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淨土法門與修持宗旨

關燈
,佛難垂應,此一著要緊之極,故為道破。

    )但肯以光所說以上之事,實力行去,則與觀經淨業正因相應,與佛本願相應。

    固不必疑豫其難得往生也。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六第808頁 複王誠中居士書) 念佛人要生信發願,持佛名号,願生西方。

    離信願行三者,則無有是處。

    隻要深信切願,不必一心不亂。

    都可仗佛威力接引,往生西方。

    倘使大徹悟人,再加以念佛,必能蒙佛接引,品位加高。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一第1725頁 世界佛教居士林釋尊聖誕日開示法語) 【171】既然往生不必一心不亂,那可以一任随便嗎? ●汝不察光意,遂謂一任随便。

    眼前随便者,決非信願真切之人。

    使信願真切,決不至泛泛然随便。

    一任随便,往生也就無分了。

     汝妄想紛飛,尚欲急得一心不亂,此心即是著魔之本。

    故光謂淨土法門,重在信願。

    信願若真切,雖未得一心,亦可往生。

    若無信願,縱得一心,亦不能仗自力以了生脫死。

    故不令汝汲汲于求一心也。

    以汝之妄想紛飛,一求一心,定規著魔。

    汝不察光意,遂謂一任随便。

    眼前随便者,決非信願真切之人。

    使信願真切,決不至泛泛然随便,而均不得往生也。

    理本無障,因汝以無理為理,而自生障礙,又複尤誰。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八第1107頁 複溫光熹居士書八) 【172】淨宗行者為什麼要切戒不接受佛力? ●一個人從生至死,無一事不仗人力,何獨于了生死一大事。

    藐視佛力,喪心病狂。

    淨宗行者,所當切戒。

     若不注重信願,唯期持至一心,縱令深得一心,亦難了生脫死。

    何以故?以煩惑未盡,不能仗自力了生死。

    信願既無,不能仗佛力了生死。

    世有好高務勝者,每每侈談自力,藐視佛力。

    不知從生至死,無一事不仗人力,而不以為恥。

    何獨于了生死一大事,并佛力亦不願受,喪心病狂,一至于此。

    淨宗行者,所當切戒。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二第890頁 淨土指要) 【173】什麼人能作真念佛人?怎樣做才是真念佛人? ●通宗通教之人,方能作真念佛人。

    而一無所知一無所能之人,但止口會說話,亦可為真念佛人。

     ●念佛人須知行住坐卧食語,無非自利利他之時。

    如是念佛之菩提心就會更為殊勝。

    其次須從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吃素戒殺做起;須心心念念,對治自己習氣毛病;須恭敬至誠,字字句句,心裡念得清清楚楚,口裡念得清清楚楚;須将好體面的心完全放下。

    果能如是,方可謂為真念佛人。

     一句佛号,包括一大藏教,罄無不盡。

    通宗通教之人,方能作真念佛人。

    而一無所知一無所能之人,但止口會說話,亦可為真念佛人。

    去此兩種,則真不真皆在自己努力,依教與否耳。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第229頁 複永嘉某居士書一) 随自意三昧⑴,為上中下三根同修之行。

    念佛人雖不專以彼為主,亦不可不知。

    知此,則念佛之菩提心更為殊勝。

    以其知行住坐卧食語,無非自利利他之時也。

    然須從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吃素戒殺做起,則方為真念佛人矣。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三第550頁 複崇明黃玉如書) 佛堂日課,即依現在所訂規矩,切實修持。

    然不可一向專在事相上用功。

    必須心心念念,對治自己習氣毛病。

    能如是者,方為真念佛人。

    否則,如水泡石頭,絕無心得。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八第31頁 與明本師書) 念佛之人,當恭敬至誠,字字句句,心裡念得清清楚楚,口裡念得清清楚楚。

    果能如是,縱不能完全了無妄念,然亦不至過甚。

    多有隻圖快圖多,随口滑讀,故無效也。

    若能攝心,方可謂為真念佛人。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八第184頁 複又真師覺三居士書) 人各有所好,好空名者,必不注重實益。

    汝庶祖母,雖有數十年之修持,仍然一個俗漢,其于往生,恐難之又難矣。

    然此亦可為念佛人作頂門一針。

    必須将好體面心,完全放下,方是真念佛人。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第442頁 複念佛居士書) 【174】一心念佛,能生不生,皆不作念,這樣想對嗎? ●胡說巴道,自誤誤人,害豈有極。

    千萬不可依從,依之則往生無分。

    凡夫往生,全仗至心切念。

    彼一切付之無念,則何能感應道交。

     至于化三“一心念佛,誓生極樂,能生不生,皆不作念,至不生亦善,即是遠離疑慮之心”,乃學宗、教家之說大話。

    汝若是法身大士,則此語方為實義。

    然法身大士欲利益凡夫,亦不可說此話。

    若是博地凡夫,又求生西方,說此話,則是胡說巴道,自誤誤人,害豈有極。

    千萬不可依從,依之則往生無分。

    凡夫往生,全仗至心切念。

    彼一切付之無念,則何能感應道交。

    其感應道交者,全由至誠懇切之決定念。

    證無念者,則可說此話。

    未證無念說此話,皆成東坡臨終之誤⑴。

    可不哀哉,可不痛哉。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七第852頁 複周智茂居士書三) 【175】往生正因是什麼? ●須信願行具足。

    信之既深,則發願必切。

    發願既切,則行持必力。

    但念彌陀,莫加他法。

    真信切願,執持名号。

    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心念耳聽,字字句句,念得分明,聽得分明,便是往生正因。

     念佛一門,須信願行具足。

    信之既深,則發願必切。

    發願既切,則行持必力。

    但念彌陀,莫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