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頻婆娑羅王俗利勸誘

關燈
了争奪王位财寶,互相殘殺阋牆,結果雙雙共同亡身,這不都是因貪欲所緻的嗎?貪欲的心,使人卑賤下劣堕落,使人像牛馬一樣做着使役而不覺到可恥! 『麋鹿貪聽聲音而死,鳥為色情飛行而忘記了歸巢,魚兒貪餌而上鈎,世間上不知有多少衆生都為貪欲而已! 『取食是為了充饑,喝水是為了除渴,穿衣是為了防寒,睡眠是為了彌補精神的不足,乘象馬是為了免除行走的疲勞,坐在凳子上是為了免去站立的辛苦;這一切,本來是為了息苦的,但因貪求執着,反而使身心不安。

    看起來,用來資生的東西也不是自在之法! 『大王!靜下心來仔細觀察一下世間,溫暖的衣服不一定是樂,到了夏天的時候反而很苦;夏天乘涼,喜愛月光清涼如水,但到嚴冬的時候反而感到凄寒。

    所以,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世界上的地、水、火、風、色、香、味、觸的八法,決定不是不變的相,都是這樣不定的。

    至于這些,不管你是帝王或是奴隸,都無法變更它的。

     『王發命令,人民随着王命去行,以為王是很尊很貴,這是很錯誤的。

    比如王發的令,使人民加重負擔,他們對王就會怨恨瞋厭。

    如果這樣看起來,王者的生活,又有甚麼尊貴歡樂呢?為王的統領國土,這就算是歡樂,另一部分,為再求擴展領土,求獲福樂,還是徒使身體受苦,反過來說,不要貪求就好了! 『有王位,耽于五欲的快樂之中;不做王,得到閑寂自在的歡樂;這歡樂沒有甚麼不同,何必一定要很苦的希望王位呢?大王!請你不要再導我進入五欲的深淵,我要求的是清淨無我自在的天地,你對我的美情厚意,等我到達理想境地的時候,再加倍的感謝你。

    我,沒有恩愛的情感,我也不求天上的快樂,心中沒有甚麼名利的欲求,更不會顧念到頭上區區的王冠。

    所以!我有這樣的理想,就要辜負你的盛情,違逆你的善意,大王!因為我剛剛離開毒蛇的口,怎麼能又再進入那個危難的當中去呢?我已知道執炬的手會被燒,我怎麼能不把火炬舍去呢? 『為了免除被五欲捆縛的可恥,有眼睛的人為甚麼要羨慕盲人?世間假若有富貴的人願意貧賤,有智能的人要學習愚人的行為,那我可以再回到我的國中去做王子。

     『但是,我不是這樣一個颠倒妄想的愚人!大王!因為我現在的希望是免除生老病死的痛苦,而來救度世人,所以我節身、乞食、舍欲念、離恩愛,過着現在這安靜自在的生活,免得未來堕入惡道,我就可以得到兩世的安樂,甚至于還會更永久。

    所以請你不要替我可憐,反過來你應該替你自己想一想,王者的心常為權勢名位所囚,一瞬都不能安樂,未來必定受很苦的果報。

    你是聰明德高的大王,你如此的厚情待我,所以我也用很好的心酬報你。

     『你勸我的是俗利,即使有了你所說的法、威權、五欲,隻不過成為世間上的丈夫,但并沒有正義與真理。

    為甚麼呢?因為貪欲很強,凡事不知足,而能滿足貪欲的物質卻是有限的。

    假若能沒有生老病死的憂患,那才可以叫做真正的大丈夫。

     『大王!你說「老以後再出家」這句話你說得太天真了,為什麼呢?我看到那些年老的人,氣力衰了,體力弱了,青年的偉志雄心都沒有了,死賊執着利劍一步一步跟着随在身後,伺候時機,送你殘生,那裡能聽你老時遂志出家呢?無常好象是一個獵夫,拿着老的弓,執着病的箭,在生死曠野的叫做衆生的鹿,必定是斷命無疑,那能聽你逃脫呢? 『生滅的法,不分少長,不分老幼,沒有決定的年月,你說舉行祭神大會,祈福利,求延命,這都是愚癡罪惡的行為。

    不崇正法,祭神奉祀,殺害生靈而延我的命,這不是慈悲的行為。

    不應殺的殺來祭祀,傷了生類的命,而想求得自己後世的福樂,這絕不是祭祀之法,這是迷妄的作為! 『三界有為的果報,絕不是我的所願,所有諸趣流轉的法,如同飄動浮萍,絕不可依賴,我所以從很遠的地方而來,就是為求證真正的解脫之道! 『我聽說阿羅藍仙人善說解脫之道,所以我将去訪問他,大王!你懇切至誠的話,我在心中誠摯的向你銘謝!祝福你國土安穩,善護人民,願你仁德之光,像太陽一樣照遍一切黑暗,布正法于天下,就這樣好好的完你的天壽!』 頻婆娑羅王聽了太子這些話,深敬其德,心生歡喜,合掌向悉達多拜謝道: 『呵!世間希有的求道者!您現在的希望,我祈禱您早一點能夠獲得,到那時候,請你先來救度我吧!』 太子也感到頻婆娑羅王不是一位平凡的大王,所以回答道: 『必定的!大王!我一定能如你的心願!』 太子說後,即刻告辭,急急的尋路又往各處去雲遊參訪。

     頻婆娑羅王和他很多的臣下,合掌拜送太子去後,他們在回歸王舍城的途中都希望那正覺的日光早日再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