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會因由分第一

關燈
說:“可以,他想買嗎?他這麼多的錢,想要買我的花園子。

    好了,他用金磚,把我這花園子的土地都給我蓋滿了,我就賣給他。

    我就要這麼多錢。

    ” 那時候,用金磚把這個地鋪滿了,那要很多很多錢。

    祇陀太子在他的想像中,他絕對不會買了。

    為什麼呢?這個錢用得太多了嘛!一寸金就一寸土,誰能買得起啊!孰不知這個須達多長者錢多得很,他對請佛說法,這是特别誠懇;錢再多,他也要來做這件事。

    于是乎,就把家裡倉庫所藏的這個金磚,都拿出來,就鋪祇陀太子這個花園子;一鋪果然就給鋪滿了。

     這時候,這個祇陀太子也毛了,心裡也就覺着不安樂。

    為什麼?他本來不賣的,那麼和人說個笑話,人家現在已經鋪滿了。

    他就對須達多長者說了,說:“我不能賣我這個花園子。

    你把你這金磚收回去了,我不能賣的。

    我以前和你講是講笑話,不是講真的。

    我以為你舍不得這麼多錢,現在你果然鋪滿了。

    我這個花園子,你給我多少錢也不能賣的。

    ”須達多長者說:“你不能賣?你是将來做國王,做皇帝的。

    皇帝的口,說什麼都要有信用的,不可以打妄語的,不可以撒謊的。

    所以,你就賣也應該賣了,不賣也要賣的。

    為什麼呢?你現在說出話就沒有信用,将來你做皇帝的時候,老百姓都不相信你,沒有人信任你啊!” 祇陀太子一想,哦!這回當上了,自己本來舍不得賣花園子,說了個笑話,就被他不賣不可以。

    就說:“那好了!我這個花園子裡邊的土,雖然你用金磚蓋滿了,可是我這個樹的地方你沒有蓋滿了。

    我這個有樹的地方,你沒有金磚蓋着。

    那麼這回,我們兩分好了,這個園子就是你供養佛的,這個樹就是我供養佛的。

    這回你還有什麼話講?” 須達多長者一想,果然這是有道理的,那個樹上沒有鋪金磚的。

    如果不答應,那個樹他要砍去了,又沒有那麼美觀了。

    于是乎,好了!那你願意兩分就兩分了,我們兩分。

    所以就是“祇樹”,因為祇陀太子是太子,是個君,就把他這個名字放到前邊。

    “給孤獨園”,給孤獨長者,須達多,他是個臣,所以他的名字放到後邊。

    那麼這個樹,就是祇陀太子的樹,這花園子,就是給孤獨長者,須達多買來的。

    這須達多,是梵語,翻到中文就叫“善施”。

    善,就是善惡那個善;施,就是布施的施。

    所以,他善于作布施。

    那麼現在就布施,請佛來;就造廟,做說法聚會的一個場所。

    這是“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衆”:這個“大比丘”,講了好多次。

    “與”,就是共,就是共同。

    “大比丘”,就是乞士、怖魔、破惡,有這麼三個意思。

    所以就保存原來這個梵音,沒有翻譯。

    “衆”,就是很多的。

    有多少呢?“一千二百五十人俱”。

    釋迦牟尼佛成佛了之後,最初到鹿野苑度的五比丘,就是憍陳如,阿若憍陳如等五比丘。

    度這個五比丘之後,他一觀察,就有一個摩诃迦葉。

    這個摩诃迦葉,那時候已經一百二十歲了,一般人都叫他叫“老大仙”,有五百個弟子。

    釋迦牟尼佛以智慧來觀察,哦!我要如果把這個摩诃迦葉度過來,就很多人都會相信佛法了。

    于是乎他就到那兒度摩诃迦葉。

    哈!這個摩诃迦葉一看,釋迦牟尼佛來了。

    釋迦牟尼佛那時候也就是一個老比丘,也就是一個和尚的樣子,到那兒去,迦葉睬都不睬他,不理釋迦牟尼佛。

     他以為我是老大仙,一般人都叫我“神仙”了。

    他也不知道佛的來曆,于是乎就和佛一談論,一研究說法;一說,無論說什麼法都說不過佛,于是乎他就現神通。

    摩诃迦葉是事火外道,他就放火想把佛給燒了。

    他有很大的這個火力,會放火。

    可是這個火,不單不燒釋迦牟尼佛,都回去就要燒他自己。

    于是乎他就沒有辦法了,這就向佛來投降了,來皈依佛了。

    他這個老大仙一皈依佛了,他這五百個弟子就都拜佛做師父,就有五百個弟子了,五百零五個。

     這個迦葉有三弟兄:摩诃迦葉,那提迦葉、伽耶迦葉。

    他這兩個兄弟,一個人有二百五十個弟子;兩個人又有了五百,這合起來就一千零五個弟子了。

    以後又度了舍利弗和目犍連。

    舍利弗有一百個徒弟,目犍連也有一百個徒弟,他們兩個人都皈依佛了,這就一千二百零五個弟子。

    又有一個耶舍長者子,他又有五十個徒弟,也都皈依佛了。

    那麼合起來是一千二百五十五個弟子,這常随衆。

    不過在經上,把那個零數減去了,把那五個弟子減去了,所以就說一千二百五十個弟子。

    其實,這個真實的數目就是一千二百五十五個弟子。

    那麼現在,都在一起來聽佛說法。

     爾時世尊食時。

    着衣持缽。

    入舍衛大城乞食。

    于其城中。

    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缽。

    洗足已。

    敷座而坐。

    
“爾時”:就是當爾之時。

    當爾之時這個時,昨天有五種的講法,那麼相信果前或者會記得,現在可以對大家講一講。

    Yesterday Italkedaboutthis“time”thathasfivecomponents?“世尊”:怎麼叫世尊呢?世尊,是佛十号之一。

    佛有十種的通号,那麼這是十種通号其中的一個名号。

    釋迦牟尼佛從兜率天宮降到人間上來,由摩耶夫人右脅而生,由右邊這個肋間生出來;生出來,他就周行七步。

    一生出來,佛就會走的;走了七步,就一個手指着天,一個手指着地,他就說了:“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你看!說完了這話之後,那麼這個時候就有九龍吐水,給他沐浴身體。

    因為這個,所以佛是世尊。

     “世”呢?就是世間法,這個“世”不單是世間,還是出世間:世出世間都要尊重佛,都要崇拜佛。

    所以這叫世尊。

    “食時”,這個就是佛來給說明佛和我們人沒有分别,佛也是要吃飯的。

    佛,不是說成佛了就不吃飯,也不喝水了;不是的,佛也要吃飯的。

    所以這“食時”,就到吃飯的時候了;到吃飯的時候,佛吃飯不是這麼自在的,很麻煩的。

    怎麼個麻煩呢?又“着衣”:就着起這個衣。

     這個衣,有三種。

    第一種就是叫安陀會。

    安陀會是梵語,中文就叫作務衣,就是做工穿的那個衣。

    那個衣又叫五衣,五條衣,是一長一短。

    那麼第二叫郁多羅僧。

    郁多羅僧也是梵語,翻到中文就叫七衣。

    這個衣是出家人穿的。

    第三就叫僧伽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