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關燈
痆斯古代又稱為迦屍國,在釋迦牟尼時代,是古印度的十六大國之一。

    釋迦牟尼初轉法輪,就在婆羅痆斯國的鹿野苑。

    鹿野苑至今大塔巍然,遺迹猶在,成為佛教徒朝拜的聖地。

    玄奘的記載中,除了有關“鹿野”一名來曆的傳說外,很有意思的還有一個關于狐狸、兔子和猴子的故事。

    中國的神話傳說講月中有兔,印度的神話裡,月中也有兔,隻是來曆不同。

    現代的瓦拉納西城,是印度教舉行宗教活動最重要的場所。

     ②非想定:又作非想非非想處定、非有想非無想定。

    此定超越無所有處定,思維非想非非想之相,具足而安住之。

    此定無明勝之想,故異于滅盡定;亦非無想,故亦異于無想定。

     ③無所有處定:又作少處定,此定超越識無邊處定,與無所有相應,即思維無所有之相而安住之。

     譯文 婆羅痆斯國,方圓四千餘裡。

    國家的大都城西臨恒河,長十八九裡,寬五六裡。

    街巷房屋相連,居民富足。

    居民家中積财巨萬,藏滿了珍奇的貨物。

    人民性格溫和有禮,重視學藝。

    多數人信奉外道,少數人敬信佛法。

    氣候溫和,莊稼豐盛。

    果木扶疏,茂草遍野。

    有伽藍三十餘所,僧徒三千餘人,都學習小乘正量部法。

    外道神廟有百餘所,信徒有萬餘人,大多崇拜大自在天神。

    有斷發的,有椎髻的,裸露而不穿衣服,周身塗灰。

    精勤苦行,以求從生死輪回中解脫出來。

     大城中有外道神廟二十餘所,都是層台樓宇,雕石繪木。

    茂密的樹林蔽天,清澈的流水交錯。

    有黃銅的天神像,高近百尺。

    威嚴肅穆,像真的一樣。

     大城東北,婆羅痆斯河西邊,有一座塔,是無憂王所建的,高百餘尺。

    塔前建有石柱,柱身像鏡子一般亮潔,光潤細滑,其中常常出現如來的影像。

     鹿野伽藍 從婆羅痆斯河向東北行十餘裡,到鹿野伽藍。

    伽藍分為八個區域,圍牆環繞相連。

    高樓重閣,窮極宏麗。

    僧徒有一千五百人,都學習小乘正量部法。

    大圍牆内有一座精舍,高二百餘尺,上面有庵沒羅果浮雕,用黃金做成。

    石做的基礎和台階,磚做的層龛,圍繞在四周,共有一百級,都有浮雕的佛像,用黃金做成。

    精舍之中,有黃銅的佛像,和如來的真身一樣高大,做轉法輪的姿勢。

     精舍的西南邊,有一座石塔,是無憂王所建的。

    塔基雖然已經傾陷,但塔仍高百餘尺。

    塔前建有石柱,高七十餘尺。

    石柱像玉一樣潔潤,映照清澈。

    如果殷勤祈請,可以看見衆人的影像。

    有時還能看到人的善惡之相。

    這是如來成正覺後,初轉法輪的地方。

     在此旁邊不遠,有一座塔,是阿若憍陳如等見菩薩抛棄苦行,便不再侍衛,來到這裡,自己修習禅定的地方。

    旁邊有一座塔,是五百個辟支佛同時入涅槃的地方。

    又有三座塔,是過去三佛坐處和經行的地方。

     慈氏及護明菩薩受預言塔 三佛經行的地方旁邊,有一座塔,是梅呾麗耶(大唐的語言翻作“慈”,這是姓氏。

    舊稱“彌勒”,是錯誤的)菩薩接受将要成佛的預言的地方。

    從前,如來在王舍城鹫峰山,告訴比丘們說:“将來之世,在這贍部洲平正的土地上,人壽八萬歲時,有一位婆羅門的兒子,名叫慈氏,身體是真金色,光明照耀,将出家成正覺,廣為衆生三會說法。

    受他濟度的人,都是因為我的遺法,已經把福果種植在衆生之中。

    那些專心敬奉三寶的人,無論在家出家,持戒犯戒,都可受到化導,證佛果,得解脫。

    三會說法中,慈氏菩薩将首先濟度接受我遺法的信徒,然後化導其他有緣的善友。

    ”這時慈氏菩薩聽到佛這樣說,便從座位上起來,對佛說道:“我願做這位慈氏世尊。

    ”如來對他說:“正如你所說,你将證得此果。

    就像我上面說過的那樣,這都是你教化衆生所要做的事。

    ” 慈氏菩薩接受如來預言的地方的西邊,有一座塔,是釋迦菩薩接受預言的地方。

    在賢劫中人壽二萬歲時,迦葉波佛出現在世上,轉妙法輪,開導衆生,對護明菩薩說預言道:“這個菩薩在将來世,衆生壽命百歲的時候,将要成佛,稱号是釋迦牟尼。

    ” 釋迦菩薩接受預言的地方南邊不遠,有過去四佛經行的遺迹,長五十餘步,高約七尺,用青石堆積而成。

    上面有如來經行之像,相貌奇特,威嚴肅穆,肉髻上長出發梢。

    靈異之相,神奇而有應驗。

     圍牆内的聖迹,實在很多,精舍和塔有數百餘所。

    以上隻是略舉二三,難以詳述。

     三龍池及釋迦牟尼遺迹 伽藍圍牆的西邊,有一清池,方圓二百餘步,如來曾在其中沐浴。

    再往西,有一大池,方圓一百八十步,如來曾在其中洗滌器皿。

    再往北有池,方圓一百五十步,如來曾在其中洗衣。

    這三個水池中,都有龍居住。

    池水既深,水味又甜,澄清皎潔,不減不增。

    如果有人有驕慢之心,在這些池裡洗滌,金毗羅獸便常會出來傷人。

    如果非常恭敬,打水用水,便不用害怕。

    洗衣池旁邊的大方石上,有如來袈裟的痕迹,衣紋清楚,就像雕刻的一樣。

    虔誠淨信的人,經常來這裡供養。

    外道惡人隻要踏上此石,池中的龍便會出來興風作雨。

     象、鳥、鹿本生故事 水池旁邊不遠,有一座塔,是如來修菩薩行時,變作六牙象王的地方。

    獵人為獲利益,獵取象牙,假穿袈裟,彎弓伺機捕捉。

    象王因為崇敬袈裟,便把自己的牙拔下來,交給了獵人。

     拔牙處旁邊不遠,有一座塔,是如來修菩薩行時,憐憫世人不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