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頻婆娑羅王俗利勸誘

關燈
像古代聖賢一樣,先作一度世間的聖王,然後舉辦一次祭祀大會,終究可以去到天上享受福樂!』 悉達多太子聽後,對這位尊嚴與仁愛都兼備的大國之王的頻婆娑羅王,也很恭敬的回答道: 『大王!假若有人在苦難之中,能忘記自己的痛苦而去救别人的苦難,那這個人一定是世界上的善知識。

    為了朋友毫不悭吝金錢名位,這才是用之不竭的寶庫;假若守着财寶高位,隻圖為着自己,這一切終究還會亡失。

     『國,這種财,是難得的寶。

    你能歡喜的惠施給我,我很感謝你的厚意。

    我相信你這不是說的虛僞的話,而是真實的意思。

    不過,你所要給我的與我所要求的完全是背道而馳,我現在不能不向大王說出我的看法來求得你的了解。

     『我為了畏懼生老病死的痛苦,想要斷除此患而求得真的解脫,所以舍親戚離恩愛,出走王城而來出家,我那裡還想再回到那個五欲的古巢裡去呢?我現在不畏做毒蛇的餌食,不怕寒風吹僵我的身體,我唯怕被五欲所囚。

     『流轉的相,實在憂勞了我的心,我想到五欲的賊能劫奪人的功德法财,我的心就不覺戰栗起來。

    五欲好象幻化的人一樣,隻能暫時的迷惑人的眼睛,其實它是欺詐虛僞不實的東西,它是求真理的一個最大的障礙。

     『天上的快樂尚且是招苦的因,何況人間這更短暫的五欲的歡樂呢?恣情縱欲,能增加人的憂執的念頭,最終他也不會有滿足的時候,好比正在風勢很盛中燃燒着熾烈的火,再多的薪投下去,也會感到不足。

    在世間上所有的過失之中,是再也沒有超過貪欲的,可是沉溺在其中的人并不覺可畏;因此,有智能的人,才知道畏懼五欲。

    誰能夠畏懼五欲,誰就不會招到痛苦。

     『做王者已經領有四海,但他還有另外的希求,要更多的财寶,更多的美女,更想長生不老。

    貪欲像大海似的,終難有滿足的時候。

     『貪欲是不會滿足,把他的國家滅了,把他的身體亡了,他還是不要命的執着放逸的生活,古今不知有多少國王都是如此。

     『國王所領有的土地,也不是常住堅固的東西。

    從喧嚣的王宮走向山林,披草衣,食花果,飲清流,默默無語,沒有名聞利養的苦行者,最後又回進貪欲染着的生活裡去,他長年修積的功德,畢竟還是歸于泡沫,王位、愛樂、财色,無一不是修學正道的仇敵與冤家。

    人若貪求名位、愛樂、财色,終不免要招至苦果。

    智者知道這是苦中之苦,所以必定要滅除貪欲的心! 『世間上一般的所謂善意,有時也不免有錯誤的時候。

    勸人執着不究竟的世俗之樂,容易使人流于放逸,反而害他将來要招受苦報。

    這樣的善意,聰明的人一定是不肯接受。

     王位、财寶,在我看來,那些都好象借來的東西,假若一定要說是自己的話,我們隻應該為這個人可憐,而不該羨慕他。

    追求貪欲,若是得到了,增長愛着的貪頭;若是失去了,更是煩惱不安;這一切都唯有使身體受苦。

    好比一個人手中執着火炬;這火炬已經漸漸燃到手掌,為什麼還不把它舍棄,而執着在手中做什麼呢? 『可憐那些愚癡卑賤的人,被貪的毒燒着心,終身受着苦。

    安樂的心,一瞬的時候也不可得。

    貪欲好比毒蛇一樣,任何人也不能靠近。

    我已經離開它,你叫我再向它走近,我不是有心辜負大王的美意,因為那樣将使我恐怖戰栗不安! 『尊貴的王位,廣闊的土地,在我看來就好似一塊臭而不可聞的臭肉,但一群鳥還要集在臭肉的四周争奪競食,牠們還以為這是珍馐美味。

    你說,大王!這怎麼值得去貪求?雖然蒙你好意惠施給我,但我要來毫無用處。

    金銀财物種種珍寶,這一切所積聚的地方,最容易生起怨憎,人與人間的勾心鬥角,國與國間的戰争不甯,不就都是為這些嗎?經過市場屠殺的地方,心中自然就會感覺一陣惡心,貪瞋癡三毒的境界,有智能的人怎能不避得遠遠呢? 『被那些三毒所使役,就好似走進狂風大作的森林裡,或坐船浮在白浪滔滔的大海上,這都是失敗多而安穩少。

    你若要爬到很高的樹上去采摘果實,因為你這過度的欲望反而會有堕死的危險。

    貪欲的境地也是如此,這些都是隻能看而不能取的。

     『用種種的方法去求财,雖是為财而不怕一切辛苦,但聚集财寶還是非常困難,而散失的時候卻很容易。

    好象在做夢的時候,有這樣有那樣,但隻要有一聲響動,你從夢中一旦醒來,一切就會散失精光! 『貪欲好比火坑的口,那上面不過隻有一層虛僞的蒙覆,你若以為可以平安的過去,但陷下去必定會燒死。

    我前時在苦行林中,見到許多的苦行者,他們為貪求天上的福樂,所以困縛着身體投入水火之中,或者坐在懸崖危險的地方修行。

    這是徒使身體受苦而沒有一點利益。

     『孫陶與缽孫陶,是阿修羅王的二位王子,當初二人非常友好,等到父王一死,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