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六齋日及其戒齋清淨

關燈
第一節 什麼是六齋日 第二節 怎樣算是戒齋清淨 第一節 什麼是六齋日 八關戒齋,是俗人在每月的六齋日受持的。

    前面說過,陰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以及月底的最後兩日,便是六齋日。

     不非時食,是印度的内外道通行的,六齋日也是印度的内外道共同守持的。

    在此,我們必須明白,佛法與外道,在人天法的許多觀念中,是可以相通的,外道雖不如佛法的深廣博大,外道在人天法中所見境界,有許多在佛教是可以承認的。

    隻要是對的,外道說了正法,雖為外道所說,仍應得到尊重,如果是不對的,佛子說了邪法,雖是佛子所說,還是不能采信,這也是佛教的偉大之處。

     六齋日,梵語叫做逋沙他(Posadh)。

    這與佛教每半月布薩說戒的布薩,是同一義,意為“長淨”,長養善法,清淨梵行的意思。

    其實比丘半月布薩說戒,與六齋日的關系很深。

    如《薩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卷六:“王舍城諸外道,八日、十四日、十五日,集一處呗誦,多得利養,眷屬增長,爾時瓶沙王信佛法僧,往詣佛所……佛言聽諸比丘,八日、十四日、十五日,集一處呗誦說法。

    ”(大正二三.六○三上,印度當時将一個月分為二月,稱為白月與黑月,每月隻有十五天,隻有初一到十五,沒有十六到三十)至于布薩,原因亦為“王舍城諸外道梵志于月三時為集會,衆人群來周旋,共為知友,供養飲食。

    佛勸瓶沙王制之,有比丘對白衣說經,白衣施食比丘等者,原為月二回,次第增為六齋八齋等。

    ”見丁福保《佛學大辭典》八六二頁)乃至增為十齋日的。

    可見比丘的半月布薩一回與八戒的半月布薩三回,是同出一個原因了。

     那麼,為什麼要選這六天為齋日呢? 《大般若經》卷十二:“六齋日,月八日、二十三日、十四日、二十九日、十五日、三十日,諸天衆會。

    ”(大正八.三一○下) 《四天王經》:“諸天齋日,伺人善惡,須彌山上即第二天,天帝名因,福德巍巍,典主四天,四天神王,即因四鎮王也,各理一方。

    常以月八日遣使者下,案行天下,伺察帝王臣民、龍、鬼、蜎飛、蚑行、蠕動之類,心念、口言、身行善惡;十四日遣太子下;十五日四王自下;二十三日使者複下;二十九日太子複下;三十日四王複自下。

    ”(大正一五.一一八中) 《智度論》卷十三:“問曰:何以故,六齋日受八戒修福德?答曰:是日惡鬼逐人,欲奪人命,疾病兇衰,令人不吉,是故劫初聖人,教人持齋修善作福,以避兇衰。

    ”(大正二五.一六○上) 關于六齋日的由來,傳說很多,各部經中,大同小異,《大智度論》所列最詳,如有興趣,可以參閱大正藏二十五冊一六○頁。

     《大毗婆沙論》卷四十一:“三十三天……于白黑月,每常八日、若十四日、若十五日,集善法堂,稱量世間,善惡多少。

    ……見造善者,便擁護之;見造惡者,即共嫌毀。

    ”(大正二七.二一一下) 好了,我們不再多舉了,其實,我們持戒齋的目的,不是怕天神來伺察善惡,不是怕疾病兇衰,也不是怕天神的嫌毀,而是為了種植出世之因。

    不過,每月之中,既有如此的六天,比較重要,所以佛陀也就選了這六天,作為八關戒齋的齋日。

    絕不是說,惟有此六天可作齋日,其餘日子便不可作齋日;更不是說,隻此六天應該持戒齋,其餘的日子便不該作戒齋日。

    因為凡是受持戒齋,日日受持,日日均有功德,六齋之日僅持其中的一日,也有一日的功德。

    如果不持戒齋而反造惡業,六齋日作了固然得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