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二章 初轉法輪教團成立
關燈
小
中
大
怎麼現在又要站起來呢?』
佛陀向五個人這樣一問,好似一面光明的鏡子,照徹五個人的心,五個人都驚怕慚愧起來。
『悉達多!我們不敢這樣想,您疲倦了吧?』五個人都懇切的跪在地下慰問。
『你們不要再喊我悉達多,那是我在俗的名字;我現在已經成為佛陀,我是宇宙的光明,我是苦海中的舟航,我已經是一切衆生的父母。
『您什麼時候成就佛陀的大行呢?您修學苦行都沒有成佛陀;怎麼舍棄苦行反而能成為佛陀?』憍陳如向佛陀這樣問道。
『憍陳如!像你們五個人現在執于一邊的修行,是永遠不會獲得正覺的。
把肉體受苦,反而使心惱亂;把身心享樂,又容易耽于愛着。
偏于苦或樂的修行,都不能成就根本的大道。
這個問題,我在當初離開王宮的時候,就已經知道。
我所以和你們同在一起修學六年苦行,這自有我的苦心。
舍棄苦樂,才能得到中道。
你們如果要走進正覺之門,必須要以正見(正确的見解)、正思(純真的思想)、正語(淨善的語言)、正業(正當的工作)、正命(合理的經濟)、正精進(積極的精神)、正念(真理的信仰)、正定(禅定的生活)等八種正道去修學,才能解脫無明集聚的煩惱衆苦,獲得清淨寂滅的境界!』 憍陳如等五人,聽到佛陀說出這通達究竟真理的修行方法,心裡像是光明起來,他們既佩服又歡喜。
佛陀知道他們能夠接受真理,再繼續說道: 『憍陳如!你們知道為什麼要修學正道嗎?因為我們要離苦。
你知道在這個世間上到處都充滿痛苦,自然界有加害給我們的風災、水災、震災,社會上有種種不如意和求不得的事困擾得我們不安,身心上有老病死的侵襲,你看,世間上那一個地方沒有給苦充滿了呢? 『你們應該知道,這些「苦』,都是以「我」為本的,因為衆生執着有我,由我而有貪瞋癡,這就是「集」。
要想解除這些苦,必須修「道」,修了道,才能進入寂「滅」的領堿!』 這五個人,聽到佛陀的法語,覺得過去從來沒有聽過的,現在他們深深的佩服佛陀确實已經是真理的權威。
佛陀又再繼續說道: 『憍陳如!你們現在再聽我說:「此是苦,逼迫性;此是集,招感性;此是滅,可證性;此是道,可修性」;所以你們要記好:「此是苦,應當知;此是集;應當斷;此是滅,應當證;此是道,應當修」;因為:「此是苦,我已知,不複更知;此是集,我已斷,不複更斷;此是滅,我已證,不複更證;此是道,我已修,不複更修」。
這個苦、集、滅、道,名為四聖谛,不能究竟了知這四聖谛,就不能解脫。
你們懂得我說的法嗎?』 憍陳如等五人畏懼而又誠懇的回答道: 『我們現在已經知道您是成就三覺圓滿,萬德俱備的佛陀。
佛陀!我們聽得懂你說的真理。
』 佛陀對憍陳如等五人說的四聖谛法門,把它演繹開來就是佛教的教理,現在為了便于了解大概的輪廓,列表如下。
【表】 佛陀降世,為的是救度衆生的一大事因緣,所以他并不以自己的生命達到美滿究竟而停止他的活動,他雖然是自己已經離開痛苦,但他把衆生的痛苦看着和自己的一樣。
他見到憍陳如等五人能信解他從大智覺海中所流露出的真理,這五人依着佛陀的教示,跟後就得聖果獲得解脫。
佛陀想再試試這五人,看他們對于自己說的真理是否真正了解: 『憍陳如!你們說,色受想行識的五蘊,是常的呢?抑是無常的呢?是苦的呢?抑是不苦的呢?是空的呢?抑是不空的呢?是無我的呢?抑是有我的呢?』 『佛陀!色受想行識是無常的、苦的、空的、無我的。
我們現時已完全清清楚楚,我們都願皈依您佛陀,做大覺者的佛陀的弟子。
』 『好!你們現在都能解脫,從此再不會生出衆苦,你們就做我的弟子為比丘僧吧,我和你們将是世間上的第一福田。
現在佛(釋尊)法(四聖谛)僧(五比丘)都已具備,這名之為三寶。
這三寶的佛寶、法寶、僧寶合作起來,佛陀的教化就可以廣布天下,就可以指導接引一切衆生都進入光明的大道,獲得究竟圓滿的解脫。
』 憍陳如、阿舍婆誓、摩诃跋提、摩男俱利、十方迦葉等五位比丘僧,聽佛陀的法語,歡喜踴躍,信受奉行,從此随侍佛陀,做着自利利人的工作。
『悉達多!我們不敢這樣想,您疲倦了吧?』五個人都懇切的跪在地下慰問。
『你們不要再喊我悉達多,那是我在俗的名字;我現在已經成為佛陀,我是宇宙的光明,我是苦海中的舟航,我已經是一切衆生的父母。
『您什麼時候成就佛陀的大行呢?您修學苦行都沒有成佛陀;怎麼舍棄苦行反而能成為佛陀?』憍陳如向佛陀這樣問道。
『憍陳如!像你們五個人現在執于一邊的修行,是永遠不會獲得正覺的。
把肉體受苦,反而使心惱亂;把身心享樂,又容易耽于愛着。
偏于苦或樂的修行,都不能成就根本的大道。
這個問題,我在當初離開王宮的時候,就已經知道。
我所以和你們同在一起修學六年苦行,這自有我的苦心。
舍棄苦樂,才能得到中道。
你們如果要走進正覺之門,必須要以正見(正确的見解)、正思(純真的思想)、正語(淨善的語言)、正業(正當的工作)、正命(合理的經濟)、正精進(積極的精神)、正念(真理的信仰)、正定(禅定的生活)等八種正道去修學,才能解脫無明集聚的煩惱衆苦,獲得清淨寂滅的境界!』 憍陳如等五人,聽到佛陀說出這通達究竟真理的修行方法,心裡像是光明起來,他們既佩服又歡喜。
佛陀知道他們能夠接受真理,再繼續說道: 『憍陳如!你們知道為什麼要修學正道嗎?因為我們要離苦。
你知道在這個世間上到處都充滿痛苦,自然界有加害給我們的風災、水災、震災,社會上有種種不如意和求不得的事困擾得我們不安,身心上有老病死的侵襲,你看,世間上那一個地方沒有給苦充滿了呢? 『你們應該知道,這些「苦』,都是以「我」為本的,因為衆生執着有我,由我而有貪瞋癡,這就是「集」。
要想解除這些苦,必須修「道」,修了道,才能進入寂「滅」的領堿!』 這五個人,聽到佛陀的法語,覺得過去從來沒有聽過的,現在他們深深的佩服佛陀确實已經是真理的權威。
佛陀又再繼續說道: 『憍陳如!你們現在再聽我說:「此是苦,逼迫性;此是集,招感性;此是滅,可證性;此是道,可修性」;所以你們要記好:「此是苦,應當知;此是集;應當斷;此是滅,應當證;此是道,應當修」;因為:「此是苦,我已知,不複更知;此是集,我已斷,不複更斷;此是滅,我已證,不複更證;此是道,我已修,不複更修」。
這個苦、集、滅、道,名為四聖谛,不能究竟了知這四聖谛,就不能解脫。
你們懂得我說的法嗎?』 憍陳如等五人畏懼而又誠懇的回答道: 『我們現在已經知道您是成就三覺圓滿,萬德俱備的佛陀。
佛陀!我們聽得懂你說的真理。
』 佛陀對憍陳如等五人說的四聖谛法門,把它演繹開來就是佛教的教理,現在為了便于了解大概的輪廓,列表如下。
【表】 佛陀降世,為的是救度衆生的一大事因緣,所以他并不以自己的生命達到美滿究竟而停止他的活動,他雖然是自己已經離開痛苦,但他把衆生的痛苦看着和自己的一樣。
他見到憍陳如等五人能信解他從大智覺海中所流露出的真理,這五人依着佛陀的教示,跟後就得聖果獲得解脫。
佛陀想再試試這五人,看他們對于自己說的真理是否真正了解: 『憍陳如!你們說,色受想行識的五蘊,是常的呢?抑是無常的呢?是苦的呢?抑是不苦的呢?是空的呢?抑是不空的呢?是無我的呢?抑是有我的呢?』 『佛陀!色受想行識是無常的、苦的、空的、無我的。
我們現時已完全清清楚楚,我們都願皈依您佛陀,做大覺者的佛陀的弟子。
』 『好!你們現在都能解脫,從此再不會生出衆苦,你們就做我的弟子為比丘僧吧,我和你們将是世間上的第一福田。
現在佛(釋尊)法(四聖谛)僧(五比丘)都已具備,這名之為三寶。
這三寶的佛寶、法寶、僧寶合作起來,佛陀的教化就可以廣布天下,就可以指導接引一切衆生都進入光明的大道,獲得究竟圓滿的解脫。
』 憍陳如、阿舍婆誓、摩诃跋提、摩男俱利、十方迦葉等五位比丘僧,聽佛陀的法語,歡喜踴躍,信受奉行,從此随侍佛陀,做着自利利人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