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佛教的立腳點和基本教義
關燈
小
中
大
第一節
佛教的立腳點
人生苦痛多快樂少
佛教的立腳點在于人生的多苦觀。
人們在世間,匆匆然度過一生,壽命極長的,也難得超過百年,短的就不過幾十年,極短的不過幾歲就夭折了,甚至于一出母胎就死了。
不論壽長壽短,倘若将人們從生到死的幾十年中經過的日子全部加起來,那麼是快樂的日子多呢?還是苦痛的日子多?回頭一想,任何人也能回答這個問題,他們必定要說:苦惱的日子,總比快樂的日子多。
是的,這就是人生的多苦觀。
不提起也就罷了,一提起來,是人人都能覺得到的。
宗教大都是解決人生問題的 癡愚的人,糊裡糊塗虛度一生,一切不去管他,倒也沒有什麼問題。
至于稍微聰明的人,就要對這個人生問題起懷疑。
懷疑什麼?就是人為什麼要生在世間?既然生在世間,為什麼要受這種苦惱?這問題真不容易解決,凡是宗教,大都為解決這個問題而起的。
有的說是世界最初的人不聽上帝的話,所以有罪惡苦惱;有的說是人們做事違背天意,所以要受難。
但這是不徹底的解決,有知識的人是決不肯相信他的話的。
生老病死 人們的苦惱,實際的情狀,究竟是怎麼樣?大概不外乎生、老、病、死四大段,如今且逐段來研究一下: (1)生苦。
驟然看來,生活是很快樂的,怎麼一出母胎就苦起來呢?這是我們素來不明白的,一經說穿,就的的确确是苦的了。
試想母親肚裡懷胎,胎盤是極其窄狹的,胎兒蜷曲在中間,起初就要受盡壓迫的痛苦,漸漸長大,壓迫的痛苦也随着增加。
母親喝熱湯時候,猶如沸水澆身;喝冷水的時候,猶如寒冰着體。
并且逼近腸髒膀胱,胎兒是飽嘗膿血尿屎的臭穢,不過自己不能說罷了,這是受胎時的苦楚。
至于出胎時候,突然離開溫暖的母腹,觸着周圍極冷的空氣,所以胎兒必定要大叫大哭。
他的柔嫩皮膚,要拿衣物去包裹,就和尖銳東西來錐刺他一樣的痛。
這時嬰兒雖不會說,卻已經能哭叫了,這明明是出胎時的苦楚。
出生以後,在世做人,境遇是有窮有富,地位是有高有低,相貌是有美有醜。
種種環境,都是惹起苦的根源,總名叫做生苦。
(2)老苦。
人生從幼年到壯年到老年,光陰如箭,一去不回,看看是精力強盛的青年,曾幾何時,已入衰老的境界了。
《楞嚴經》(卷二)裡描寫波斯匿王自傷衰老的一段文字最能叫人驚心動魄,今把它錄在下面:“我昔孩孺,膚腠(音湊)潤澤,年至長成,血氣充滿,而今頹齡,迫于衰耄。
形色枯悴,精神昏昧,發白面皺,逮将不久……變化密移,我誠不覺,寒暑遷流,漸至于此。
”老景催人,就在不知不覺的時候慢慢地逼上來,真是無可奈何的事。
這叫做老苦。
(3)病苦。
世間不論何人,有了這個肉體就總是免不了病痛的。
任憑你身體如何強健,病魔一來,就要叫你呻吟痛楚,卧床不起。
至于體弱多病的人,更不必說了。
病的種類雖多,但最大的原因,總在身心兩方面的不調和,如身體受寒暑,就不能讓血液循環流暢。
心中有煩惱悲哀,也能影響到血液,叫它停滞,到這時候,病魔就乘虛攻入了。
講究衛生的人,病痛就相對少些,然而總沒有一世不生病的。
這叫做病苦。
(4)死苦。
提到死字,是人們最害怕的,然而盡管害怕,誰也不能跳出死的關頭。
最有幸福的,是享得到高年,壽盡而死;其餘或是因病而死,或是遭刑戮、水、火、刀、兵而死,死路雖不是一條,歸根結底,終是一死。
死期将到,這一苦非同小可,就叫做死苦。
除以上四苦外,人們的苦痛尚多,說也說不盡,姑且不贅。
今要問究竟有沒有避苦得樂的方法?那麼可爽爽快快回答道:有的。
佛教的大目的,就是解決這個生死大問題,這問題若能解決,一切的苦,就沒有了。
要知道佛家如何能夠解決這個問題,應看下文所講的教法。
第二節 佛家的教法 自造因自受果 釋迦在菩提樹底下,靜坐思惟的結果,徹底明白人生多苦的原因,完全是人們自己造業自己得果,和上帝并沒有相幹。
我們這個軀殼,就是過去世自己造作的苦因,今世結成的苦果。
根本上既然是個苦果,無怪乎生、老、病、死的苦痛,沒有法子可以避免了。
然而人們不曉得這個道理,今世又造下許多苦因,未來世又要結成苦果。
所以生生死死,都是因果的連屬關系,聽其自然,是永沒有了期的。
釋迦所成的道,就是解脫生死的法門,這法門就是斷除生死的連鎖,達到不生不滅的涅槃境界。
詳細說來,有四谛、十二因緣、六度三種的教法。
四谛 什麼叫做“四谛”呢?“四谛”是苦、集、滅、道。
“谛”字是審察的意思,是說審察這四種道理,實實在在,是絲毫不虛的。
世間一切都是苦,就是無意識的大地山河,也時時刻刻在那裡變壞,如陵谷變遷,是我們知道的。
至于有生命的人們,身心兩方面的變壞,以及環境的壓迫,最顯明的生老病死苦痛,上文已經說過了。
人們在世間,匆匆然度過一生,壽命極長的,也難得超過百年,短的就不過幾十年,極短的不過幾歲就夭折了,甚至于一出母胎就死了。
不論壽長壽短,倘若将人們從生到死的幾十年中經過的日子全部加起來,那麼是快樂的日子多呢?還是苦痛的日子多?回頭一想,任何人也能回答這個問題,他們必定要說:苦惱的日子,總比快樂的日子多。
是的,這就是人生的多苦觀。
不提起也就罷了,一提起來,是人人都能覺得到的。
宗教大都是解決人生問題的 癡愚的人,糊裡糊塗虛度一生,一切不去管他,倒也沒有什麼問題。
至于稍微聰明的人,就要對這個人生問題起懷疑。
懷疑什麼?就是人為什麼要生在世間?既然生在世間,為什麼要受這種苦惱?這問題真不容易解決,凡是宗教,大都為解決這個問題而起的。
有的說是世界最初的人不聽上帝的話,所以有罪惡苦惱;有的說是人們做事違背天意,所以要受難。
但這是不徹底的解決,有知識的人是決不肯相信他的話的。
生老病死 人們的苦惱,實際的情狀,究竟是怎麼樣?大概不外乎生、老、病、死四大段,如今且逐段來研究一下: (1)生苦。
驟然看來,生活是很快樂的,怎麼一出母胎就苦起來呢?這是我們素來不明白的,一經說穿,就的的确确是苦的了。
試想母親肚裡懷胎,胎盤是極其窄狹的,胎兒蜷曲在中間,起初就要受盡壓迫的痛苦,漸漸長大,壓迫的痛苦也随着增加。
母親喝熱湯時候,猶如沸水澆身;喝冷水的時候,猶如寒冰着體。
并且逼近腸髒膀胱,胎兒是飽嘗膿血尿屎的臭穢,不過自己不能說罷了,這是受胎時的苦楚。
至于出胎時候,突然離開溫暖的母腹,觸着周圍極冷的空氣,所以胎兒必定要大叫大哭。
他的柔嫩皮膚,要拿衣物去包裹,就和尖銳東西來錐刺他一樣的痛。
這時嬰兒雖不會說,卻已經能哭叫了,這明明是出胎時的苦楚。
出生以後,在世做人,境遇是有窮有富,地位是有高有低,相貌是有美有醜。
種種環境,都是惹起苦的根源,總名叫做生苦。
(2)老苦。
人生從幼年到壯年到老年,光陰如箭,一去不回,看看是精力強盛的青年,曾幾何時,已入衰老的境界了。
《楞嚴經》(卷二)裡描寫波斯匿王自傷衰老的一段文字最能叫人驚心動魄,今把它錄在下面:“我昔孩孺,膚腠(音湊)潤澤,年至長成,血氣充滿,而今頹齡,迫于衰耄。
形色枯悴,精神昏昧,發白面皺,逮将不久……變化密移,我誠不覺,寒暑遷流,漸至于此。
”老景催人,就在不知不覺的時候慢慢地逼上來,真是無可奈何的事。
這叫做老苦。
(3)病苦。
世間不論何人,有了這個肉體就總是免不了病痛的。
任憑你身體如何強健,病魔一來,就要叫你呻吟痛楚,卧床不起。
至于體弱多病的人,更不必說了。
病的種類雖多,但最大的原因,總在身心兩方面的不調和,如身體受寒暑,就不能讓血液循環流暢。
心中有煩惱悲哀,也能影響到血液,叫它停滞,到這時候,病魔就乘虛攻入了。
講究衛生的人,病痛就相對少些,然而總沒有一世不生病的。
這叫做病苦。
(4)死苦。
提到死字,是人們最害怕的,然而盡管害怕,誰也不能跳出死的關頭。
最有幸福的,是享得到高年,壽盡而死;其餘或是因病而死,或是遭刑戮、水、火、刀、兵而死,死路雖不是一條,歸根結底,終是一死。
死期将到,這一苦非同小可,就叫做死苦。
除以上四苦外,人們的苦痛尚多,說也說不盡,姑且不贅。
今要問究竟有沒有避苦得樂的方法?那麼可爽爽快快回答道:有的。
佛教的大目的,就是解決這個生死大問題,這問題若能解決,一切的苦,就沒有了。
要知道佛家如何能夠解決這個問題,應看下文所講的教法。
第二節 佛家的教法 自造因自受果 釋迦在菩提樹底下,靜坐思惟的結果,徹底明白人生多苦的原因,完全是人們自己造業自己得果,和上帝并沒有相幹。
我們這個軀殼,就是過去世自己造作的苦因,今世結成的苦果。
根本上既然是個苦果,無怪乎生、老、病、死的苦痛,沒有法子可以避免了。
然而人們不曉得這個道理,今世又造下許多苦因,未來世又要結成苦果。
所以生生死死,都是因果的連屬關系,聽其自然,是永沒有了期的。
釋迦所成的道,就是解脫生死的法門,這法門就是斷除生死的連鎖,達到不生不滅的涅槃境界。
詳細說來,有四谛、十二因緣、六度三種的教法。
四谛 什麼叫做“四谛”呢?“四谛”是苦、集、滅、道。
“谛”字是審察的意思,是說審察這四種道理,實實在在,是絲毫不虛的。
世間一切都是苦,就是無意識的大地山河,也時時刻刻在那裡變壞,如陵谷變遷,是我們知道的。
至于有生命的人們,身心兩方面的變壞,以及環境的壓迫,最顯明的生老病死苦痛,上文已經說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