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什麼
關燈
小
中
大
一、凡是有生靈性命的動物,無問大小,絕對不可殺害。
二、凡是他人的财物,哪怕是一針、一草,均不能竊取。
三、除正當夫婦外,對一切男女,均不可亂行淫欲。
四、不順人情的妄言亂語,萬不可信口胡說。
五、有刺激性的麻醉品,如鴉片、煙、酒等物,點滴不可沾唇。
十五、信佛不堕三惡道 假使對于佛教能具真實信仰的人,保證你不會堕落到地獄、餓鬼、畜生的三惡道中去;因為你若真實信仰佛教,就必須奉行佛教的教義,服務社會人群,廣作自利利他的事業;不但來世不堕三惡道苦,就是目前的将來,也會獲得福德智慧的善利。
十六、誦經持咒的利益 佛教的誦經持咒,不要認為是鬼神道中的一種錢币使用品,而實際上,是莊嚴自身福慧的一種修行法門。
你若依此法門修行,一定能使你斷除煩惱業障,增長福報智慧;所以凡是學佛的人,對于誦經持咒之法,必須信受奉行;因為這種法門,除了個人修持有神速成就外,并能感應到諸佛菩薩于冥冥之中,保護我們,加被我們,使我們所求皆遂!無願不從! 十七、佛像和人心的關系 我們對于佛像的崇敬,第一是表示紀念先覺者的意義。
第二對于自己的修持,也有莫大的幫助,萬萬不要誤會是崇拜偶像,認為迷信。
因為有了外面的佛像,才能引發起内心的想象,由有内心的想象功夫,才能作到内外如一的崇高人格,甚至能達到成佛作祖的願望。
這是佛教修持的一種法門,萬不可作虛無不實看,所謂“有心便有佛,佛即心也”,你若說是沒有佛的話,那就連我們的心也沒有了!試問,你肯承認你是無心肝的人嗎? 十八、佛教徒應以熱忱待人 有真實信仰心的佛教徒,無論對什麼人,都要抱一種熱忱愛護的态度,使對方見着你發生良好印象,而容易接受你的意見和勸化;否則,在此人欲橫流的時代,剛強好鬥的衆生,實在是難調難伏。
所以佛說:我視衆生,如同赤子;菩薩行化,不舍一人。
奉告學佛諸君,善體此意,佛教前途,有厚望焉! 十九、學佛的人應該寬以待人嚴以責己 我們在社會上做人,總是愚昧自己,明察他人,到處見到人家的長短、是非、好醜、賢愚,對于自己的行為如何,卻一概不知,即使知道一點,也是自屎不臭,仍舊落到我是他非的圈子裡不能自拔!如眼能見人,不能自見一樣。
最低限度,也要原諒自己三分,這種愚癡的舉動,真是可笑得很;如其不學佛法,甯有幾人知此秘訣?所以我們學佛的人,首先就要回光返照,應該寬以待人,嚴以責己,才有向上進取的機會,和完成做人的真谛。
二十、佛教感化人的力量太大 佛教對于人生,有說不盡的利益,許多性情暴躁的人,一旦信仰了佛教,就會變得心平氣和起來;縱有多疑善妒,也會使他淳厚鎮靜,更有一般放不下、看不透的人,自從信佛以後,也能知道人生如幻,世事無常,不像以前之處處執著了。
這種感化人的力量,實在太偉大,太可貴! 二十一、大乘佛法能改善你的環境 諸位如果有志學佛,就得知道世間上的萬事萬物,都是幻化無常。
在得意順心的時候,不要歡悅;失意違心的時候,也不要嗔怨。
隻要你依照大乘佛法的指示,抱定舍己從人的宗旨,實行自行化他的主義,能努力精進做去,保證你在任何環境之下,都不能動搖你的意志,而且還能收到改荊棘為坦途,化人間成淨土的效果。
二十二、佛學能改造你的行為與欲望 佛教說:行住坐卧,四大威儀(行如風,站如松,坐如鐘,卧如弓)。
吾佛弟子,不可不遵。
這是規範吾人的行為,不要染上不良的習慣,因為現社會的一切,無論眼所見,耳所聞,身所觸,意所知,無不使你趨向聲色貨利之中,像鑽牛角一樣地愈鑽愈尖,愈無出路,愈覺痛苦!所以佛法教人在四威儀之中,或在一切施為時,須循規蹈矩,不可逾越。
更要安貧守道,知足常樂。
二十三、佛法教你怎樣做個糊塗人 古人說大智若愚,又雲難得糊塗,這二句話,粗看起來,似乎有點反常,因為世間上有聰敏智慧的人,決定不愚癡糊塗,而愚頑糊塗者,決定無有聰敏智慧。
殊不知世間一般人所認為聰敏有智者,正是被聰敏所誤的可憐蟲,處處精明強幹,讨人便宜,占人上風,放不開,看不透,苦惱一生,空無所有。
如其是真正有智慧的人,處處常帶三分呆,不與人争,懶與人鬥,知道世事如幻,有何留戀?争名奪利,又為何來?心明如鏡,形像癡呆,你在這裡熱似火,他于那邊冷如冰。
此之所謂典型的糊塗人,亦即世間上之最快樂者。
二十四、佛教是感情用事的宗教嗎 佛教不是單講感情,不顧理智的宗教,因為佛教的一切經、律、論三藏所闡明的道理,都是建立在理智上的學說,絕不是虛無飄渺的憑空之談;即使對一切苦惱衆生,所發起的同情救濟心,也都是由“心佛衆生,三無差别”的平等真理中,所表現出來的同體大悲心。
像這樣悲智雙運的偉大佛教,誰能說是感情用事的宗教? 二十五、學佛能妨礙事業嗎 一般沒有真正了解佛教的人,總在那裡東猜西疑,以為一旦信仰了佛教,就會被佛教的教條所束縛,再不能在社會上發展他的事業,甚恐妨礙他已得的工作崗位。
殊不知真正有事業感的人,正要利用佛教克苦耐勞的精神,和見微知著的智慧,來協助你的事業早日成功,因為佛學是教人向上的學問,他的教義中,亦充滿着進取的精神,何有妨礙吾人事業之情事? 二十六、學佛不存勢利心 民間有句諷刺勢利眼光的流行語說:有的捧有的,狗子咬醜的。
細想起來,倒也很有意思。
在現社會的階層下,甯有幾人,逃出這個圈套?但是在佛教的觀念上,則絕對不然;無論窮富貴賤,智愚好醜,一律勸導他信仰佛教。
因為佛家說:怨親平等,貴賤一如。
不分階級,不存勢利。
像這種真正平等的道理,隻
二、凡是他人的财物,哪怕是一針、一草,均不能竊取。
三、除正當夫婦外,對一切男女,均不可亂行淫欲。
四、不順人情的妄言亂語,萬不可信口胡說。
五、有刺激性的麻醉品,如鴉片、煙、酒等物,點滴不可沾唇。
十五、信佛不堕三惡道 假使對于佛教能具真實信仰的人,保證你不會堕落到地獄、餓鬼、畜生的三惡道中去;因為你若真實信仰佛教,就必須奉行佛教的教義,服務社會人群,廣作自利利他的事業;不但來世不堕三惡道苦,就是目前的将來,也會獲得福德智慧的善利。
十六、誦經持咒的利益 佛教的誦經持咒,不要認為是鬼神道中的一種錢币使用品,而實際上,是莊嚴自身福慧的一種修行法門。
你若依此法門修行,一定能使你斷除煩惱業障,增長福報智慧;所以凡是學佛的人,對于誦經持咒之法,必須信受奉行;因為這種法門,除了個人修持有神速成就外,并能感應到諸佛菩薩于冥冥之中,保護我們,加被我們,使我們所求皆遂!無願不從! 十七、佛像和人心的關系 我們對于佛像的崇敬,第一是表示紀念先覺者的意義。
第二對于自己的修持,也有莫大的幫助,萬萬不要誤會是崇拜偶像,認為迷信。
因為有了外面的佛像,才能引發起内心的想象,由有内心的想象功夫,才能作到内外如一的崇高人格,甚至能達到成佛作祖的願望。
這是佛教修持的一種法門,萬不可作虛無不實看,所謂“有心便有佛,佛即心也”,你若說是沒有佛的話,那就連我們的心也沒有了!試問,你肯承認你是無心肝的人嗎? 十八、佛教徒應以熱忱待人 有真實信仰心的佛教徒,無論對什麼人,都要抱一種熱忱愛護的态度,使對方見着你發生良好印象,而容易接受你的意見和勸化;否則,在此人欲橫流的時代,剛強好鬥的衆生,實在是難調難伏。
所以佛說:我視衆生,如同赤子;菩薩行化,不舍一人。
奉告學佛諸君,善體此意,佛教前途,有厚望焉! 十九、學佛的人應該寬以待人嚴以責己 我們在社會上做人,總是愚昧自己,明察他人,到處見到人家的長短、是非、好醜、賢愚,對于自己的行為如何,卻一概不知,即使知道一點,也是自屎不臭,仍舊落到我是他非的圈子裡不能自拔!如眼能見人,不能自見一樣。
最低限度,也要原諒自己三分,這種愚癡的舉動,真是可笑得很;如其不學佛法,甯有幾人知此秘訣?所以我們學佛的人,首先就要回光返照,應該寬以待人,嚴以責己,才有向上進取的機會,和完成做人的真谛。
二十、佛教感化人的力量太大 佛教對于人生,有說不盡的利益,許多性情暴躁的人,一旦信仰了佛教,就會變得心平氣和起來;縱有多疑善妒,也會使他淳厚鎮靜,更有一般放不下、看不透的人,自從信佛以後,也能知道人生如幻,世事無常,不像以前之處處執著了。
這種感化人的力量,實在太偉大,太可貴! 二十一、大乘佛法能改善你的環境 諸位如果有志學佛,就得知道世間上的萬事萬物,都是幻化無常。
在得意順心的時候,不要歡悅;失意違心的時候,也不要嗔怨。
隻要你依照大乘佛法的指示,抱定舍己從人的宗旨,實行自行化他的主義,能努力精進做去,保證你在任何環境之下,都不能動搖你的意志,而且還能收到改荊棘為坦途,化人間成淨土的效果。
二十二、佛學能改造你的行為與欲望 佛教說:行住坐卧,四大威儀(行如風,站如松,坐如鐘,卧如弓)。
吾佛弟子,不可不遵。
這是規範吾人的行為,不要染上不良的習慣,因為現社會的一切,無論眼所見,耳所聞,身所觸,意所知,無不使你趨向聲色貨利之中,像鑽牛角一樣地愈鑽愈尖,愈無出路,愈覺痛苦!所以佛法教人在四威儀之中,或在一切施為時,須循規蹈矩,不可逾越。
更要安貧守道,知足常樂。
二十三、佛法教你怎樣做個糊塗人 古人說大智若愚,又雲難得糊塗,這二句話,粗看起來,似乎有點反常,因為世間上有聰敏智慧的人,決定不愚癡糊塗,而愚頑糊塗者,決定無有聰敏智慧。
殊不知世間一般人所認為聰敏有智者,正是被聰敏所誤的可憐蟲,處處精明強幹,讨人便宜,占人上風,放不開,看不透,苦惱一生,空無所有。
如其是真正有智慧的人,處處常帶三分呆,不與人争,懶與人鬥,知道世事如幻,有何留戀?争名奪利,又為何來?心明如鏡,形像癡呆,你在這裡熱似火,他于那邊冷如冰。
此之所謂典型的糊塗人,亦即世間上之最快樂者。
二十四、佛教是感情用事的宗教嗎 佛教不是單講感情,不顧理智的宗教,因為佛教的一切經、律、論三藏所闡明的道理,都是建立在理智上的學說,絕不是虛無飄渺的憑空之談;即使對一切苦惱衆生,所發起的同情救濟心,也都是由“心佛衆生,三無差别”的平等真理中,所表現出來的同體大悲心。
像這樣悲智雙運的偉大佛教,誰能說是感情用事的宗教? 二十五、學佛能妨礙事業嗎 一般沒有真正了解佛教的人,總在那裡東猜西疑,以為一旦信仰了佛教,就會被佛教的教條所束縛,再不能在社會上發展他的事業,甚恐妨礙他已得的工作崗位。
殊不知真正有事業感的人,正要利用佛教克苦耐勞的精神,和見微知著的智慧,來協助你的事業早日成功,因為佛學是教人向上的學問,他的教義中,亦充滿着進取的精神,何有妨礙吾人事業之情事? 二十六、學佛不存勢利心 民間有句諷刺勢利眼光的流行語說:有的捧有的,狗子咬醜的。
細想起來,倒也很有意思。
在現社會的階層下,甯有幾人,逃出這個圈套?但是在佛教的觀念上,則絕對不然;無論窮富貴賤,智愚好醜,一律勸導他信仰佛教。
因為佛家說:怨親平等,貴賤一如。
不分階級,不存勢利。
像這種真正平等的道理,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