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一
關燈
小
中
大
頌的六百頌,他的制作是煞費心匠。
古人做詩,對于隻字半句的推敲從小肯稍讓;而俱舍的成頌,運思或許還要過之。
結構方面,是鈎鎖連環的,脈絡相通的,前後聯貫,條然有序。
而他的内容又是怎樣呢?他将出世法和世間法,都能描寫刻劃的淋漓盡緻。
就拿人生問題來說吧:在生理機構上,一個人隻需一隻眼睛就可看到東西,一個鼻孔也能呼吸,為什麼會生成兩隻眼睛,兩個鼻孔的?這在俱舍中就有很明白的交代。
又,一個人用著怎樣不正的心思和動作才會去變牛馬償還欠債,或被打入到極慘痛的地獄去的?一個人又以怎樣動态和舉措就得生天受樂去的?俱舍論中對于這些業果輪回的道理,業已明白的啟示出來。
他如天體怎樣?天上的壽命和璟境怎樣?地域的區分如何?數學又是怎樣的建立?甚至宗教的生活、修養、持戒該怎樣子乃至人生心理學等,俱舍中都一一的列舉得言之綦詳。
但根本的聖典,還不是把這些有漏因果來做重點的。
而他的目的,是叫人修習定慧,希聖希賢的,所以俱舍的後段,特别強調著賢聖的位置,以及修習定慧的方法。
總之,本論的内容,是詳明四谛真理。
不過,大家切勿誤會這是小乘教,因此我避免這個名詞,卻把他叫做根本教,比較起來,這确是佛法的根本理論;近人謂阿笈摩多分近乎佛說的,可以證明。
要知道:四谛原是根本*輪,一切演進的大乘性相的經論中所诠,任他義理多麼繁赜得玄奧深邃,也不出這個四谛的範圍!因此,就說俱舍是一大藏教的總彙也不為過。
像這根本*輪的俱舍偈頌,他所闡述的至埋名言,确有不可磨滅的價值,将是永遠的像那日輪光芒般底發射輝耀于人世間的。
但有人要問:俱舍經過了奘師新譯而後,就有附屬唯識法相的趨勢,随著法相而宏傳,在唐時,也曾極一時之盛,可是唐以後的法相堙沒了,俱舍也随之而斂迹。
俱舍經過了這多年的不興而至于今日,想再來發揮他,播揚他,是不是有過時的明日黃花之感?答:不然。
在今天來提倡俱舍學,是最中肯系的(适時,應機,對症),這裡可從幾端來說明。
一、拿論頌的文字和結構來說,他能訓練成人們的條理科學化的腦筋。
因為他的文字緊嚴,結構精密,讀過了他這論頌後,腦筋自然要清晰些,于事于理,可以增加認識和辨别。
二、他的内容中诠顯的法相和理論都分剀得清清楚楚,有一定的界說,不容在意識上浮遊飄蕩的而沒個判定,一掃向來心地上的模糊渾濁的印迹。
近幾十年前的講教法師,多偏重講理性的聖經,超群拔萃的精通經教者固不乏人;也有些講者因為發揮理性的伸縮性較寬他是彈簧式的,就可以自由的發抒他的天才了。
甚者,等而下之,就變為颛預佛性俪侗真如者,其症結,就是由于不明法相之故。
現在提倡俱舍學,使他由相而入性,一洗舊有頭腦中的空疏之弊,可能成為性相貫通的佛學者。
三、學佛的目的,不單在文字和義理方面的研究,而是要在由行而求悟證的,但要證實相般若,需從文字般若著手起:—亦有特殊根性的禅宗人,他是可以不立文字的單刀直入,然而恐是少數——文字般若,要以經論為依歸。
經是佛對上根人說的,言簡意赅,不在于瑣層的分别。
古人做詩,對于隻字半句的推敲從小肯稍讓;而俱舍的成頌,運思或許還要過之。
結構方面,是鈎鎖連環的,脈絡相通的,前後聯貫,條然有序。
而他的内容又是怎樣呢?他将出世法和世間法,都能描寫刻劃的淋漓盡緻。
就拿人生問題來說吧:在生理機構上,一個人隻需一隻眼睛就可看到東西,一個鼻孔也能呼吸,為什麼會生成兩隻眼睛,兩個鼻孔的?這在俱舍中就有很明白的交代。
又,一個人用著怎樣不正的心思和動作才會去變牛馬償還欠債,或被打入到極慘痛的地獄去的?一個人又以怎樣動态和舉措就得生天受樂去的?俱舍論中對于這些業果輪回的道理,業已明白的啟示出來。
他如天體怎樣?天上的壽命和璟境怎樣?地域的區分如何?數學又是怎樣的建立?甚至宗教的生活、修養、持戒該怎樣子乃至人生心理學等,俱舍中都一一的列舉得言之綦詳。
但根本的聖典,還不是把這些有漏因果來做重點的。
而他的目的,是叫人修習定慧,希聖希賢的,所以俱舍的後段,特别強調著賢聖的位置,以及修習定慧的方法。
總之,本論的内容,是詳明四谛真理。
不過,大家切勿誤會這是小乘教,因此我避免這個名詞,卻把他叫做根本教,比較起來,這确是佛法的根本理論;近人謂阿笈摩多分近乎佛說的,可以證明。
要知道:四谛原是根本*輪,一切演進的大乘性相的經論中所诠,任他義理多麼繁赜得玄奧深邃,也不出這個四谛的範圍!因此,就說俱舍是一大藏教的總彙也不為過。
像這根本*輪的俱舍偈頌,他所闡述的至埋名言,确有不可磨滅的價值,将是永遠的像那日輪光芒般底發射輝耀于人世間的。
但有人要問:俱舍經過了奘師新譯而後,就有附屬唯識法相的趨勢,随著法相而宏傳,在唐時,也曾極一時之盛,可是唐以後的法相堙沒了,俱舍也随之而斂迹。
俱舍經過了這多年的不興而至于今日,想再來發揮他,播揚他,是不是有過時的明日黃花之感?答:不然。
在今天來提倡俱舍學,是最中肯系的(适時,應機,對症),這裡可從幾端來說明。
一、拿論頌的文字和結構來說,他能訓練成人們的條理科學化的腦筋。
因為他的文字緊嚴,結構精密,讀過了他這論頌後,腦筋自然要清晰些,于事于理,可以增加認識和辨别。
二、他的内容中诠顯的法相和理論都分剀得清清楚楚,有一定的界說,不容在意識上浮遊飄蕩的而沒個判定,一掃向來心地上的模糊渾濁的印迹。
近幾十年前的講教法師,多偏重講理性的聖經,超群拔萃的精通經教者固不乏人;也有些講者因為發揮理性的伸縮性較寬他是彈簧式的,就可以自由的發抒他的天才了。
甚者,等而下之,就變為颛預佛性俪侗真如者,其症結,就是由于不明法相之故。
現在提倡俱舍學,使他由相而入性,一洗舊有頭腦中的空疏之弊,可能成為性相貫通的佛學者。
三、學佛的目的,不單在文字和義理方面的研究,而是要在由行而求悟證的,但要證實相般若,需從文字般若著手起:—亦有特殊根性的禅宗人,他是可以不立文字的單刀直入,然而恐是少數——文字般若,要以經論為依歸。
經是佛對上根人說的,言簡意赅,不在于瑣層的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