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關燈
牛,擠出奶,澆溉菩提樹。

    經過一夜,樹又長出,有一丈多高。

    滿胄王害怕以後樹會再被剪伐,就在四周用石頭築起圍牆,高二丈四尺。

    所以現在菩提樹藏蔽在石壁後面,高出石壁一丈多。

     菩提樹東精舍及佛像的故事 菩提樹東,有一座精舍,高一百六七十尺。

    下邊的基座每一面寬二十餘步,用青磚壘成,塗抹石灰。

    每層的神龛裡都有金像,四壁的雕刻形制奇特,有的作連珠圖案,有的作天仙像。

    精舍頂上,安放着一個金和銅制的阿摩落迦果(又叫寶瓶,或稱寶壺)。

    東面連接着樓閣,屋檐飛起三層,椽柱棟梁,門扇窗戶,都用镂刻的金銀裝飾,用珠玉鑲嵌。

    屋宇深邃,有三重門戶。

    外門左右各有龛室,左邊是觀自在菩薩像,右邊是彌勒菩薩像。

    兩尊像都用白銀鑄成,高十餘尺。

     在精舍的舊地,無憂王先前建造了一所小精舍,後來有一個婆羅門又做了擴建。

    當初,有一個婆羅門不信佛法,祭祀大自在天。

    他聽說大自在天神住在雪山中,就與弟弟一起前去求願。

    自在天說:“無論什麼願望,有了功德才能得到實現。

    既不是你們所能祈求的,也不是我所能使它實現的。

    ”婆羅門說:“修什麼功德可以實現心願呢?”自在天說:“要種植善種,求得福田。

    菩提樹是證得佛果的地方。

    你們應該立即回去,前往菩提樹前,修建大精舍,開鑿大水池,興辦各種供養,你們的願望就會實現。

    ”婆羅門兄弟得到大自在天的命令,生大信心,一起回去。

    哥哥修建精舍,弟弟開鑿水池。

    于是廣修供養,勤求心願。

    後來都如願以償,做了國王的大臣。

    他們凡是得到俸祿和賞賜,全都用來施舍。

     精舍建成以後,就招募工匠,準備建造一尊如來最初成佛時的像。

    經過許多年月,沒有一人應召。

    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有一個婆羅門來,對僧人們說:“我最善于畫如來的妙相。

    ”大家說:“你要造像,需要些什麼東西?”婆羅門說:“隻需要香泥。

    你們把香泥放在精舍中,再用一盞燈,為我照明。

    我進去後,你們把門關緊,六個月以後,才可開門。

    ” 僧人們當時都照他的吩咐辦理。

    等到六個月還剩四天的時候,大家感到十分奇怪,就打開了門看他,看見精舍内有一尊佛像,莊重嚴肅,結跏趺坐。

    佛右腳在上,左手提起,右手下垂,向東而坐,神态肅然,像活的一樣。

    佛像的座高四尺二寸,寬一丈二尺五寸。

    像高一丈一尺五寸,兩膝相距八尺八寸,兩肩之間六尺二寸。

    相好具足,慈顔若真,隻是右乳上面還沒有圖畫和打磨完全。

    見不到人,大家方才明白這是神在顯靈。

    僧人們悲傷感歎,很想知道究竟是怎麼回事。

    有一個沙門,從來虔誠而淳樸,夢見那位婆羅門對他說:“我是彌勒菩薩,我怕工匠們想象不出佛的聖容,所以親自前來圖畫佛像。

    佛像右手下垂,是因為從前如來将要成佛的時候,天魔前來擾亂,地神們報告天魔到來。

    其中一個首先跳出來,助佛降魔。

    如來對地神說:‘你不要害怕。

    我憑借忍的力量,必能降伏魔王。

    ’魔王說:‘誰做證人?’如來就垂手指地說:‘這裡有證人。

    ’這時候第二個地神就跳出來做證。

    所以如今佛像的手仿照當初那樣下垂。

    ”僧人們知道這是彌勒顯靈,莫不悲傷感動。

    于是在右乳上未完成的地方鑲嵌上各種珍寶,給佛像戴上珠纓寶冠,裝飾上奇珍異寶。

     設賞迦王砍伐菩提樹之後,想要毀掉這尊佛像。

    他見到佛慈祥的容顔,内心卻又不安,回駕将返,命令宰臣說:“應該除掉這尊佛像,安放一尊大自在天的像。

    ”宰臣接受了國王的命令,心中害怕,歎息說:“我要是毀壞了佛像,就會永世遭殃;要是違抗王命,則會喪身滅族。

    左右為難,到了如此地步,我該怎麼辦啊?”他召來信佛的人,當作差役,在佛像前壘起一道磚牆。

    他心裡慚愧,覺得好像是在黑暗之中做了壞事,又放上一盞明燈,在磚牆前面,畫上大自在天的像。

    事情完成,宰臣向設賞迦王做了彙報。

    設賞迦王聽到之後,内心恐懼,全身長出水疱,皮開肉綻,沒過多久,便喪了命。

    宰臣立即趕回去,拆掉磚牆。

    雖然時間過去多日,燈仍未滅。

    佛像至今還在,神奇的工藝一點未受損傷。

    佛像在深邃的房屋之中,所以燈火相繼不絕。

    要想看見佛慈祥的容顔,仍然很難看清楚,必須在早晨拿一面大而明亮的鏡子,把陽光反射進去,才看得見佛的靈相。

    凡是見到的人,自然更增傷悲之感。

     如來在印度的吠舍佉月後半月的第八天成等正覺,相當于中國的三月八日。

    上座部則說是在吠舍佉月後半月的第十五天成等正覺,相當于中國的三月十五日。

    這時候如來已經三十歲了,有的人說是三十五歲。

     菩提樹周圍聖迹 菩提樹的北邊,有佛經行的地方。

    如來成等正覺後,沒有從座位上站起身來,而繼續入定七天。

    他起身以後,到菩提樹北,經行七天。

    如來在東西之間,往來行走十餘步,奇異的花紋随他的足迹而出現,共有十八處。

    後人在這裡用磚壘起牆基,高三尺多。

    據先前的記載說:這座牆基上的聖迹能顯示人壽命的長短。

    先發一個虔誠的願望,然後再去度量。

    随着發願者壽命的長短,它們的數目也不相同。

     在經行牆基北的道路右邊,磐石上面的大精舍中有一尊佛像,做擡頭仰望之狀。

    從前如來在這裡觀看菩提樹,前後七天,眼睛一刻也不往别處看。

    如來是為了報答菩提樹的恩惠,所以這樣瞻仰。

     在菩提樹西不遠的一所大精舍中,有一尊黃銅佛像。

    佛像以奇異的珍寶裝飾,向東而立。

    前面有一塊青色的石頭,紋理和色彩都很奇特,是從前如來初成正覺時,梵王為他建造七寶堂,帝釋為他建造七寶座,佛坐在上面,入定七天的地方。

    石頭放出神異的光輝,照着菩提樹。

    離大聖的時代已經太久,寶石變成了石頭。

     菩提樹南邊不遠,有一座塔,高一百餘尺,是無憂王所建造的。

    菩薩在尼連禅河裡沐浴以後,打算前往菩提樹,他心裡想:“用什麼來做座位呢?”不一會兒,他就想出來了,應當用淨草。

    天帝釋将自身變作割草人,挑着一擔淨草,在路上走。

    菩薩對他說:“您挑的草,能給我一點嗎?”割草人聽到吩咐,恭敬地把草獻給菩薩。

    菩薩接受以後,就拿着草,繼續往前。

     接受淨草的地方東北不遠,有一座塔,是菩薩将要成佛的時候,青雀和群鹿呈祥的地方。

    在印度的吉兆當中,這是最好的一種。

    所以淨居天照着世間的習慣,成群地繞着菩薩飛行,來顯示他的靈妙和神聖。

     菩提樹東邊,大路左右,各有一座塔,是魔王擾亂菩薩的地方。

    菩薩将要證得佛果的時候,魔王勸說他做轉輪王。

    勸說無效,魔王傷心而歸,魔王的女兒們請求前去引誘菩薩。

    菩薩的神威使她們美貌的面容變得衰老,她們拖着瘦弱的身體,拄着拐杖,相互攙扶着一齊走開。

     菩提樹西北的精舍中,有一尊迦葉波佛像。

    佛像靈妙神聖,時放光輝。

    據先前的記載說:若是有人誠心誠意,旋繞七周,就能在自己轉生處,獲得宿命智。

     迦葉波佛精舍西北的兩間磚室裡,各有一尊地神的像。

    從前如來将要成正覺,一個地神報告魔王的到來,一個地神為佛做證。

    後人為了紀念他們的功績,造像表彰他們的功德。

     郁金香塔 菩提樹圍牆西不遠,有一座塔,名叫郁金香。

    塔高四十餘尺,是漕矩吒國的商主所建造的。

    從前,漕矩吒國有一位大商主,敬奉天神,祈求福利,輕蔑佛法,不信因果報應。

    後來他領着一幫商人去做買賣。

    他們泛舟南海,遭遇大風,迷失了方向。

    船随着波濤,到處漂蕩了三年。

    儲備的糧食吃光了,再也沒有東西可以充饑。

    一船的人,朝不慮夕。

    大家隻能一心念誦所祭祀的天神,可心神疲憊下的念誦并沒有效果。

    不一會兒,看見一座大山,山上崇崖峻嶺。

    又有兩個太陽,光芒相連,照得雪亮。

    這時商人們互相慶幸說:“我們有福,遇見這座大山,我們應該停靠到這山上去,就會平安無事。

    ”商主卻說:“這不是山,是摩竭大魚。

    崇崖峻嶺,是魚的須。

    兩個太陽光芒相連,是魚眼睛的光。

    ”話音未落,船就開始向魚漂過去。

     于是商主對同伴們說:“我聽說觀自在菩薩能夠在人們遭遇危險時送來安樂。

    我們應該各自虔誠地念誦他的名字。

    ”大家便同聲念誦觀自在菩薩的名字,表示皈依。

    高山消失,兩個太陽也沒有了。

    不一會兒,隻見一位沙門,舉止安詳,拄着錫杖,淩空而來,救助他們免遭沉溺之禍。

    不到一個時辰,商人們就回到本國。

    商人們因此有了堅定的信仰,一心追求功德。

    他們建造了一座塔,敬修供養,用郁金香泥塗抹塔的周圍上下。

    商主信仰佛教之後,領着志同道合的商人,親自去禮拜聖迹,瞻仰菩提樹。

    還沒來得及回去,時間已經過了整整一個月。

    商人們走在一起,互相說道:“山河阻隔,鄉國遙遠。

    如今我們在這裡,先前建造的那座塔誰來灑掃呢?”話剛說完,轉過彎突然見到有一座塔。

    大家驚奇這塔是從哪裡來的,上前仔細一看,原來就是在本國所建的那一座塔。

    所以現在印度就用郁金一名來稱呼這座塔。

     如來受奶粥處 菩提樹圍牆東南角,尼拘律樹側的塔旁邊,有一所精舍,裡面是一尊佛的坐像。

    從前如來剛剛證得佛果的時候,大梵天王在這裡請求如來轉妙法輪。

     菩提樹的圍牆内,四個角上都有一座大塔。

    從前如來接受吉祥草後,前往菩提樹,先經過這四個角,大地震動。

    走到金剛座,才得安靜。

    樹的圍牆内,聖迹鱗次栉比,難以備舉。

     菩提樹圍牆外西南面有一座塔,是獻奶粥的兩個牧女的舊居。

    旁邊的塔,是牧女煮粥的地方。

    再旁邊的塔,是如來接受粥的地方。

     目支鄰陀龍王池 菩提樹圍牆的南門外有一個大水池,方圓七百餘步。

    清澈的水波像明鏡一樣,魚龍潛居,是婆羅門兄弟奉大自在天之命所開鑿的。

    再南邊的一個水池,是從前如來初成正覺,正要洗衣服和洗澡時,由天帝釋為佛變化而成。

    水池西邊有一塊大石頭,是佛洗完衣服,正要曬衣,由天帝釋從大雪山搬來的。

    它旁邊的塔,是如來縫補舊衣服的地方。

    再南邊樹林中的塔,是如來接受窮苦老婦人布施舊衣服的地方。

     帝釋化池東邊的樹林中,有目支鄰陀龍王池,池水清黑,水味甘美。

    池的西岸有小精舍,中有佛像。

    從前如來初成正覺,在這裡靜坐,入定七天。

    當時龍王為了保衛如來,就用自己的身體繞佛七周,變化出許多頭,從上面垂下來作為蓋,因此水池東岸有龍的洞室。

     目支鄰陀龍王池東邊樹林中的精舍,有一尊佛瘦弱之像。

    旁邊有佛經行的地方,長七十餘步,南北各有畢缽羅樹。

    因此現在當地人的習慣,要是有病,就用香油塗像,病多半能夠痊愈。

    這是菩薩修苦行的地方。

    如來為了降伏外道,又接受了魔王的請求,于是苦行六年。

    他每天隻吃一麻一麥,形容憔悴,身體幹瘦,往來經行,扶着樹才站得起來。

     商主獻炒麥粉及四天王獻缽處 菩薩苦行畢缽羅樹的旁邊,有一座塔,是阿若憍陳如等五人的住處。

    當初太子棄家出走,遊行山野,住在樹林裡,淨飯王就命令五個人去随從伺候。

    太子修苦行以後,憍陳如等人也跟着修苦行。

     憍陳如等人住處的東南,有一座塔,是菩薩入尼連禅那河沐浴的地方。

    河邊不遠,是菩薩接受奶粥的地方。

    旁邊的塔,是兩位長者獻炒麥粉和蜜的地方。

    佛在樹下結跏趺坐,靜默入定,享受解脫之樂,七天之後,方從定起。

    這時候有兩位商主從樹林外經過,樹神告訴商主說:“釋迦族的太子如今正在這樹林裡,他剛剛證得佛果,凝神入定,四十九天沒有吃東西。

    你們有什麼就向他獻上什麼,會獲得大利益。

    ”兩個商主各自拿出預備在路上吃的炒麥粉和蜜獻上,世尊接受了。

     長者獻炒麥粉處旁邊有一座塔,是四天王獻缽的地方。

    商主獻上炒麥粉和蜜,世尊就想,用什麼容器來接受。

    這時四天王從四方前來,各自手捧金缽獻上。

    世尊不說話,沒有接受,認為出家人不宜使用這樣的東西。

    四天王舍棄金缽,獻上銀缽,甚至獻上頗胝、琉璃、瑪瑙、車渠、珍珠等做的缽,世尊同樣都沒有接受。

    四天王各自回宮,取來石缽,紫青顔色,光可照人,重新獻上。

    世尊為了不厚此薄彼,把四個石缽都一起收下,依次疊起,壓成一個。

    所以它的外面有四條邊。

     如來為母親說法及化度迦葉波兄弟處 四天王獻缽處旁邊不遠,有一座塔,是如來為母親說法的地方。

    如來既成正覺,被稱作天神和人的導師。

    他的母親摩耶從天宮來到這裡,世尊按照她的根機,教導她,使她快樂并獲得利益。

    旁邊有一個幹涸的水池,岸上有一座塔,是從前如來顯示種種神變,化度有緣人的地方。

     顯示神變處旁邊有一座塔,是如來化度優樓頻螺迦葉波三兄弟及其一千門人的地方。

    如來剛剛垂示佛教的道理,随應機緣,降伏外道,這時優樓頻螺迦葉波的五百門人就要求接受佛的教導。

    迦葉波說:“我也和你們一起,從錯誤的道路上回過頭來。

    ”他們于是一起來到佛那裡。

    如來告訴他們說:“你們不要穿鹿皮衣,把祭火用的器具扔掉。

    ”當時那些婆羅門恭恭敬敬,照着佛的教導,把鹿皮衣和祭火的器具扔進了尼連禅河。

    捺地迦葉波看見那些祭器在河裡漂流,就和他的門人們一起去看他哥哥的動靜。

    看見哥哥已經改正了信仰,他也跟着做了僧人。

    伽耶迦葉波與他的兩百個門人聽說他的哥哥抛棄了以前的信仰,也到佛那裡,希望修習梵行。

     化度迦葉波兄弟處西北有一座塔,是如來降伏迦葉波所祭祀的火龍的地方。

    如來将要化度某人的時候,會先降伏他的崇拜對象,于是住進了婆羅門所祭祀的火龍的洞室。

    天黑以後,龍噴煙吐火。

    佛既已入定,也放出火光。

    洞室大開,猛烈的火焰燒得通亮。

    那些婆羅門師害怕大火會傷害佛,都奔赴現場,悲傷号哭。

    優樓頻螺迦葉波對他的徒弟們說:“從現在的情況看,未必是火。

    應該是沙門在降伏火龍。

    ”如來把火龍盛放在缽中,天亮以後,拿給外道的門人們看。

    旁邊的塔,是五百獨覺同時入涅槃的地方。

     迦葉波救佛處 目支鄰陀龍池南邊有一座塔,是迦葉波從大水中救佛的地方。

    當時迦葉兄弟的神通為人們所推崇,到處都敬仰他們的德行,老百姓很佩服。

    世尊剛剛引導迷途之輩,大力化度衆生。

    天布密雲,降下大雨,但佛的住地四周,獨獨無水。

    迦葉這時看見這雲雨,對門人們說:“沙門住的地方會不會被淹沒呢?”他駕着船來搭救,看見世尊踩在水上就像踩在地上一樣,走到河流當中,水分開,沙露出來。

    迦葉見後,衷心佩服,走開了。

     菩提樹圍牆東門外二三裡,有盲龍的洞室。

    這條龍因為過去世的罪孽的報應,天生瞎眼。

    如來要從前正覺山到菩提樹去,路過洞室旁邊。

    龍的眼睛突然複明,看見菩薩要到菩提樹去,對菩薩說:“您如今不久将成正覺。

    我的眼睛失明,到現在已經很久了。

    如果有佛出世,我的眼睛就會複明。

    賢劫中的過去三佛出世的時候,我的眼睛已經複明過。

    如今您到了這裡,我的眼睛忽然睜開。

    因此我知道您即将成佛。

    ” 菩薩戰勝魔王處 菩提樹東門旁邊,有一座塔,是魔王恐吓菩薩的地方。

    當初,魔王知道菩薩将要成正覺,他引誘、擾亂,都不能得逞,心中憂愁惶恐,悶悶不樂。

    魔王召集各種神兵,整頓魔軍,演習作戰,要威脅菩薩。

    于是風雨大作,雷電交加,天昏地暗。

    魔王縱火飛煙,揚沙激石。

    矛盾弓箭,各類武器,都用上了。

    菩薩于是入大慈定,所有的兵器都變成蓮花。

    魔軍驚恐萬分,紛紛逃跑。

    旁邊不遠有兩座塔,是帝釋天和梵王所建造的。

     摩诃菩提僧伽藍 菩提樹北門外的摩诃菩提僧伽藍,是從前僧伽羅國國王所建造的。

    伽藍有六座院落,樓閣三層,四周的圍牆高三四丈。

    建造的工匠技巧極其高妙,圖畫的精彩無以複加。

    而佛像則是用金銀鑄成的。

    所有的裝飾,都鑲嵌珍寶。

    每座塔高大寬廣,裝飾奇妙,中間安置有如來的舍利。

    其中的骨舍利大如手指節,光潤鮮白,裡外透明。

    其中的肉舍利大如珍珠,淺紅色。

    每年到如來的大神變月的滿月之日,舍利會被拿出來給衆人參觀(即印度十二月三十日,相當于中國的正月十五日)。

    這個時候,或者舍利放光,或者天雨鮮花。

    伽藍中僧人不到千人,皆學習大乘上座部法。

    戒律嚴明,戒行端正。

     從前有南海僧伽羅國,其國王天生笃信佛法。

    他有一個出家的族弟,由于思念佛的聖迹,遠遊印度。

    他寄居的各處伽藍,都看不起從邊遠國家來的人。

    他于是返回本國,國王親自遠迎。

    沙門悲傷哽咽,似乎說不出話來。

    國王說:“你受了什麼委屈,以緻這樣難過?”沙門說:“我依仗國威,遊方問道。

    在外國旅行,飽受寒暑之苦。

    一舉一動都遭受淩辱,一言一語都被人譏笑。

    蒙受了這樣的辛苦和恥辱,我怎麼還能高興得起來?”國王說:“這是因為什麼呢?”沙門說:“我真誠地希望大王以樹立福田為意,在五印度建造一所伽藍。

    這樣既能表揚聖迹,又會有崇高的名聲,使先王得福,使後代得到好處。

    ”國王說:“這件事很好,為什麼我知道得這樣晚呢?” 于是,僧伽羅國王把國内的珍寶獻給印度的國王。

    印度國王接受了貢物,想到應該與遠方的國家建立友好關系,對使臣說:“我現在用什麼來回報你們國王呢?”使臣說:“僧伽羅王謹向印度大吉祥王緻敬,大王的聲威遠振,德澤到達了遙遠的地方。

    下國的沙門,欽慕風化,遊曆上國,朝拜聖迹。

    沙門寄住在各個伽藍,可是卻沒有一個伽藍願意收留。

    艱難辛苦,達到極點,蒙受着恥辱回到本國。

    我們國王做了一個長遠的計劃,想給後代做個榜樣。

    即在五印度建一所伽藍,使遊方的客僧有個地方休息。

    讓兩國相互友好,來往的人不斷。

    ”印度王說:“如來雖然已經離去,但遺風尚存。

    在有聖迹的地方當中,請你們任選一處。

    ” 使臣把這番話報告了僧伽羅國王,大臣們都向國王祝賀。

    國王召集沙門,商量建造伽藍的事。

    沙門說:“菩提樹是過去和未來諸佛成道的地方。

    ”其他的建議,沒有一個比這個主張更好。

    于是國王拿出國家的珍寶,建造了這座伽藍,用本國的僧人而修供養。

    國王刻銅為記,說:“無私地布施,是諸佛最高的教導。

    幫助有緣的人,是先聖們的明訓。

    今我小子,榮幸地繼承了王業。

    我建造伽藍,為的是表彰聖迹,福德及于祖先,老百姓得到好處。

    我國的僧人,從此得到自在。

    其他國家的人,也和我國僧人一樣。

    傳給後代,永遠無窮。

    ”因此這所伽藍中多半是執獅子國的僧人。

     安居日月 菩提樹南十餘裡,聖迹相連,難以一一舉出。

    每年比丘在雨安居結束以後,四方的僧人和俗人成千上萬,七天七夜,手拿香花,奏着音樂,遍遊林中,禮拜供養。

    印度的僧人依照佛教的規定,都在室羅伐拏月前半月的第一天開始雨安居,相當于中國的五月十六日。

    在濕縛庾阇月後半月的第十五天結束雨安居,相當于中國的八月十五日。

    印度的月份名稱,依據十二星次而确定,自古以來未曾改變,部派之間沒有差别。

    可能因為兩地的語言不通,傳譯有誤,在劃分季節、計算月份的時候造成了這個差錯。

    所以中國僧人在四月十六日入雨安居,七月十五日結束雨安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