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人

關燈
這一部經是誰翻譯的呢?這一部經是在姚秦的時候,三藏法師鸠摩羅什翻譯的。

    那麼是不是這一部經就單單鸠摩羅什法師翻譯過了?不是的。

    還有誰翻譯的呢?還有其他五個法師都翻譯過。

    那麼其他五個法師,是不是和鸠摩羅什法師一同翻譯的呢?不是的。

    時候不同的。

    鸠摩羅什法師翻譯的這部經叫《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還有在這個元魏的時候,有一個叫菩提流支;菩提流支法師也翻譯過這一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名字和鸠摩羅什法師的名字相同的。

    菩提流支這幾個名字,我已經寫到黑闆上了。

    他翻譯這一部經的名字,和鸠摩羅什法師相同,這是第二個翻譯。

     第三個人翻譯,叫真谛法師。

    這個真谛法師,在後陳的時候也翻譯過這一部經,《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他的名字也和鸠摩羅什法師翻譯的相同,這《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以上這三個法師翻譯的,名字相同。

     在隋朝的時候,就有一個笈多法師。

    這個笈多法師,翻譯這一部經的名字就不同了。

    叫什麼名字呢?叫《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加上“能斷”兩個字。

    這是笈多法師翻譯的。

     那麼在唐朝貞觀十九年,玄奘法師也翻譯過這部經典。

    他這個名字又不同了,叫什麼名字呢?調過來了,他這個名字叫《金剛能斷般若波羅蜜經》。

    這個笈多的叫《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他叫“金剛能斷般若波羅蜜經”。

    這個“能斷”兩個字,颠倒過來。

    那麼究竟這是英文的文法,是中文的文法,是印度文的文法?這是文法的問題。

     方才我講那個玄奘法師。

    玄奘法師是中國一個大德高僧,很高的,或者比果甯都高,但是或者沒有他那麼胖。

    因為,我相信玄奘法師是這樣,怎麼說他不那麼胖呢?他好跑路,從中國一直跑到印度去,從西伯利亞那兒,一去什麼馬都沒有,就用跑路。

    一跑,一定跑得很瘦的,所以比果甯會瘦得多。

    玄奘法師,是唐朝最高的一個高僧,在印度留學十四年,回到中國,翻譯了很多經典。

    那麼這是第五個,玄奘法師翻譯的,叫《金剛能斷般若波羅蜜經》。

     第六個翻譯是誰呢?叫義淨。

    這個義淨法師,也是到印度去留學的。

    留學回來,在唐朝不有個武則天?就在武則天那個時候,他回來的。

    他回來,武則天也是裝模作樣的說是好佛法,于是乎就叫他來翻譯經典。

    他也翻譯過這一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那麼他翻譯的這個名字,和玄奘這個名字相同,也叫《金剛能斷般若波羅蜜經》。

     這一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有六種翻譯。

    這六種翻譯,我們研究佛法的,也應該知道的。

    那麼這六種翻譯之中,還是鸠摩羅什法師所翻譯的版本,流通得最盛行。

    一般人,都歡喜讀他所翻譯的經典。

    為什麼歡喜誦讀鸠摩羅什法師所翻譯的?因為,在中國唐朝有個道宣律師。

    這個道宣律師專門修戒律的。

    修戒律是在行、住、坐、卧這四大威儀裡邊非常嚴整的。

    《楞嚴經》裡不說“嚴整威儀。

    肅恭齋法”?這個“嚴整威儀”,為什麼要嚴整威儀呢?因為你這個人,要是威儀好,不單人天恭敬你,那個鬼神,也都恭敬你,鬼神都要崇拜你。

    所以道宣律師精持戒律,專門研究戒律的這個法。

    怎麼樣子呢?站有站的相,有站的樣子;坐有坐的樣子;走路有走路的樣子;那麼卧有卧的樣子:都有個樣子。

    因為你有一個榜樣,一般人才可以向你學習。

     所以我今天對果前講,我說,“我到這個美國來,你是頭一個跟着我出家的,必須要一切一切的,都要往好了做。

    你不能馬馬虎虎的,你不能随随便便的。

    甚至于你說話也不能随便亂講話,你走路不能随便亂走路。

    你到街市上去,一定要行端,體直,這個身形,要直的。

    到街上也不要東張西望的,好像要偷東西呢!人說:哦!這是不是來個賊和尚啊?穿着和尚衣服,想要偷東西啊。

    ”不能這樣的。

    一定要目不斜視,耳不旁聽,這樣子。

    那麼走路,但是也不像木頭似的,那麼闆闆直直的,那又錯了。

    總而言之,也要像個人那麼有一種生氣,可是,目不旁視。

     行住坐卧,這叫四大威儀。

    四大威儀,那麼在行,“行如風”。

    這個風,不是像飓風那麼樣子,把山也刮崩了,樹也拔出來了,連根拔了,把這個樓房也刮倒了;不像那麼大風,就像那個微風徐來。

    微風,那個風看不見;水波不興,水上都沒有波浪,那種風。

    這種風,是人人都歡喜的,行如風。

    “立如松”,站着的時候,像一棵松樹似的。

    那個松樹要直的,如果彎的就沒有人歡喜。

    “坐如鐘”,坐在那個地方像一個鐘似的。

    但是像鐘,不要像鐘的那個擺。

    那個鐘擺這麼搖搖晃晃的這麼晃,叮叮當的,不要像那個鐘擺;要像古來那個坐鐘,紋絲的不動,那個才夠定力。

    “卧如弓”,躺着像一張弓似的,要吉祥卧。

    釋迦牟尼佛入涅槃,就是吉祥卧入的涅槃。

    怎麼叫吉祥卧呢?就是右手托腮,左手搭在腿上,這叫托腮搭胯,叫吉祥卧,卧像一張弓似的。

    這各有各的樣子,所以這是威儀--三千威儀,八萬細行。

     因為道宣律師他的威儀最好,所以感應得怎麼樣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