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六章 在竹林精舍的教化

關燈
佛陀的弟子,我的老師是具有一切智能的人天大導師。

    我出家的時間不久,還不能完全領受,所以我不能宣說老師的甚深微妙的法理。

    不過,我可以憑着我淺智所學的一二,大略的回答你一些。

    我的老師常說「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

    又說:「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 阿舍婆誓這樣簡單的說了佛陀的兩句法語,聽在聰慧的婆羅門的舍利弗的耳中,像有一輪光芒萬丈的慧日,把他心中的一切疑雲驅散,其得到無上法樂的歡喜之情,自非筆墨可以形容。

     舍利弗心中想着,他常修行考察,以為一切因及無因,雖然都是無所作,但那是由于自在天的意思而形成。

    今天從佛陀弟子的口中,聽到因緣法,明白到一切諸法不是人作,也不是天作,而是從因緣所生,也是從因緣而滅。

    這因緣啟示他「無我」的智能,斷除他微細的煩惱。

    他越想越覺得佛陀真是偉大。

    自己多年的苦修,實在是無益的,真理之光,好象到今天才從阿舍婆誓的口中看到。

     舍利弗和阿舍婆誓兩個人好象是百年的知己,竟忘記時間,邊走邊說,談得非常投機。

     舍利弗心中感到非常愉快,更感激阿舍婆誓,他對于阿舍婆誓口中贊美佛陀,真出乎他的意料之外,想不到世間上還有這麼一個人。

    他胸中的冰塊,像給春陽照得已完全溶解。

    他和阿舍婆誓約定,一有機緣他就要去拜見佛陀。

    他向阿舍婆誓頂禮以後就告别回家,一直向老友目犍連的住處而來。

     目犍連一眼見到舍利弗那歡喜得忘形的樣子就問道: 『舍利弗!你怎麼今天這樣歡喜呀!難到你得到什麼法寶了嗎?』 『目犍連!我現在知道一個偉大的人物,足可以做我們的老師!』舍利弗的面容洋溢着得意的微笑。

     『舍利弗!你不要這麼小看了自己呀!世間上那裡還有這樣的人呢?』 『目犍連!的确是有呀!他就是佛陀,是的的确确的佛陀!我們所要求的人就要逢到了。

    』 舍利弗把聽到阿舍婆誓說的佛陀之法,一一轉告目犍連。

    講話時的舍利弗,與聽話時的目犍連,都歡喜得涔涔的流下眼淚。

     第二天,舍利弗和目犍連帶領各人的弟子,一起走向竹林精舍去拜見佛陀。

     佛陀一見就非常歡喜,佛陀感覺到自己證悟到現在,所說的話,才真正有了了解的人。

     自從舍利弗和目犍連帶領弟子皈依佛陀以後,很多的人都想跟随佛陀出家學道,社會上知道佛陀的感化力太強,人人都恐懼自己的子弟去出家,更有的怕佛陀的弟子多起來勢力太大,因此批評的風聲也就随之而起,他們都批評說: 『沙門釋迦牟尼,擾亂我們的家庭,斷絕我們的宗嗣,把我們的子孫都誘惑去出家。

    那優樓頻羅迦葉三兄弟,還領了一千弟子皈投在他的門下。

    他是從母親的手中奪去孩子,從賢妻的身旁奪去丈夫,才會感到滿足。

    』 這些批評的風聲,給佛陀的弟子走在街上時一一的聽到,知道人人發怒,也們把外面的閑言,很詳細的報告佛陀。

    佛陀聽後很安詳的說道: 『外間批評的那些言論,是不會長久的,可能會有六、七天,以後就不會有人批評了。

    你們不要挂念于心,看這個世間,應該豁達些才好。

    你們以後再逢到這樣批評的人,你們就照我下面的話答複他們:「真人的佛陀,是引導人們了達人生的真理,非但是叫人要做人,而是叫人更要做一個完美的超人。

    學佛并不一定要出家,在家奉行佛陀之法也是一樣。

    」』 佛陀的弟子,朝晨乞食,行走在街上,聽到一些非難的言詞時就把佛陀吩咐的話向衆人宣說道:『真人的佛陀,是引導人們了達人生的意義,明白人生的真理,非但叫人做人,而且更要做一個完美的超人,學佛并不一定要出家,在家奉行佛陀之法也是一樣。

    』 社會上的群衆,聽到佛陀弟子的話,再回想回想,果真不到七天,這些非難的言詞沒有人提起,大家對佛陀的先見之明,更是五體投地的佩服。

     有一天,佛陀暫時離開竹林精舍,登上靈鹫山,入定在豚崛洞的時候,住在這兒的舍利弗的舅父長爪梵志(摩诃俱絺羅)聽到這個消息,特别前來拜訪,他是異教中一位很有名位的仙人,知道侄兒舍利弗的改宗,對佛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