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關燈
禮貌,在這裡變作鳥身,與猕猴、白象在此互相詢問是誰先看見這棵尼拘律樹。

    大家各自講了自己的故事,于是排出長幼。

    他們的榜樣教導了遠近的人們,大家由此知道上下尊卑,僧人和俗人都皈依了佛法。

     在塔的旁邊不遠的大林中,有一座塔,是如來從前和提婆達多一起做鹿王,斷事的地方。

    從前,這裡有一大片樹林,樹林中有兩群鹿,各有五百餘頭。

    那時國王在原野沼澤地裡打獵。

    菩薩鹿王來到國王面前,說道:“大王在原野中打獵,放火射箭,我手下的鹿,今天早晨都将喪命。

    死去的鹿,要不了幾天,就要腐臭,大王也就沒法吃了。

    我們願意每天依次向大王送上一頭鹿,這樣大王既能吃到鮮肉,而我們也可以延緩幾天生命。

    ”國王覺得這話說得對,命駕歸還。

    這兩群鹿,便每天輪流送去一頭鹿。

    提婆達多的鹿群中,有一頭懷孕的母鹿,依照次序,該去送死,她對提婆達多鹿王說:“我雖然應該去死,但我的孩子還沒到死的時候啊。

    ”鹿王大怒,說:“誰不寶貴自己的生命?”雌鹿感歎說:“我們的鹿王不仁義,我們馬上就得死了!” 雌鹿就向菩薩鹿王告急。

    菩薩鹿王說:“可憐慈母的愛子之心,竟然恩及未成形的孩子!讓我今天來代替你吧。

    ”菩薩鹿王便來到國王的宮門前。

    路上的人們都高聲喊道:“那位大鹿王,今天進城來了!”全城的人莫不跑出來觀看。

    國王聽說,以為不會有這種事。

    後來守門人進來報告,國王方才相信,問道:“鹿王為什麼要匆匆來此呢?”鹿王說:“有一頭雌鹿,輪到它該死,但腹中有子,尚未生産。

    我不忍心,所以自己前來代替。

    ”國王聽了,感歎說:“我是人身,但卻和鹿一樣;你是鹿身,但卻和人一樣。

    ”于是國王把鹿全都放走,不再要求鹿輪流貢獻。

    又把這片樹林作為鹿栖居的地方,因此這裡就叫作施鹿林。

    鹿野的名稱,就是由此而得來的。

     憍陳如等五人迎佛處 伽藍西南二三裡的地方,有一座塔,高三百餘尺。

    塔基高大,裝飾着奇珍異寶。

    塔身上沒有層龛,隻有覆缽狀的塔身。

    雖然建立有表柱,但柱上沒有法輪和響鈴。

    旁邊又有一座小塔,是阿若憍陳如等五人放棄原先的約定,迎接佛的地方。

    當初,薩婆曷剌他悉陀(大唐的語言翻作“一切義成”。

    舊稱“悉達多”,是錯誤的)太子越過城牆後,栖隐山谷,忘身殉法。

    淨飯王便命令家族中三人、舅族中二人說:“我的兒子一切義成離家修道,孤身住在山澤和叢林中,因此命令你們去跟随他。

    對内你們是叔父、伯舅,對外則是君和臣。

    有什麼動靜,應該知道如何行事。

    ”五人領命,便跟着太子,相互照顧、護衛。

    同時五人也辛勤尋求,希望能夠出離生死。

    他們經常互相讨論說:“修道的人,應該是通過苦道證得結果呢,還是通過安樂道證得結果?”其中兩個人說:“應該是安樂道。

    ”另三個人說:“應該是苦道。

    ”雙方争持不下,不知道誰是誰非。

     于是太子思考最深的道理,為了折服苦行外道,便吃很少一點芝麻和米粒,以維持生命。

    那兩人見了,便說道:“太子這樣修行,不是正确的辦法。

    道,要在安樂中才能得到證明。

    太子現在這麼勤苦,不是我們一夥。

    ”兩人離太子而遠去,思考得到正果的辦法。

     太子苦行了六年,未能證得菩提。

    他想檢驗苦行是不是對,便接受了牛奶粥,最後證得佛果。

    那三人聽到這消息,歎息說:“太子已經快要成功,現在卻倒退了。

    六年的苦行,毀于一旦!”于是三人一起,去尋找那兩人。

    他們見到那兩人後,坐下談話,又發表起高論,說道:“以前看見一切義成太子走出王宮,到荒山中,脫下華貴的衣服,披上鹿皮衣,精勤勵志,貞節苦心,尋求深妙正法,期望獲得無上正果。

    現在他卻接受了牧女的牛奶粥,壞了道行,虧了志向。

    我們知道這件事,卻無能為力。

    ”那兩個人說:“你們知道得也太晚了!他不過是個狂人而已。

    他本來生活在深宮中,養尊處優,卻不能安心,遠遠地跑到山林中來。

    放棄轉輪王位,過下賤人的生活,還有什麼可講的呢,說起來令人傷心罷了!” 菩薩在尼連禅河沐浴後,坐在菩提樹下,成等正覺,号稱天人師,默默地觀察,考慮應該度化誰,說道:“那位郁頭藍子,已經證得非想定,可以接受妙法。

    ”這時空中的天神們應聲報告說:“郁頭藍子死去,到今天已經是第七天了。

    ”如來歎惜說:“真是不巧啊,他将要接受妙法,不料卻突然死去。

    ”如來又重新觀察,在世上尋找,說:“有一位阿藍迦藍,已證得無所有處定,可以傳授妙理。

    ”天神們又說:“他死去已經五天了。

    ”如來再次歎惜,哀憫他福薄。

    再繼續觀察,誰應該接受教化,現在隻有施鹿林中的五人,可以先接受誘導了。

    如來這時從菩提樹下站起來,往鹿野園走去。

    他威儀寂靜,神光閃耀,白毫中有着玉石般的光彩,身上現出真金般的顔色,安詳地前進,去化導這五人。

    這五人遠遠地看見如來,互相說道:“來的就是一切義成太子。

    經過了這麼長的時間,他沒能證得聖果,已經沒有希望,所以來找我們了。

    我們都不要說話,也不要起來作禮迎接。

    ”如來漸漸走近,威神震動萬物。

    五人忘掉了剛才互相的約定,起來迎接拜問,仍然依照規矩,侍從如來。

    如來一步步誘導教化,為他們指示妙理。

    在雨安居結束的時候,他們才獲得正果。

     烈士池 從施鹿林東行二三裡,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