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為舟禅師語錄卷之八
關燈
小
中
大
忽自淳溪過方山訪予。
予偶外遊,至夕方回。
及晤面不識矣。
公撫掌笑雲:“某也!”相叙甚樂,故賦以志之。
春日遊行過别峰,歸來燈火夜初紅。
入門把手面生澀,道字傾聲音已通。
彼此相看霜雪裡,大家疑似夢場中。
掀翻祖窟當年事,漫話滄桑鬓不同。
又過淳溪相訪(與予同庚) 忘年共半百,彈指晤三春。
太白參同普,淳溪道義親。
水流天際月,風落樹頭塵。
湖海一瓢飲,幽居日又新。
途中五十自囑 麥秋五日卻生渠,浪迹天涯半百餘。
心外有身堪算數,杯中無物可躊蹰。
笑談麈尾憑拈弄,輕薄狂言自剪除。
洗缽江湖随挂搭,杖頭風月聽吾祛。
同林叟甘宜伯袁非池諸公登保聖寺塔 林無顔色可當時,三月遊亭罷酒卮。
古寺蒼茫龍虎柏(古柏二株名龍虎),僧堂冷落祖師眉。
新荷出水簪雲濕,老樹淩空操雪姿。
塔上铎鳴呼客語,聚談霄漢眼高窺。
初夏 初夏入新熱,花陰卧短牆。
一枝情不倦,蓋覆草頭香。
題高淳縣新橋(又名鳳皇橋系宛陵通要) 長虹穿水面,鳳眼逆流窺。
兩岸波濤靜,平帆去不危。
襟湖通宛道,負郭接京師。
任重頻來往,樓台引月随。
題龍悟庵(并引) 淳陰龍悟庵者,興于丙戌歲。
适有龍自西北來,蟠踞庵脊,頭角顯然。
稍頃,向西南飛去。
觀者以謂奇事。
邑侯丁偶題龍悟為額,恰符其兆焉。
庚子春予就醫寓此,是以知其詳,聊述志雲(庵東向)。
結草向平原,龍蟠衆目喧。
花香塗覺地,果熟布祗園。
萬頃煙波集,千林樹木繁。
開窗明四野,紅日湧當軒。
龍池和尚十月廿九三周忌日 師真高挂月明中,三載殷勤事已終。
鳥謝春林香滿地,猿啼殘雪歲寒風。
追思不教全無改,較後誰行半折衷。
卷卻簾吹燈下火,虛堂日落影淩空。
影堂告辭詩(有引) 先師去世七日,舟方入山。
正直紛紛舉措之際,及任請狀、乞銘、監刻語錄之事。
至次年五月十二日工竣,遂送闆嘉興楞嚴寺已入藏坊。
秋,舉入塔,特進山谏議。
衆心已合,非一可止爾。
故告供而往師小祥,躬禮塔頭。
見塔銘未勒,工石未程,又居兩月,以完刻立碑,遂計遠行。
己亥春,聞永首座病将危矣。
偶泊吳門,得信,以至悲感克腑髒。
遂勉詣山,乃三月初十也。
次日,即奉影堂,其永首座徒輩又作一變。
沸搖非小,固輸己赀,以為調解,事得沖融。
嗣後,商于衆,以繼席之舉,于是一衆未全肯諾言,至再方允從。
于六月一日接某入院,以影堂一應等事交代畢矣。
籲!舟雖未能盡孝,然三居禹門,共一十六個月日也。
時九月十有二日,過方山主人。
洎衆堅請住持,亦勉允,以補三年之志,而作事奉焉。
約一年三周之制畢,故先于真前作告辭雲。
師之去世舟無住,皆因師後事所累。
舟豈無能向遠行,見語嘈嘈忍将避。
師在光中鑒亦清,甯有祖道屬人治。
半年一年存與亡,兩次三翻事不易。
若彼若此有嫌疑,門牆角立何名位?寒心三反入龍池,仰面扪聲吞熱淚。
欲訴于師未及聞,猶将今古評公議。
百丈典型千古持,豈向禹門一旦棄?聽說斯語衆顔怡,故從繼舉承遴次。
既托于兄事周旋,豈不傾誠全仁義?思子于父觀其行,固假方山展終始。
就此室中縣師真,聊表一點喪心志。
陳芹供水作清飨,日焚夜火恭如侍。
雖未緝禦樹法幢,靈光虛運空不墜。
循環交際秋幾經,屈指師今三周忌。
禮師真前告作辭,乞師昭格鑒舟意。
欲負師真别此間,馨香再播他方地。
暫随雲翼寄空林,若得深栖重興記。
友人歸桑田結庵口占 味道參風曆有年,歸庵傍水近親田。
春花夏麥秋黃稻,正好安閑看雪天。
春日寄金粟孤雲和尚 憶昔看林落,年來廿四秋。
世移疏見闊,情慊澹交遊。
瘦影春聲拂,幽香谷口流。
惟憑持此意,寄語别山頭。
和 轹嚴居士中興普明寺韻 昔年問寺僧,悲感複何興。
棘草逢春剪,金沙聚日增。
願深功業就,持重道惬弘。
載帛千秋事,誰将名共登? 秋蛩吟 爾聲于類亦非雅,何以喜其秋露吟?若使夜深聽仔細,悲悲切切語寒心。
予偶外遊,至夕方回。
及晤面不識矣。
公撫掌笑雲:“某也!”相叙甚樂,故賦以志之。
春日遊行過别峰,歸來燈火夜初紅。
入門把手面生澀,道字傾聲音已通。
彼此相看霜雪裡,大家疑似夢場中。
掀翻祖窟當年事,漫話滄桑鬓不同。
又過淳溪相訪(與予同庚) 忘年共半百,彈指晤三春。
太白參同普,淳溪道義親。
水流天際月,風落樹頭塵。
湖海一瓢飲,幽居日又新。
途中五十自囑 麥秋五日卻生渠,浪迹天涯半百餘。
心外有身堪算數,杯中無物可躊蹰。
笑談麈尾憑拈弄,輕薄狂言自剪除。
洗缽江湖随挂搭,杖頭風月聽吾祛。
同林叟甘宜伯袁非池諸公登保聖寺塔 林無顔色可當時,三月遊亭罷酒卮。
古寺蒼茫龍虎柏(古柏二株名龍虎),僧堂冷落祖師眉。
新荷出水簪雲濕,老樹淩空操雪姿。
塔上铎鳴呼客語,聚談霄漢眼高窺。
初夏 初夏入新熱,花陰卧短牆。
一枝情不倦,蓋覆草頭香。
題高淳縣新橋(又名鳳皇橋系宛陵通要) 長虹穿水面,鳳眼逆流窺。
兩岸波濤靜,平帆去不危。
襟湖通宛道,負郭接京師。
任重頻來往,樓台引月随。
題龍悟庵(并引) 淳陰龍悟庵者,興于丙戌歲。
适有龍自西北來,蟠踞庵脊,頭角顯然。
稍頃,向西南飛去。
觀者以謂奇事。
邑侯丁偶題龍悟為額,恰符其兆焉。
庚子春予就醫寓此,是以知其詳,聊述志雲(庵東向)。
結草向平原,龍蟠衆目喧。
花香塗覺地,果熟布祗園。
萬頃煙波集,千林樹木繁。
開窗明四野,紅日湧當軒。
龍池和尚十月廿九三周忌日 師真高挂月明中,三載殷勤事已終。
鳥謝春林香滿地,猿啼殘雪歲寒風。
追思不教全無改,較後誰行半折衷。
卷卻簾吹燈下火,虛堂日落影淩空。
影堂告辭詩(有引) 先師去世七日,舟方入山。
正直紛紛舉措之際,及任請狀、乞銘、監刻語錄之事。
至次年五月十二日工竣,遂送闆嘉興楞嚴寺已入藏坊。
秋,舉入塔,特進山谏議。
衆心已合,非一可止爾。
故告供而往師小祥,躬禮塔頭。
見塔銘未勒,工石未程,又居兩月,以完刻立碑,遂計遠行。
己亥春,聞永首座病将危矣。
偶泊吳門,得信,以至悲感克腑髒。
遂勉詣山,乃三月初十也。
次日,即奉影堂,其永首座徒輩又作一變。
沸搖非小,固輸己赀,以為調解,事得沖融。
嗣後,商于衆,以繼席之舉,于是一衆未全肯諾言,至再方允從。
于六月一日接某入院,以影堂一應等事交代畢矣。
籲!舟雖未能盡孝,然三居禹門,共一十六個月日也。
時九月十有二日,過方山主人。
洎衆堅請住持,亦勉允,以補三年之志,而作事奉焉。
約一年三周之制畢,故先于真前作告辭雲。
師之去世舟無住,皆因師後事所累。
舟豈無能向遠行,見語嘈嘈忍将避。
師在光中鑒亦清,甯有祖道屬人治。
半年一年存與亡,兩次三翻事不易。
若彼若此有嫌疑,門牆角立何名位?寒心三反入龍池,仰面扪聲吞熱淚。
欲訴于師未及聞,猶将今古評公議。
百丈典型千古持,豈向禹門一旦棄?聽說斯語衆顔怡,故從繼舉承遴次。
既托于兄事周旋,豈不傾誠全仁義?思子于父觀其行,固假方山展終始。
就此室中縣師真,聊表一點喪心志。
陳芹供水作清飨,日焚夜火恭如侍。
雖未緝禦樹法幢,靈光虛運空不墜。
循環交際秋幾經,屈指師今三周忌。
禮師真前告作辭,乞師昭格鑒舟意。
欲負師真别此間,馨香再播他方地。
暫随雲翼寄空林,若得深栖重興記。
友人歸桑田結庵口占 味道參風曆有年,歸庵傍水近親田。
春花夏麥秋黃稻,正好安閑看雪天。
春日寄金粟孤雲和尚 憶昔看林落,年來廿四秋。
世移疏見闊,情慊澹交遊。
瘦影春聲拂,幽香谷口流。
惟憑持此意,寄語别山頭。
和 轹嚴居士中興普明寺韻 昔年問寺僧,悲感複何興。
棘草逢春剪,金沙聚日增。
願深功業就,持重道惬弘。
載帛千秋事,誰将名共登? 秋蛩吟 爾聲于類亦非雅,何以喜其秋露吟?若使夜深聽仔細,悲悲切切語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