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淨土法門與修持宗旨

關燈
【158】淨土法門(念佛法門)以什麼為宗? ●以信、願、行三法為宗。

     此法門,以信、願、行三法為宗。

    信,則信我此世界是苦,信極樂世界是樂。

    信我是業力凡夫,決定不能仗自力,斷惑證真,了生脫死。

    信阿彌陀佛,有大誓願。

    若有衆生,念佛名号,求生佛國,其人臨命終時,佛必垂慈接引,令生西方。

    願,則願速出離此苦世界,願速往生彼樂世界。

    行,則至誠懇切,常念南無阿彌陀佛,時時刻刻,無令暫忘。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八第1頁 一函遍複) 念佛的宗旨,是生真信(即信),發切願(即願),專持佛号(即行)。

    信願行三,為念佛宗旨。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八第36頁 複幻修大師書) 【159】念佛決定往生的條件是什麼? ●信願行三法具足,決定往生。

    若無真信切願,縱有真行,亦不能生。

    蕅益所謂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

     若論念佛法門,唯以信願行三法為其宗要。

    三法具足,決定往生。

    若無真信切願,縱有真行,亦不能生,況悠悠泛泛者哉。

    蕅益所謂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乃三世不易之常談,三根普被之妙道也。

    宜通身靠倒⑴,庶親證實益耳。

    信願行三,十要中皆悉詳示。

    而第一要,彌陀要解五重玄義中,第三明宗,發揮三法,最為精詳。

    其後節節段段,皆有指示,宜細參閱。

    此不備書。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一第81頁 複高邵麟居士書四) 凡修念佛法門者,務須敦倫盡分⑴,閑邪存誠⑵,諸惡莫作,衆善奉行,真為生死,發菩提心,普勸同人,求生極樂。

    果能如是,則萬修萬去,決不漏一矣。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一第707頁 念佛懇辭序) 【160】修淨業的要求是什麼? ●嚴持淨戒,發菩提心,具真信願。

     凡修淨業者,第一必須嚴持淨戒,第二必須發菩提心,第三必須具真信願。

    戒為諸法之基址,菩提心為修道之主帥,信願為往生之前導。

    淨土法門,以信、願、行三法為宗。

    非信何由發願,非願何由起行,非持名妙行,何由證所信而滿所願?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

    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

    信、願、行,如鼎三足,缺一則蹶。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二第890頁 淨土指要) 【161】往生淨土需要哪三資糧? ●具足信願行,即是淨土三資糧。

    同時發慈悲心,行方便事。

    息貪嗔癡,戒殺盜淫,自利利人,更合佛意。

    臨終感動阿彌陀佛來接引生到極樂世界去。

     念佛的人,雖沒把見思煩惱斷除,但能具足信願行的淨土三資糧,臨終就能感動阿彌陀佛來接引他生到極樂世界去。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第1653頁 由上海回至靈岩開示法語) 凡我有情,聞是淨土法門者,當信娑婆極苦,西方極樂。

    當信多生已來,業障深重,匪憑佛力,驟難出離。

    當信求生決定克期得生。

    當信念佛定蒙慈悲攝受。

    由是堅定一心,願離娑婆,如囚之欲出牢獄,絕無系戀之心。

    願生西方,如客之思歸故鄉,豈有因循之念。

    從此随分随力,至心持念阿彌陀佛聖号。

    無論語默動靜,行住坐卧,迎賓待客,著衣吃飯,務令佛不離心,心不離佛。

    譬如切事系心,凡百作為,不忘此事。

    或有公私衆務,了無少暇,須于早晚十念念佛,至心發願,亦能往生。

    以阿彌陀佛曾有願雲:“十方衆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是故十念念佛,亦得往生也。

    但既念佛求生西方,必須發慈悲心,行方便事。

    息貪嗔癡,戒殺盜淫,自利利人,方合佛意。

    否則心與佛背,感應道隔。

    但種來因,難獲現果矣。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四第652頁 淨土法門普被三根論) 【162】為什麼說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号十六字為念佛法門一大綱宗? ●淨土法門,大綱在信願行三。

    必須要真為了生脫死,以發上求佛道下化衆生之大菩提心。

    修持之要: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淨土法門,以信願行三法為宗。

    必須要真為了生脫死,以發上求佛道下化衆生之大菩提心,以深信切願,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故徹悟禅師雲: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号,此十六字,為念佛法門一大綱宗。

    此乃最簡便之要訣。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三第145頁 複朱智貞居士書二) 淨土法門,大綱在信、願、行三。

    修持之要,在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無須多說,依此力行,則自可親得其益矣。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八第85頁 複湯文煊居士書二) 【163】依哪八句話,為聖為賢,了生脫死,皆有餘裕? ●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衆善奉行,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号。

     今謂隻此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衆善奉行,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号,此八句,若能依而行之,為聖為賢,了生脫死,皆有餘裕。

    佛法要妙,唯在乎誠。

    汝能始終守之以誠,則更無可言矣。

    談玄說妙,弄口頭,求神通,宜置之東洋大海外,方可親得實益耳。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五第510頁 複周伯遒居士書十八) 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衆善奉行。

    欲學佛道以脫凡俗,若不注重于此四句,則如無根之木,期其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