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提婆達多叛逆遭報

關燈
佛陀自從證得正覺以來,無論甚麼人,都可以皈依佛陀。

    出家的男子叫做比丘,女子叫做比丘尼;在家的男子叫優婆塞,女子叫優婆夷。

    究竟有多少人做佛陀的弟子,佛陀從沒有計算。

    佛陀在靈鹫山宣講《妙法蓮華經》的時候,光是在王舍城的一地聽衆,就有以舍利弗、目犍連、大迦葉等為上首的比丘弟子一萬二千人,有以摩诃波阇波提為上首的比丘尼及其眷屬六千人,有以觀音、文殊他方而來的諸大菩薩八萬人,此外還有國王、大臣、學者、人民,其數之多,是很難統計。

     在那麼多的弟子中,有着種種不同的人,那是不用去說,讀到上面的人就可以知道。

    佛陀的慈悲,對一切弟子,隻要他真心求道,佛陀就從不舍棄他。

    雖然佛陀是不舍棄任何一人,但中途變志的人也不能說沒有,佛陀除憐憫他們,為他們可惜以外,也隻好由他去。

     在這些變志的人中,有一個企圖征服佛陀,奪取佛陀的弟子,他就是當初七個出家王子中的提婆達多。

     提婆達多生來的本性就是具有野心而不安本份的人。

    他見到其它的王子很得佛陀的慈愛,而自己一向是受佛陀的冷落,甚至給佛陀擯斥。

    他懷着不平的心,瞋恨佛陀,他不知道他自己心中的不淨。

    佛陀完全明白提婆達多的性格,有時佛陀委婉的叫他去還俗,做在家弟子來擁護佛法,千萬不要在僧團中惹事生非,但提婆達多并不肯接受佛陀的勸告。

     提婆達多也很認真修道,但他沒有從淨化身心做起,他的修道,隻是沽名釣譽,隻想顯異惑衆,就為這個原因,他無法得到佛陀的信用。

     有一天,他要求佛陀教他學習神通法門,可是佛陀一向總是叫他先在人格修養上完成,不要貪求神通,因為神通與德行毫無關聯,所以佛陀就拒絕提婆達多的要求。

    提婆達多心中不服,又瞞着佛陀去請求舍利弗、目犍連等大阿羅漢僧,舍利弗等也洞悉提婆達多的惡性,和佛陀同樣的拒絕他的請求,隻教他觀察佛陀說的諸法苦、空、無常、無我的道理而已。

     提婆達多住在竹林精舍裡,懷着陰謀的計劃和險惡的心在等待機會,他不報複,不興風作浪,就不甘心,沒有勢力的時候他也會俯伏低頭。

     他等了好久,一個機會來了,因為阿難教他學會神通,潛在的惡念就逐漸萌芽,他想:「佛陀是生在釋家,我也是生在釋家;他過去是太子,我的父親也是大王;因為他有神通力,天上人間,來去自在,無量數的人對他恭敬供養,我現在習會神通,何不來施展一下?」提婆達多作是思惟後,因為他知道頻婆娑羅王是佛陀不退轉的弟子,他知道對他無法,所以他隻有以神通力誘惑頻婆娑羅王的太子阿阇世,阿阇世太子真的就皈依他了。

     因為提婆達多的念頭不正,不久,他就又完全退失苦心學會的神通。

     但是,阿阇世太子對提婆達多仍舊是非常恭敬供養,他在王舍城附近,為提婆達多建築了富麗堂皇的僧院,每天以五百車的物品供養。

    就因這樣,提婆達多的門下有了五百人之多的弟子,他的名望日漸增高起來,甚至佛陀的弟子有些都潛逃到他的地方去。

     他到處批評佛陀的年齡日漸衰老,僧團中都是收的無用的人做弟子,若不從根本上來改良,不久就要毀滅,他說,唯有他才能做佛陀的繼承者。

     他充滿野心,一般的人不知道他的心,都給他的花言巧語欺騙。

    但大聖者佛陀早就洞悉他的陰謀,有時也注意那些褒獎提婆達多的人,佛陀告訴他們道: 『愚癡的人,接受太多的布施,這正是為自己播下惡的種子。

    貪瞋癡三毒盤據在心中,不修清淨之行,每天隻想多收弟子,隻想在人之上。

    一方面求豐富的供養,一方面想證清淨的涅槃,無論怎麼說,這都是不合法理。

    本來是求正覺涅槃的心,一變而為貪求名聞利養的心,這不但傷害自己,而且也傷害别人。

    你們大家不要見到提婆達多受了很多的供養而羨慕,你們的心不要給境界誘惑搖動!』 佛陀的明智,雖然早就防備不幸的事故發生,但意志薄弱的人,見到提婆達多的物質享受,心中很是不安,他們有的也還不能舍開人情的弱點。

     佛陀靜靜的看着僧團中不安的現象,又再向他們比喻說道: 『芭蕉、桂竹、蘆葦,中間實起來的時候,這是離死期不遠;騾馬懷妊的時候,不久也将喪身;小人貪圖供養,其結果也是相同。

    』 提婆達多的勢力一天一天的大起來,不過他的内心仍然是畏懼佛陀的威德。

    但他又恨佛陀,他要報複,尤其領袖欲在心中增強他的惡念。

     提婆達多要想做領袖,他不得不起殺害佛陀的心,起初,他以金錢收買很多惡漢,叫他們行刺佛陀。

    有一天,他知道佛陀在王舍城的耆阇窟山欽婆羅夜叉的石窟中坐禅入定,他就指派惡漢前來行刺,他們這八個惡漢,滿懷着殺心而來,但一見到佛陀,那如日月之光的佛陀,都失去殺意,而驚懼起來。

    他們都給佛陀的精神力征服,給佛陀的威德感動,一個個的都閉目合掌平伏在佛陀座前,擲去手中的刀,皈依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