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淨土法門與修行利益

關燈
惡莫作,衆善奉行,災害自無從起矣。

    唯今人不明因果之理,私欲填胸,無惡不作,隻知自己,不知有人。

    讵知利人即是利己,害人甚于害己。

    故餘平素常言,因果者,聖人治天下,如來度衆生之大本也。

    舍因果而談治國平天下,何異緣木而求魚,吾未見其能有得也。

    佛言:“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如今生所作所為皆是惡事,來世定得惡果。

    如今生所作所為皆是善事,來世定得善果。

    易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書曰:“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其理與吾佛所講因果正同。

    所謂餘者,乃正報之餘,非正報也。

    本人來生後世所享受者,乃所謂本慶本殃也。

    餘報乃在其子孫,餘慶餘殃,皆其祖父所積而成者也。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第1562頁 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 【138】念佛之人平常能逢兇化吉嗎? ●倘肯志誠念佛,求生西方,生前死後,均有不可思議之利益。

    大難臨頭宜能逢兇化吉。

     若止靠人求延生,不知求阿彌陀佛,于自己壽終時,接引往生,則是見小而失大。

    倘肯志誠念佛,求生西方,生前殁後,均有不可思議之利益。

    昨一女弟子來,為一姓汪女弟子帶些食物。

    言,汪氏前兩月,一日初黑,忽來二十餘強盜,各持手槍來搶。

    其屋樓上下住七家,彼在樓中間。

    因将電燈息卻,其夫妻跪佛前求。

    而佛前之燈,若有一人吹滅。

    強盜打門不開,遂不打。

    餘六家通搶了,唯彼未失一物。

    可知念佛之人,平常尚能逢兇化吉。

    況臨命終時,往生西方之利益,比此大得不可說其形相倍數乎。

    當勸彼常念為幸。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八第96頁 複劉德護居士書) 【139】大難來臨時為什麼要志誠念佛? ●果肯志誠常念,必蒙其加被。

    縱大劫難逃,大家同歸于盡,念佛之人,當生西方。

     現在時局危險,當令一切人,同念佛,及觀音聖号,以作預防。

    果肯志誠常念,必蒙其加被。

    縱大劫難逃,大家同歸于盡,念佛之人,當生西方。

    或信願未至真切,亦多生善道。

    切不可謂不能免劫,便是白念。

    須知今生所受之苦樂,乃前生所作善惡之因所感召。

    今生所作之因,又為來生所受善惡果報之因。

    以念佛為因,則生西方,以殺盜淫為因,則堕三途,此必定之理事也。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九第356頁 複戰德克居士書二) 【140】念佛人遇到災難時結果會一樣嗎? ●宿業不同,結果各異。

    但能真切念佛,自可仗佛慈力,免彼刀兵水火。

     念佛人但能真切念佛,自可仗佛慈力,免彼刀兵水火。

    即宿業所牽,及轉地獄重報,作現生輕報,偶罹此殃。

    但于平日有真切信願,定于此時蒙佛接引。

    若夫現證三昧,固已入于聖流,自身如影,刀兵水火,皆不相礙。

    縱現遇災,實無所苦。

    而茫茫世界,曾有幾人哉。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一第151頁 複永嘉某居士書三) 【141】反正在劫難逃,念佛還有益嗎? ●仗佛慈,或于小險中得蒙被佑。

    若夫大險禍來,不能獨不受劫而死,念佛人當承佛力生西方。

    縱不生西方,亦生善道。

    決不與不念佛之人同堕惡道也。

     現在時局危險萬分,無論老幼男女,均當至心念南無阿彌陀佛,及南無觀世音菩薩,以作預防。

    今之劫運,避無可避,防不勝防。

    唯仗佛慈,或于小險中得蒙被佑。

    若夫大險禍來,或緻大家同歸于盡。

    雖念佛人不能獨不受劫而死。

    然死後之去處,各各不同。

    念佛人當承佛力生西方。

    縱不生西方,亦生善道。

    決不與不念佛之人同堕惡道也。

    此意不可不知。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三第165頁 複劉蓉閣居士書) 【142】怎樣念佛才能對治不良習氣? ●清心寡欲,攝心念南無阿彌陀佛,綿綿密密,長時憶念。

    久而久之,宿業消滅,善根增長,種種惡習,當皆逐漸消滅矣。

    又若習氣深厚,尤當專念南無觀世音菩薩,以菩薩救苦心切也。

     詳察閣下之病,由于一向好勝,故每每因氣受病,此其一。

    又以天性聰明,故帶聰明人習氣,緻于女色,不加撙節⑴。

    再加以忿怒之火,不時而起。

    譬如雙斧伐孤樹,已危險之極。

    又用同善社不良善之坐法,則又為病苦之助緣,以緻種種現象,皆由之而生。

    今若肯依清心寡欲,攝心念佛之法行之,久而久之,宿業消滅,善根增長,一切失眠、鼻梁顫動等,當皆逐漸消滅矣。

    當先看《嘉言錄》中修持方法,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綿綿密密,長時憶念。

    凡有忿怒、淫欲、好勝、賭氣等念,偶爾萌動,即作念雲,我念佛人,何可起此種心念乎?念起即息,久則凡一切勞神損身之念,皆無由而起。

    終日由佛不思議功德,加持身心,敢保不須十日,即見大效。

    若隻偶爾念一句兩句,便欲見效,則是自欺欺人。

    雖亦仍有功德,欲即由此愈病,則決不可得。

    凡事均以誠為本,修持可不用其誠,而欲得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