的講一講。

     第一就是具大根。

    這個菩薩摩诃薩要有大根性。

    怎麼樣具的大根?他因為,在無量無量劫以前,在佛的面前供養三寶,禮拜三寶,恭敬三寶。

    那麼做了很多很多的功德,所以叫植衆德本。

    那麼他在哪一個佛的面前做的這些功德呢?恒河沙數那麼多。

    他不是,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于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哪;他因為在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所以他這個善根就大了,這叫具大根。

    這是第一。

     第二呢,他有大智慧。

    怎麼樣有的大智慧呢?從什麼地方來的大智慧呢?因為肯發菩提心。

    他肯發菩提心,這就是有大智慧,才能發菩提心;要沒有智慧的人,他就不能發菩提心。

    所以你們現在再到這兒來聽經,到這兒來打禅七,這都因為,在前生,多多少少有一點善根,多多少少有一點智慧,所以才能參加打禅七,才能在這兒研究佛法。

    如果你沒有善根的人,你到這個門裡邊,這個心裡就覺得好像有個馬猴子,在你的心裡似的,蹦蹦跳跳的;站也站不住,坐也坐不穩,就好像天人五衰現相那個樣子,不坐本座了。

    不坐本座就怎麼樣?就跑了。

    那麼現在沒有跑,甚至于我天天要打,又要罵,要打一百香闆。

    這一百香闆不是容易受的,也不是同你們講笑話的,如果真要是不開悟啊,不一定哪一個,一定要打一百香闆的。

    這一次,我甯可把你們打跑了,我也要你們開悟。

     所以呢,這要有大智慧,這個有大智慧,發了菩提心還不算,還又要廣度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