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一章 成就無上正覺的佛陀
關燈
小
中
大
降伏惡魔以後的太子,志願更加堅固,心中更加平靜,深入在三昧的禅定境界中,已經到達無念無想的領域,可以說光天化日的覺悟世界,就将現在眼前。
在這個時候,太子已經能夠知道久遠以來的自己,生在些甚幺地方,叫過些甚麼名字,作過些甚麼事情。
百十萬年,生死往來的曆史,一切都能清楚了然。
他覺悟到自己以及一切衆生,無量阿僧祇劫以來,輪轉在生死界中,有時作人的父母,有時作人的兒女,有時作人的老師,有時作人的弟子,都是有着因緣牽連的關系。
可是,被現實所迷惑的人,卻不知道别人都曾作過我們的眷屬,終日給名利愛欲所囚,一點都不顧念他人。
太子在這一切冤親平等的真理上生起大悲的心腸,不覺雙目滔滔的流下淚來。
太子此刻對一切森羅萬象,心理上已漸漸的明白,對一切事理已有正确的了解。
他更感到「生」和「死」本來是不二的,沒有執着的必要,太子的心、生命,此刻已覺得明顯的擴大,可以說,已經和宇宙同化了。
相反的,太子現在覺得煩惱是不可思議的東西,為甚麼會有煩惱?這原因明明的浮現于太子的心中,太子歡喜得雀躍起來!他反複的思惟吟味,終于知道自己證得正覺!這是一點不錯的,他忘記了時間,忘記了地方,忘記了一切,對一切都沒有分别,對一切都很明白,這絕不是睡眠,這是正覺,這是解脫! 我們現在不要再叫他太子啦,我們要尊稱他為「佛陀」! 已經開悟的佛陀,附帶的證得五眼六通。
他看這個世間,知道一切衆生都是在六道輪回的生死大海中升沉,不覺生起無比的大悲心。
這六道的衆生(地獄、餓鬼、畜牲、阿修羅、人間、天上),終日營着虛假不實的生活,有清淨的,有不清淨的;有善的,有不善的;到了命終的時候,随着各人的造作,在六道中又受着種種不同的苦和樂的果報。
佛陀覺悟的是緣起的正法,仔細的觀察這個世間,流轉的經過是十二因緣,流轉的主體是苦。
由這個主體展開,所以有生老病死的現象。
人為什麼會有「老死」呢?因為有「生」所以才有老死;再來觀察生又是從什麼地方而起的呢?這是由于一切善惡行為的業的結果,這個生絕不是由什麼天神之力而生,生是沒有自體的。
這樣說,生并不就是沒有原因,好象竹子才破了一個節,其它的結都有關系,這個生死的原因就是行為的「有」業,由于這個行為的有業所以生出「取」來,如火要有薪才會燃燒,這個好比薪的取又從那裡生的呢?這就是由于叫做「愛」的而生,好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樣。
這個愛又是從那裡來的呢?這是由「受」而生的,好象感到苦痛就需要安樂,感到饑餓就需要飲食,希求(受)一切,所以對一切就生出愛來。
受是愛的原因,這個受又是從那裡生的呢?這一切的受是從「觸」而生的,感到一切的苦,想到一切的樂,因為有觸才知道的。
觸是從那裡生的呢?這個觸是從衆生自己眼耳鼻舌身意的「六入」而生,好象一個盲人,他就不能完全生起六入的觸力。
這個六入是從那裡生的呢?這是從「名色」而生的,名色好比是芽,六入好比是莖是葉,莖葉是由芽逐漸而生長的。
這個名色的根源又是什麼呢?這是「識」,識就好比生出名色之芽的種子。
不過,有的時候,識是從名色生的;也有的時候,名色是從識生的,好似人有時候在船上前進,有時拉着船前進,也有時船與人同時并進。
識是從名色生出來的,名色是從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而展開的。
這中間有一種作用名叫「行」,這個行的根結何在?這就是所謂「無明」,亦即是生死的根本!由無明而起行,由行而有識,由識而展開名色,由名色而生六入,由六入而感觸,由感觸而有受,有受而生愛,有愛而執取,有取而造業,由于業而有生,有生即有老死,一切衆生所以輪回流轉的生生滅滅,都是這樣。
一切衆生和諸法都是由于因緣而生,現在佛陀終于從千辛萬苦中證得這甚深微妙的真理。
為着便于了解明白佛陀親證的宇宙人生緣起的真理,茲将十二緣起列表說明如下: 【十二因緣】: 過去二因: 無明-無明為過去煩惱的總稱,它的體是癡,以迷闇為性,由此無明妄動,衆生就輪轉世間,故為生死之本。
行-行是造作為義,即依過去的無明煩惱,發動身語意的三業,而造成罪福,不動諸業,名之曰行。
現在五果: 識-識為初
在這個時候,太子已經能夠知道久遠以來的自己,生在些甚幺地方,叫過些甚麼名字,作過些甚麼事情。
百十萬年,生死往來的曆史,一切都能清楚了然。
他覺悟到自己以及一切衆生,無量阿僧祇劫以來,輪轉在生死界中,有時作人的父母,有時作人的兒女,有時作人的老師,有時作人的弟子,都是有着因緣牽連的關系。
可是,被現實所迷惑的人,卻不知道别人都曾作過我們的眷屬,終日給名利愛欲所囚,一點都不顧念他人。
太子在這一切冤親平等的真理上生起大悲的心腸,不覺雙目滔滔的流下淚來。
太子此刻對一切森羅萬象,心理上已漸漸的明白,對一切事理已有正确的了解。
他更感到「生」和「死」本來是不二的,沒有執着的必要,太子的心、生命,此刻已覺得明顯的擴大,可以說,已經和宇宙同化了。
相反的,太子現在覺得煩惱是不可思議的東西,為甚麼會有煩惱?這原因明明的浮現于太子的心中,太子歡喜得雀躍起來!他反複的思惟吟味,終于知道自己證得正覺!這是一點不錯的,他忘記了時間,忘記了地方,忘記了一切,對一切都沒有分别,對一切都很明白,這絕不是睡眠,這是正覺,這是解脫! 我們現在不要再叫他太子啦,我們要尊稱他為「佛陀」! 已經開悟的佛陀,附帶的證得五眼六通。
他看這個世間,知道一切衆生都是在六道輪回的生死大海中升沉,不覺生起無比的大悲心。
這六道的衆生(地獄、餓鬼、畜牲、阿修羅、人間、天上),終日營着虛假不實的生活,有清淨的,有不清淨的;有善的,有不善的;到了命終的時候,随着各人的造作,在六道中又受着種種不同的苦和樂的果報。
佛陀覺悟的是緣起的正法,仔細的觀察這個世間,流轉的經過是十二因緣,流轉的主體是苦。
由這個主體展開,所以有生老病死的現象。
人為什麼會有「老死」呢?因為有「生」所以才有老死;再來觀察生又是從什麼地方而起的呢?這是由于一切善惡行為的業的結果,這個生絕不是由什麼天神之力而生,生是沒有自體的。
這樣說,生并不就是沒有原因,好象竹子才破了一個節,其它的結都有關系,這個生死的原因就是行為的「有」業,由于這個行為的有業所以生出「取」來,如火要有薪才會燃燒,這個好比薪的取又從那裡生的呢?這就是由于叫做「愛」的而生,好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樣。
這個愛又是從那裡來的呢?這是由「受」而生的,好象感到苦痛就需要安樂,感到饑餓就需要飲食,希求(受)一切,所以對一切就生出愛來。
受是愛的原因,這個受又是從那裡生的呢?這一切的受是從「觸」而生的,感到一切的苦,想到一切的樂,因為有觸才知道的。
觸是從那裡生的呢?這個觸是從衆生自己眼耳鼻舌身意的「六入」而生,好象一個盲人,他就不能完全生起六入的觸力。
這個六入是從那裡生的呢?這是從「名色」而生的,名色好比是芽,六入好比是莖是葉,莖葉是由芽逐漸而生長的。
這個名色的根源又是什麼呢?這是「識」,識就好比生出名色之芽的種子。
不過,有的時候,識是從名色生的;也有的時候,名色是從識生的,好似人有時候在船上前進,有時拉着船前進,也有時船與人同時并進。
識是從名色生出來的,名色是從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而展開的。
這中間有一種作用名叫「行」,這個行的根結何在?這就是所謂「無明」,亦即是生死的根本!由無明而起行,由行而有識,由識而展開名色,由名色而生六入,由六入而感觸,由感觸而有受,有受而生愛,有愛而執取,有取而造業,由于業而有生,有生即有老死,一切衆生所以輪回流轉的生生滅滅,都是這樣。
一切衆生和諸法都是由于因緣而生,現在佛陀終于從千辛萬苦中證得這甚深微妙的真理。
為着便于了解明白佛陀親證的宇宙人生緣起的真理,茲将十二緣起列表說明如下: 【十二因緣】: 過去二因: 無明-無明為過去煩惱的總稱,它的體是癡,以迷闇為性,由此無明妄動,衆生就輪轉世間,故為生死之本。
行-行是造作為義,即依過去的無明煩惱,發動身語意的三業,而造成罪福,不動諸業,名之曰行。
現在五果: 識-識為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