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關燈
小
中
大
萬當之無上第一妙法。
(二) 那麼怎樣才能做到老實一心念佛呢? 印光法師認為:一是要真為生死,發菩提心,真信切願,求生西方;二是要向愚夫愚婦學習,把知識棄之東洋大海外。
實行愚夫愚婦老實念佛之行;三是要仰信諸佛諸祖誠言,以古為師。
以《文鈔》所說為據,按《文鈔》所說而行。
一、要真為生死,發菩提心,真信切願,求生西方——印光法師說:今之學佛者,真為了生脫死者有之,但僞者亦頗不少。
他指出:僞者之一是“以佛法作門面,了不對治習氣。
口口談空,步步行有,如優人作戲,苦樂悲歡,做得頗像,究其實,了無真情,皆假裝耳。
”更有甚者,“彼以佛菩薩之言論,作迷惑世人劫奪财産等招牌。
”印祖稱這種人為“插酒幌子賣毒藥,适足自辱自壞而已⑵。
”僞者之二是好高務勝,見異思遷。
欲求感應、欲求神通、欲求開悟,妄欲做大通家。
這種人實則是不自量力、不知天高地厚。
淨宗行者,所當切戒。
僞者之三是但求福報,希圖來世富貴。
印祖說,現今許多人,口說往生,心戀塵境。
隻将此超凡入聖,消除惑業,成就淨念,作口頭活計,悠悠泛泛,心中尚在做來生福報之夢。
印祖在分析這種人時告訴我們:“何以世間念佛人多,真能了生死者少。
隻以念佛之人,無深信切願,但求福報,希圖來世富貴。
不知希圖來世富貴,譬如仰天射箭,力盡則還,非但無益,且有損也。
故念佛者,斷不可存福報之心,當以猛利直前,往生西方,為了脫生死之妙法⑴。
” “古人雲,死生亦大矣,可不悲哉。
知死生之可悲,當求所以了生死之法,則可悲者,轉為可樂也。
若不求了生死之法,徒生悲感,有何所益。
大丈夫生于世間,事事無不預為之計。
唯于生死一事,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則随業受報,不知此一念心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人天是客居,三途是家鄉。
三途一報百千劫,複生人天了無期。
由是言之,則了生死之法,固不可不汲汲⑵講求也⑶。
”印光法師說:“倘知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淨土法門更為難聞。
今幸得此大丈夫身,又聞最難聞之淨土法門。
敢将有限光陰,為聲色貨利消耗殆盡。
令其仍舊虛生浪死,仍複沉淪六道,求出無期者乎。
”然而欲求了生死之法,印祖告訴我們:“直須将一個死字,(此字好得很)挂到額顱上⑷。
”真信切願,老實一心念佛,無須另求妙法。
印祖就是常将一個死字挂到額顱上。
并常說:“學道之人念念不忘此字,則道業自成⑸”。
二、要向愚夫愚婦學習,把知識棄之東洋大海外。
實行愚夫愚婦老實念佛之行——印祖在同張曙蕉居士書信來往中不止一次的勸告知識分子說:人生短促,“一息不來,即屬後世。
此時縱才高八鬥,學富五車,亦無用處。
若不及早修持淨業,待到此時,方知虛受此生。
枉将宿生所種善根,盡消耗于之乎者也中矣。
可不哀哉。
淨土法門,貴乎實行。
今既知之,當随分随力行之,方有實益。
若但研究而不肯持佛聖号,以期近則消業障而增福慧,遠則出三界以登九蓮,則仍是文人習氣。
有此習氣,欲真實了生死證無生之利益,實萬難萬難。
果能發大菩提心,于公私之暇,實行愚夫愚婦老實念佛之行。
則将來預會蓮池,親承佛記,皆可必得矣⑹。
”他在給周群铮居士書信中開示:“須知了生死,愚夫愚婦則易。
以其心無異見故也。
若通宗通教,能通身放下,做愚夫愚婦工夫,則亦易。
否則通宗通教之高人,反不若愚夫愚婦之能帶業往生。
淨土法門,以往生為主。
随緣随分,專精其志,佛決定不欺人⑴。
”又說:“念佛之人,勿白仗聰明智慧,須抛之于東洋大海外。
不然,恐為所誤。
故念佛一法,最好學愚夫愚婦,老實行持為要。
俗言,聰明反被聰明誤,可不懼乎⑵。
”象這樣的開示,在《印光法師文鈔》中多達幾十處。
可見印祖深知,當今之學佛者,知婦者少之又少。
故不厭其煩的勸告吾等要向愚夫愚婦學習,“不以其智自恃,猶然從事于仗佛慈力,求生淨土一門。
”否則,“欲再追随此日之愚夫,而了不可得。
”印光法師還誠言相告:“非曰一切人皆須效我所為。
若與我同卑劣,又欲學大通家之行為。
直欲妙悟自心,掀翻教海,吾恐大通家不能成,反為愚夫愚婦老實念佛往生西方者所憐憫。
豈非弄巧翻成大拙,騰空反墜深淵乎哉。
一言以蔽之,曰自審其機而已矣⑶。
” 三、要仰信諸佛諸祖誠言,以古為師。
以《文鈔》所說為據,按《文鈔》所說而行——印光法師認為:“現今之世,謬亂已極。
廢經廢倫,無可救藥⑷。
”“吾人當以諸佛諸祖為師,不以此種高人(指今人貢高我慢,藐視念佛法門者·編者注)為據,則可即生蒙佛慈力,往生西方。
否則,了生脫死,當在驢年⑸。
”并反複提醒:“今之欲親近善知識者,須先知禅淨之所以。
否則,十有八九,由善知識破壞淨土善根,尚自嚣嚣得意
(二) 那麼怎樣才能做到老實一心念佛呢? 印光法師認為:一是要真為生死,發菩提心,真信切願,求生西方;二是要向愚夫愚婦學習,把知識棄之東洋大海外。
實行愚夫愚婦老實念佛之行;三是要仰信諸佛諸祖誠言,以古為師。
以《文鈔》所說為據,按《文鈔》所說而行。
一、要真為生死,發菩提心,真信切願,求生西方——印光法師說:今之學佛者,真為了生脫死者有之,但僞者亦頗不少。
他指出:僞者之一是“以佛法作門面,了不對治習氣。
口口談空,步步行有,如優人作戲,苦樂悲歡,做得頗像,究其實,了無真情,皆假裝耳。
”更有甚者,“彼以佛菩薩之言論,作迷惑世人劫奪财産等招牌。
”印祖稱這種人為“插酒幌子賣毒藥,适足自辱自壞而已⑵。
”僞者之二是好高務勝,見異思遷。
欲求感應、欲求神通、欲求開悟,妄欲做大通家。
這種人實則是不自量力、不知天高地厚。
淨宗行者,所當切戒。
僞者之三是但求福報,希圖來世富貴。
印祖說,現今許多人,口說往生,心戀塵境。
隻将此超凡入聖,消除惑業,成就淨念,作口頭活計,悠悠泛泛,心中尚在做來生福報之夢。
印祖在分析這種人時告訴我們:“何以世間念佛人多,真能了生死者少。
隻以念佛之人,無深信切願,但求福報,希圖來世富貴。
不知希圖來世富貴,譬如仰天射箭,力盡則還,非但無益,且有損也。
故念佛者,斷不可存福報之心,當以猛利直前,往生西方,為了脫生死之妙法⑴。
” “古人雲,死生亦大矣,可不悲哉。
知死生之可悲,當求所以了生死之法,則可悲者,轉為可樂也。
若不求了生死之法,徒生悲感,有何所益。
大丈夫生于世間,事事無不預為之計。
唯于生死一事,反多置之不問。
直待報終命盡,則随業受報,不知此一念心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人天是客居,三途是家鄉。
三途一報百千劫,複生人天了無期。
由是言之,則了生死之法,固不可不汲汲⑵講求也⑶。
”印光法師說:“倘知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淨土法門更為難聞。
今幸得此大丈夫身,又聞最難聞之淨土法門。
敢将有限光陰,為聲色貨利消耗殆盡。
令其仍舊虛生浪死,仍複沉淪六道,求出無期者乎。
”然而欲求了生死之法,印祖告訴我們:“直須将一個死字,(此字好得很)挂到額顱上⑷。
”真信切願,老實一心念佛,無須另求妙法。
印祖就是常将一個死字挂到額顱上。
并常說:“學道之人念念不忘此字,則道業自成⑸”。
二、要向愚夫愚婦學習,把知識棄之東洋大海外。
實行愚夫愚婦老實念佛之行——印祖在同張曙蕉居士書信來往中不止一次的勸告知識分子說:人生短促,“一息不來,即屬後世。
此時縱才高八鬥,學富五車,亦無用處。
若不及早修持淨業,待到此時,方知虛受此生。
枉将宿生所種善根,盡消耗于之乎者也中矣。
可不哀哉。
淨土法門,貴乎實行。
今既知之,當随分随力行之,方有實益。
若但研究而不肯持佛聖号,以期近則消業障而增福慧,遠則出三界以登九蓮,則仍是文人習氣。
有此習氣,欲真實了生死證無生之利益,實萬難萬難。
果能發大菩提心,于公私之暇,實行愚夫愚婦老實念佛之行。
則将來預會蓮池,親承佛記,皆可必得矣⑹。
”他在給周群铮居士書信中開示:“須知了生死,愚夫愚婦則易。
以其心無異見故也。
若通宗通教,能通身放下,做愚夫愚婦工夫,則亦易。
否則通宗通教之高人,反不若愚夫愚婦之能帶業往生。
淨土法門,以往生為主。
随緣随分,專精其志,佛決定不欺人⑴。
”又說:“念佛之人,勿白仗聰明智慧,須抛之于東洋大海外。
不然,恐為所誤。
故念佛一法,最好學愚夫愚婦,老實行持為要。
俗言,聰明反被聰明誤,可不懼乎⑵。
”象這樣的開示,在《印光法師文鈔》中多達幾十處。
可見印祖深知,當今之學佛者,知婦者少之又少。
故不厭其煩的勸告吾等要向愚夫愚婦學習,“不以其智自恃,猶然從事于仗佛慈力,求生淨土一門。
”否則,“欲再追随此日之愚夫,而了不可得。
”印光法師還誠言相告:“非曰一切人皆須效我所為。
若與我同卑劣,又欲學大通家之行為。
直欲妙悟自心,掀翻教海,吾恐大通家不能成,反為愚夫愚婦老實念佛往生西方者所憐憫。
豈非弄巧翻成大拙,騰空反墜深淵乎哉。
一言以蔽之,曰自審其機而已矣⑶。
” 三、要仰信諸佛諸祖誠言,以古為師。
以《文鈔》所說為據,按《文鈔》所說而行——印光法師認為:“現今之世,謬亂已極。
廢經廢倫,無可救藥⑷。
”“吾人當以諸佛諸祖為師,不以此種高人(指今人貢高我慢,藐視念佛法門者·編者注)為據,則可即生蒙佛慈力,往生西方。
否則,了生脫死,當在驢年⑸。
”并反複提醒:“今之欲親近善知識者,須先知禅淨之所以。
否則,十有八九,由善知識破壞淨土善根,尚自嚣嚣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