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淨土法門與修持者根器
關燈
小
中
大
【128】為什麼說念佛一法于在家善信,最為合機?
●善人修淨業正因,基址鞏固,故念佛能得真實利益。
又在家人身在世網,事務多端。
唯念佛一法,最為方便。
早晚于佛前随分随力,禮拜持念,回向發願。
念佛一法,乃佛法中之總持法門。
三根普被,利鈍全收。
上之則等覺菩薩,不能超出其外。
下之則逆惡凡夫,亦可預入其中。
語其淺,則婦孺均能修持。
語其深,則聖哲莫能了解。
而且于在家善信,最為合機。
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如來稱為三世諸佛淨業正因。
故凡念佛之人,必須于家庭倫常中,各盡其分。
所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婦順,主仁,仆忠者是也。
又須懲忿窒欲,閑邪存誠,諸惡莫作,衆善奉行。
而修善去惡,尤須在起心動念處,認真省察,笃實擴充而克除之。
戰兢惕厲⑴,毋或怠忽⑵,是為善人。
善人念佛,方能得念佛之真實利益。
如基址鞏固,萬丈高樓,自可随意建造矣。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二第975頁 涵江三江口仙慶寺淨業社緣起) 念佛一法,乃背塵合覺,返本歸元之第一妙法。
于在家人分上,更為親切。
以在家人身在世網,事務多端。
攝心參禅,及靜室誦經等,或勢不能為,或力不暇及。
唯念佛一法,最為方便。
早晚于佛前随分随力,禮拜持念,回向發願。
除此之外,行住坐卧,語默動靜,穿衣吃飯,一切時,一切處,皆好念。
但于潔淨處,恭敬時,或出聲,或默念,皆可。
若至不潔淨處(如登廁等),或不恭敬時(如睡眠洗浴等),但宜默念,不宜出聲。
非此時處不可念也。
睡出聲念,不但不恭敬,又且傷氣,久則成病。
默念功德,與常時一樣。
所謂念茲在茲,造次⑶必于是,颠沛⑷必于是也。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一第52頁 複鄧伯誠居士書二) 【129】為什麼無論何等根性,皆須以淨土法門為主? ●淨土法門,為三世諸佛上成佛道下化衆生之成始成終法門。
語其淺近,則三歲孩子皆能修。
語其深遠,唯佛與佛方能究盡。
今人無論上中下根,皆須一心念佛求生西方為事。
否則所學之佛法,皆為現在撐場面,未來種善根而已。
欲得真實了生死利益,難之難矣。
現今無論何等根性,皆須以淨土法門為主。
蓋淨土法門,為三世諸佛上成佛道下化衆生之成始成終法門。
語其淺近,則三歲孩子皆能修。
語其深遠,唯佛與佛方能究盡。
淨土,為凡夫依之現生了生死者。
置之不究,縱将一切法門通究得十分通徹,誰能現生将煩惱斷得淨盡無餘,而到自力了生死地位乎?仗自力者,既不能得。
仗佛力者,又以不知而不注意。
則所學之佛法,皆為現在撐場面,未來種善根而已。
欲得真實了生死利益,則難之難矣。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八第1215頁 複福州佛學社書) 今人無論上中下根,皆須以力敦倫常,主敬存誠,深信因果,廣行衆善,一心念佛求生西方為事。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三第476頁 複四川謝誠明居士書) 【130】根器較高的人怎樣修淨土? ●根器較高人也應以信願持名求生西方為正行,萬善莊嚴為助修。
居士當以研究大乘經論開圓頓解為先導,信願持名求生西方為正行。
至于居心行事,或恐過起于不知,福消于不覺。
當詳閱《安士全書》及《法苑珠林》。
自然法法頭頭,有所取則,心心念念,無或逾越矣。
倘尤恐鑒察不及,當取孚佑帝君⑴功過格著實行去,則超凡入聖,斷惑證真,于震旦國中,當推君為第一矣。
功過格乃明雲谷禅師⑵傳袁了凡者,切不可謂其落索而藐視之。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一第59頁 複鄧新安居士書) 其修持次序,當以開本知見為先導,信願念佛為正行,萬善莊嚴為助修。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第614頁 日誦經咒選錄序) 【131】為什麼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身已得法已聞該怎麼做?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
若非宿有因緣,佛經名字,尚不能聞。
況得受持讀誦,修因證果者乎。
今幸遇如來所說大乘顯密諸經,方知衣珠固在,佛性仍存。
回思從無始來,未聞佛說。
雖則具此心性,無端枉受輪回。
真堪痛哭流涕,聲震大千。
此恩此德,唯依教修行,自行化他。
方可少舒春草仰晖,夏葵向日之微忱而已。
經雲,人身難得,佛法難聞。
若非宿有因緣,佛經名字
又在家人身在世網,事務多端。
唯念佛一法,最為方便。
早晚于佛前随分随力,禮拜持念,回向發願。
念佛一法,乃佛法中之總持法門。
三根普被,利鈍全收。
上之則等覺菩薩,不能超出其外。
下之則逆惡凡夫,亦可預入其中。
語其淺,則婦孺均能修持。
語其深,則聖哲莫能了解。
而且于在家善信,最為合機。
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如來稱為三世諸佛淨業正因。
故凡念佛之人,必須于家庭倫常中,各盡其分。
所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婦順,主仁,仆忠者是也。
又須懲忿窒欲,閑邪存誠,諸惡莫作,衆善奉行。
而修善去惡,尤須在起心動念處,認真省察,笃實擴充而克除之。
戰兢惕厲⑴,毋或怠忽⑵,是為善人。
善人念佛,方能得念佛之真實利益。
如基址鞏固,萬丈高樓,自可随意建造矣。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二第975頁 涵江三江口仙慶寺淨業社緣起) 念佛一法,乃背塵合覺,返本歸元之第一妙法。
于在家人分上,更為親切。
以在家人身在世網,事務多端。
攝心參禅,及靜室誦經等,或勢不能為,或力不暇及。
唯念佛一法,最為方便。
早晚于佛前随分随力,禮拜持念,回向發願。
除此之外,行住坐卧,語默動靜,穿衣吃飯,一切時,一切處,皆好念。
但于潔淨處,恭敬時,或出聲,或默念,皆可。
若至不潔淨處(如登廁等),或不恭敬時(如睡眠洗浴等),但宜默念,不宜出聲。
非此時處不可念也。
睡出聲念,不但不恭敬,又且傷氣,久則成病。
默念功德,與常時一樣。
所謂念茲在茲,造次⑶必于是,颠沛⑷必于是也。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一第52頁 複鄧伯誠居士書二) 【129】為什麼無論何等根性,皆須以淨土法門為主? ●淨土法門,為三世諸佛上成佛道下化衆生之成始成終法門。
語其淺近,則三歲孩子皆能修。
語其深遠,唯佛與佛方能究盡。
今人無論上中下根,皆須一心念佛求生西方為事。
否則所學之佛法,皆為現在撐場面,未來種善根而已。
欲得真實了生死利益,難之難矣。
現今無論何等根性,皆須以淨土法門為主。
蓋淨土法門,為三世諸佛上成佛道下化衆生之成始成終法門。
語其淺近,則三歲孩子皆能修。
語其深遠,唯佛與佛方能究盡。
淨土,為凡夫依之現生了生死者。
置之不究,縱将一切法門通究得十分通徹,誰能現生将煩惱斷得淨盡無餘,而到自力了生死地位乎?仗自力者,既不能得。
仗佛力者,又以不知而不注意。
則所學之佛法,皆為現在撐場面,未來種善根而已。
欲得真實了生死利益,則難之難矣。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八第1215頁 複福州佛學社書) 今人無論上中下根,皆須以力敦倫常,主敬存誠,深信因果,廣行衆善,一心念佛求生西方為事。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三第476頁 複四川謝誠明居士書) 【130】根器較高的人怎樣修淨土? ●根器較高人也應以信願持名求生西方為正行,萬善莊嚴為助修。
居士當以研究大乘經論開圓頓解為先導,信願持名求生西方為正行。
至于居心行事,或恐過起于不知,福消于不覺。
當詳閱《安士全書》及《法苑珠林》。
自然法法頭頭,有所取則,心心念念,無或逾越矣。
倘尤恐鑒察不及,當取孚佑帝君⑴功過格著實行去,則超凡入聖,斷惑證真,于震旦國中,當推君為第一矣。
功過格乃明雲谷禅師⑵傳袁了凡者,切不可謂其落索而藐視之。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一第59頁 複鄧新安居士書) 其修持次序,當以開本知見為先導,信願念佛為正行,萬善莊嚴為助修。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第614頁 日誦經咒選錄序) 【131】為什麼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身已得法已聞該怎麼做?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
若非宿有因緣,佛經名字,尚不能聞。
況得受持讀誦,修因證果者乎。
今幸遇如來所說大乘顯密諸經,方知衣珠固在,佛性仍存。
回思從無始來,未聞佛說。
雖則具此心性,無端枉受輪回。
真堪痛哭流涕,聲震大千。
此恩此德,唯依教修行,自行化他。
方可少舒春草仰晖,夏葵向日之微忱而已。
經雲,人身難得,佛法難聞。
若非宿有因緣,佛經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