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八關戒齋及其内容
關燈
小
中
大
)
蕅益大師在《沙彌十戒威儀錄要注釋》中又說:“唱曲吟詩,名之為歌;掉臂踯足,名之為舞;吹箫、彈琴、雙陸、圍棋、擲骰、賭錢、醫、蔔、星相、投壺、射箭、馳馬、試劍等,并名倡伎。
”(卍續藏一○六.三四三B)從此可以明白,不歌舞倡伎的内容,是包括了一切的歌舞技藝與雜耍了。
“不故往觀聽”是說,隻要不是存心蓄意去看去聽,如果道經其前者,不為犯戒,但也不得因為偶而道經其前,便駐足觀聽,或随逐觀聽——這要注意了,争看街頭巷間的熱鬧,也是不許可的。
【第七條、不坐卧高廣大床。
】 關于律中的“床”這樣東西,中國人可能還不大明白,床在我們是專門用來睡覺的,但在西域,床的含義較廣,睡覺用的叫做床,起居用着坐的也叫床,床有大小及高矮不等,有的高大得需要好多人來擡,有的卑小得可用一雙手輕輕地移動。
因此,有的床可以二人乃至數人坐卧兩用,有的床是隻能坐不能卧的。
故在佛典中的床與座,往往通用或并用的,如說“身為床座偏大千”,這是說明願心之大,載德之厚,能以一己而廣度大千衆生的意思。
經中常說佛陀“敷座而坐”,但也有敷座而卧的,如《毗奈耶》卷四中說:“時世尊四疊襞憂多僧(七條衣)敷床(座)上,僧伽黎(大衣)着頭前,右脅卧獅子座,累膝互屈申腳……。
”(大正二四.八六六上)又如西藏達賴與班禅喇嘛的“坐床大典”,實也即是“升座大典”,所謂“金床”,也就是“寶座”。
明白了床的含義之後,我們可以解釋高廣大床了。
蕅益大師《十戒威儀錄要注釋》稱:“床足但高一尺六寸,坐時腳不挂空,過此量者,即名為高;但可容身轉側,過此即名為廣。
既高且廣,即名為大。
”(卍續藏一○六.三四三B)這是根據《四分》比丘戒單随法八十四條而來。
惟有淡泊了物質的享受,才能提高精神的領域;惟有簡單了物質的生活,才能勇猛于道業的精進。
既然向往出世的境界,自當放下感官的貪著了。
資生的用品越好越美,我們就越是會被資生的用品所役所轉,甚至受護資生的用品要比愛護自己的道心更為熱切;資生的用品越高貴,我們的心也就越是因了資生用品的高貴而現得高傲我慢起來,一有高傲我慢之心出現,道心也就走得無影無蹤了。
所以唐代悟達國師,因受沉香寶座,一念名利心起,竟遭人面瘡報。
再說,床上刻畫雕漆,绫羅綢帳,繡枕錦被等等,都算是高貴,如果再加床身寬廣高大,試問那對于一個修行的人是适合的嗎?一個人睡在這樣好而且大的床上,會有些什麼樣的心理反應,當亦可想而知了! 在家人,受了八關戒齋的日子,應該男女夫婦分床分房睡,如果家裡隻有雙人床,沒有單人小床,不妨特為自己購置一張單人小床,專備六齋日卧用。
否則雖受戒齋,亦不得戒齋。
出家五衆,對于這條,尚有規定,在此不舉。
【第八條、不非時食。
】 前面已經說過,八關戒齋的過中午不食是非常要緊的一條,而且是最主要的一條。
受八關戒齋而不持此“不非時食”,固然不成戒齋,出家而不持“不非時食”,便不能為俗人作八戒阿阇梨(師);不終身持“不非時食”者,也不得為俗人作八戒阿阇梨,不得為俗人授八關戒齋;更不得作沙彌戒和尚乃至比丘戒和尚;沙彌不持“不非時食”,不得受比丘戒。
這是非常嚴正的一條。
在佛陀時代的印度,外道婆羅門,均持“不非時食”,佛在《舍利弗問經》中說:“諸婆羅門,不非時食,外道梵志,亦不邪食。
”(大正二四.九○二下)中後不吃東西,身心都很輕爽,雜想妄念也會減少。
不非時食,是說過了日中之後,除了飲水,不得再吃任何食物。
俗人也許不慣中後不食,到了晚上也許會饑餓難忍而反增煩惱,甚至形成胃病。
這一點,我要普勸:如你萬不得已,你可以方便吃糖減餓;可以吃果子汁,但要先用清水滴淨,并且不得吃果子肉。
如果你能忍受的話,反正一個月隻有六天,為什麼不勇敢一些來忍受一下呢?如說營養不夠,那是多餘的顧慮,至于詳細的情形與理由,我有一篇《佛教的飲食規制》,可以參看。
(見拙著《佛教制度與生活》一○六至一五○頁)
”(卍續藏一○六.三四三B)從此可以明白,不歌舞倡伎的内容,是包括了一切的歌舞技藝與雜耍了。
“不故往觀聽”是說,隻要不是存心蓄意去看去聽,如果道經其前者,不為犯戒,但也不得因為偶而道經其前,便駐足觀聽,或随逐觀聽——這要注意了,争看街頭巷間的熱鬧,也是不許可的。
【第七條、不坐卧高廣大床。
】 關于律中的“床”這樣東西,中國人可能還不大明白,床在我們是專門用來睡覺的,但在西域,床的含義較廣,睡覺用的叫做床,起居用着坐的也叫床,床有大小及高矮不等,有的高大得需要好多人來擡,有的卑小得可用一雙手輕輕地移動。
因此,有的床可以二人乃至數人坐卧兩用,有的床是隻能坐不能卧的。
故在佛典中的床與座,往往通用或并用的,如說“身為床座偏大千”,這是說明願心之大,載德之厚,能以一己而廣度大千衆生的意思。
經中常說佛陀“敷座而坐”,但也有敷座而卧的,如《毗奈耶》卷四中說:“時世尊四疊襞憂多僧(七條衣)敷床(座)上,僧伽黎(大衣)着頭前,右脅卧獅子座,累膝互屈申腳……。
”(大正二四.八六六上)又如西藏達賴與班禅喇嘛的“坐床大典”,實也即是“升座大典”,所謂“金床”,也就是“寶座”。
明白了床的含義之後,我們可以解釋高廣大床了。
蕅益大師《十戒威儀錄要注釋》稱:“床足但高一尺六寸,坐時腳不挂空,過此量者,即名為高;但可容身轉側,過此即名為廣。
既高且廣,即名為大。
”(卍續藏一○六.三四三B)這是根據《四分》比丘戒單随法八十四條而來。
惟有淡泊了物質的享受,才能提高精神的領域;惟有簡單了物質的生活,才能勇猛于道業的精進。
既然向往出世的境界,自當放下感官的貪著了。
資生的用品越好越美,我們就越是會被資生的用品所役所轉,甚至受護資生的用品要比愛護自己的道心更為熱切;資生的用品越高貴,我們的心也就越是因了資生用品的高貴而現得高傲我慢起來,一有高傲我慢之心出現,道心也就走得無影無蹤了。
所以唐代悟達國師,因受沉香寶座,一念名利心起,竟遭人面瘡報。
再說,床上刻畫雕漆,绫羅綢帳,繡枕錦被等等,都算是高貴,如果再加床身寬廣高大,試問那對于一個修行的人是适合的嗎?一個人睡在這樣好而且大的床上,會有些什麼樣的心理反應,當亦可想而知了! 在家人,受了八關戒齋的日子,應該男女夫婦分床分房睡,如果家裡隻有雙人床,沒有單人小床,不妨特為自己購置一張單人小床,專備六齋日卧用。
否則雖受戒齋,亦不得戒齋。
出家五衆,對于這條,尚有規定,在此不舉。
【第八條、不非時食。
】 前面已經說過,八關戒齋的過中午不食是非常要緊的一條,而且是最主要的一條。
受八關戒齋而不持此“不非時食”,固然不成戒齋,出家而不持“不非時食”,便不能為俗人作八戒阿阇梨(師);不終身持“不非時食”者,也不得為俗人作八戒阿阇梨,不得為俗人授八關戒齋;更不得作沙彌戒和尚乃至比丘戒和尚;沙彌不持“不非時食”,不得受比丘戒。
這是非常嚴正的一條。
在佛陀時代的印度,外道婆羅門,均持“不非時食”,佛在《舍利弗問經》中說:“諸婆羅門,不非時食,外道梵志,亦不邪食。
”(大正二四.九○二下)中後不吃東西,身心都很輕爽,雜想妄念也會減少。
不非時食,是說過了日中之後,除了飲水,不得再吃任何食物。
俗人也許不慣中後不食,到了晚上也許會饑餓難忍而反增煩惱,甚至形成胃病。
這一點,我要普勸:如你萬不得已,你可以方便吃糖減餓;可以吃果子汁,但要先用清水滴淨,并且不得吃果子肉。
如果你能忍受的話,反正一個月隻有六天,為什麼不勇敢一些來忍受一下呢?如說營養不夠,那是多餘的顧慮,至于詳細的情形與理由,我有一篇《佛教的飲食規制》,可以參看。
(見拙著《佛教制度與生活》一○六至一五○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