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普通疑惑與解答

關燈
植善根,往生西方之後,常侍彌陀,高預海會,随其功行淺深,遲早必證實相。

    則是決定無疑之詞。

     念佛閱經,悟二空理,證實相法,乃約省悟修持,示現因後果。

    且勿籠統自任,謂現生便能如是。

    現生證實相者,非無其人,恐賢契無此善根。

    若不詳陳其故,或緻妄期聖證,則志高而行不逮,久而久之,必緻喪心病狂,未得謂得,未證謂證,求升反墜,弄巧成拙。

    究其結果,難免永淪惡趣,不但埋沒己靈,實為孤負佛恩。

    二空理唯言悟,則利根凡夫即能。

    如圓教名字位中人,雖五住煩惱,毫未伏斷,而所悟與佛無二無别。

    (五住者,見惑為一住,思惑為三住,此二住于界内,塵沙惑無明惑共為一住,此二住于界外,)若約宗說,則名大徹大悟。

    若約教說,則名大開圓解。

    大徹大悟,與大開圓解,不是依稀仿佛明了而已。

    如龐居士聞馬祖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即向汝道,當下頓亡玄解。

    大慧杲聞圓悟薰風自南來,殿閣生微涼,亦然。

    智者誦法華,至《藥王本事品》,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如來。

    豁然大悟,寂爾入定,親見靈山一會,俨然未散。

    能如是悟,方可名大徹大悟,大開圓解。

    若雲證實相法,則非博地凡夫之所能為。

    南嶽思大禅師,智者之得法師也,有大智慧,有大神通。

    臨終有人問其所證,乃曰,我初志期銅輪。

    (即十住位,破無明,證實相,初入實報,分證寂光。

    初住即能于百三千大千世界,示作佛身,教化衆生,二住則千,三住則萬,位位增數十倍,豈小可哉,)但以領衆太早,隻證鐵輪而已。

    (鐵輪,即第十信位,初信斷見惑,七信斷思惑,八九十信破塵沙,伏無明。

    南嶽思示居第十信,尚未證實相法。

    若破一品無明,即證初住位,方可雲證實相法耳。

    )智者大師,釋迦之化身也。

    臨終有問未審大師證入何位,答日,我不領衆,必淨六根。

    (即十信位,獲六根清淨,如法華經法師功德品所明。

    )損己利人,但登五品。

    (五品,即觀行位,圓伏五住煩惱,而見惑尚未斷除。

    )蕅益大師臨終有偈雲:“名字位中真佛眼,未知畢竟付何人。

    ”(名字位人,圓悟藏性,與佛同俦,而見思尚未能伏,何況乎斷。

    末世大徹大悟人,多多是此等身分。

    五祖戒為東坡,草堂清作魯公,猶其上者。

    次則海印信為朱防禦女,又次則雁蕩僧為秦氏子桧。

    良以理雖頓悟,惑未伏除,一經受生,或緻迷失耳。

    藏性,即如來藏妙真如性,乃實相之異名。

    )蕅益大師示居名字,智者示居五品,南嶽示居十信。

    雖三大師之本地,皆不可測,而其所示名字、觀行、相似三位,可見實相之不易證,後進之難超越。

    實恐後人未證謂證,故以身說法,令其自知慚愧,不敢妄拟故耳。

    三大師末後示位之恩,粉骨碎身,莫之能報。

    汝自忖度,果能越此三師否乎?若曰念佛閱經,培植善根,往生西方之後,常侍彌陀,高預海會,随其功行淺深,遲早必證實相,則是決定無疑之詞,而一切往生者之所同得而共證也。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一第170頁 複永嘉某居士書五) 【595】《往生咒》需要學梵文嗎?怎樣持咒利益大? ●學固宜學,斷斷不可起優劣勝負之念,則利益自不可思議矣。

    持咒以不知義理,但隻至誠懇切持去,竭誠之極,自能業消智朗,障盡福崇。

    其利益有非思議所能及者。

     《往生咒》梵文,學之亦甚好。

    但不得生分别心,謂此略文為非。

    一起此念,則一大藏所有咒,皆生疑心,謂為未合佛意。

    須知譯經之人,皆非聊爾,何可以他譯不同,便藐視之乎?千餘年持之得利益者,何可勝數。

    豈千餘年來之人,皆不知梵文乎?學固宜學,斷斷不可起優劣勝負之念,則利益自不可思議矣。

    又持咒一法,與看話頭相似。

    看話頭以無義路,故能息分别之凡情,證本具之真智。

    持咒以不知義理,但隻至誠懇切持去,竭誠之極,自能業消智朗,障盡福崇。

    其利益有非思議所能及者。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三第450頁 複張雲雷居士書二) 【596】出家的條件是什麼?印祖為什麼不鼓勵出家? ●古人謂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将相所能為,乃真語實語,非抑将相而揚僧伽也。

    良以荷佛家業,續佛慧命,非破無明以複本性,宏法道以利衆生者,不能也。

     夫佛法者,乃九法界公共之法。

    無一人不當修,亦無一人不能修。

    持齋念佛者多,推其效則法道興隆,風俗淳善。

    此則唯恐其不多,愈多則愈美也。

    至于出家為僧,乃如來為住持法道,與流通法道而設。

    若其立向上志,發大菩提,研究佛法,徹悟自性,宏三學而偏贊淨土,即一生以頓脫苦輪,此亦唯恐不多,多多則益善也。

    若或稍有信心,無大志向,欲藉為僧之名,遊手好閑,賴佛偷生,名為佛子,實是髡民⑴。

    即令不造惡業,己是法之敗種,國之廢人。

    倘或破戒造業,贻辱佛教,縱令生逃國法,決定死堕地獄,于法于己,兩無所益。

    如是則一尚不可,何況衆多。

    古人謂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将相所能為,乃真語實語,非抑将相而揚僧伽也。

    良以荷佛家業,續佛慧命,非破無明以複本性,宏法道以利衆生者不能也。

    今之為僧者,多皆鄙敗無賴之徒。

    求其悠悠泛泛,持齋念佛者,尚不多得,況能荷家業而續慧命乎?今之佛法,一敗塗地者,以清世祖不觀時機,仰遵佛制,革前朝之試僧,永免度牒,令其随意出家,為之作俑也。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一第42頁 複泰順謝融脫居士書二) 【597】五倫中為什麼沒有列老師? ●師有成我之德者,則屬于父;誘掖獎勸,以達其材,則屬于兄;麗澤互益,則屬于友。

    孟子謂師也父兄也,故五倫之中,不列其師。

     夫人生大倫,其數唯五:謂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

    而父生,師教,君食,三者相等。

    何五倫之中,不列其師?不知師有成我之德者,則屬于父。

    次則誘掖獎勸⑵,以達其材,則屬于兄。

    故孟子謂師也父兄也。

    次則麗澤⑶互益,如二月互照,二手互援,則屬于友。

    (朋從二月,友從二手,古文友作“”,又,手也,系又之變體,)故佛門每謂尋師訪友。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一第161頁 複永嘉某居士書五) 【598】舍利是怎麼回事? ●舍利,乃修行人戒定慧力所成,非煉精氣神所成。

    此殆心與道合,心與佛合者之表相耳。

    舍利也稱身骨或靈骨。

     言舍利者,系梵語。

    此雲身骨,亦雲靈骨。

    乃修行人戒定慧力所成,非煉精氣神所成。

    此殆心與道合,心與佛合者之表相耳。

    非特死而燒之,其身肉骨發變為舍利。

    古有高僧沐浴而得舍利者。

    又雪岩欽禅師剃頭,其發變成一串舍利。

    又有志心念佛,口中得舍利者。

    又有人刻《龍舒淨土文》闆,闆中出舍利者。

    又有繡佛繡經,針下得舍利者。

    又有死後燒之,舍利無數,門人皆得,有一遠遊未歸,及歸緻祭像前,感慨悲痛,遂于像前得舍利者。

    長慶閑禅師焚化之日,天大起風,煙飛三四十裡,煙所到處,皆有舍利。

    遂群收之,得四石餘。

    當知舍利,乃道力所成,丹家不知所以,妄意是精氣神之所煉耳。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第288頁 複郦隐叟書) 【599】佛弟子為什麼不可妄學濟公吃肉? ●凡佛菩薩現身,若示同凡夫,唯以道德教化人,絕不顯神通。

    若顯神通,便不能在世間住。

    唯現作颠狂者,顯則無妨,非日修行人皆宜飲酒食肉也。

    世間善人,尚不飲酒食肉,況為佛弟子,要教化衆生,而自己尚不依教奉行,則不但不能令人生信,反令人退失信心。

    故飲酒食肉不可妄學,妄學則決定要堕地獄。

     道濟禅師,乃大神通聖人,欲令一切人生正信心,故常顯不思議事。

    其飲酒食肉者,乃遮掩其聖人之德,欲令愚人見其颠狂不法,因之不甚相信,否則彼便不能在世間住矣。

    凡佛菩薩現身,若示同凡夫,唯以道德教化人,絕不顯神通。

    若顯神通,便不能在世間住,唯現作颠狂者,顯則無妨,非曰修行人皆宜飲酒食肉也。

    世間善人,尚不飲酒食肉,況為佛弟子,要教化衆生,而自己尚不依教奉行,則不但不能令人生信,反令人退失信心,故飲酒食肉不可學。

    彼吃了死的,會吐出活的。

    你吃了死的,尚不能吐出原樣的肉,何可學彼吃肉。

    彼喝了酒,能替佛裝金,能将無數大木,從井裡運來。

    汝喝了酒,把井水也運不出來,何可學他。

    《濟公傳》有幾種,唯《醉菩提》最好。

    近有流通者,雲有八本,多後人敷衍之文。

    《醉菩提》之若文若義均好,所叙之事,乃當日實事。

    世人不知所以然,不是妄學,便是妄毀。

    妄學則決定要堕地獄,妄毀則是以凡夫知見,測度神通聖人,亦屬罪過,比之學者,尚輕之多多矣。

    見其不可思議處,當生敬信,見其飲酒食肉處,絕不肯學,則得益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