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會因由分第一
關燈
小
中
大
說話的,叫他自己覺得沒有什麼意思,他就跑了。
這叫擯;擯就是遷單,就是他走了。
這叫默擯,惡性比丘用默擯。
那麼這四個問題,佛是這樣答覆的。
一時佛在舍衛國。
衹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衆。
千二百五十人俱。
“一時”:有這麼一個時候,釋迦牟尼佛,“在舍衛國”。
“舍衛國”:是印度話,翻到中文就叫豐德。
豐德,是說到它國家有五欲和财寶很多,人有多聞、解脫這種德行,所以叫豐德。
那麼這個國,就是波斯匿王所住的這個京城。
“衹樹給孤獨園”:這“衹樹給孤獨園”有一個公案,在講經的時候,應該要把它講一講。
這個“衹樹”,是紀念波斯匿王的一個太子,叫衹陀--衹陀太子。
衹陀也是梵語,印度話,翻譯成中文就叫“戰勝”。
戰勝,英文就是
fightvictory,打仗打勝了。
為什麼叫這麼個名字呢?因為波斯匿王和鄰國去作戰,正在這一天打勝了,就生了這個太子,于是乎,就叫戰勝;叫勝利了,這是這個太子的名字。
“衹樹”,就是衹陀太子的樹。
“給孤獨園”:“給”就是周濟、布施。
布施給什麼呢?布施給孤兒和獨夫。
在中國的周朝,周文王當政的時候,他發政施仁,治理國家,首先他周濟這四大窮人。
這四種人,在國家裡邊謂之窮人。
四種什麼呢?老而無妻曰鳏,人年老了,沒有太太的這個人,這叫鳏夫。
鳏夫,這個鳏,就是魚字邊加一個衆字;這個魚,衆多了。
這個老而無妻曰鳏;老而無夫曰寡。
女人到年老了,沒有丈夫,這叫寡婦:鳏夫、寡婦。
幼而無父曰孤。
幼年的人沒有父親,沒有母親,這叫孤兒,孤。
老而無子曰獨。
到年老了,男人也有太太,女人也有丈夫,可是夫婦雖然是俱存,都活着,但是沒有兒子;沒有兒子,這叫獨夫、獨婦。
那麼周文王發政施仁,治理國家,就首先要來照顧這四種的人。
這謂之四大窮民,因為無依無靠,沒有人照料他,所以文王就來照料這種人。
好像建立安老院哪,幼稚園哪,這一類的,照料這個老年的人和小孩子。
這個“給孤獨”,有個給孤獨長者。
給孤獨長者的名字叫須達多。
須,就是須菩提的那個須;達就是通達無礙的這個達;多就是多少的多,叫須達多。
這是波斯匿王的大臣,很有錢的,所以他就周濟照顧孤兒,和老年沒有子女的這種人,所以叫給孤獨。
“園”,就是花園子、花園。
這個花園,本來是衹陀太子的。
因為須達多請佛說法,把這個花園子給買過來了。
用什麼買的呢?用金磚買的。
多少金磚呢?把這一個花園子的地,都用金磚把它鋪滿了,用這麼多的金磚買來的。
現在地貴的說是,寸金尺土,這可以說是寸金寸土;不祗尺土,寸金寸土,有一寸的金就有一寸的土,祗買一寸的土。
那麼,怎麼這個須達多,他就要買這個花園子來供養佛呢?因為須達多有一次就到王舍城裡邊去辦一件公事。
在城裡邊他就住到他一個老友的家裡。
這個老朋友就叫,珊檀那,這是梵語。
住到他家裡了,晚間,這個珊檀那長者在半夜的時候起來了。
起身幹什麼呢?就莊嚴舍宅,把他家裡懸燈結彩,挂上一點最美麗的東西,令他這個家裡邊,看着非常美觀。
須達多一看,他這樣地莊嚴舍宅,這樣陳設,就問他了,說:“你是把這個房子收拾這樣漂亮,是為的什麼呢?是不是想請國王到你家裡來呢?或者你是家裡有人結婚嗎?不然你為什麼把房子收拾這麼樣漂亮呢?”珊檀那長者說:“不是,我也不是請國王,也不是有人結婚。
”須達多說:“那麼你幹什麼把房子設備得這麼樣子好啊?”他說:“我,預備請佛到家裡來吃齋,供養佛。
” 這須達多一聽見佛的名字,從來他也沒有聽見;這個字也沒聽過,這個名字也沒聽過。
這時候,他一聽這佛的名字,哦!周身的毛孔都豎起來了,這個汗毛都豎起來了。
這一豎起來,他自己也覺得很奇怪了!說:“什麼叫佛呀?”那麼珊檀那長者就給他說了:“佛呀,是淨飯王的太子,他連皇帝都不做,出家去修行。
在雪山修行了六年,又遊學遊了幾年,然後在這個菩提樹下,夜睹明星而悟道,證果成佛了。
”須達多這也是善根發現,他就抓耳撓腮的,不知怎麼好。
這個時候,一定我要見一見佛。
那麼這時候,因為他想要見佛的這種的誠心,就感動釋迦牟尼佛,在這個竹林精舍。
那時候,釋迦牟尼佛住在竹林精舍,在城外,離城大約有六、七裡路這樣子,在城東南上。
因為他急于想要見佛的關系,也就把佛感動了,佛大約也就放光照他。
佛這一放光照他,這個須達多長者也就以為是天亮了,于是乎就穿上衣服,起身就出城。
誰不知這時候還是半夜的時候,這出城,城門還沒有開哪!可是佛以佛的神力,用佛的神通,把這個門就開了。
于是乎,這須達多也就從城門走出去了。
走出去,順着這個光就去見佛去了。
因為珊檀那長者對他講佛在什麼地方住啊,他就去了;去到那兒,一看見佛,他也不知道是怎麼樣子好,也不懂禮節,也不懂對佛應該叩頭頂禮。
于是乎這時候,就有四個天人來化現,做比丘的樣子,到佛這個地方,先長跪合掌,三白佛言,然後又右繞三匝;在佛的周圍,這麼繞了三次。
那麼他看見這四個人,對佛這樣子行禮,于是乎他也這樣行禮。
佛就給他摩頂,佛問他來做什麼?這個須達多就說:“佛,您太好了。
我從來都沒有見過佛,這一次見着佛了,我簡直地就不想離開您。
請到與我家庭相近的那個地方去住,好不好啊?”佛說:“哦!你想我接近你的家庭去住去,可以的。
你可有地方嗎?我這兒有一千二百五十個弟子,常常都跟着我同住同食,你有這麼大的地方嗎?”須達多長者說:“我回去,我找一找,一定找一個相當的地點。
” 于是乎須達多長者就回到他家裡去,各處去找佛住的地方,看哪個地方可以相當。
找來找去就找到衹陀太子的這個花園子。
他看這個地方,離舍衛國又近,是又相當,這個風景優美,人傑地靈,這個地方,是一切一切都好。
但是這是太子的花園子,怎麼可以能買得到呢?于是乎,就請人去向祇陀太子說,要買他花園子。
祇陀太子就和他講一個笑話;說笑話,不是講真話,講一個笑話。
那麼怎麼說這個笑話?
這叫擯;擯就是遷單,就是他走了。
這叫默擯,惡性比丘用默擯。
那麼這四個問題,佛是這樣答覆的。
一時佛在舍衛國。
衹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衆。
千二百五十人俱。
“一時”:有這麼一個時候,釋迦牟尼佛,“在舍衛國”。
“舍衛國”:是印度話,翻到中文就叫豐德。
豐德,是說到它國家有五欲和财寶很多,人有多聞、解脫這種德行,所以叫豐德。
那麼這個國,就是波斯匿王所住的這個京城。
“衹樹給孤獨園”:這“衹樹給孤獨園”有一個公案,在講經的時候,應該要把它講一講。
這個“衹樹”,是紀念波斯匿王的一個太子,叫衹陀--衹陀太子。
衹陀也是梵語,印度話,翻譯成中文就叫“戰勝”。
戰勝,英文就是
為什麼叫這麼個名字呢?因為波斯匿王和鄰國去作戰,正在這一天打勝了,就生了這個太子,于是乎,就叫戰勝;叫勝利了,這是這個太子的名字。
“衹樹”,就是衹陀太子的樹。
“給孤獨園”:“給”就是周濟、布施。
布施給什麼呢?布施給孤兒和獨夫。
在中國的周朝,周文王當政的時候,他發政施仁,治理國家,首先他周濟這四大窮人。
這四種人,在國家裡邊謂之窮人。
四種什麼呢?老而無妻曰鳏,人年老了,沒有太太的這個人,這叫鳏夫。
鳏夫,這個鳏,就是魚字邊加一個衆字;這個魚,衆多了。
這個老而無妻曰鳏;老而無夫曰寡。
女人到年老了,沒有丈夫,這叫寡婦:鳏夫、寡婦。
幼而無父曰孤。
幼年的人沒有父親,沒有母親,這叫孤兒,孤。
老而無子曰獨。
到年老了,男人也有太太,女人也有丈夫,可是夫婦雖然是俱存,都活着,但是沒有兒子;沒有兒子,這叫獨夫、獨婦。
那麼周文王發政施仁,治理國家,就首先要來照顧這四種的人。
這謂之四大窮民,因為無依無靠,沒有人照料他,所以文王就來照料這種人。
好像建立安老院哪,幼稚園哪,這一類的,照料這個老年的人和小孩子。
這個“給孤獨”,有個給孤獨長者。
給孤獨長者的名字叫須達多。
須,就是須菩提的那個須;達就是通達無礙的這個達;多就是多少的多,叫須達多。
這是波斯匿王的大臣,很有錢的,所以他就周濟照顧孤兒,和老年沒有子女的這種人,所以叫給孤獨。
“園”,就是花園子、花園。
這個花園,本來是衹陀太子的。
因為須達多請佛說法,把這個花園子給買過來了。
用什麼買的呢?用金磚買的。
多少金磚呢?把這一個花園子的地,都用金磚把它鋪滿了,用這麼多的金磚買來的。
現在地貴的說是,寸金尺土,這可以說是寸金寸土;不祗尺土,寸金寸土,有一寸的金就有一寸的土,祗買一寸的土。
那麼,怎麼這個須達多,他就要買這個花園子來供養佛呢?因為須達多有一次就到王舍城裡邊去辦一件公事。
在城裡邊他就住到他一個老友的家裡。
這個老朋友就叫,珊檀那,這是梵語。
住到他家裡了,晚間,這個珊檀那長者在半夜的時候起來了。
起身幹什麼呢?就莊嚴舍宅,把他家裡懸燈結彩,挂上一點最美麗的東西,令他這個家裡邊,看着非常美觀。
須達多一看,他這樣地莊嚴舍宅,這樣陳設,就問他了,說:“你是把這個房子收拾這樣漂亮,是為的什麼呢?是不是想請國王到你家裡來呢?或者你是家裡有人結婚嗎?不然你為什麼把房子收拾這麼樣漂亮呢?”珊檀那長者說:“不是,我也不是請國王,也不是有人結婚。
”須達多說:“那麼你幹什麼把房子設備得這麼樣子好啊?”他說:“我,預備請佛到家裡來吃齋,供養佛。
” 這須達多一聽見佛的名字,從來他也沒有聽見;這個字也沒聽過,這個名字也沒聽過。
這時候,他一聽這佛的名字,哦!周身的毛孔都豎起來了,這個汗毛都豎起來了。
這一豎起來,他自己也覺得很奇怪了!說:“什麼叫佛呀?”那麼珊檀那長者就給他說了:“佛呀,是淨飯王的太子,他連皇帝都不做,出家去修行。
在雪山修行了六年,又遊學遊了幾年,然後在這個菩提樹下,夜睹明星而悟道,證果成佛了。
”須達多這也是善根發現,他就抓耳撓腮的,不知怎麼好。
這個時候,一定我要見一見佛。
那麼這時候,因為他想要見佛的這種的誠心,就感動釋迦牟尼佛,在這個竹林精舍。
那時候,釋迦牟尼佛住在竹林精舍,在城外,離城大約有六、七裡路這樣子,在城東南上。
因為他急于想要見佛的關系,也就把佛感動了,佛大約也就放光照他。
佛這一放光照他,這個須達多長者也就以為是天亮了,于是乎就穿上衣服,起身就出城。
誰不知這時候還是半夜的時候,這出城,城門還沒有開哪!可是佛以佛的神力,用佛的神通,把這個門就開了。
于是乎,這須達多也就從城門走出去了。
走出去,順着這個光就去見佛去了。
因為珊檀那長者對他講佛在什麼地方住啊,他就去了;去到那兒,一看見佛,他也不知道是怎麼樣子好,也不懂禮節,也不懂對佛應該叩頭頂禮。
于是乎這時候,就有四個天人來化現,做比丘的樣子,到佛這個地方,先長跪合掌,三白佛言,然後又右繞三匝;在佛的周圍,這麼繞了三次。
那麼他看見這四個人,對佛這樣子行禮,于是乎他也這樣行禮。
佛就給他摩頂,佛問他來做什麼?這個須達多就說:“佛,您太好了。
我從來都沒有見過佛,這一次見着佛了,我簡直地就不想離開您。
請到與我家庭相近的那個地方去住,好不好啊?”佛說:“哦!你想我接近你的家庭去住去,可以的。
你可有地方嗎?我這兒有一千二百五十個弟子,常常都跟着我同住同食,你有這麼大的地方嗎?”須達多長者說:“我回去,我找一找,一定找一個相當的地點。
” 于是乎須達多長者就回到他家裡去,各處去找佛住的地方,看哪個地方可以相當。
找來找去就找到衹陀太子的這個花園子。
他看這個地方,離舍衛國又近,是又相當,這個風景優美,人傑地靈,這個地方,是一切一切都好。
但是這是太子的花園子,怎麼可以能買得到呢?于是乎,就請人去向祇陀太子說,要買他花園子。
祇陀太子就和他講一個笑話;說笑話,不是講真話,講一個笑話。
那麼怎麼說這個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