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一章 成就無上正覺的佛陀

關燈
入胎識,即由過去惑業動力,使感異熟報體的阿賴耶識,遇緣托胎,以完成現實之生命體。

     名色-名色為胎相之完成,名是精神,色是物質,即組織有情的要素,胎相初成,六處未圓,故稱名色。

     六入-六入為六根完具位,示名發毛爪齒位,謂于胎中,由名色漸次增廣,因此諸根具足,故名六入。

     觸-觸是覺觸,為認識之開始,謂出胎後與境相觸,生起認識,然因未能識别境界苦樂,故名為觸。

     受-受為領納,即情緒作用,謂于觸對境界時,而于違順中庸境上,生起苦樂愛舍之感覺,名之為受。

     現在三因: 愛-愛以染着為義,由受而來,即于相續之三有自體所取之三有境界,于樂愛合,于苦愛離,名愛。

     取-取是馳取追求,由愛而來,即由種種之執取,于是三業繁興,而集成未來身心之苦,因名為取。

     有-有是存在之義,謂由愛着馳取之不已,發為縱我役物之行,而構成潛在業力,感後有報,名有。

     未來二果: 生-生是未來受生,即由能生身心之潛在業力,而于六趣及四生中受生,完成未來之新生命,名生。

     老死-老死為身心演變的必然結果,未來之世,既然受生,則必有老病死憂悲苦惱等,而與之俱來。

     佛陀證得這宇宙人生的真理以後,又在菩提樹下靜思二十一日,圓融無礙的《大方廣佛華嚴經》即說于此時,佛陀慎重其事的反複吟味着他所覺悟的真理,思惟他所覺知的生死之源,最後他終于決定發出他正覺的宣言:「流轉的相是生,無明的迷惑是生的根源,衆生如果想要不死,唯有不生,唯有斷除無明。

    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六入滅,六入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憂悲苦惱皆滅。

    諸垢既淨,自心清淨而無礙的光明朗照,那就是能建築真實的悟界,就能獲得不生不死的解脫自在。

    」 已經成就正覺的佛陀,從菩提樹下的金剛座上起來,他認為一切衆生要解脫這個世間上生老病死的苦痛,唯有修學八種正道,了解這世間的實相是「正見」,分别視察這實相是「正思維」,不敢妄語惡口兩舌是「正語」,不行殺生偷盜邪行是「正業」,過着合理的經濟生活是「正命」,努力精勤的修學正道是「正精進」,正心誠意使精神集中的是「正念」,積聚思索修養的深行是「正定」,這是修學佛陀之法的人應修行的八種正道,心裡是坦坦白白的,行為是正正當當的,斷除「我」與「我所有」的執着,把從無明生出的薪火滅去,這才能進入真實的解脫,這才是究竟的第一義。

     佛陀在正覺以後,就想起救度衆生的大事因緣,他想起這個問題,心中不覺為了憐愍衆生而難過起來,佛陀心下想道: 「我現在已經遂了我久遠以來的志願,我已經成就佛陀的大法,但是,我現在不能去救濟衆生!因為我所證悟的真理,是與世人錯覺所見的相違!我若用這究竟第一義的正道去向他們解說,必定遭到他們的毀謗和譏嘲。

    他們對無上至尊的佛陀,對清淨究竟的真理,若毀謗譏嘲,與我并沒有關系,但他們将來必定堕入惡道,遭受很大的不幸!你看,一切衆生都沉沒在貪瞋邪見的深淵中,他們怎麼了解這甚深微妙的解脫的真理呢?不如我還是涅槃免得衆生的毀謗而造罪吧!」 佛陀從悲憫衆生的心中,雖然流露出真摯懇切的關懷,但世界上若沒有佛陀正覺的真理之光照耀,這個世界将永遠的黑暗下去。

    希望求解脫的人類,失去佛陀的法雨甘露,将永遠摸索不到自由解脫的門路,正在這個時候,天空忽然現出一群天神,向佛陀敬禮道: 『至尊至貴的佛陀!我們是一群天神,我們在這裡向您緻最恭敬虔誠的禮拜,我們是來祝賀您獲得正覺的解脫。

    您在這個世間上,能走上不生不死的境界,實在是這個世間上所有衆生的幸福與光榮。

    您像一盞慧燈,黑暗的世間需要您的光明。

    您不要憂慮愚癡的人類毀謗您的正法而造罪,這是他們自作自受!您應該依照您的本懷,傳播您的福音,讓那些迷途的羔羊,早日能夠回頭,早日登上覺岸。

    希望您佛陀,伸出慈悲的手,垂無緣的大悲,永作這世間上的救世主啊!』 佛陀聽了天上善神至誠勸請的言辭,心中非常歡喜,即刻離開伽耶山菩提樹下金剛座,懷着一顆救濟衆生的大悲心,預備向迦屍城的方向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