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關燈
小
中
大
一座塔,旁邊有一處幹涸的水池,方圓八十餘步,名叫“救命”,又稱作“烈士”。
聽先前的傳說講:數百年前,有一位隐士在這水池邊搭了一座草廬,在這裡隐居。
他廣泛學習各種法術,深研神奇的道理,能讓瓦礫變為寶,人畜互相易形,但還不能駕馭風雨,陪伴仙駕。
隐士閱讀圖籍,考察古代的記載,進一步尋求成仙的方法。
圖籍上的仙方講:“所謂神仙,是一種長生之術。
要學此術,先要立下決心。
建造一座壇場,方圓一丈餘。
讓一位信勇昭著的烈士,手執長刀,站在壇角,屏住呼吸,不要說話,從黃昏站到天明。
求仙的人坐在壇中,手按長刀,口誦神咒,收視反聽,到天明之前,便可成仙。
他手中的利刀,變為寶劍。
自己飛升到空中,在仙人中稱王,執劍指揮,要什麼可以得到什麼。
無衰無老,不病不死。
” 隐士既已得到這個仙方,便出去尋訪烈士。
找了一年,未能如願。
後來,隐士在城中遇見一人,在路上邊走邊哭。
隐士觀察他的相貌,心中很高興,便上前安慰他說:“您為何這樣傷心呢?”這人回答說:“我因為貧困,靠當雇工為生。
主人了解我,對我也很信任,說做工滿五年後,便重金酬賞我。
于是我忍受勞累,忘掉艱辛地做工。
五年将滿,我有一天犯了過失,不僅被主人鞭打,而且什麼也沒有得到。
我因此心中非常傷心,有誰會同情我呢?”隐士便叫他跟自己一起走,回到草廬,用法術的力量,變出好吃的飯菜。
吃過飯後,又叫他入池洗澡,換上新的衣服。
又送給他五百金錢,說:“用完以後可再來取,不要見外。
”從此以後,隐士幾次都給他重金,暗中對他施加恩惠,使他感恩圖報。
烈士屢次要求效命,以求報答知己。
隐士說:“我要找一位勇烈之士,找了一年,現在才有幸遇到,您奇特的相貌和圖畫上完全一樣。
我沒有别的要求,隻要你一個晚上不出聲就行了。
”烈士說:“叫我死都不會推辭,還怕做到不出聲嗎?” 于是隐士設立壇場,讓這人接受仙法,依方行事,坐等黃昏到來。
到了黃昏,兩人各司其職。
隐士念誦神咒,烈士手持利刀。
天将亮的時候,烈士忽然發出了叫喊聲。
這時天空中一團火掉下來,煙火像雲霧一樣彌漫蒸騰。
隐士趕快拉烈士跳入水池中,躲避災難。
火焰過後,隐士問:“我告誡你不要發出聲音,你為什麼要驚叫呢?”烈士說:“我接受您的命令後,到了夜半,昏昏沉沉就像在夢中一樣,不斷看到了很多奇怪的事情。
我見到從前的雇主,親身前來向我慰問道歉。
想到您對我知遇的厚恩,我忍着不說話。
他發起怒來,把我殺死。
我處在轉生之間,回顧屍體,十分歎惜。
但我還是希望以後曆世都不說話,以報答您對我的厚德。
于是我又見到我托生到南印度的一位大婆羅門家,經過受胎、出生,備受痛苦。
想起您的恩德,我一直沒有出聲。
以後到了讀書、成年、結婚、喪親、生子,每次想到您對我的恩德,我都忍着不說話。
宗族親戚們見了,都感到奇怪。
到了過六十五歲的時候,我的妻子對我說:‘你應該說話了吧。
你如果再不說話,我就把你的兒子殺死!’我當時想,事情已經隔了一世,自己也已衰老,隻有這一個幼小的孩子。
因此我就叫我的妻子不要殺害兒子,這便發出了聲音。
” 隐士說:“這是我的過錯,這是魔鬼在破壞。
”烈士感激隐士的恩德,又傷心事情沒有成功,憤恨而死。
由于避免了一場大火的災難,所以這水池被稱為“救命”。
烈士感恩而死,因此又稱為“烈士池”。
三獸塔 烈士池的西邊,有三獸塔,是如來修菩薩行時,燒身的地方。
在劫初的時候,這一片林野中,有一隻狐狸、一隻兔子、一隻猴子,三隻野獸雖然種類不同,但是和睦相處。
這時天帝釋想考驗修菩薩行者,顯示靈異,變化成一位老人,對三隻野獸說:“你們三位過得平安嗎?沒有什麼可害怕的嗎?”三獸回答說:“我們涉豐草,遊茂林,種類雖異,歡樂相同,既平安,又愉快。
”老人說:“聽說你們三位互相間情厚意密,因此我不顧年老,遠道來找你們。
現在我肚子正餓,你們給我點兒什麼吃的呢?”三獸回答說:“請您在這裡先等一會兒,我們自己去找。
”于是三隻獸懷着同樣的心思,自己分别去找尋食物。
狐狸沿着水邊,叼到一條鮮鯉魚。
猴子在樹林中,采摘到奇花異果。
兩個都帶了回來,送給老人。
隻有兔子空手而返,在左右跳躍。
老人說:“依我看來,你們之間還是相處得不和諧。
猴子和狐狸同心同德,各自都能盡心。
隻有兔子空手而回,沒有東西帶給我。
照這樣看,也就知道你們之間的關系了。
” 兔子聽了老人的譏嘲,對狐狸和猴子說:“你們去多收集些幹柴,我有用處。
”狐狸和猴子争着跑去,銜來幹草,拖來木頭。
幹柴堆積得很高,大火越燒越旺。
兔子說道:“老人家,我身體微小,沒有本領,您的要求,我沒有完成。
我就把我微小的身體,當作您的一頓飯吧。
”說完,便跳進火中,很快死去。
這時老人恢複天帝釋的原身,從餘燼中收起骸骨,感傷歎息了很久,對狐狸和猴子說道:“事情竟然到了這樣地步,我深受感動。
為了不緻埋沒兔子這件事迹,我把它安放到月亮上去,讓後世人知道。
”因此那裡的人說月亮中有兔子,就是從這時候開始的。
後人在這裡建造了一座塔。
從這裡順恒河東下,行三百餘裡,到戰主國(在中印度境内)。
聽先前的傳說講:數百年前,有一位隐士在這水池邊搭了一座草廬,在這裡隐居。
他廣泛學習各種法術,深研神奇的道理,能讓瓦礫變為寶,人畜互相易形,但還不能駕馭風雨,陪伴仙駕。
隐士閱讀圖籍,考察古代的記載,進一步尋求成仙的方法。
圖籍上的仙方講:“所謂神仙,是一種長生之術。
要學此術,先要立下決心。
建造一座壇場,方圓一丈餘。
讓一位信勇昭著的烈士,手執長刀,站在壇角,屏住呼吸,不要說話,從黃昏站到天明。
求仙的人坐在壇中,手按長刀,口誦神咒,收視反聽,到天明之前,便可成仙。
他手中的利刀,變為寶劍。
自己飛升到空中,在仙人中稱王,執劍指揮,要什麼可以得到什麼。
無衰無老,不病不死。
” 隐士既已得到這個仙方,便出去尋訪烈士。
找了一年,未能如願。
後來,隐士在城中遇見一人,在路上邊走邊哭。
隐士觀察他的相貌,心中很高興,便上前安慰他說:“您為何這樣傷心呢?”這人回答說:“我因為貧困,靠當雇工為生。
主人了解我,對我也很信任,說做工滿五年後,便重金酬賞我。
于是我忍受勞累,忘掉艱辛地做工。
五年将滿,我有一天犯了過失,不僅被主人鞭打,而且什麼也沒有得到。
我因此心中非常傷心,有誰會同情我呢?”隐士便叫他跟自己一起走,回到草廬,用法術的力量,變出好吃的飯菜。
吃過飯後,又叫他入池洗澡,換上新的衣服。
又送給他五百金錢,說:“用完以後可再來取,不要見外。
”從此以後,隐士幾次都給他重金,暗中對他施加恩惠,使他感恩圖報。
烈士屢次要求效命,以求報答知己。
隐士說:“我要找一位勇烈之士,找了一年,現在才有幸遇到,您奇特的相貌和圖畫上完全一樣。
我沒有别的要求,隻要你一個晚上不出聲就行了。
”烈士說:“叫我死都不會推辭,還怕做到不出聲嗎?” 于是隐士設立壇場,讓這人接受仙法,依方行事,坐等黃昏到來。
到了黃昏,兩人各司其職。
隐士念誦神咒,烈士手持利刀。
天将亮的時候,烈士忽然發出了叫喊聲。
這時天空中一團火掉下來,煙火像雲霧一樣彌漫蒸騰。
隐士趕快拉烈士跳入水池中,躲避災難。
火焰過後,隐士問:“我告誡你不要發出聲音,你為什麼要驚叫呢?”烈士說:“我接受您的命令後,到了夜半,昏昏沉沉就像在夢中一樣,不斷看到了很多奇怪的事情。
我見到從前的雇主,親身前來向我慰問道歉。
想到您對我知遇的厚恩,我忍着不說話。
他發起怒來,把我殺死。
我處在轉生之間,回顧屍體,十分歎惜。
但我還是希望以後曆世都不說話,以報答您對我的厚德。
于是我又見到我托生到南印度的一位大婆羅門家,經過受胎、出生,備受痛苦。
想起您的恩德,我一直沒有出聲。
以後到了讀書、成年、結婚、喪親、生子,每次想到您對我的恩德,我都忍着不說話。
宗族親戚們見了,都感到奇怪。
到了過六十五歲的時候,我的妻子對我說:‘你應該說話了吧。
你如果再不說話,我就把你的兒子殺死!’我當時想,事情已經隔了一世,自己也已衰老,隻有這一個幼小的孩子。
因此我就叫我的妻子不要殺害兒子,這便發出了聲音。
” 隐士說:“這是我的過錯,這是魔鬼在破壞。
”烈士感激隐士的恩德,又傷心事情沒有成功,憤恨而死。
由于避免了一場大火的災難,所以這水池被稱為“救命”。
烈士感恩而死,因此又稱為“烈士池”。
三獸塔 烈士池的西邊,有三獸塔,是如來修菩薩行時,燒身的地方。
在劫初的時候,這一片林野中,有一隻狐狸、一隻兔子、一隻猴子,三隻野獸雖然種類不同,但是和睦相處。
這時天帝釋想考驗修菩薩行者,顯示靈異,變化成一位老人,對三隻野獸說:“你們三位過得平安嗎?沒有什麼可害怕的嗎?”三獸回答說:“我們涉豐草,遊茂林,種類雖異,歡樂相同,既平安,又愉快。
”老人說:“聽說你們三位互相間情厚意密,因此我不顧年老,遠道來找你們。
現在我肚子正餓,你們給我點兒什麼吃的呢?”三獸回答說:“請您在這裡先等一會兒,我們自己去找。
”于是三隻獸懷着同樣的心思,自己分别去找尋食物。
狐狸沿着水邊,叼到一條鮮鯉魚。
猴子在樹林中,采摘到奇花異果。
兩個都帶了回來,送給老人。
隻有兔子空手而返,在左右跳躍。
老人說:“依我看來,你們之間還是相處得不和諧。
猴子和狐狸同心同德,各自都能盡心。
隻有兔子空手而回,沒有東西帶給我。
照這樣看,也就知道你們之間的關系了。
” 兔子聽了老人的譏嘲,對狐狸和猴子說:“你們去多收集些幹柴,我有用處。
”狐狸和猴子争着跑去,銜來幹草,拖來木頭。
幹柴堆積得很高,大火越燒越旺。
兔子說道:“老人家,我身體微小,沒有本領,您的要求,我沒有完成。
我就把我微小的身體,當作您的一頓飯吧。
”說完,便跳進火中,很快死去。
這時老人恢複天帝釋的原身,從餘燼中收起骸骨,感傷歎息了很久,對狐狸和猴子說道:“事情竟然到了這樣地步,我深受感動。
為了不緻埋沒兔子這件事迹,我把它安放到月亮上去,讓後世人知道。
”因此那裡的人說月亮中有兔子,就是從這時候開始的。
後人在這裡建造了一座塔。
從這裡順恒河東下,行三百餘裡,到戰主國(在中印度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