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現啟請分第二

關燈
善且吉,好得很!既善且吉,所以又叫“善吉”。

    那麼等到過了七天之後,他這一百零八個倉庫的珠寶,又都現出來了,一粒也不少,還是那一百零八個倉庫裡頭,滿滿地都裝的七寶。

    所以他父親,先給他取個名字叫空生。

    因為算卦的給他算的,既善且吉,這個非常吉祥、非常的好,所以又改名叫善吉。

    等到七天之後,财寶,金、銀、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瑪瑙,這一些個七寶又都現出來了,所以他父親想一想,空生改了善吉,現在這個珠寶現出來了,還要紀念這個現出來的名字,就叫“善現”吧,于是乎又給這個小孩子起個名字叫“善現”。

     這個善現長得大了,正遇着釋迦牟尼佛出世弘法,教化衆生,于是乎,他就去跟着佛出家了;出家了,那麼還是紀念他這個名字,就叫須菩提。

    所以,須菩提他的名字就又叫空生,又叫善吉,又叫善現:有這麼三個意思。

     “在大衆中”:須菩提在這個般若法會上,百千萬億天人的大衆裡邊,“即從座起。

    ”他看見釋迦牟尼佛坐那個地方,如如不動,了了常明,這種的境界,他知道這有所表法了。

    表示什麼法呢?這表示這般若智慧的法門。

    怎麼樣表示法呢?釋迦牟尼佛在他日用倫常裡邊,行住坐卧之中,演說實相般若、觀照般若、文字般若,這種般若的妙法。

    這個般若的妙法,唯智可入,要有智慧的人才可以明白。

    須菩提既具智慧又有福德,所以他就會意了。

    他就明白佛要說實相般若的法門,所以他在大衆裡邊,“即從座起”,就從他那個座位上站起來,“偏袒右肩。

    ”在印度的風俗,偏袒右邊那個肩,這表示最恭敬的一種禮貌。

     談到這個偏袒右肩,在中國的出家人,搭的這個衣,也是右邊肩膀露出來。

    這也就依照佛教的制度來做這種衣。

    但是在印度、暹邏、緬甸、錫蘭,出家人所搭袈裟都是黃色的,沒有鈎環。

    我以前已經講過,那是佛住世留下的這個衣的制度。

    中國這個衣,為什麼有鈎環,印度、暹邏、緬甸、錫蘭的衣沒有鈎環?因為這是有一種通權達變,因事制宜的一種關系。

    在中國的氣候比較寒冷,所以人在貼着皮肉這地方,必須要穿一點棉衣服,或者夾衣服,在衣服上邊加上袈裟,就不容易感覺。

    如果你沒有個鈎環鈎上,它就跌掉地下也沒有人知道的。

    所以達摩祖師是很聰明的,不但聰明而且又是一個發明家,于是乎就發明出這個鈎環,加到衣服上,把它挂起來:裡邊穿着衣服,外邊搭上這個衣,挂上一個鈎環,這個衣就不會跌到地下。

    因為有個鈎環鈎着它。

    這既可以保持佛制,又可以通權達變。

    在中國,天氣寒冷的地方,所以裡邊又可以穿衣服。

    這是中國這個衣有鈎環的來源,大約是這樣。

     那麼,須菩提就把右邊的肩膀露出來,偏袒右肩。

    “右膝着地”:右邊這膝蓋跪到地下。

    “合掌恭敬。

    而白佛言。

    ”“偏袒右肩。

    右膝着地。

    ”這是身業恭敬。

    “合掌恭敬”:這是,意業清淨。

    “而白佛言”:這是口業清淨。

    這是表示三業清淨:清淨其心、清淨其身、清淨其口。

    三業清淨,“而白佛言”:向佛來請法。

     希有。

    世尊。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善付囑諸菩薩。

    
“希有”:“希”,稀少;“有”,就是有:這很少有的。

    很少有的什麼呢?很少有的世尊,很少有的佛。

    那麼釋迦牟尼佛敷座而坐,一句話也沒說,須菩提為什麼這樣多事?無風作浪,無事生非,頭上安頭,相上取相。

    為什麼這樣呢?這豈不是所謂沒有事來找事情做嗎?釋迦牟尼佛一句話也沒說,他為什麼就說“希有”了呢?或者釋迦牟尼佛說個什麼道理,有一個什麼表現,這他說“希有世尊”都可以的。

    現在釋迦牟尼佛無所作為,祗是敷座而坐,他就說,“希有”。

    那麼,各位應該在這個地方着眼,注意一下,這一部《金剛經》的道理也就在這個地方。

    釋迦牟尼佛敷座而坐,說法已盡:說法已經完了,所以須菩提才說:“稀有世尊。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善付囑諸菩薩。

    ”這個說的般若就是“護念諸菩薩”,所說的般若也就是“付囑諸菩薩”。

    在釋迦牟尼佛,離言說相;離文字相,離心緣相,離一切諸相,而說實相的般若。

    一般的凡夫是沒能了悟這種的般若妙法。

    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