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者龍樹菩薩略傳

關燈
匹,為十八人各個執奪,各人手中所獲均完整不破;十者夢見有多人衆聚集一處,互相鬥争論競是非。

     此十夢令大王頗感憂患,生大怖畏。

    遂問于迦葉佛,佛言:‘如所得夢非汝王有損。

    乃未來世中人壽百歲時,真實圓滿正等覺釋迦牟尼遺法中,不淨比丘弟子雖已出家,但心猶貪着殿堂名利不能解脫,則為如王所夢有一象王從窗牖出,身雖得出,然尾為窗礙者所兆;如王所夢有一渴人而井随其後者,(是彼遺法中有諸比丘,)雖身居廟堂,然未聽受他人說法之兆;如王所夢以珍珠貿易沙塵者,是乃彼時聲聞諸衆為得飲食而與他人說法之兆;如王所夢栴檀香木與常木等值者,是乃彼時有諸聲聞衆,以佛經典,視同世間外道典籍之兆;如王所夢悅意園中華果茂盛,忽為盜匪所掠者,是乃彼時不習聽聞諸衆,以僧伽受用,施予谄媚諸在家衆之兆;如王所夢大香象為諸小象刁難者,(是彼遺法中)有諸惡性比丘,壓服彼等持戒有德比丘諸衆之兆;如王所夢有一猕猴身有糞穢,将其所染污于他衆者,是彼遺法中有諸破戒者,毀謗持戒有德比丘之兆;如王所夢見猴王灌頂加冕大典者,是彼遺法中愚癡無德比丘,反為僧中上首之兆;如王所夢整塊布匹,為十八人各個執奪,各人手中所獲均完整不破者,是乃釋迦佛教法分十八部,雖複如是而佛教法亦未破壞之兆;如王所夢有多人衆聚集一處互相鬥争論競是非者,是釋迦遺法以互相争鬥競辯而趨至隐沒之兆。

    ’” 得見此經之後,聲聞十八部前嫌盡棄,進入了同心合力、攜手并肩的階段。

    他們終于明白:各教派之間,隻是各自上座的方言有所不同,服飾打扮有細微差異而已。

    除此之外,在遵從佛陀訓導、精勤修持三學、成就解脫果位方面,是完全一緻的。

    聞思修行之風又開始恢複,佛法也因此進入了一段興盛時期,這就是世人所稱的第三次結集。

     其後,佛教又逐漸趨向于衰落,特别是大乘佛教,更是呈徒有虛名、日薄西山之勢。

    在佛陀涅槃四百年之際,大聖主龍樹菩薩終于誕生于世。

     龍樹菩薩的降生地,為印度南方的碑達巴。

    當時,一位當地的大婆羅門[龍樹菩薩之父]正苦于膝下無子。

    一天,他在夢中得到授記:如果向一百位婆羅門做法宴齋食,就會得到一個兒子。

    這位心急如焚的婆羅門趕緊照辦,不久,一個男童[龍樹菩薩]終于在期待的目光中出生了。

     (令人掃興的是,)相士卻預言道:雖然嬰兒的面相很賢善,但他的壽命卻隻有七天。

    (聽到這一消息,原本欣喜若狂的父母一下子被打入了冰窟。

    不知所措之際,他們連忙)向相士讨教,希望能找到一個化解之方。

    (相士回答說:)“如果能向一百位婆羅門做法宴齋食,就能将他的壽命延至七個月;如果能向一百名比丘做法宴齋食,他的壽命就能增至七年。

    除此之外,就再也沒有其他辦法了。

    ”(聽完相士的回答,)黔驢技窮的父母也隻好遵循此策。

     随着七年期限的逼近,做父母的實在不能忍受眼睜睜地看見親生兒子的屍體出現在自己跟前,遭遇白發人送黑發人。

    不得已,隻好将(年幼的龍樹)和仆人逐出家門。

     (主仆二人從此浪迹天涯,四海為家,經曆了漫長而艱難的漂泊曆程,)他們先朝拜了羯沙流波坭,随後又流落到那爛陀寺的羅栴羅門前。

    (曆經滄桑的龍樹心事重重,百感交集地)以婉轉悠揚、令人心碎的腔調唱起了吠陀經。

    (哀怨的誦經聲打動了)一位大婆羅門,他将菩薩童子請進了家中,并關切地詢問事情原委。

     (龍樹菩薩)隻得将自己的身世娓娓道出。

    (大婆羅門聽完後,當即回答說:)如果能夠出家,就能免遭此難。

    (山窮水盡的龍樹)連忙答應了将來出家的安排。

     (大婆羅門羅栴羅)在壇城中授予(龍樹菩薩)無量壽佛摧伏死主灌頂,并囑咐他務必精進持誦密咒,特别是在第七年的最後一個晚上,更是要通宵達旦徹夜念誦。

    依此良策,終于使他擺脫了死主的圍困。

     八歲那年,他削發出家,不久便對一切世間學科,以及大小乘的所有經典通達無礙。

     之後,他拜見了早已心灰意冷的父母。

    (意外的重逢,使二老喜出望外、信心倍增。

    ) 他又向大婆羅門請求,希望能将其餘的吉祥密集等衆多密法予以傳授。

    (一直對他暗中欣賞的)大婆羅門于是欣然将續部、耳傳竅訣及教誡傾囊相賜。

     随後,他又在親教師前得受近圓戒,法号具德比丘。

    尊者以這種勇于進取的方式,在那爛陀寺圓滿地聽受了三藏四續的所有傳承。

    最主要的是,由于曆世以來一直受到至尊文殊菩薩的攝受,尊者此生也在文殊菩薩化現成天子形象的智寶菩薩前恭聆了所有顯密勝法,并将本師釋迦牟尼佛于此世間宣說的一切顯密秘密奧義徹底了達于心。

     此時,一場嚴重的饑荒正在四處蔓延,很多地方都呈現出一片赤地千裡、餓殍遍野的悲涼景象。

    那爛陀寺僧衆們也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困厄。

    (于此危急關頭,)長老羅栴羅賢任命龍樹菩薩擔當那爛陀寺安居執事的重任,令其負責僧衆們的飲食起居。

     (受命于危難之際的)龍樹菩薩慷慨應命。

    他在寺廟中以點金劑将大量紅銅變為黃金,(并以此黃金)從無有饑荒的地區換回了稻谷、青稞等所有生活資具,使該寺僧衆在十二年的饑馑中沒有受到絲毫困擾。

     随着時間的推移,失毀戒律的行為日益猖獗,并開始遍布各地,佛教内部的律藏受到了極其沉重的打擊。

    (嫉惡如仇的龍樹菩薩)不忍心(看到衰落場面的出現),于是毫不容情地将失壞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