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關燈
小
中
大
習梵行。
但這也是事在人為,沒有什麼困難的。
”善賢說:“世尊悲天憫人,濟世無私。
四年考驗,身、口、意三業合格,就可以通過。
”佛說:“我先前已經說過,事在人為。
” 于是善賢出家,受具足戒。
他勤奮修習,身和心都勇猛精進。
此後他對佛法堅信無疑,并且要用自身去證明。
半夜後不久,果然證得阿羅漢果。
他一切煩惱已盡,梵行已成,不忍看見佛入大涅槃,便在大衆中入火界定,現出神通,而先入寂滅。
這是如來最後一個先佛滅度的弟子。
他就是從前最後求渡的跛兔。
執金剛撲地處 善賢寂滅處的旁邊有一座塔,是執金剛撲地的地方。
大悲世尊根據衆生的根機而施以教化,教化之功完畢,便進入涅槃的安樂之中,在雙樹間,頭向北而卧。
執金剛神密迹力士見佛滅度,悲傷地喊道:“如來舍棄我們進入大涅槃,我們無所皈依,無人保護了!”執金剛神像被毒箭射中,被憂愁的大火燒身一樣,丢掉金剛杵,悶絕撲地。
不久又蘇醒過來,心中悲哀,懷念世尊,相互說道:“在生死的大海中,有誰做我們的舟楫?在無明的長夜裡,有誰為我們燃燈照明?” 釋迦牟尼寂滅諸神異傳說 金剛撲地處的旁邊有一座塔,是如來入寂滅後,受七日供養的地方。
如來将要入寂滅的時候,光明普照,人和天神們都來了。
大家莫不悲傷,相互說道:“大覺世尊現在将要寂滅,衆生福盡,人世間無所皈依了!”如來右卧在獅子床上,告訴大家說:“不要以為如來真的寂滅了,如來的法身常住,不會變化。
你們不要放松努力,争取早日得到解脫。
”比丘們唏噓悲恸。
這時阿泥(盧骨反)陀(舊譯“阿那律”,是錯誤的)對比丘們說:“停住停住,不要悲傷了,天神們就要譏怪了。
”這時末羅族人已供養完畢,正要擡金棺到火化的地方去。
阿泥陀又說:“暫且停下,天神們要留下金棺,供養七天。
”于是天神們手持美妙的天花,往來空中,稱贊聖德,各自懷着虔誠的心,共修供養。
停棺處的旁邊有一座塔,是摩诃摩耶夫人哭佛的地方。
如來寂滅後,棺殓已畢,這時阿泥陀上升天宮,告訴摩耶夫人說:“大聖法王現在已經寂滅。
”摩耶夫人聽了,悲哽悶絕,跟天神們一起來到雙樹間。
她見到僧衣、缽和錫杖,撫摩痛哭,絕而複蘇,說道:“人和天神的福分盡了,世界的眼睛隕滅了。
這些東西,今後都沒有主人了!”由于如來神聖的力量,金棺自開,放射光明。
如來合掌而坐,慰問慈母說:“您從遠處下降到這裡,諸行之法就是如此,請您不要太悲傷!”阿難傷心地問佛:“後世的人問到我這件事,我将怎麼回答呢?”如來說:“佛已經涅槃,慈母摩耶夫人自天宮下來,到雙樹間。
如來為了那些不孝的衆生,從金棺坐起,合掌說法。
” 從城北渡河,行三百餘步,有一座塔,是如來焚身的地方。
地上如今顔色黃黑,土中雜有灰炭。
如果虔誠地祈求,有時能得到舍利。
如來寂滅時,人和天神悲傷。
用七種珍寶做成棺木,用千層棉布纏身。
擺設香花,建立幡蓋。
末羅族人擡着棺輿前引,前後導從,向北渡過金河。
大家倒滿香油,堆積起很多香木,點起火,焚燒金棺。
有兩層棉布沒有燒着,一層是最裡的襯身,一層覆在最外。
衆人分發舍利,隻有發和爪一點也沒損壞。
焚身處旁邊有一座塔,是如來為大迦葉波現雙足的地方。
如來的金棺卸下後,香木已經堆起,點了火卻燒不起來。
大家既驚奇又害怕,阿泥陀說:“這是在等候迦葉波。
”這時大迦葉波正與五百弟子從山林中出來,到了拘屍城,問阿難道:“世尊的身體還可以看到嗎?”阿難說:“已經用千層棉布纏繞,重棺入殓,香木已經堆積好,馬上就要焚燒了。
”這時佛從棺内為大迦葉波伸出雙足,雙足輪相上現出奇異的顔色。
迦葉波問阿難說:“為什麼會有這種顔色呢?”阿難回答:“佛最初涅槃的時候,人和天神們悲恸,大家的眼淚流下來,便染成這奇異的顔色。
”迦葉波行禮,旋繞金棺,贊頌如來。
這時香木自燃,大火熾盛。
所以如來寂滅,三從棺出:第一次伸出手臂,問阿難路怎麼走;第二次坐起來,為母親說法;最後現出雙足,給大迦葉波看。
八王分舍利的傳說 現足處的旁邊有一座塔,無憂王所建,是八位國王分舍利的地方。
塔前建有石柱,上面刻記着這件事。
佛入涅槃後,焚化完畢,八國的國王也率領步、馬、車、象四兵來了。
他們派遣直性婆羅門對拘屍力士說道:“天神和人的導師在此國涅槃,因此我們從遠處來,請求分給舍利。
”力士們說:“如來世尊,降臨在我們這裡。
世界的導師寂滅了,衆生的慈父喪失了。
如來的舍利,自應由我們供養。
你們隻是在路上徒勞奔走,什麼也得不到。
” 當時,大王們客氣地請求既然沒有得到滿足,就又說道:“我們客氣地請求既然不能答應,使用武力就不遠了。
”直性婆羅門高聲說:“想一想吧,大悲世尊慈悲忍辱,修福習善,經曆了種種劫難,想來你們都已知道。
現在要以武力相加,這太不合适。
現在舍利在這裡,可以平分為八份,各國都得供養,何至于要興兵動武呢?”力士們依了他的話,馬上準備平均量出八份。
帝釋天對國王們說:“天神們也應當有一份,不要隻憑恃武力。
”阿那婆答多龍王、文鄰龍王、醫那缽呾羅龍王又提出意見:“不要把我們給忘了。
如果要使用武力的話,大家都不是我們的對手。
”直性婆羅門說:“不要吵鬧了,大家平分吧。
”于是把舍利分作三份:第一份給天神們,第二份給龍王們,第三份留在人間,由八國重分。
天神、龍王以及國王們,莫不悲感交集。
大邑聚及羅怙羅的傳說 從分舍利塔往西南行二百餘裡,到一個大村鎮。
有一位婆羅門,是個大富豪,行為與一般人不同,專心研究五明,崇敬三寶。
他在住宅旁邊建立了一座僧坊,設備周全,用各種珍寶做裝飾。
如有行路的僧人中途到達這裡,都受到殷勤挽留,悉心供養。
或者住一夜,或者一直住七天。
後來設賞迦王毀壞佛法,來往的僧人便沒有了。
歲月過得很快,而婆羅門時常懷念僧人。
他一次經行,看見一位粗眉白發的沙門,持着錫杖走來。
婆羅門趕忙上前迎接,問他從哪裡來,到哪裡去,請他進入僧坊,準備各種物品供養。
早上,婆羅門用最好的牛奶煮粥進奉。
沙門接受後,剛嘗一口,便放下缽,沉吟歎息。
婆羅門侍候在側,跪着問道:“大德智慧随緣,幸蒙光臨,您歎息是因為晚上睡得不好呢,還是粥的味道不好呢?”沙門難過地說:“我是傷心,衆生的福佑日漸淡薄。
且不說這話,吃完飯再說吧。
” 沙門吃完飯,提起衣服就要上路。
婆羅門說:“剛才您說有話要講,現在為什麼不說了?”沙門對他說道:“不是我忘記了,而是不容易說清楚,事情說得不清楚,反生疑問。
如果您一定要知道,那就簡單地說吧。
我剛才歎息的,不是覺得您的粥不好,而是數百年來我沒有嘗到這種味道了。
過去如來在世的時候,我經常跟随他,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中,在清澈的流水中洗滌器物,或者洗漱,或者沐浴。
可歎今天最好的牛奶還比不上古時的淡水。
這是人和天神的福分減少了的緣故。
”婆羅門說:“那麼大德曾經親眼見過佛了?”沙門說:“對。
您沒聽說過佛的兒子羅怙羅吧,我就是羅怙羅。
我為了維護正法,所以未入寂滅。
”說完後,忽然不見。
婆羅門便将他住過的房間塗香灑掃,恭敬地設立了他的像,敬奉他就像他在的時候一樣。
從這裡再進入大森林中行五百餘裡,到婆羅痆(女黠反)斯國(舊譯“波羅奈國”,是錯誤的。
在中印度境内)。
但這也是事在人為,沒有什麼困難的。
”善賢說:“世尊悲天憫人,濟世無私。
四年考驗,身、口、意三業合格,就可以通過。
”佛說:“我先前已經說過,事在人為。
” 于是善賢出家,受具足戒。
他勤奮修習,身和心都勇猛精進。
此後他對佛法堅信無疑,并且要用自身去證明。
半夜後不久,果然證得阿羅漢果。
他一切煩惱已盡,梵行已成,不忍看見佛入大涅槃,便在大衆中入火界定,現出神通,而先入寂滅。
這是如來最後一個先佛滅度的弟子。
他就是從前最後求渡的跛兔。
執金剛撲地處 善賢寂滅處的旁邊有一座塔,是執金剛撲地的地方。
大悲世尊根據衆生的根機而施以教化,教化之功完畢,便進入涅槃的安樂之中,在雙樹間,頭向北而卧。
執金剛神密迹力士見佛滅度,悲傷地喊道:“如來舍棄我們進入大涅槃,我們無所皈依,無人保護了!”執金剛神像被毒箭射中,被憂愁的大火燒身一樣,丢掉金剛杵,悶絕撲地。
不久又蘇醒過來,心中悲哀,懷念世尊,相互說道:“在生死的大海中,有誰做我們的舟楫?在無明的長夜裡,有誰為我們燃燈照明?” 釋迦牟尼寂滅諸神異傳說 金剛撲地處的旁邊有一座塔,是如來入寂滅後,受七日供養的地方。
如來将要入寂滅的時候,光明普照,人和天神們都來了。
大家莫不悲傷,相互說道:“大覺世尊現在将要寂滅,衆生福盡,人世間無所皈依了!”如來右卧在獅子床上,告訴大家說:“不要以為如來真的寂滅了,如來的法身常住,不會變化。
你們不要放松努力,争取早日得到解脫。
”比丘們唏噓悲恸。
這時阿泥(盧骨反)陀(舊譯“阿那律”,是錯誤的)對比丘們說:“停住停住,不要悲傷了,天神們就要譏怪了。
”這時末羅族人已供養完畢,正要擡金棺到火化的地方去。
阿泥陀又說:“暫且停下,天神們要留下金棺,供養七天。
”于是天神們手持美妙的天花,往來空中,稱贊聖德,各自懷着虔誠的心,共修供養。
停棺處的旁邊有一座塔,是摩诃摩耶夫人哭佛的地方。
如來寂滅後,棺殓已畢,這時阿泥陀上升天宮,告訴摩耶夫人說:“大聖法王現在已經寂滅。
”摩耶夫人聽了,悲哽悶絕,跟天神們一起來到雙樹間。
她見到僧衣、缽和錫杖,撫摩痛哭,絕而複蘇,說道:“人和天神的福分盡了,世界的眼睛隕滅了。
這些東西,今後都沒有主人了!”由于如來神聖的力量,金棺自開,放射光明。
如來合掌而坐,慰問慈母說:“您從遠處下降到這裡,諸行之法就是如此,請您不要太悲傷!”阿難傷心地問佛:“後世的人問到我這件事,我将怎麼回答呢?”如來說:“佛已經涅槃,慈母摩耶夫人自天宮下來,到雙樹間。
如來為了那些不孝的衆生,從金棺坐起,合掌說法。
” 從城北渡河,行三百餘步,有一座塔,是如來焚身的地方。
地上如今顔色黃黑,土中雜有灰炭。
如果虔誠地祈求,有時能得到舍利。
如來寂滅時,人和天神悲傷。
用七種珍寶做成棺木,用千層棉布纏身。
擺設香花,建立幡蓋。
末羅族人擡着棺輿前引,前後導從,向北渡過金河。
大家倒滿香油,堆積起很多香木,點起火,焚燒金棺。
有兩層棉布沒有燒着,一層是最裡的襯身,一層覆在最外。
衆人分發舍利,隻有發和爪一點也沒損壞。
焚身處旁邊有一座塔,是如來為大迦葉波現雙足的地方。
如來的金棺卸下後,香木已經堆起,點了火卻燒不起來。
大家既驚奇又害怕,阿泥陀說:“這是在等候迦葉波。
”這時大迦葉波正與五百弟子從山林中出來,到了拘屍城,問阿難道:“世尊的身體還可以看到嗎?”阿難說:“已經用千層棉布纏繞,重棺入殓,香木已經堆積好,馬上就要焚燒了。
”這時佛從棺内為大迦葉波伸出雙足,雙足輪相上現出奇異的顔色。
迦葉波問阿難說:“為什麼會有這種顔色呢?”阿難回答:“佛最初涅槃的時候,人和天神們悲恸,大家的眼淚流下來,便染成這奇異的顔色。
”迦葉波行禮,旋繞金棺,贊頌如來。
這時香木自燃,大火熾盛。
所以如來寂滅,三從棺出:第一次伸出手臂,問阿難路怎麼走;第二次坐起來,為母親說法;最後現出雙足,給大迦葉波看。
八王分舍利的傳說 現足處的旁邊有一座塔,無憂王所建,是八位國王分舍利的地方。
塔前建有石柱,上面刻記着這件事。
佛入涅槃後,焚化完畢,八國的國王也率領步、馬、車、象四兵來了。
他們派遣直性婆羅門對拘屍力士說道:“天神和人的導師在此國涅槃,因此我們從遠處來,請求分給舍利。
”力士們說:“如來世尊,降臨在我們這裡。
世界的導師寂滅了,衆生的慈父喪失了。
如來的舍利,自應由我們供養。
你們隻是在路上徒勞奔走,什麼也得不到。
” 當時,大王們客氣地請求既然沒有得到滿足,就又說道:“我們客氣地請求既然不能答應,使用武力就不遠了。
”直性婆羅門高聲說:“想一想吧,大悲世尊慈悲忍辱,修福習善,經曆了種種劫難,想來你們都已知道。
現在要以武力相加,這太不合适。
現在舍利在這裡,可以平分為八份,各國都得供養,何至于要興兵動武呢?”力士們依了他的話,馬上準備平均量出八份。
帝釋天對國王們說:“天神們也應當有一份,不要隻憑恃武力。
”阿那婆答多龍王、文鄰龍王、醫那缽呾羅龍王又提出意見:“不要把我們給忘了。
如果要使用武力的話,大家都不是我們的對手。
”直性婆羅門說:“不要吵鬧了,大家平分吧。
”于是把舍利分作三份:第一份給天神們,第二份給龍王們,第三份留在人間,由八國重分。
天神、龍王以及國王們,莫不悲感交集。
大邑聚及羅怙羅的傳說 從分舍利塔往西南行二百餘裡,到一個大村鎮。
有一位婆羅門,是個大富豪,行為與一般人不同,專心研究五明,崇敬三寶。
他在住宅旁邊建立了一座僧坊,設備周全,用各種珍寶做裝飾。
如有行路的僧人中途到達這裡,都受到殷勤挽留,悉心供養。
或者住一夜,或者一直住七天。
後來設賞迦王毀壞佛法,來往的僧人便沒有了。
歲月過得很快,而婆羅門時常懷念僧人。
他一次經行,看見一位粗眉白發的沙門,持着錫杖走來。
婆羅門趕忙上前迎接,問他從哪裡來,到哪裡去,請他進入僧坊,準備各種物品供養。
早上,婆羅門用最好的牛奶煮粥進奉。
沙門接受後,剛嘗一口,便放下缽,沉吟歎息。
婆羅門侍候在側,跪着問道:“大德智慧随緣,幸蒙光臨,您歎息是因為晚上睡得不好呢,還是粥的味道不好呢?”沙門難過地說:“我是傷心,衆生的福佑日漸淡薄。
且不說這話,吃完飯再說吧。
” 沙門吃完飯,提起衣服就要上路。
婆羅門說:“剛才您說有話要講,現在為什麼不說了?”沙門對他說道:“不是我忘記了,而是不容易說清楚,事情說得不清楚,反生疑問。
如果您一定要知道,那就簡單地說吧。
我剛才歎息的,不是覺得您的粥不好,而是數百年來我沒有嘗到這種味道了。
過去如來在世的時候,我經常跟随他,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中,在清澈的流水中洗滌器物,或者洗漱,或者沐浴。
可歎今天最好的牛奶還比不上古時的淡水。
這是人和天神的福分減少了的緣故。
”婆羅門說:“那麼大德曾經親眼見過佛了?”沙門說:“對。
您沒聽說過佛的兒子羅怙羅吧,我就是羅怙羅。
我為了維護正法,所以未入寂滅。
”說完後,忽然不見。
婆羅門便将他住過的房間塗香灑掃,恭敬地設立了他的像,敬奉他就像他在的時候一樣。
從這裡再進入大森林中行五百餘裡,到婆羅痆(女黠反)斯國(舊譯“波羅奈國”,是錯誤的。
在中印度境内)。