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現啟請分第二

關燈
時長老須菩提。

    在大衆中。

    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着地。

    合掌恭敬。

    而白佛言。

     在釋迦牟尼佛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這個時候,就有一位長老,他的名字叫須菩提。

     這個長老,有年高臘長的長老,又有法性的長老,又有福德的長老。

    年高臘長,言其這個人年齡也高,受戒的戒臘時間也久;他要單單年高而沒有受戒,這也談不到年高臘長的長老;他要單受戒而不年高,也談不到是年高臘長的長老。

    年高,好像摩诃迦葉,年齡是最老的,他受戒的時間也最久,所以這叫年高臘長的長老。

     法性長老,這個法性長老,不一定要年高臘長。

    法性長老他年紀輕而智慧大,能講經說法,教化衆生;深明法藏,通達妙理,辯才無礙,是個法性長老。

     有福德長老,福德長老這個人他有福報又有德行,這也可以叫長老。

     這個長老,是一般人來恭敬他,稱呼他,叫他叫長老。

    并不是自己自命為長老,不是自己封自己作長老。

    哦!說我是長老,你們大家應該稱我叫長老:不是這樣的。

    這個長老是大家來公認的,不是自己去争取來的。

    不是說,哦!我就是長老,你們大家應該稱我作長老! 那麼年高臘長的長老,又有分别。

    你受戒十年,這叫下座;受戒二十年,這是中座;受戒三十年,這叫上座的長老。

    要受戒三十年,這叫上座長老。

    那麼法性長老就不拘年齡。

    好像舍利弗在八歲就作長老。

    怎麼樣八歲作長老呢?舍利弗在八歲的時候登座說法,把五印度所有的論師都給辯論得張口結舌,沒有話講了,不得不五體投地,向這個八歲的小孩子來甘拜下風,來認輸的。

    所以舍利弗,在八歲就作長老了。

    這叫什麼長老?就是法性長老。

     舍利弗,在七天之内,把一切的佛法都學會了,七日之内通達佛法。

    你想一想,在七天就把所有的佛法都學會了,那麼他夠不夠一個長老的資格呢?所以他八歲的時候就作長老了,那也是綽然有餘。

    那麼學佛法的人,你和舍利弗來比較一下,舍利弗八歲可以辯論,所有五印度的這個論師都被他辯論勝了;七天之中通達法藏,把一切的法藏都明白了。

    那麼他的辯才無礙,智慧第一。

     講解這個辯才。

    辯才有四種;四種辯才叫四無礙辯。

    這四無礙辯都是什麼呢?就是辭無礙辯:辭就言辭的這個辭。

    無論你有什麼問答,他總把你戰勝了。

    你有什麼問難,也問不倒他,辭無礙辯。

    義無礙辯:你單對言辭上美麗,可以有無量無邊的辭來辯,但是義理也要無礙,這義無礙辯,這第二。

    第三呢?法無礙辯:所有的佛法,所謂頭頭是道,左右逢源,你無論講什麼,你總講不過他。

    這個佛法,你講得再高,他也比你高一着,這法無礙辯。

    還有樂說無礙辯,他得到樂說三昧。

    除非你不想要聽法;你想要聽法,他源源而來,所說這個法,猶如流水一樣,川流不息的那種樣子。

     那麼現在這個“長老”,那麼究竟他是年高臘長的年高長老?還是法性長老呢?還是福德長老呢?這個“長老”,現在這個在金剛法會、般若法會的這個須菩提,這時候他也是年高長老,也是法性長老,也是福德長老:他兼而有之。

    你說他年齡,年齡也很高的;你說他法性,法性也是很高的;說他福德,福德也很高的。

    所以須菩提這個長老,是長也長得很老,做也做得很老,說也說得很老,所以叫長老嘛,長老,真長老了。

     可是“須菩提”又是什麼意思呢?這“須菩提”這個意思是空的,是個有的,是個吉祥的。

    怎麼叫空的呢?他一生出來的時候,他家裡有一百零八個倉庫,在這每一個庫裡邊都是裝的七寶,七寶裝滿了一百零八個倉庫。

    究竟這個七寶有多少?一定也有個數目,不過現在這個數目就是一百零八個倉庫都是七寶。

    他一生的時候,你說怎麼樣呢?這一百零八個倉庫就空了,珠寶都統統都沒有了。

    你打開倉庫門,這個珠寶一粒都沒有了。

    他的父親就慌起來了,說這個珠寶被誰都給搶去了呢?我們這麼多的财寶現在都沒有了,生這個小孩子有什麼用呢?于是乎就去占卦。

     因為他一生出來,這個财寶都沒有了,叫“空生”,空了。

    去這一占卦,叫占卦的人給一算;一算,說這個小孩生出來,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