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為舟禅師語錄卷之八

關燈
十年來名始揚。

    朝去暮回力不折,身心堅似一條鐵。

    遺風籍載牛山頭,道德名标千古碣。

    子緣生楚黃麻人,楚稱黃麻才氣神。

    難近難親終不易,為人為己要經綸。

    打東家,罵西鄰,驅耕奪食捉麒麟。

    捉得麒麟徑莫辍,踏破千溪萬嶺月。

    一回直入寶山家,傾倉倒廪不須說。

    清風滿載日,歸來恣爾師。

    顔歡相悅三拳肋,下還一把虎須捋,此是超群獅子訣。

     履冰辭省觐伴我和尚口占 龍池絕頂玉陽台,須自親登到一回。

    舉似霎溪資福老,句中兼緻正中來。

     九日前送密音禅友住壽昌寺 龍池數載不辭勞,赢得清秋眼界高。

    此際黃花香欲吐,送君含笑節前操。

     遊張公洞 徑入張公洞,玲珑醉客心。

    怪神工不易,奇巧步難尋。

    靈竅通天日,鬼形奪地陰。

    拟窮沿底路,前去峽猶深 過海會禮磬山天隐老和尚塔(幹巽向) 多年聲迹磬山隈,今日親臨到此來。

    塔立乾峰新海會,寒香獨秀一枝梅。

     中秋夜谕看月華者 一輪皎潔淨無瑕,猶較春燈光更奢。

    珍重管弦延醉客,莫教眼底妄生花。

     又得歸字 風蕩雲霞盡息機,中庭孰與是成非。

    竹林高士何相習,獨許淵明醉着衣。

     題畫雪裡梅(有雙雀一啼一宿) 一枝雪裡香寒徹,雙雀啼眠意若何?設使春風搖弄影,莫教離此别投窠。

     題畫圖帝阙 亂疊千峰雲外出,一庭風月向溪流。

    相看坐對青林下,不計前朝王與侯。

     登芝山頂谒玄帝新宮(上有三十六洞) 峰立聳霄漢,煙堆殿宇新。

    山靈多古洞,石潤少飛塵。

    羽士承仙脈,玄宮集蚤春。

    浪傳童子去,丹竈尚遺真。

    溧陽方山普陀寺影堂集 題八景詩(有引) 己亥秋九月,寓方山。

    日暇,觀眺其山,形若飛禽、獸伏之狀,可謂殊勝。

    固拟八題,曰“八景”。

    雲其坐山,形似象眠,故題曰“象屏峰”。

    于項橫落,一脈直下,如鳳翀霄,其平如掌,有印林禅師者誅茆、開辟、建寺騎上,董太史其昌書額曰“小普陀寺”。

    旁有池,流注不涸,故題曰“鳳皇池”。

    “清涼石”者,在寺之後。

    印公初撥荒,入見其石,以拄杖卓立,遂意禱雲雲,而孑然弗傾,固爾心喜默異焉,因是以成叢林,記其原,名“清涼石”也。

    寺西南有高阜,與象尾相連絡,僅對其懷,宜為“普賢台”之名。

    右有紫竹叢積茂盛,約畝許,雲“紫竹林”。

    即圓通殿側,西北有泉甘美清潔,笕入廚,可給數百口之餘,拟以天人師号,應之曰“調禦泉”。

    向有龍洞、馬沖,而合為“八景”,遂拈筆,吟詠粗索成韻,孰曰詩欤,聊記林泉之始末,亦閱笑于大方,作遊興之餘韻雲,兼不亡其人,當額曰“印林禅院”。

     青龍洞 一山特起萬山朝,山洞龍藏雲外飄。

    變化神奇看掣電,應時風雨及抽條。

     象屏峰 象屏峰擁碧雲霄,寶帶垂空落鳳毛。

    羅列溪聲長廣舌,梵音嘹呖卷松濤。

     鳳皇池 靈傑山川發秀奇,天星形落鳳皇池。

    茂林深注長流水,月照清波綠染眉。

     石馬沖 萬裡馱經白馬功,身堅石馬曆秋冬。

    名稱兩立歸僧寺,石迹堆沖馬化龍。

     調禦泉 派遠流清調禦泉,涵空印月徹深淵。

    滋生萬物成佳品,縱爾調羹必用先。

     普賢台 峨嵋山上普賢來,信步移方向此台。

    落地雲開菩薩面,放光石照象王回(嵋山有放光石)。

     紫竹林 紫竹林中身應多,善财雲裡唱玄歌。

    不知音韻誰家曲,到處聞聲向普陀。

     清涼石 清涼石上白雲封,獅子遊行不見蹤。

    哮吼之時群腦裂,文殊冷笑漫扶筇。

     又總八題成韻(方山乃金陵幹龍也) 象屏峰湧金陵浪,紫竹林開小普陀。

    石馬沖明空界月,青龍洞古碧岩阿。

    鳳皇池影天花落,調禦泉香六味和。

    殊勝清涼石上立,普賢台望遠來波。

     即原韻奉答呂秀才 影孤雲鶴過溪山,為愛林泉玉筍班。

    偶筆不堪成俚句,承箋獎谕啟柴關。

    青松皓月高崗上,白日風塵滿世間。

    若也信歸灰劫事,好偷忙裡話生閑。

     喜林叟禅兄夜話(有引) 自乙亥太白相别之後,迄今二十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