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蓮華
關燈
小
中
大
問:佛家所謂的六根清淨,是怎麼說的?
上人:「六根清淨」就是眼見了色,不為色塵所搖動;耳聽了聲塵,不為聲塵所搖動;鼻不為香塵所搖動;舌不為味塵所搖動;身不為觸塵所搖動;意不為法塵所搖動;能不為境界所搖動,這就叫三昧,也就是定。
「定」不一定打坐才有定,行,住,坐,卧都在定裡面。
不是說在定裡頭,就像木頭、泥巴,什麼都不知道。
他知道一切但不為一切所轉,即人能轉環境,而不為環境所轉,這叫人轉境而境不能轉人。
問答篇--政局 旅居夏威夷的中國人問: 身為海外華僑,看到中國人的命運實在悲痛,卻常有愛莫能助之歎,究竟如何能幫助中國同胞呢? 上人:盡量做善事,盡自己的心就夠了。
心裡不要存着隻是幫助中國人或某某人的狹隘思想。
凡是困苦艱難者,都要傾力相助。
更重要的是,不要發脾氣。
你能改好自己,做一個好人,就是幫助了中國。
因為你是中國人的一份子,你行得正,就能為中國增加一份正氣。
問:聽上人說過,中國人的命運壞到極點後就該好轉了,究竟還要多少的時間呢? 上人:一切唯在人心,看看中國人怎麼做。
住在美國的華僑,對中國和台灣都一樣關心,有人未雨綢缪問師父﹕ 大陸跟台灣分裂了那麼久,現在很多人擔心,中共會用武力來統一台灣或台灣會獨立,一旦發生中國人互相殘殺,這是所有中國人所不希望的,有沒有比較好的辦法? 上人:兩邊若人人都能慈祥和藹,事情就解決了,不用鬥争,很簡單。
我頭一次到台灣,台灣正在敏感的時候,台灣的人就問我,将來台灣好不好?有沒有什麼危險?當時有位居士怕我答錯了,去坐監獄,就說:「你怎麼可以問這個問題?」問問題的人很不高興。
我說:「很簡單,這沒有什麼,這是一個很容易的問題。
若台灣的人心地好,台灣就沒有問題;台灣的人心地狡詐,盡作一些犯分越理的事情,台灣就危險了。
就看台灣本身的人怎麼做。
」 問答篇--學佛 問:每當誦經及念佛号時,身體都會覺得很熱,甚至會有全身腫脹之感,這種現象是否為自性蟲子活起來之故? 上人:自性蟲子是什麼樣子?黑的?白的?黃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執着它幹什麼?你因為緊張才會有這樣的情形;你不緊張,不矯揉造作,就不會有這個煩惱。
問:散亂心念佛,應如何調伏? 上人:念多了就不亂了嘛!「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一心不亂。
」你不常常念,當然亂。
問:發願和打妄想有什麼不同? 上人:好的妄想,不妨也打一打,但不好的妄想就要把它滅了!利人的願就是妄想也不要緊,但若是利己的願就不好。
問:佛教為什麼提倡吃齋? 上人:吃葷者欲念重;吃素者欲念清。
有些宗教說,所有生靈都是為人類而預備,故人吃肉是天公地道。
但佛教是主張「同體大悲」的精神,視一切衆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故主張戒殺護生。
問:佛教為何不提倡享受? 上人:「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
」銀行的存款你不花掉,錢永遠是你的。
若吃喝玩樂,就會很快把存款用光。
問:有人說楞嚴咒隻宜齋期誦念,有人說隻能上午七點以前才可以誦。
究竟那個正确? 上人:楞嚴咒時刻都可以誦念,不要在時間上生出分别心。
譬如馬來西亞的早晨,在美國是晚上,怎麼劃分一個絕對的界限呢?學佛要破除執着,掃一切法,離一切相,不要愈學愈迷,那是弄巧成拙。
問:聽某位法師說,婦女懷孕誦楞嚴咒會流産,是否可信? 上人:胡說八道。
問:我想背誦及理解三經──《楞嚴經》、《華嚴經》、《法華經》,應從哪一經下手? 上人:「是法平等,無有高下。
」哪一部都可以,你在想不知從哪一部下手就是一個妄想。
問:佛法不離世間法,請問如何才能讓佛法圓滿的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 上人:不争,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語。
問:是否誦完經後一定要回向? 上人:回向就是着相,不回向也是着相。
凡有所執着,都是與佛法不相應的。
問:佛法原本清淨,無明從何而來? 上人:無明是從情愛生出來的,無明即是愚癡的别名。
問:如何辨别誰是真正的明師? 上人:辨别誰是真正的明師,就看他有沒有争心、貪心?看他是否是自私自利的人?看他是不是常說方便語,打妄語,卻推說是權巧方便。
如果是這樣的人,還說他是善知識,那也就是不明是非了。
問:佛菩薩是否能幫衆生擔業障? 上人:你有過能改,佛菩薩就有這個力量,赦你無罪。
但如果你有過不改,你專門靠佛菩薩來承擔你的罪業,那是不可能的。
問:經上說:「自皈依佛,當願衆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當願衆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當願衆生,統理大衆,一切無礙,合難聖衆。
」做一個出家的法師,既然要統理大衆,他所做的一切,要合乎佛道才行。
可是人不是十全十美,人到底是人,如果他自己本身的清規,都還沒有完全守住的話,這種統理大衆,不是就會誤導衆生了嗎? 上人:世間上有好就有壞。
有修行的就有不修行的,有真正去行持佛教的,但有依佛穿衣,賴佛吃飯,拿着佛教來當生意作,當企業來玩,這就是魚目混珠。
就要看每個人有沒有擇法眼。
有擇法眼,就認識孰是孰非;如果沒有擇法眼,就認賊作子,以苦為樂,颠倒黑白。
問:家中的佛像沒有開光可否敬拜? 上人:佛像開不開光,這不是問題,就看你心中有沒有執着。
佛像随時都是開光的,你要心裡執着,佛像開了光,有等于沒有開光。
問:我們要如何恢複自家本性? 上人:這說起來是很容易的,不過也是很難。
恢複本性的光明智慧,首先要欲念減少,就是要寡欲。
欲念減少智慧就現前,欲念那麼多,真正的智慧就不會現前,就是「清心寡欲,少欲知足。
」這是最初的一步。
能清心寡欲,你本有的智慧光明就現出來了。
問:佛經上說:「自性佛,人人都可以成佛。
」請上人開示,為什麼既然自己本身就是佛,而我們還要常常去拜佛? 上人:一般人所謂自己本身是佛,這不是這個本身,而是自性是佛。
可是你想要成佛,一定要修行,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明白怎麼樣能成佛,并不是說自己本身就是佛了。
譬如你要讀書,想要得到博士學位,不是說你一想得到博士學位,而必須要經過小學、中學、大學,再去修博士學位才可以的,不是這麼一說自己是佛就是佛了。
你要這樣子,那就像封我自己就是皇帝了﹕不是這樣子的。
好象泥菩薩過海,自身難保,怎麼可以教化人呢?一定要把自己修行的根基打好,才能入水不溺,入火不焚,然後才可以教化人,而不被名利所轉。
什麼叫水?就是錢。
什麼叫火?就是名。
名,利兩個字就是水,火。
見到名也邁不動步;見到利也睡不着覺。
這樣子談到成佛,是不可能的。
佛沒有一個好名的佛,也沒有一個好利的佛。
我說的話有一些人是不願意聽,不過我很願意說這個話。
問:您曾經說過:「我們現在不能夠明悟自性,是因為我們染污了娑婆世界的塵勞五欲,所以并不能夠了悟自心,識自本性。
」這怎麼說呢? 上人:所謂染污,就是雜念在心裡頭。
你想要發财,這是染污;你想要求名,這是染污;想要去追求異性,這是染污;想要吃好東西,這都是染污,都不是清淨的。
自性本來是清淨的,就因為加上這些東西,就是被染污的東西所勒住了,自性本有的智慧光明,就現不出來。
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會成佛。
一切衆生沒有不可成佛的,所以不論你是在哪一類的衆生裡,都有機會成佛,就看你修不修。
你修就可以成佛,不修就不會成佛。
問:我看佛經上說:「要往生西方,當發願。
」要怎麼發願呢? 上人:願是怕意志不堅,所以發願是幫助自己的志氣。
志在聖賢,則為聖賢;志在英雄豪傑,則為英雄豪傑;志在佛菩薩,就是佛菩薩。
我們立志是立了,恐怕意志不堅,于是要發願。
發願就表示自己願意這樣做,不後悔,不退心。
我要念不退,念茲在茲,本着我的願力去做;行不退,我的行為也本着我的願力去做。
然後得到果位,也就是位不退。
得到初果、二果、三果、四果,所以發願就是幫助自己的志氣。
在佛前發願也可以,自己堅定志氣也可以,不要做表面的工作,要真實去躬行實踐。
問:某位法師宣稱能讓人即刻開悟,一世解脫,他所傳的印心法門是否正确? 上人:很多人被迷,都是因為有貪心;人沒有貪心,他是迷不住的! 問:念「觀世音菩薩」聖号,和念「阿彌陀佛」聖号,兩者有何區别?效果是否不同? 上人:你這一分别,效果就根本沒有了。
問:哪一本經典合适入門? 上人:哪一本都合适。
問:《阿彌陀經》說衆生能持佛名号者,可以帶業往生極樂世界。
但佛教裡又強調人要自立;自力更生,才能成佛。
這兩個道理不是互相抵觸嗎? 上人:當你念佛念到一心不亂時,我問你:是佛在念,或是人在念?我相信還是靠你個人下的苦功。
念佛不是一邊念一邊打妄想,而是念到心與佛契,根境雙泯,與道合一,才能往生淨土。
不是說不用半點功夫便能成佛,成佛還是要靠自己。
在英國,南傳佛教的比丘問上人:念佛法門,南傳佛教比較少用,請問上人應修何種法門,來發起信仰心? 上人:信仰好象五味似的。
佛所說的各種法門也就好象味道似的,酸甜苦辣鹹,你不能說酸的是第一,也不能說甜的是第一,也不能說苦的是第一,也不能說辣的是第一,也不能說鹹的是第一,這是人各所好。
好吃酸的就說酸的對他好;好吃甜的,就覺得甜的對他好;好吃苦的就覺得苦對他好;好吃辣的,沒有辣的就吃不下飯。
我們無論信仰哪一個法門,若用得當然的,自然就會相應;用得不當然的,就不相應。
「定」不一定打坐才有定,行,住,坐,卧都在定裡面。
不是說在定裡頭,就像木頭、泥巴,什麼都不知道。
他知道一切但不為一切所轉,即人能轉環境,而不為環境所轉,這叫人轉境而境不能轉人。
問答篇--政局 旅居夏威夷的中國人問: 身為海外華僑,看到中國人的命運實在悲痛,卻常有愛莫能助之歎,究竟如何能幫助中國同胞呢? 上人:盡量做善事,盡自己的心就夠了。
心裡不要存着隻是幫助中國人或某某人的狹隘思想。
凡是困苦艱難者,都要傾力相助。
更重要的是,不要發脾氣。
你能改好自己,做一個好人,就是幫助了中國。
因為你是中國人的一份子,你行得正,就能為中國增加一份正氣。
問:聽上人說過,中國人的命運壞到極點後就該好轉了,究竟還要多少的時間呢? 上人:一切唯在人心,看看中國人怎麼做。
住在美國的華僑,對中國和台灣都一樣關心,有人未雨綢缪問師父﹕ 大陸跟台灣分裂了那麼久,現在很多人擔心,中共會用武力來統一台灣或台灣會獨立,一旦發生中國人互相殘殺,這是所有中國人所不希望的,有沒有比較好的辦法? 上人:兩邊若人人都能慈祥和藹,事情就解決了,不用鬥争,很簡單。
我頭一次到台灣,台灣正在敏感的時候,台灣的人就問我,将來台灣好不好?有沒有什麼危險?當時有位居士怕我答錯了,去坐監獄,就說:「你怎麼可以問這個問題?」問問題的人很不高興。
我說:「很簡單,這沒有什麼,這是一個很容易的問題。
若台灣的人心地好,台灣就沒有問題;台灣的人心地狡詐,盡作一些犯分越理的事情,台灣就危險了。
就看台灣本身的人怎麼做。
」 問答篇--學佛 問:每當誦經及念佛号時,身體都會覺得很熱,甚至會有全身腫脹之感,這種現象是否為自性蟲子活起來之故? 上人:自性蟲子是什麼樣子?黑的?白的?黃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執着它幹什麼?你因為緊張才會有這樣的情形;你不緊張,不矯揉造作,就不會有這個煩惱。
問:散亂心念佛,應如何調伏? 上人:念多了就不亂了嘛!「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一心不亂。
」你不常常念,當然亂。
問:發願和打妄想有什麼不同? 上人:好的妄想,不妨也打一打,但不好的妄想就要把它滅了!利人的願就是妄想也不要緊,但若是利己的願就不好。
問:佛教為什麼提倡吃齋? 上人:吃葷者欲念重;吃素者欲念清。
有些宗教說,所有生靈都是為人類而預備,故人吃肉是天公地道。
但佛教是主張「同體大悲」的精神,視一切衆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故主張戒殺護生。
問:佛教為何不提倡享受? 上人:「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
」銀行的存款你不花掉,錢永遠是你的。
若吃喝玩樂,就會很快把存款用光。
問:有人說楞嚴咒隻宜齋期誦念,有人說隻能上午七點以前才可以誦。
究竟那個正确? 上人:楞嚴咒時刻都可以誦念,不要在時間上生出分别心。
譬如馬來西亞的早晨,在美國是晚上,怎麼劃分一個絕對的界限呢?學佛要破除執着,掃一切法,離一切相,不要愈學愈迷,那是弄巧成拙。
問:聽某位法師說,婦女懷孕誦楞嚴咒會流産,是否可信? 上人:胡說八道。
問:我想背誦及理解三經──《楞嚴經》、《華嚴經》、《法華經》,應從哪一經下手? 上人:「是法平等,無有高下。
」哪一部都可以,你在想不知從哪一部下手就是一個妄想。
問:佛法不離世間法,請問如何才能讓佛法圓滿的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 上人:不争,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語。
問:是否誦完經後一定要回向? 上人:回向就是着相,不回向也是着相。
凡有所執着,都是與佛法不相應的。
問:佛法原本清淨,無明從何而來? 上人:無明是從情愛生出來的,無明即是愚癡的别名。
問:如何辨别誰是真正的明師? 上人:辨别誰是真正的明師,就看他有沒有争心、貪心?看他是否是自私自利的人?看他是不是常說方便語,打妄語,卻推說是權巧方便。
如果是這樣的人,還說他是善知識,那也就是不明是非了。
問:佛菩薩是否能幫衆生擔業障? 上人:你有過能改,佛菩薩就有這個力量,赦你無罪。
但如果你有過不改,你專門靠佛菩薩來承擔你的罪業,那是不可能的。
問:經上說:「自皈依佛,當願衆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當願衆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當願衆生,統理大衆,一切無礙,合難聖衆。
」做一個出家的法師,既然要統理大衆,他所做的一切,要合乎佛道才行。
可是人不是十全十美,人到底是人,如果他自己本身的清規,都還沒有完全守住的話,這種統理大衆,不是就會誤導衆生了嗎? 上人:世間上有好就有壞。
有修行的就有不修行的,有真正去行持佛教的,但有依佛穿衣,賴佛吃飯,拿着佛教來當生意作,當企業來玩,這就是魚目混珠。
就要看每個人有沒有擇法眼。
有擇法眼,就認識孰是孰非;如果沒有擇法眼,就認賊作子,以苦為樂,颠倒黑白。
問:家中的佛像沒有開光可否敬拜? 上人:佛像開不開光,這不是問題,就看你心中有沒有執着。
佛像随時都是開光的,你要心裡執着,佛像開了光,有等于沒有開光。
問:我們要如何恢複自家本性? 上人:這說起來是很容易的,不過也是很難。
恢複本性的光明智慧,首先要欲念減少,就是要寡欲。
欲念減少智慧就現前,欲念那麼多,真正的智慧就不會現前,就是「清心寡欲,少欲知足。
」這是最初的一步。
能清心寡欲,你本有的智慧光明就現出來了。
問:佛經上說:「自性佛,人人都可以成佛。
」請上人開示,為什麼既然自己本身就是佛,而我們還要常常去拜佛? 上人:一般人所謂自己本身是佛,這不是這個本身,而是自性是佛。
可是你想要成佛,一定要修行,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明白怎麼樣能成佛,并不是說自己本身就是佛了。
譬如你要讀書,想要得到博士學位,不是說你一想得到博士學位,而必須要經過小學、中學、大學,再去修博士學位才可以的,不是這麼一說自己是佛就是佛了。
你要這樣子,那就像封我自己就是皇帝了﹕不是這樣子的。
好象泥菩薩過海,自身難保,怎麼可以教化人呢?一定要把自己修行的根基打好,才能入水不溺,入火不焚,然後才可以教化人,而不被名利所轉。
什麼叫水?就是錢。
什麼叫火?就是名。
名,利兩個字就是水,火。
見到名也邁不動步;見到利也睡不着覺。
這樣子談到成佛,是不可能的。
佛沒有一個好名的佛,也沒有一個好利的佛。
我說的話有一些人是不願意聽,不過我很願意說這個話。
問:您曾經說過:「我們現在不能夠明悟自性,是因為我們染污了娑婆世界的塵勞五欲,所以并不能夠了悟自心,識自本性。
」這怎麼說呢? 上人:所謂染污,就是雜念在心裡頭。
你想要發财,這是染污;你想要求名,這是染污;想要去追求異性,這是染污;想要吃好東西,這都是染污,都不是清淨的。
自性本來是清淨的,就因為加上這些東西,就是被染污的東西所勒住了,自性本有的智慧光明,就現不出來。
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會成佛。
一切衆生沒有不可成佛的,所以不論你是在哪一類的衆生裡,都有機會成佛,就看你修不修。
你修就可以成佛,不修就不會成佛。
問:我看佛經上說:「要往生西方,當發願。
」要怎麼發願呢? 上人:願是怕意志不堅,所以發願是幫助自己的志氣。
志在聖賢,則為聖賢;志在英雄豪傑,則為英雄豪傑;志在佛菩薩,就是佛菩薩。
我們立志是立了,恐怕意志不堅,于是要發願。
發願就表示自己願意這樣做,不後悔,不退心。
我要念不退,念茲在茲,本着我的願力去做;行不退,我的行為也本着我的願力去做。
然後得到果位,也就是位不退。
得到初果、二果、三果、四果,所以發願就是幫助自己的志氣。
在佛前發願也可以,自己堅定志氣也可以,不要做表面的工作,要真實去躬行實踐。
問:某位法師宣稱能讓人即刻開悟,一世解脫,他所傳的印心法門是否正确? 上人:很多人被迷,都是因為有貪心;人沒有貪心,他是迷不住的! 問:念「觀世音菩薩」聖号,和念「阿彌陀佛」聖号,兩者有何區别?效果是否不同? 上人:你這一分别,效果就根本沒有了。
問:哪一本經典合适入門? 上人:哪一本都合适。
問:《阿彌陀經》說衆生能持佛名号者,可以帶業往生極樂世界。
但佛教裡又強調人要自立;自力更生,才能成佛。
這兩個道理不是互相抵觸嗎? 上人:當你念佛念到一心不亂時,我問你:是佛在念,或是人在念?我相信還是靠你個人下的苦功。
念佛不是一邊念一邊打妄想,而是念到心與佛契,根境雙泯,與道合一,才能往生淨土。
不是說不用半點功夫便能成佛,成佛還是要靠自己。
在英國,南傳佛教的比丘問上人:念佛法門,南傳佛教比較少用,請問上人應修何種法門,來發起信仰心? 上人:信仰好象五味似的。
佛所說的各種法門也就好象味道似的,酸甜苦辣鹹,你不能說酸的是第一,也不能說甜的是第一,也不能說苦的是第一,也不能說辣的是第一,也不能說鹹的是第一,這是人各所好。
好吃酸的就說酸的對他好;好吃甜的,就覺得甜的對他好;好吃苦的就覺得苦對他好;好吃辣的,沒有辣的就吃不下飯。
我們無論信仰哪一個法門,若用得當然的,自然就會相應;用得不當然的,就不相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