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蓮華

關燈
暴,他們還值得我去孝順嗎? 上人:「愛之深,責之切。

    」一般父母都要子女成材,他們是希望你好才苛斥備切的。

     問:家裡蟑螂,螞蟻很多,佛家講不能殺生,應該如何處理? 上人:家裡收拾幹淨,不邋遢就沒有蟑螂,蚊蠅了。

     問:佛教裡,應不應該燒紙錢? 上人:首先大家應該反省一下,鬼真的需要錢嗎?他拿錢來做什麼?買吃的?穿的?住高樓大廈?鬼若需要錢,中國鬼尚有人替他燒紙錢,西方人卻無此風俗,難道西方人都變成窮鬼?此方明是一些好利之徒,掌握一般人迷信無知的心理,才弄出燒紙錢,燒紙飛機,紙摩天樓的習俗,其實此不但不合邏輯,亦不是佛教本有的一部份。

     問:如果把個人的生辰誤放到邪道的地方,這樣會不會影響到身心? 上人:你的心裡要是正,也沒有什麼邪;你心裡要是邪,一切地方都是邪。

     問:家中原本是拜媽祖的,自從學佛後就拜佛了,媽祖是否可跟三聖一起供? 上人:你願意供滿天神佛,他們互相是不打架的。

     問:世界上很多事情,你不去争取就得不到,但師父說要「不争,不貪,不求」,這中間究竟如何取舍? 上人:你到吃飯時,就應該吃飯;不是吃飯時,就不應該吃飯。

     問:為何佛家強調寡欲? 上人:你寡欲就知足,知足就常樂,常樂就無憂了嘛! 問:佛以何種态度面對人生? 上人:慈,悲,喜,舍。

     問:貪,瞋,癡的根源何來?是往昔諸惡業?或是現世不修行? 上人:什麼都有。

    總而言之,除去就好了。

    你問它的根源,你也不除,那沒有用。

     問:人若無「貪」,如何會上進呢?人若無「癡」,如何會有恒心呢?人若無「瞋」,如何能化悲憤無力量呢? 上人:你不要弄錯了,「振作」并不是貪,那是努力去做事,并不是有妄貪妄求。

    什麼是「癡」,就是行一些愚癡的事,像玩大家樂啊!嫖啊!睹啊!「瞋」是發脾氣,這都是愚癡的行為。

     問:我在養雞場工作,一時之間無法換工作,我如何才能将養雞場變做道場,超渡它們? 上人:這是個進退維谷的難題,最好的方法是你不要去養雞,去養人。

     問:假如我們受到外面的侮辱,而沒有辦法去抵抗它的話,那我們就用佛教的忍辱功夫,但在外人的眼裡我們這是阿Q精神,究竟我們應該怎麼做? 上人:你要不為他所動,你管他阿Q,不阿Q的。

    你不是因為人說什麼,自己才忍的;你要有自己的宗旨。

     問:兒子不孝,打父母,罵父母,有什麼辦法呢? 上人:打就認了吧!誰叫你今生生了這個兒子?人跟人之間都有連帶的關系,大約你前生也是打過你的父母,所以今生受這個果報。

    你要這麼想,就沒有那麼多的愁悶。

    如果想扭轉,就念觀音菩薩,請觀音菩薩把你的怨氣解開,但要很誠心的念:「南無觀音菩薩、南無觀音菩薩、南無觀音菩薩……」誠心就會有感應。

    欠人多就還得還得多;欠人少就還得少。

     問答篇--社會 住在加拿大的中國人,對西方社會的未來憂慮,問:西方社會會走下坡嗎? 上人:就看社會上的人怎麼做,假使人人都做好事,國運必轉佳;人人都做壞事,國祚必衰。

     問:如何使社會安祥? 上人:從教育下手,教小孩孝順父母,忠于國家。

    同性戀、未婚媽媽,堕胎等種種社會上不正常的現象,不免令人憂心忡忡。

     有人問:「在這樣失序的社會環境中,做父母的應該如何來教育子女,教育自己?」 上人:你這個問題問得好,今天社會上會這樣,是因為「父而不父;母而不母。

    」父母生下子女,卻不以子女為重,隻為了貪歡縱欲,隻會生不會教。

    結了婚,不歡喜,動不動就離婚,造成子女沒有父,沒有母。

    像美國的法院判決父母離婚後,子女一星期三天跟父親住,四天跟母親住。

    跟父親住時,父親就數落其母親的不好;跟母親住,母親就說父親的壞,造成子女心想:父母親都壞,他也就跟着壞,反正也沒有人關心他,于是他就去吸毒,去做壞事。

    男人被女人拋棄,女人被男人拋棄,就各走極端;男的就搞同性戀,女的就搞性同戀,搞這種亡國滅種,不人道的行為。

     我在美國也講過同樣的話,這些問題都出在夫婦不做夫婦,父母不做父母的症結上。

    如果做父母的,能夠像古代孟母三遷一般,去關心,去教育子女,世界上就不會有問題了。

     堕胎這個問題非常嚴重。

    今天世界上會有這麼多疑難雜症,堕胎是很大因素。

    這個未出世的生命認為:你教我這麼早就死,我也不叫你善終。

    所以,就有這麼多疑難雜症發生。

     問:看到報紙上,常有「供養嬰靈」的廣告,嬰靈是可以供養的嗎? 上人:這事不能談「供養」,因為它不是三寶(佛,法,僧)。

    若說是「供養」,就落入邪見。

    應該講做「超渡」,但是此冤甚深,很難超渡。

    因為奪命債,就須以奪命還。

    但是如遇到不貪财的真修行者,可以有機會超渡他們的。

     問:台灣社會原本十分樸實,現在的人迷上六合彩,股票等,使得台灣人人變成拜金主義者,請問台灣如何能改變這些現象? 上人:人人學愚笨一點。

    因為睹六合彩,玩股票的人都是太聰明了,想要不勞而獲,想要不種地就收谷,這是反常的風氣。

     問:如果有人殺雞殺鴨為生,有何方便法門來勸解他們? 上人:凡是從前做錯的事,知道錯後,就應該改過。

    所謂:「過能改,歸于無。

    」菩薩不見衆生過。

    戒律是要你本身甘願受持,諸佛菩薩絕不會故意布設陷阱留難你,令你堕到地獄去。

    以前若犯了五戒,而今不再犯便好了。

    「以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

    」至于食肉,有人解釋「肉」字:「衆生還吃衆生肉,仔細思量人吃人」。

    為什麼一定要靠殺生來維持生活呢? 有一位女信衆很勇敢的在衆人面前承認:「我已當了九年的兇手,深感罪重,但我想修行,如何消業障?」 上人:最重要是發大慚愧心,在佛前忏悔,「罪如冰霜,佛日消融」。

     她再問:「我做了這麼大的罪業,如何盡快消除?」 上人:佛前頂禮,罪滅河沙,要拿出誠心來忏悔。

     問:聽說堕胎在佛教裡是不對的,但從前不知而犯過,今後将作如何補救? 上人: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彌天大罪,一忏便消。

     問答篇--修行 問:出家與在家修行有什麼不同? 上人:出家了便是佛的眷屬,在家則還未正式加入佛的眷屬。

    在家人的規矩沒有那麼嚴,可以結婚;出家人則要獨身,清心寡欲,去欲斷愛。

     問:在家居士如何修行?尤其是在繁忙中要抽出時間修行,最好的方式是什麼? 上人: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生氣,不要自己和自己打架,心裡不要有戰争。

    不要外面才修行,裡面就說不可以;不要在那兒吵架,這就是最好的修行。

     問:孔子學生三千,其中七十二人精通六藝,在現代社會裡,什麼叫「完人」? 上人:「有德真富貴,無德真貧窮。

    」真完人的基礎是先由五戒做起: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喝酒。

     又問:在家人也可以成完人嗎? 上人:無論在家,出家人,都可以修成完人。

     問:修入世,出世法,有什麼步驟? 上人:人道圓滿,才能修成佛道,不能跳級;人道未盡,像建房子地基不穩,不容易修成佛道。

     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一關看不破,請上人指點迷津。

     上人:生于色,死于色,如此而已。

    你看不破,你就會生在色裡,死在色裡頭。

     問:自度度人,何者為重?以何為先? 上人:兩者沒有輕重,都是一樣的。

    自度也是度人;度人也是自度。

    你要是分輕重就是錯了。

     問:除了出家修行,有沒有其他現世成佛的途徑? 上人:抽鴉片煙即刻就過瘾了,可是一犯瘾是很難受的。

    你想成佛必須腳踏實地,設身處地,躬行實踐,想投機取巧,那是大錯特錯。

     有弟子很困擾,問師父:如何斷淫心,包括意念在内。

     上人:你不想,就斷了嘛!你老是在想,它怎麼會斷?「念起即覺,覺之即無。

    」 有弟子請求指示:念什麼經或修什麼法,能最快成佛? 上人:你念不生氣的經,念不發脾氣的經,念不罵人的經;有這三種經,很快就出佛了。

     問:請問上人應該如何用方便法控制克服淫欲心,恐懼心,懷疑心? 上人:不吃肉,不吃蔥,不吃蒜,不吃一切刺激性的東西,觀想「是男子皆是我父,是女子皆是我母」,這樣一想淫欲心也不會生了。

     有憂愁才有恐懼,沒有憂愁就沒有恐懼。

    沒有自私心,也就沒有恐懼心。

    不争,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語,這樣就不需要怕了。

     為什麼有懷疑心,就是因為沒有信心,将信将疑才有懷疑。

    《華嚴經》上說:「信為道源功德母」,信一切衆生本有的智慧,這就是不懷疑。

    「日日說真話」,每天都要說真話,不打妄語。

    「不怕打與罵」,直心說真話,不怕誰打我罵我,我也要說真話。

    「殺我吾不畏」,就有人把我殺了我不怕的,怕什麼?「解脫有何罣」,真解脫有什麼罣礙的,有什麼可怕的? 問:在修行時生抗拒心,因此造成障礙,應如何對治? 上人:老虎來了要吃你,你是不是也要吃老虎?這是抗拒,你可不可以這樣做? 問:當人靜坐的時候,有時候在腦海之中,出現一般人所謂的幻想,您是否可以解釋一下,靜坐時出現的現象? 上人:這些現象都是虛幻不實的,你所看見的都是《楞嚴經》裡的五十種變化,你要把這個當作成就,這是很可憐的。

     問:我們要如何恢複自家本性? 上人:這說起來是很容易的,不過也是很難。

    恢複本性的光明智慧,首先要欲念減少,就是寡欲。

    欲念減少智慧現前,欲念那麼多,真正的智慧就不會現前,就是「清心寡欲,少欲知足」,這是最初的一步。

    能清心寡欲,你本有的智慧光明就現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