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十大比丘弟子
關燈
小
中
大
水瓶,還是我那愛财如命的主人所有,你叫我怎麼好布施呢?”
迦旃延尊者把自己的缽交給婦人說道:
“你持此缽,取一點淨水布施給我。
” 婦人如教奉行,歡喜踴躍,後來婦人即升忉利天享樂。
迦旃延尊者長于議論,感化很多的人皈依三寶,奉行佛教。
頭陀第一大迦葉 大迦葉尊者是佛陀弟子中的頭陀第一! 頭陀就是修習苦行的意思,凡是修苦行的人第一要選擇空閑的地方,第二要過托缽乞食的生活,第三要常居一處,第四要一日一餐,第五要乞食不擇貧富,第六要守三衣缽具,第七要常坐樹下思惟,第八要常在露地靜坐,第九要穿着糞掃衣,第十要住于墳墓之處。
修學頭陀苦行的人就是要過這樣簡單的生活,也是清淨的生活。
這樣理想的頭陀修行者,就是尊者大迦葉。
大迦葉還沒有皈依佛陀以前,他就被人稱贊是志氣清高,不着欲染的青年,即至父母為他娶親,他竟和他的妻子分床而卧。
後來在竹林精舍聽聞佛陀說法,生大信心,皈依佛陀,佛陀曾說過若非明徹宇宙的大覺者,是受不起他稱老師的。
大迦葉尊者是過着舍富乞貧的托缽生活,有一次他在王舍城行化的途中,見到一位貧困的老母,窮得衣不遮體,食不解饑,卧在街巷陰暗的地方,大迦葉尊者很憐愍她,就向她行乞說道: “老母!我看你窮苦的情形,心中很是難過同情,你為什麼這麼窮苦,都是你過去悭貪沒有布施的關系,我是佛陀的弟子,是人間的福田僧,現在望你多少布施一點食物給我,讓你種種福田,将來免除這貧困的生涯。
” 窮苦的老母回答道: “呵!你是一位尊者,我很榮幸得你向我說法,不過你要我布施供養你食物,這是叫我感到非常困難的事情。
說出來不怕尊者見笑,我三日來沒有粒米充饑,現在所有的是很少的米汁,臭惡難聞,人家将要棄去而為我讨來,這怎麼可以用來供養你尊者呢?” “這是沒有關系的,”大迦葉說:“你就把米汁給我一點吧,我是舍豪富乞貧窮的大迦葉,我很歡喜的接受你的供養。
” 貧窮的老母,聞言大喜,即刻取出米汁供養,大迦葉恐怕老母不信,就當着老母的面前,把米汁一飲而光,老母後來以此功德,壽終之時即生天享樂。
大迦葉尊者利人的悲心很值得人敬仰,但弘法的熱情,比起舍利弗和目犍連等顯然不如,當舍利弗和目犍連還沒有涅槃前,就常勸說他忘去自我,來從事弘法利生的真理運動,大迦葉尊者總是堅定的回答他們道: “我實在是不行了。
弘揚正法,教化衆生,全不是我的分内之事了。
忘去自我,多麼不容易啊!我充其量頂多在自己的生活中,豎立起更艱苦卓絕的修行榜樣,讓後來者對于少欲知足的頭陀苦行,知道尊重與實行。
弘法利生那些艱钜的任務,全賴你們去擔當了。
” 舍利弗和目犍連聽了這些話,并不感到失望,反而稱贊道: “長老能夠在這一方面樹立法幢,也是非常難得,佛法是多方面的,各人可以依着自己的志趣去實踐自己的理想,我們為長老祝福。
” 長老大迦葉對于他的頭陀苦行,任何人的勸說,他都不會停止。
大迦葉尊者,不懼狂風暴雨,不怕日曬夜露,總是住在深山叢林的樹下,或是白骨遍野的冢間,他的年齡逐漸的衰老,佛陀很同情憐愍他,有一天當他到祇園精舍的時候,佛陀就勸他安住在祇園精舍。
可是,他反而向佛陀說道: “佛陀!不行,我不能住在祇園!佛陀的慈悲,弟子深深了解和感激。
不過,弟子住在這裡,一定非過團體的生活不可,那時我的頭陀苦行,是會感到很大的不便。
這裡無論是靜坐、經行,聞法,樣樣都合乎理想,清風明月,鳥語花香,環境真是太優美了。
但我修頭陀行者的人,住在這裡是十二分的不宜。
這裡聞不到一點屍臭,看不見半根白骨,生活過得是這麼适宜舒服,對于修無常、苦、空、無我、不淨觀等,無論如何不适合。
我很樂于冢間的生活,那裡,長年累月的獨自一人,或在樹下,或在露天,或經行觀屍,或補破衲衣。
歡喜乞食行化,得自由的進城,不願意乞食行化,得随便找些野果草根充饑。
我不為衣愁,不為食憂,沒有人間的得失,我隻感到清淨解脫自由。
“當然,有人會說我這樣的生活太過于自利,像舍利弗、目犍連、富樓那、迦旃延尊者等,他們負起代佛陀宣揚的任務,不懼阻難,不惜身命,推動着真理的法輪,讓衆生普沾法味,同獲法樂。
我雖然沒有那一股勇氣和毅力,但我不會忘記佛陀給我的恩德,為了報答佛陀的恩惠,我才更要過頭陀的生活。
因為衆生能否得救,全靠僧團的弘法,僧團中布教的弘法者,是人民的親教法師,他必須自身要健全,才能擔當弘法的工作。
僧團的本身如何才能健全呢?當然隻有從嚴肅的生活中去培養自己的德行。
頭陀的行門,就是一種最嚴肅的生活方式,如能習慣于這種生活,便能吃苦,便能忍耐,便不貪名聞,不求利養,一心一德,為法為人!佛陀。
我為了直接的鞏固僧團,間接的利益衆生,所以歡喜願意居住深山叢林,或是冢間,決不舍棄苦行,決不能長住在祇園!懇求慈悲的佛陀,能夠原諒我大迦葉的固執。
” 佛陀聽完大迦葉的禀告,很是歡喜同意,看看大迦葉,又看看諸比丘,說道: “好得很啦!你們諸比丘聽到長老大迦葉的話嗎?将來佛陀正法的毀滅,不在天魔外道的破壞,而是在僧團的腐化與崩潰!大迦葉的話說得很對,要弘揚佛法,讓真理之光永照着世間,則必先要鞏固僧團。
要鞏固僧團,就必須嚴肅的生活。
我的正法,如大迦葉尊者,就能負責住持。
” 大迦葉尊者的修行,給佛陀稱贊,從此,他在僧團中受着普遍的尊敬! 天眼第一阿那律 阿那律尊者是佛陀比丘弟子的天眼第一! 阿那律和摩诃那摩(摩诃男)是兄弟,同是甘露飯王所生的王子,當初他弟兄二人約定,兄不出家,弟即出家;弟不出家,則兄出家。
後來阿那律和跋提王子等七人同時皈依佛陀,披剃出家做了沙門。
阿那律長得很英俊,沒有出家時就有很多王族的少女希望嫁給他,但阿那律卻不易為愛情女色動心。
出家以後,有一次阿那律從祇園精舍往拘薩羅國去的途中,路上沒有比丘的宿處,沒有辦法,他隻好向民間投宿,這人家有一位年輕的少女。
阿那律走到少女的門前說道: “天快黑了,路很遠,想在貴府投宿一夜!” 少女一見大喜,即刻迎接阿那律入其内舍,阿那律尊者沒有想到其它,他在内舍中結跏趺坐,一心的念佛念法念僧,希望早點天明,以便趕路。
夜半,燈光漸漸的黯淡,朦胧的月色照在窗前,門聲響處,年輕的少女走到阿那律的床前,溫柔多情的說道: “你是一位沙門,我知道,但我見了你,怎樣也壓制不住我對你的愛情。
近來有很多有名有财的長者婆羅門,向我求婚,都為我一一拒絕,但我看到你端正秀麗的容貌,我不怕羞的自願将身許你,你就住在我的家中不要他去。
” 阿那律尊者雙目閉得緊緊,像高聳的山嶽,巍然不動,少女即以手向前推動他,阿那律嚴肅的把眼睜開,他就莊嚴的诃斥欲的種種不淨,少女生大慚愧,當即皈依三寶,受持五戒,作了在家優婆夷。
阿那律尊者雖然不為愛欲所迷的美名令人敬仰,但有一次當他聽聞佛陀說法因疲倦而打瞌睡,遭受到佛陀的批評。
佛陀講法以後,把阿那律尊者叫到身邊,問道: “阿那律!你出家學道是為了畏懼王法恐怖盜賊嗎?” “不是!”阿那律回答。
“那麼,你為甚麼要出家學道呢?” “為着厭離生老病死,解脫憂悲苦惱。
” “我看你出家學道的信心很堅固,但是當我在說法的時候,又看到你在睡覺。
” 阿那律跪下來,合掌說道: “佛陀!從今以後,盡形壽,我也絕不在佛陀的座前睡眠,希望慈悲的佛陀原諒我一次懈怠的愚癡。
” 從此,阿那律從清晨到黃昏,從黑暗又到天明,他都用功辦道,絕不睡眠,經過一段時間,阿那律的眼睛壞了。
佛陀很挂念,有一天佛陀找到阿那律,告訴他道: “阿那律!修行不及固然不行,但太過了也是同樣的不行。
” “我在佛陀的座前已經宣過誓,我不能違背我的誓言!”阿那律恭敬的而又堅決的回答。
“你不要挂念這個,眼睛是大事。
” 佛陀雖然慈悲的這麼告訴阿那律,但阿那律仍然不肯睡眠。
佛陀又再叮咛勸說道: “阿那律!一切衆生為食物而生存,如果不食就不能存在,眼睛也要飲食,眼睛的飲食就是睡眠。
所以,阿那律!你去睡,不要挂念其他,就是涅槃也要飲食。
” “涅槃吃甚麼?”阿那律懷疑着問。
“不放逸!”佛陀回答說:“不放逸能夠到達無為的境界,但是在這以前仍然睡眠。
” “佛陀!眼睛是以睡眠為食物,不過我不睡眠沒有關系,請佛陀放心!” 就這樣,阿那律的眼睛不久就瞎了。
佛陀想到以自己對阿那律講了一句話,能使他精進修行以至雙目失明,阿那律對佛陀尊敬的心,到達甚麼程度不難想像而知。
佛陀打算着如何才能令阿那律重見光明。
有一天阿那律想縫衣服,但因眼睛看不到,無法把線穿進針孔,他很希望有一個人幫助他。
佛陀知道他的心意,走來說道: “阿那律!你把針線拿出來,我來替你穿。
” 阿那律很惶恐、驚慌,佛陀為他把針線穿好,看不見東西的阿那律,眼眶中浮出幾滴晶瑩的感動的淚珠。
佛陀把針線穿好,阿那律想請人來做衣服,佛陀阻止着他道: “你不要煩心,我來替你做就好。
” 在一天以内,佛陀就為阿那律把三衣縫好。
佛陀和失去肉眼的阿那律坐在一起,慈悲的安慰他、并教他如何修定就可以見到光明。
阿那律信任佛陀的話,他不久就得到天眼,不分遠近,不論内外,他都能看到,在佛陀的弟子中,從此阿那律是有名的天眼第一! 阿那律很歡喜感激,佛陀的歡喜更是難以形容。
有一次,阿那律走到佛陀的座前,頂禮佛陀後說道: “佛陀!我常這樣想,少欲知足,常行精進,這是我們修道者必備的條件;忘記小我,弘法利生,這是我們弟子應盡的責任。
佛陀!關于我們如何修學覺道,進取涅槃,懇求佛陀多予慈悲開導!” 佛陀很歡喜的說道: “你說的都是實在的話,你所挂念的問題是學大人(菩薩)的問題,我為你說八大人覺,你可于晝夜至心誦念: “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僞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薮;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第二覺知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第三覺知心無厭足,惟得多求,增長罪惡,菩薩不爾,常念知足,安貧守道,惟慧是業。
“第四覺知懈怠堕落,常行精進,破煩惱惡,摧伏四魔,出陰界獄。
“第五覺悟愚癡生死,菩薩常念,廣學多聞,增長智慧,成就辯才,教化一切,悉以大樂。
“第六覺知貧苦多怨,橫結惡緣,菩薩布施,等無怨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
“第七覺悟五欲過患,雖為俗人,不染世樂,常念三衣,瓦缽法器,志願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遠,慈悲一切。
“第八覺知生死熾然,苦惱無量,發大乘心,普濟一切;願代衆生,受無量苦,令諸衆生,畢竟大樂。
“阿那律!前面所講的八事,這是諸佛菩薩大人的覺悟,修學覺道的人,要用慈悲的心,多來修福修慧,乘着法身的船,劃到涅槃的彼岸,再來人間,廣度衆生,就能脫出生死,永遠安樂。
” 阿那律含淚聽着佛陀說法,更增強學道的決心,佛陀的愛,深深的藏在阿那律的心底。
持戒第一優波離 優波離尊者是佛陀弟子之中的持戒第一! 優波離還沒有皈依佛陀以前,是出生在首陀羅種姓的族中,他本是理發匠,靠着替人剃除須發,維持生活。
雖然優波離是一個理發匠,但他心地純良,本性忠厚,故能得到刹帝利的釋迦王族的信任,着他在王宮為跋提王子等理發。
跋提王子因見優波離工作細心,很是喜歡他,優波離對跋提王子也很尊敬。
當初,佛陀成道後回到故鄉迦毗羅城的時候,跋提王子等因為給佛陀德慧的感召,都毅然的舍棄虛妄的王子的尊榮,皈投到佛陀的座下出家。
尊貴的王子身份可以跟佛陀出家,優波離很悲哀,他怨恨自己不幸的命運,生在下賤的首陀羅族中做人,他不敢妄想,下賤的首陀羅是不會有資格皈依大聖的佛陀出家做弟子的。
所以當跋提王子等七人去出家披剃的時候,優波離除了傷心啜泣以外,他實在不敢說一句不平的語言。
适巧,他的哭泣給舍利弗尊者看到,舍利弗問明原委,就對優波離說道: “優波離!請你不要傷心,佛陀之法是不分智愚、貧富、以及身份的,關于這些,不是問題,請你不要挂在心上,佛法如大海,不厭衆流,不棄涓滴,無論什麼人,隻要他信仰佛陀,他就有資格接受佛陀的慈悲,佛陀的庇護。
佛陀的教示是持戒最要緊,證得涅槃正覺是第一!你跟我一起到佛陀的座前去,佛陀一定很歡喜的準許你出家。
” 優波離畏縮的迷糊的走到佛陀座前,佛陀很歡喜就安慰他說道: “優波離!我知道你的根器不小,過去在迦葉佛時,你就是在他的持律的諸弟子中最為第一!在我的教法僧團中,将來仍是你持戒第一!在你來此以前,跋提王子等七人向我要求出家,雖然我準許他們做我的弟子,但他們要經過七日的修行,我才為他們剃度。
經過七日,等他們忘記王子的身份,知道是我的弟子,他們才有禮貌和你見面,我現在先許可你出家。
” 優波離出家後,先知先覺者佛陀所說的預言沒有錯,優波離嚴持戒律,而且更懂得持戒的意義。
多聞第一阿難陀 阿難尊者是佛陀十大比丘弟子中的多聞第一! 阿難尊者在當時的僧團中年齡最輕,相貌非常端嚴,聰明而多聞,佛陀很歡喜他。
摩诃波阇波提夫人等當初要出家作比丘尼,佛陀的僧團制度,本來是不允許女人加入,就是因為阿難一再的為她們請求,佛陀想到事實不可違背,隻得方便允許,用八敬法來補救僧團中容納比丘尼加入的缺點。
因為阿難對女子的出家,很是盡心的幫忙,加之他的人緣很好,女子對他非常的恭敬。
有時,阿難和大迦葉尊者同在行化的途中,路過比丘尼的蘭若,比丘尼們總是請阿難最先開示,然後再請大迦葉,可是論大迦葉的年齡、法臘、戒行,總是強過阿難,而比丘尼們總是不管這些。
阿難很得到女人的歡迎,他有一次托缽途中,曾給摩登伽女迷惑,佛陀很關心他,用方便叫摩登伽女也出了家。
阿難常有這些事給佛陀麻煩,但
” 婦人如教奉行,歡喜踴躍,後來婦人即升忉利天享樂。
迦旃延尊者長于議論,感化很多的人皈依三寶,奉行佛教。
頭陀第一大迦葉 大迦葉尊者是佛陀弟子中的頭陀第一! 頭陀就是修習苦行的意思,凡是修苦行的人第一要選擇空閑的地方,第二要過托缽乞食的生活,第三要常居一處,第四要一日一餐,第五要乞食不擇貧富,第六要守三衣缽具,第七要常坐樹下思惟,第八要常在露地靜坐,第九要穿着糞掃衣,第十要住于墳墓之處。
修學頭陀苦行的人就是要過這樣簡單的生活,也是清淨的生活。
這樣理想的頭陀修行者,就是尊者大迦葉。
大迦葉還沒有皈依佛陀以前,他就被人稱贊是志氣清高,不着欲染的青年,即至父母為他娶親,他竟和他的妻子分床而卧。
後來在竹林精舍聽聞佛陀說法,生大信心,皈依佛陀,佛陀曾說過若非明徹宇宙的大覺者,是受不起他稱老師的。
大迦葉尊者是過着舍富乞貧的托缽生活,有一次他在王舍城行化的途中,見到一位貧困的老母,窮得衣不遮體,食不解饑,卧在街巷陰暗的地方,大迦葉尊者很憐愍她,就向她行乞說道: “老母!我看你窮苦的情形,心中很是難過同情,你為什麼這麼窮苦,都是你過去悭貪沒有布施的關系,我是佛陀的弟子,是人間的福田僧,現在望你多少布施一點食物給我,讓你種種福田,将來免除這貧困的生涯。
” 窮苦的老母回答道: “呵!你是一位尊者,我很榮幸得你向我說法,不過你要我布施供養你食物,這是叫我感到非常困難的事情。
說出來不怕尊者見笑,我三日來沒有粒米充饑,現在所有的是很少的米汁,臭惡難聞,人家将要棄去而為我讨來,這怎麼可以用來供養你尊者呢?” “這是沒有關系的,”大迦葉說:“你就把米汁給我一點吧,我是舍豪富乞貧窮的大迦葉,我很歡喜的接受你的供養。
” 貧窮的老母,聞言大喜,即刻取出米汁供養,大迦葉恐怕老母不信,就當着老母的面前,把米汁一飲而光,老母後來以此功德,壽終之時即生天享樂。
大迦葉尊者利人的悲心很值得人敬仰,但弘法的熱情,比起舍利弗和目犍連等顯然不如,當舍利弗和目犍連還沒有涅槃前,就常勸說他忘去自我,來從事弘法利生的真理運動,大迦葉尊者總是堅定的回答他們道: “我實在是不行了。
弘揚正法,教化衆生,全不是我的分内之事了。
忘去自我,多麼不容易啊!我充其量頂多在自己的生活中,豎立起更艱苦卓絕的修行榜樣,讓後來者對于少欲知足的頭陀苦行,知道尊重與實行。
弘法利生那些艱钜的任務,全賴你們去擔當了。
” 舍利弗和目犍連聽了這些話,并不感到失望,反而稱贊道: “長老能夠在這一方面樹立法幢,也是非常難得,佛法是多方面的,各人可以依着自己的志趣去實踐自己的理想,我們為長老祝福。
” 長老大迦葉對于他的頭陀苦行,任何人的勸說,他都不會停止。
大迦葉尊者,不懼狂風暴雨,不怕日曬夜露,總是住在深山叢林的樹下,或是白骨遍野的冢間,他的年齡逐漸的衰老,佛陀很同情憐愍他,有一天當他到祇園精舍的時候,佛陀就勸他安住在祇園精舍。
可是,他反而向佛陀說道: “佛陀!不行,我不能住在祇園!佛陀的慈悲,弟子深深了解和感激。
不過,弟子住在這裡,一定非過團體的生活不可,那時我的頭陀苦行,是會感到很大的不便。
這裡無論是靜坐、經行,聞法,樣樣都合乎理想,清風明月,鳥語花香,環境真是太優美了。
但我修頭陀行者的人,住在這裡是十二分的不宜。
這裡聞不到一點屍臭,看不見半根白骨,生活過得是這麼适宜舒服,對于修無常、苦、空、無我、不淨觀等,無論如何不适合。
我很樂于冢間的生活,那裡,長年累月的獨自一人,或在樹下,或在露天,或經行觀屍,或補破衲衣。
歡喜乞食行化,得自由的進城,不願意乞食行化,得随便找些野果草根充饑。
我不為衣愁,不為食憂,沒有人間的得失,我隻感到清淨解脫自由。
“當然,有人會說我這樣的生活太過于自利,像舍利弗、目犍連、富樓那、迦旃延尊者等,他們負起代佛陀宣揚的任務,不懼阻難,不惜身命,推動着真理的法輪,讓衆生普沾法味,同獲法樂。
我雖然沒有那一股勇氣和毅力,但我不會忘記佛陀給我的恩德,為了報答佛陀的恩惠,我才更要過頭陀的生活。
因為衆生能否得救,全靠僧團的弘法,僧團中布教的弘法者,是人民的親教法師,他必須自身要健全,才能擔當弘法的工作。
僧團的本身如何才能健全呢?當然隻有從嚴肅的生活中去培養自己的德行。
頭陀的行門,就是一種最嚴肅的生活方式,如能習慣于這種生活,便能吃苦,便能忍耐,便不貪名聞,不求利養,一心一德,為法為人!佛陀。
我為了直接的鞏固僧團,間接的利益衆生,所以歡喜願意居住深山叢林,或是冢間,決不舍棄苦行,決不能長住在祇園!懇求慈悲的佛陀,能夠原諒我大迦葉的固執。
” 佛陀聽完大迦葉的禀告,很是歡喜同意,看看大迦葉,又看看諸比丘,說道: “好得很啦!你們諸比丘聽到長老大迦葉的話嗎?将來佛陀正法的毀滅,不在天魔外道的破壞,而是在僧團的腐化與崩潰!大迦葉的話說得很對,要弘揚佛法,讓真理之光永照着世間,則必先要鞏固僧團。
要鞏固僧團,就必須嚴肅的生活。
我的正法,如大迦葉尊者,就能負責住持。
” 大迦葉尊者的修行,給佛陀稱贊,從此,他在僧團中受着普遍的尊敬! 天眼第一阿那律 阿那律尊者是佛陀比丘弟子的天眼第一! 阿那律和摩诃那摩(摩诃男)是兄弟,同是甘露飯王所生的王子,當初他弟兄二人約定,兄不出家,弟即出家;弟不出家,則兄出家。
後來阿那律和跋提王子等七人同時皈依佛陀,披剃出家做了沙門。
阿那律長得很英俊,沒有出家時就有很多王族的少女希望嫁給他,但阿那律卻不易為愛情女色動心。
出家以後,有一次阿那律從祇園精舍往拘薩羅國去的途中,路上沒有比丘的宿處,沒有辦法,他隻好向民間投宿,這人家有一位年輕的少女。
阿那律走到少女的門前說道: “天快黑了,路很遠,想在貴府投宿一夜!” 少女一見大喜,即刻迎接阿那律入其内舍,阿那律尊者沒有想到其它,他在内舍中結跏趺坐,一心的念佛念法念僧,希望早點天明,以便趕路。
夜半,燈光漸漸的黯淡,朦胧的月色照在窗前,門聲響處,年輕的少女走到阿那律的床前,溫柔多情的說道: “你是一位沙門,我知道,但我見了你,怎樣也壓制不住我對你的愛情。
近來有很多有名有财的長者婆羅門,向我求婚,都為我一一拒絕,但我看到你端正秀麗的容貌,我不怕羞的自願将身許你,你就住在我的家中不要他去。
” 阿那律尊者雙目閉得緊緊,像高聳的山嶽,巍然不動,少女即以手向前推動他,阿那律嚴肅的把眼睜開,他就莊嚴的诃斥欲的種種不淨,少女生大慚愧,當即皈依三寶,受持五戒,作了在家優婆夷。
阿那律尊者雖然不為愛欲所迷的美名令人敬仰,但有一次當他聽聞佛陀說法因疲倦而打瞌睡,遭受到佛陀的批評。
佛陀講法以後,把阿那律尊者叫到身邊,問道: “阿那律!你出家學道是為了畏懼王法恐怖盜賊嗎?” “不是!”阿那律回答。
“那麼,你為甚麼要出家學道呢?” “為着厭離生老病死,解脫憂悲苦惱。
” “我看你出家學道的信心很堅固,但是當我在說法的時候,又看到你在睡覺。
” 阿那律跪下來,合掌說道: “佛陀!從今以後,盡形壽,我也絕不在佛陀的座前睡眠,希望慈悲的佛陀原諒我一次懈怠的愚癡。
” 從此,阿那律從清晨到黃昏,從黑暗又到天明,他都用功辦道,絕不睡眠,經過一段時間,阿那律的眼睛壞了。
佛陀很挂念,有一天佛陀找到阿那律,告訴他道: “阿那律!修行不及固然不行,但太過了也是同樣的不行。
” “我在佛陀的座前已經宣過誓,我不能違背我的誓言!”阿那律恭敬的而又堅決的回答。
“你不要挂念這個,眼睛是大事。
” 佛陀雖然慈悲的這麼告訴阿那律,但阿那律仍然不肯睡眠。
佛陀又再叮咛勸說道: “阿那律!一切衆生為食物而生存,如果不食就不能存在,眼睛也要飲食,眼睛的飲食就是睡眠。
所以,阿那律!你去睡,不要挂念其他,就是涅槃也要飲食。
” “涅槃吃甚麼?”阿那律懷疑着問。
“不放逸!”佛陀回答說:“不放逸能夠到達無為的境界,但是在這以前仍然睡眠。
” “佛陀!眼睛是以睡眠為食物,不過我不睡眠沒有關系,請佛陀放心!” 就這樣,阿那律的眼睛不久就瞎了。
佛陀想到以自己對阿那律講了一句話,能使他精進修行以至雙目失明,阿那律對佛陀尊敬的心,到達甚麼程度不難想像而知。
佛陀打算着如何才能令阿那律重見光明。
有一天阿那律想縫衣服,但因眼睛看不到,無法把線穿進針孔,他很希望有一個人幫助他。
佛陀知道他的心意,走來說道: “阿那律!你把針線拿出來,我來替你穿。
” 阿那律很惶恐、驚慌,佛陀為他把針線穿好,看不見東西的阿那律,眼眶中浮出幾滴晶瑩的感動的淚珠。
佛陀把針線穿好,阿那律想請人來做衣服,佛陀阻止着他道: “你不要煩心,我來替你做就好。
” 在一天以内,佛陀就為阿那律把三衣縫好。
佛陀和失去肉眼的阿那律坐在一起,慈悲的安慰他、并教他如何修定就可以見到光明。
阿那律信任佛陀的話,他不久就得到天眼,不分遠近,不論内外,他都能看到,在佛陀的弟子中,從此阿那律是有名的天眼第一! 阿那律很歡喜感激,佛陀的歡喜更是難以形容。
有一次,阿那律走到佛陀的座前,頂禮佛陀後說道: “佛陀!我常這樣想,少欲知足,常行精進,這是我們修道者必備的條件;忘記小我,弘法利生,這是我們弟子應盡的責任。
佛陀!關于我們如何修學覺道,進取涅槃,懇求佛陀多予慈悲開導!” 佛陀很歡喜的說道: “你說的都是實在的話,你所挂念的問題是學大人(菩薩)的問題,我為你說八大人覺,你可于晝夜至心誦念: “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僞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薮;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第二覺知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第三覺知心無厭足,惟得多求,增長罪惡,菩薩不爾,常念知足,安貧守道,惟慧是業。
“第四覺知懈怠堕落,常行精進,破煩惱惡,摧伏四魔,出陰界獄。
“第五覺悟愚癡生死,菩薩常念,廣學多聞,增長智慧,成就辯才,教化一切,悉以大樂。
“第六覺知貧苦多怨,橫結惡緣,菩薩布施,等無怨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
“第七覺悟五欲過患,雖為俗人,不染世樂,常念三衣,瓦缽法器,志願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遠,慈悲一切。
“第八覺知生死熾然,苦惱無量,發大乘心,普濟一切;願代衆生,受無量苦,令諸衆生,畢竟大樂。
“阿那律!前面所講的八事,這是諸佛菩薩大人的覺悟,修學覺道的人,要用慈悲的心,多來修福修慧,乘着法身的船,劃到涅槃的彼岸,再來人間,廣度衆生,就能脫出生死,永遠安樂。
” 阿那律含淚聽着佛陀說法,更增強學道的決心,佛陀的愛,深深的藏在阿那律的心底。
持戒第一優波離 優波離尊者是佛陀弟子之中的持戒第一! 優波離還沒有皈依佛陀以前,是出生在首陀羅種姓的族中,他本是理發匠,靠着替人剃除須發,維持生活。
雖然優波離是一個理發匠,但他心地純良,本性忠厚,故能得到刹帝利的釋迦王族的信任,着他在王宮為跋提王子等理發。
跋提王子因見優波離工作細心,很是喜歡他,優波離對跋提王子也很尊敬。
當初,佛陀成道後回到故鄉迦毗羅城的時候,跋提王子等因為給佛陀德慧的感召,都毅然的舍棄虛妄的王子的尊榮,皈投到佛陀的座下出家。
尊貴的王子身份可以跟佛陀出家,優波離很悲哀,他怨恨自己不幸的命運,生在下賤的首陀羅族中做人,他不敢妄想,下賤的首陀羅是不會有資格皈依大聖的佛陀出家做弟子的。
所以當跋提王子等七人去出家披剃的時候,優波離除了傷心啜泣以外,他實在不敢說一句不平的語言。
适巧,他的哭泣給舍利弗尊者看到,舍利弗問明原委,就對優波離說道: “優波離!請你不要傷心,佛陀之法是不分智愚、貧富、以及身份的,關于這些,不是問題,請你不要挂在心上,佛法如大海,不厭衆流,不棄涓滴,無論什麼人,隻要他信仰佛陀,他就有資格接受佛陀的慈悲,佛陀的庇護。
佛陀的教示是持戒最要緊,證得涅槃正覺是第一!你跟我一起到佛陀的座前去,佛陀一定很歡喜的準許你出家。
” 優波離畏縮的迷糊的走到佛陀座前,佛陀很歡喜就安慰他說道: “優波離!我知道你的根器不小,過去在迦葉佛時,你就是在他的持律的諸弟子中最為第一!在我的教法僧團中,将來仍是你持戒第一!在你來此以前,跋提王子等七人向我要求出家,雖然我準許他們做我的弟子,但他們要經過七日的修行,我才為他們剃度。
經過七日,等他們忘記王子的身份,知道是我的弟子,他們才有禮貌和你見面,我現在先許可你出家。
” 優波離出家後,先知先覺者佛陀所說的預言沒有錯,優波離嚴持戒律,而且更懂得持戒的意義。
多聞第一阿難陀 阿難尊者是佛陀十大比丘弟子中的多聞第一! 阿難尊者在當時的僧團中年齡最輕,相貌非常端嚴,聰明而多聞,佛陀很歡喜他。
摩诃波阇波提夫人等當初要出家作比丘尼,佛陀的僧團制度,本來是不允許女人加入,就是因為阿難一再的為她們請求,佛陀想到事實不可違背,隻得方便允許,用八敬法來補救僧團中容納比丘尼加入的缺點。
因為阿難對女子的出家,很是盡心的幫忙,加之他的人緣很好,女子對他非常的恭敬。
有時,阿難和大迦葉尊者同在行化的途中,路過比丘尼的蘭若,比丘尼們總是請阿難最先開示,然後再請大迦葉,可是論大迦葉的年齡、法臘、戒行,總是強過阿難,而比丘尼們總是不管這些。
阿難很得到女人的歡迎,他有一次托缽途中,曾給摩登伽女迷惑,佛陀很關心他,用方便叫摩登伽女也出了家。
阿難常有這些事給佛陀麻煩,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