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者龍樹菩薩略傳
關燈
小
中
大
年,并盡心竭力地廣弘精妙佛法。
遵循至尊度母的指點,尊者去往南方的吉祥山。
在當地,他主修精髓妙法,并為以大弟子聖天、佛護等衆多受持佛法大德為主的無邊無量之人與非人衆生,精勤不倦地惠賜了深廣妙法。
一如佛陀再次親臨人間一般,使正法更加欣欣向榮、蒸蒸日上。
為了令佛法永不衰落、恒常住世,尊者在金剛座建造了石網欄與多達幾百座的佛塔,還對吉祥米積塔進行了裝飾,又為諸位僧衆修建了為數可觀的經堂。
并囑托馬哈嘎拉等護法承擔起(守護正法的)事業,督促贊紮嘎、增祿天母等諸位财神,務必恭敬承侍供養護持正法的諸位大德及其眷屬。
尊者以各種方式促進了正法的進一步繁榮興旺。
尊者後半生的主要精力,都投入在南方吉祥山如同世尊重返人間一般廣轉顯密之輪上面。
特别是他所撰著的《贊法界論》等論著,被人們共稱為“第三次出大法音”。
猶如佛陀當年三轉法輪一樣,将無以數計的所化之衆引入了大乘之道,使佛陀演說的了義經典之義穩如泰山、堅如磐石,不為他人所摧。
為了後世所調諸衆的利益,尊者在一生中撰寫了數目驚人的闡釋三藏四續密意之論典,包括以理證之道宣說趨入佛法圓滿精華大乘道之圓滿菩提道次第的《中觀寶鬘論》、以教證而建立此道的《經集論》、結合道次第精要與佛陀教言的《稻稈經釋》,包括《贊至尊了義文殊》等在内的《贊頌集》《密集略修》《經部修法集錦》《菩提心釋》《圓滿次第之五次第論》《中觀根本慧論頌》《六十正理論》《細研磨論》《七十空性論》《回诤論》《親友書》《百智論》《令衆生愉悅之十一頌》《八粗堕》《普賢行願品合并本釋》《夢境如意寶語》《布施語》《出世語》《八加行》《智樹論》《規範論》《養生篇》等闡釋經續密意的論典,另外還有《顯密道次第》《四續本尊修法》等異彩紛呈、不拘一格的論著。
龍樹菩薩此等壯舉,使佛法越發興盛,也使魔王波旬及其眷屬火冒三丈、嫉妒萬分,甚至到了不堪忍受的境地。
他想不出其他高招,隻好鑽入樂行王後的胎腹中(伺機作惡)。
不久王後臨産,生下一名為“具力”的太子。
(時光飛逝,鬥轉星移,具力太子在優越的環境中一天天長大了。
一天,)他的母後将一件世間珍稀難得的無縫衣贈予(愛子,太子告訴母後:)“我現在先把它收藏起來,等到有朝一日我繼位登基、治理江山之時再穿它。
”母後無奈地告訴兒子:“你的父王與龍樹阿阇黎已經成就了等壽金丹術,在阿阇黎沒有圓寂之前,你父王是不會死去的。
你這輩子恐怕沒有希望繼位執政了。
” (母後的一席話,使)具力太子生起了極大的憂傷,他抑制不住内心的失望,禁不住悲從中來、号啕大哭。
母後連忙安慰道:“你用不着哭泣,(我倒有一個主意。
)因為阿阇黎是一位安住于廣大菩薩行境界的菩薩,如果你向他索要頭顱,他必定會慨然施予的。
(如果他圓寂,)你的父王也會因此而命終。
這樣一來,你就可以登上王位了。
” (聽完母後的“高見”,具力太子躊躇滿志、躍躍欲試,)他迫不及待地趕到龍樹菩薩身前,提出了索要頭顱的要求。
大聖者龍樹菩薩思索到:“大悲世尊在因地時,也曾行持過布施頭顱等菩薩難行。
我也應當如此追循佛陀的足迹,繼承佛陀的事業。
為了懾服魔王波旬,為了利益後代衆生,為了諸大佛子能生起勇氣,我應當行此布施。
”想到這裡,尊者爽快地答應了索要頭顱的要求。
(王子喜不自禁,立刻揮起)寶劍向尊者的頭顱砍去,然而頭顱卻并沒有被砍掉。
尊者和藹地向目瞪口呆的王子解釋道:“往昔我在刈割茅草時,曾割斷過一隻小蟲的脖頸,因為這個罪過,所以用吉祥草便可以砍斷我的頭顱。
”王子遵言而行,果然如願割斷了尊者的頭顱。
此時,隻見殷紅的鮮血化為了白色的乳汁,龍樹菩薩的頭顱吟出了振聾發聩的一段自白:“我今往生極樂刹,将來亦入此身體。
” 王子擔心頭顱會重新複原,便将其扔到了一由旬以外的地方。
因為龍樹菩薩已成就了金丹術,所以其法體與頭顱都化為了頑石。
(令人驚訝的是,法體與頭顱)不但沒有随着時光的流逝而風化,而且因歲月的遞增,二者之間的距離也在一步步縮短。
等到将來重新複合之時,(複合後的新法體)就會像龍樹菩薩住于塵世一般,對衆生具有不可估量的利益。
因為大尊者龍樹菩薩長久以來獲得了登地菩薩的自在成就,所以才能在布施頭顱時,做到臨危不懼、歡天喜地。
這一切,也是在向世人宣告尊者的得地之相。
《入中論》雲:“且如佛子聞求施,思維彼聲所生樂,聖者入滅無彼樂,何況菩薩施一切。
”正如在得地之後,布施頭顱不但不會有痛苦,而且會生起超勝于比丘一禅等持的歡喜與大樂的說法一樣,龍樹菩薩已經獲得登地果位的成就,是在佛經中已經明示,世人也是有口皆碑的。
其共同部分的示現,是在吉祥山修持長達兩百年,地道功德輾轉增上,最終獲得了共稱的七地果位。
在得到一地果位之後,即能獲得于一百個世間界中化身為一百位祖師,并同時于一百位佛陀前化為一百尊身體聆聽佛法等十二種一百功德。
因為此等功德在獲得二地果位之後,更會往上遞增。
所以可想而知,尊者所擁有的功德也是不可思議的。
關于尊者的不共同示現,在《明炬論》中描述道:“大阿阇黎龍樹菩薩在獲證真如法義後,于世間界暢演各别
遵循至尊度母的指點,尊者去往南方的吉祥山。
在當地,他主修精髓妙法,并為以大弟子聖天、佛護等衆多受持佛法大德為主的無邊無量之人與非人衆生,精勤不倦地惠賜了深廣妙法。
一如佛陀再次親臨人間一般,使正法更加欣欣向榮、蒸蒸日上。
為了令佛法永不衰落、恒常住世,尊者在金剛座建造了石網欄與多達幾百座的佛塔,還對吉祥米積塔進行了裝飾,又為諸位僧衆修建了為數可觀的經堂。
并囑托馬哈嘎拉等護法承擔起(守護正法的)事業,督促贊紮嘎、增祿天母等諸位财神,務必恭敬承侍供養護持正法的諸位大德及其眷屬。
尊者以各種方式促進了正法的進一步繁榮興旺。
尊者後半生的主要精力,都投入在南方吉祥山如同世尊重返人間一般廣轉顯密之輪上面。
特别是他所撰著的《贊法界論》等論著,被人們共稱為“第三次出大法音”。
猶如佛陀當年三轉法輪一樣,将無以數計的所化之衆引入了大乘之道,使佛陀演說的了義經典之義穩如泰山、堅如磐石,不為他人所摧。
為了後世所調諸衆的利益,尊者在一生中撰寫了數目驚人的闡釋三藏四續密意之論典,包括以理證之道宣說趨入佛法圓滿精華大乘道之圓滿菩提道次第的《中觀寶鬘論》、以教證而建立此道的《經集論》、結合道次第精要與佛陀教言的《稻稈經釋》,包括《贊至尊了義文殊》等在内的《贊頌集》《密集略修》《經部修法集錦》《菩提心釋》《圓滿次第之五次第論》《中觀根本慧論頌》《六十正理論》《細研磨論》《七十空性論》《回诤論》《親友書》《百智論》《令衆生愉悅之十一頌》《八粗堕》《普賢行願品合并本釋》《夢境如意寶語》《布施語》《出世語》《八加行》《智樹論》《規範論》《養生篇》等闡釋經續密意的論典,另外還有《顯密道次第》《四續本尊修法》等異彩紛呈、不拘一格的論著。
龍樹菩薩此等壯舉,使佛法越發興盛,也使魔王波旬及其眷屬火冒三丈、嫉妒萬分,甚至到了不堪忍受的境地。
他想不出其他高招,隻好鑽入樂行王後的胎腹中(伺機作惡)。
不久王後臨産,生下一名為“具力”的太子。
(時光飛逝,鬥轉星移,具力太子在優越的環境中一天天長大了。
一天,)他的母後将一件世間珍稀難得的無縫衣贈予(愛子,太子告訴母後:)“我現在先把它收藏起來,等到有朝一日我繼位登基、治理江山之時再穿它。
”母後無奈地告訴兒子:“你的父王與龍樹阿阇黎已經成就了等壽金丹術,在阿阇黎沒有圓寂之前,你父王是不會死去的。
你這輩子恐怕沒有希望繼位執政了。
” (母後的一席話,使)具力太子生起了極大的憂傷,他抑制不住内心的失望,禁不住悲從中來、号啕大哭。
母後連忙安慰道:“你用不着哭泣,(我倒有一個主意。
)因為阿阇黎是一位安住于廣大菩薩行境界的菩薩,如果你向他索要頭顱,他必定會慨然施予的。
(如果他圓寂,)你的父王也會因此而命終。
這樣一來,你就可以登上王位了。
” (聽完母後的“高見”,具力太子躊躇滿志、躍躍欲試,)他迫不及待地趕到龍樹菩薩身前,提出了索要頭顱的要求。
大聖者龍樹菩薩思索到:“大悲世尊在因地時,也曾行持過布施頭顱等菩薩難行。
我也應當如此追循佛陀的足迹,繼承佛陀的事業。
為了懾服魔王波旬,為了利益後代衆生,為了諸大佛子能生起勇氣,我應當行此布施。
”想到這裡,尊者爽快地答應了索要頭顱的要求。
(王子喜不自禁,立刻揮起)寶劍向尊者的頭顱砍去,然而頭顱卻并沒有被砍掉。
尊者和藹地向目瞪口呆的王子解釋道:“往昔我在刈割茅草時,曾割斷過一隻小蟲的脖頸,因為這個罪過,所以用吉祥草便可以砍斷我的頭顱。
”王子遵言而行,果然如願割斷了尊者的頭顱。
此時,隻見殷紅的鮮血化為了白色的乳汁,龍樹菩薩的頭顱吟出了振聾發聩的一段自白:“我今往生極樂刹,将來亦入此身體。
” 王子擔心頭顱會重新複原,便将其扔到了一由旬以外的地方。
因為龍樹菩薩已成就了金丹術,所以其法體與頭顱都化為了頑石。
(令人驚訝的是,法體與頭顱)不但沒有随着時光的流逝而風化,而且因歲月的遞增,二者之間的距離也在一步步縮短。
等到将來重新複合之時,(複合後的新法體)就會像龍樹菩薩住于塵世一般,對衆生具有不可估量的利益。
因為大尊者龍樹菩薩長久以來獲得了登地菩薩的自在成就,所以才能在布施頭顱時,做到臨危不懼、歡天喜地。
這一切,也是在向世人宣告尊者的得地之相。
《入中論》雲:“且如佛子聞求施,思維彼聲所生樂,聖者入滅無彼樂,何況菩薩施一切。
”正如在得地之後,布施頭顱不但不會有痛苦,而且會生起超勝于比丘一禅等持的歡喜與大樂的說法一樣,龍樹菩薩已經獲得登地果位的成就,是在佛經中已經明示,世人也是有口皆碑的。
其共同部分的示現,是在吉祥山修持長達兩百年,地道功德輾轉增上,最終獲得了共稱的七地果位。
在得到一地果位之後,即能獲得于一百個世間界中化身為一百位祖師,并同時于一百位佛陀前化為一百尊身體聆聽佛法等十二種一百功德。
因為此等功德在獲得二地果位之後,更會往上遞增。
所以可想而知,尊者所擁有的功德也是不可思議的。
關于尊者的不共同示現,在《明炬論》中描述道:“大阿阇黎龍樹菩薩在獲證真如法義後,于世間界暢演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