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淨土法門與修持宗旨

關燈
他法。

    當以真信切願,執持名号。

    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心念耳聽,字字句句,念得分明,聽得分明,便是往生正因。

    既以此法自行,必須又以此法化他,則化功歸己,實為往生最勝資糧。

    惟當先勸自家父母兄弟妻子,以身為本,由親而疏。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一第1704頁 南京素食同緣社開示法語) 【176】佛雲衆生皆有如來智慧,是否包括信願行在内? ●如來智慧,無法不包。

     如來智慧,無法不包。

    在衆生分上,隻是理性而已。

    切勿錯認。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二第1951頁 答周文珊居士問) 【177】要了生死,做到哪一點就足夠了? ●欲了生死,實不在多,隻一真信切願,念佛求生西方足矣。

     須知吾人欲了生死,實不在多,隻一真信切願,念佛求生西方足矣。

    縱饒讀盡大藏,亦不過為成就此事而已。

    是則多亦歸少,少亦歸多。

    多少同為成就此事而已。

    則多不為多,少不為少矣。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八第1211頁 複唯佛居士書) 【178】淨土法門的修持法則是什麼? ●淨宗行人,常當如子憶母,一句佛号,不令間斷。

    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常當慚愧,常當忏悔。

    能如是者,決定往生。

     至于修持法則,常當如子憶母,行住坐卧,語默周旋,一句佛号,綿綿密密,任何事緣,不令間斷。

    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能如是者,決定往生。

    又須心念仁恕,氣象渾穆,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

    代人之勞,成人之美。

    常思己過,莫論人非。

    等覺菩薩,二六時中,禮十方佛,忏除宿業。

    況在凡地,常當慚愧,何敢自恃?若自恃者,縱有修持,皆屬魔業。

    如是之人,切勿親近,免緻日久,與之俱化。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二第891頁 淨土指要) 【179】為什麼要認清淨土法門宗旨? ●念佛求生西方一法,其大無外。

    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衆生,無不資此以成始成終也。

    世之好高務勝者,注重于開悟,不注重信願求生。

    每每皆成弄巧成拙,求升反墜。

    自誤誤人,可不哀哉,可不痛哉。

     令友陳敦複夫婦,敦行孝友,複能笃信佛法,精修淨業,洵⑴為今時不多見之人。

    今欲皈依,并受五戒,必要認清淨土法門宗旨,庶可現生了生脫死,超凡入聖。

    須知淨土法門,以信願念佛求生西方為宗旨。

    世人每每以此為平常無奇,遂以宗門參究之法為殊勝,而注重于開悟,不注重信願求生。

    美其名曰禅淨雙修,究其實,則完全是無禅無淨土。

    何以言之?不到大徹大悟,不名有禅。

    今之參禅者,誰是真到大徹大悟地位。

    由注重于參,遂将西方依正莊嚴,通通會歸自心,則信願求生之念毫無。

    雖名之曰念佛,實則與念佛之道相反。

    或又高張其辭曰,念實相佛。

    實相,雖為諸法之本,凡夫業障深重,何能做到。

    弄到歸宗,禅也靠不住,淨也靠不住。

    仗自力,即到大徹大悟地位,以惑業未斷,不能了生死。

    未悟到大徹者,更不須論。

    仗佛力,須具真信切願,念佛求生西方,方可。

    以一向以西方淨土,無量壽無量光,一一通會歸自心。

    而自心隻是徒執其名,未證其實。

    西方之佛,無感不能有應。

    自心之佛,在因無有威德。

    世之好高務勝者,每每皆成弄巧成拙,求升反墜。

    而知識欲人以圓融見稱,亦絕不肯作如是說。

    緻如來以大慈悲心,欲令一切衆生,現生即了生死,而依舊不能了。

    此生既不能了,将來或可能了,而塵沙劫又塵沙劫,仍在輪回六道中者,當居多數也。

    如真能識得此種利害,再息心看淨土各經書,方知此念佛求生西方一法,其大無外。

    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衆生,無不資此以成始成終也。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九第283頁 複張純一居士書) *** ⑴通身靠倒:通身,全身;靠,依靠;倒,倒向,投入、歸向的意思,即把身命都投入到念佛求生淨土裡去。

     ⑴敦倫盡分:就是以至誠心、厚道心依照自己的身份、地位,做好自己份内應盡的責任。

     ⑵閑邪存誠:限制、約束自己一切不利身心德行的邪思邪行,永遠保存、堅持自己符合道德的誠敬心。

     ⑴堅密:成時法師,号堅密。

    俗姓吳,徽州歙縣人。

    少為諸生。

    年二十八,出家。

    于禅、教二宗,參方略遍。

    及見蕅益大師,遂終身依止,卒傳其道。

     ⑴緘默:就是指閉口不出聲。

    緘,封口、閉口;默,無聲。

     ⑵锢蔽:意思是重重固封、重重遮蔽。

    锢,音gù,是指用東西嚴密包裹、封鎖,使之不能散失、逃逸。

    蔽,是遮蔽、掩蓋,也有不使漏失、散佚的意思。

     ⑶參究:參念佛者是誰。

     ⑷自戕:自殺。

    戕:音qiāng,殺害、殘害、傷害的意思。

     ⑴随自意三昧:也稱“非行非坐三昧”,是指除常坐三昧、常行三昧、半行半坐三昧以外之一切三昧,亦即不局限于身體行儀上之行、住、坐、卧,而含攝一切事物。

     ⑴東坡臨終之誤:蘇東坡,雖為五祖戒禅師後身,常攜阿彌陀佛像一軸以自随,曰,此吾牛西方之公據也。

    及其臨終,徑山惟琳長老,勸以勿忘西方。

    坡曰,西方即不無,但此處著不得力耳。

    門人錢世雄曰,此先生平生踐履,固宜著力。

    坡曰,著力即差,語絕而逝。

    此即以聰明自誤之鐵證。

    (三編卷四《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 ⑴洵:音馴,誠然、實在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