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佛教在印度的盛衰
關燈
小
中
大
,無論說得怎樣精妙,總是妄想。
故大乘的唯一手段,要在先除去自己的妄想,妄想如能除掉,真理自然顯現。
經龍樹這樣一喝,便将當時所流行的宗教哲學一掃而空,這就是他的破邪手段。
妄想既除,真理自現,所以破邪,也就是顯正。
于此可分三層說明: 第一,客觀世界的現象,全屬虛妄的幻影,了無實在。
我們隻要看宇宙萬象,無一不是生生滅滅變幻無常的,就可證明這理。
第二,和這客觀世界相對的,就是主觀的心象,這心象也是前念去後念來,念念生滅不已,全屬妄想。
世人偏要用自己的妄想去分别客觀的現象,孰為彼,孰為此,這不過是虛妄中更添虛妄,和夢中說夢沒有兩樣。
第三,既知道主觀的心象、客觀的現象都是空的,了無實在,唯有自己除去妄念妄想,方能夠超出有限的分别,認識無限的真理,達到和宇宙實體冥然符合的境界。
所以龍樹的顯正方面,是先明客觀的空,次明主觀的空,歸到一切皆空。
這空境正是離開妄念的境界,不是完全沒有,正和雲散而見無限的天空相仿佛。
現象界的空和絕對界的空 總之,龍樹所說的空,有兩種意義:一是現象界的空,是說妄念妄想的主觀和虛妄顯現的客觀,全是幻影,空無所有。
二是絕對界的空,是說超越我們思慮以上,不可拿言語說明,也不可拿文字寫出的真實境界,因為是不可思慮、不可言說的,姑且也叫做空。
這是和現象界的了無所有的空意義全别。
這絕對的真境,佛家名為真如,“真”者是不僞的意思,“如”者是不動的意思。
龍樹創秘密佛教 龍樹不但創立大乘的顯教,并且在南印度鐵塔裡面見金剛薩埵,親受秘教的《大日經》,為後世秘密教的祖師。
所以龍樹一人實兼創顯密兩種大乘教。
後世推為釋迦以後大乘佛教的祖師,諒非無故。
無著、世親的有宗大乘 當公元第四世紀時候,龍樹的空宗大乘教一轉而為無著(梵名阿僧伽)、世親(梵名婆薮盤豆Vasubandhu)兄弟二人的有宗大乘教。
無著是犍陀羅國人,佛滅度後一千年中出世,初從小乘出家後信大乘。
他的兄弟叫世親,起初也從小乘出家,博通小乘經典,替衆人講說,随講随寫,做成一部《俱舍論》。
他的兄長無著示以大乘的道理,世親追悔從前的錯誤,要割斷自己的舌頭,以謝他從前宣揚小乘、诽謗大乘的罪過。
無著對他說:“汝既然用舌頭诽謗大乘,不如更用這舌頭贊揚大乘,何必要割斷呢?”于是世親更做《唯識論》等許多大乘論,弘宣大教(以上見《婆薮盤豆傳》)。
空無相說和一切唯心說 龍樹《中論》的空無相說,和世親《唯識論》的一切唯心說,驟然看來,似乎立于相反的地位,實則并不沖突,不過各就一方面,詳為說明而已。
龍樹是說客觀的世界和主觀的心象,都是我們妄想所現的影,倘能掃除這等妄想,那麼真實的妙理(真如)自然顯露出來。
這真如是精神的本體,真真實實存在的,不變不動的。
無著、世親的《唯識論》,就是說明這絕對不動的精神本體既然超越于一切,何故會現出這山河大地的客觀境界和妄想分别的主觀心象呢?窮究它的緣起,方知道阿賴耶識(譯為藏識,謂能含藏一切)是心的根本,一方面現出我們的身心,一方面現出山河大地,并且統貫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做生死輪回的主人翁。
這種學說,叫“賴耶緣起論”,也就是唯識論。
可知有宗大乘教,不過就龍樹未曾詳說的緣起方面特别加以發揮罷了。
大乘的空有兩大派 然而到了後來,印度的大乘教就分成空有兩大派。
這兩大潮流,愈演愈甚,就起空有的争論,經過數百年而不息。
就是傳到中國後,這空有兩派,到如今還要争執的。
第三節 大小兩乘的分别 釋迦在世說法時候,對大根器的人就說比較高深的教理,對小根器的人就說比較淺近的教理,本沒有大小乘的分别。
就是釋迦滅度後,弟子結集小乘經典,也時時有大乘的名字見于經中。
後來雖有大小二乘的分别,不過指教理的淺深,并未含有褒大貶小的意味在内。
直到馬鳴、龍樹專門提倡以後,方有看輕小乘的學風。
如今且将大小乘的分别,略舉如下: (一)
故大乘的唯一手段,要在先除去自己的妄想,妄想如能除掉,真理自然顯現。
經龍樹這樣一喝,便将當時所流行的宗教哲學一掃而空,這就是他的破邪手段。
妄想既除,真理自現,所以破邪,也就是顯正。
于此可分三層說明: 第一,客觀世界的現象,全屬虛妄的幻影,了無實在。
我們隻要看宇宙萬象,無一不是生生滅滅變幻無常的,就可證明這理。
第二,和這客觀世界相對的,就是主觀的心象,這心象也是前念去後念來,念念生滅不已,全屬妄想。
世人偏要用自己的妄想去分别客觀的現象,孰為彼,孰為此,這不過是虛妄中更添虛妄,和夢中說夢沒有兩樣。
第三,既知道主觀的心象、客觀的現象都是空的,了無實在,唯有自己除去妄念妄想,方能夠超出有限的分别,認識無限的真理,達到和宇宙實體冥然符合的境界。
所以龍樹的顯正方面,是先明客觀的空,次明主觀的空,歸到一切皆空。
這空境正是離開妄念的境界,不是完全沒有,正和雲散而見無限的天空相仿佛。
現象界的空和絕對界的空 總之,龍樹所說的空,有兩種意義:一是現象界的空,是說妄念妄想的主觀和虛妄顯現的客觀,全是幻影,空無所有。
二是絕對界的空,是說超越我們思慮以上,不可拿言語說明,也不可拿文字寫出的真實境界,因為是不可思慮、不可言說的,姑且也叫做空。
這是和現象界的了無所有的空意義全别。
這絕對的真境,佛家名為真如,“真”者是不僞的意思,“如”者是不動的意思。
龍樹創秘密佛教 龍樹不但創立大乘的顯教,并且在南印度鐵塔裡面見金剛薩埵,親受秘教的《大日經》,為後世秘密教的祖師。
所以龍樹一人實兼創顯密兩種大乘教。
後世推為釋迦以後大乘佛教的祖師,諒非無故。
無著、世親的有宗大乘 當公元第四世紀時候,龍樹的空宗大乘教一轉而為無著(梵名阿僧伽)、世親(梵名婆薮盤豆Vasubandhu)兄弟二人的有宗大乘教。
無著是犍陀羅國人,佛滅度後一千年中出世,初從小乘出家後信大乘。
他的兄弟叫世親,起初也從小乘出家,博通小乘經典,替衆人講說,随講随寫,做成一部《俱舍論》。
他的兄長無著示以大乘的道理,世親追悔從前的錯誤,要割斷自己的舌頭,以謝他從前宣揚小乘、诽謗大乘的罪過。
無著對他說:“汝既然用舌頭诽謗大乘,不如更用這舌頭贊揚大乘,何必要割斷呢?”于是世親更做《唯識論》等許多大乘論,弘宣大教(以上見《婆薮盤豆傳》)。
空無相說和一切唯心說 龍樹《中論》的空無相說,和世親《唯識論》的一切唯心說,驟然看來,似乎立于相反的地位,實則并不沖突,不過各就一方面,詳為說明而已。
龍樹是說客觀的世界和主觀的心象,都是我們妄想所現的影,倘能掃除這等妄想,那麼真實的妙理(真如)自然顯露出來。
這真如是精神的本體,真真實實存在的,不變不動的。
無著、世親的《唯識論》,就是說明這絕對不動的精神本體既然超越于一切,何故會現出這山河大地的客觀境界和妄想分别的主觀心象呢?窮究它的緣起,方知道阿賴耶識(譯為藏識,謂能含藏一切)是心的根本,一方面現出我們的身心,一方面現出山河大地,并且統貫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做生死輪回的主人翁。
這種學說,叫“賴耶緣起論”,也就是唯識論。
可知有宗大乘教,不過就龍樹未曾詳說的緣起方面特别加以發揮罷了。
大乘的空有兩大派 然而到了後來,印度的大乘教就分成空有兩大派。
這兩大潮流,愈演愈甚,就起空有的争論,經過數百年而不息。
就是傳到中國後,這空有兩派,到如今還要争執的。
第三節 大小兩乘的分别 釋迦在世說法時候,對大根器的人就說比較高深的教理,對小根器的人就說比較淺近的教理,本沒有大小乘的分别。
就是釋迦滅度後,弟子結集小乘經典,也時時有大乘的名字見于經中。
後來雖有大小二乘的分别,不過指教理的淺深,并未含有褒大貶小的意味在内。
直到馬鳴、龍樹專門提倡以後,方有看輕小乘的學風。
如今且将大小乘的分别,略舉如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